?

理解與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核心要義:哲學解讀

2024-03-11 16:58
學習與探索 2024年1期
關鍵詞:現代文明現代性邏輯

任 平

一、準確理解與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核心要義:方法論自覺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重要講話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入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論述的豐富內涵和重大要求,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的重大時代課題。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安陽考察時首次提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他說:“殷墟我向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1)《安陽殷墟:持續揭示中華文明密碼》,https://wenhua.youth.cn/whyw/202306/t20230619_14593491.htm.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再次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薄跋M蠹覔斒姑?、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網,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3-08/31/c_1129834700.htm.這一論斷意蘊深厚、方向明確,具有突出的導向作用,給我們以深刻啟示,使我們在文化強國建設和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中方向更明、視野更廣、胸襟更寬、追求更高。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內蘊完整的自主知識體系,其中包括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脈資源、本質內涵、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和內在規律等重要內容。理解和把握這一自主知識體系的最為重要的思維前提、關鍵環節和主要基礎,就是要以哲學方法論自覺準確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核心要義。然而,一年多來,理論界雖然在研究和闡釋這一主題上發表了諸多論著,但在研究過程中,由于存在視角、思維、哲學反思性方法論等方面的不足,至今仍沒有完全在核心要義上直接、全面、深入“破題”,仍有待深入闡明這一命題的核心要義的本質規定,因而更需要準確深入把握這一理論完整的自主知識體系。

所謂研究視角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現為研究者所秉持的著力點分布不全面、不均衡而導致的種種偏頗。偏頗之一即拘泥于考察從中華民族傳統文明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演進邏輯而缺乏世界眼光,缺少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本質規定放置在世界現代文明歷史方位的參照系和坐標系中加以辨析和考察,因而由于缺少對何謂“現代”和“現代文明”的具有普遍標準性的解答這一最重要的中介環節,導致推理思維出現斷裂,也就難以全面判定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現代價值,難以解答中華民族傳統文明如何能夠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下簡稱“兩創”)從“傳統”走向“現代”,難以進一步判定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獨特創造與獨特價值。偏頗之二則表現為雖然強調“結合論”,但是結合對象的選擇僅限于中華民族傳統文明,而遮蔽了中華民族在1840年之前就開啟的千年沖擊現代化、創造自己的現代化和現代文明的標準、探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偉大歷史。

所謂研究思維方面的不足,主要指研究者在闡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過程中,缺乏深度的思維穿透力,沒有深入地揭示其本質規定,而僅限于以感性直觀與經驗表象方式闡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若干具體特征,囿于邊緣化若明若暗的游離性模糊判定和話語表達。究其根源,是因為這些闡釋在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核心要義作“本質之新”規定時缺乏歷史的、本質的參照系和坐標系,進而缺乏對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歷史性出場必然邏輯的理解和把握??陀^地說,沒有比較就沒有鑒別,就沒有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核心要義與本質規定的可能性。而比較就需要有參照系和坐標系。脫離參照系和坐標系去表象地或抽象地談論中華民族本質特征,就是毫無根據的主觀判定。然而,這些參照系和坐標系的選擇不是當代人的主觀任意選擇,而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歷史必然出場邏輯的推送。每一個參照系和坐標系的出場,都是歷史已經推送、中華民族已然經歷、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已經交出答卷的歷史事實。

所謂方法論自覺方面的不足,是指相關闡釋缺乏哲學境界,沒有站在大歷史觀和矛盾辯證法原則的高度對研究對象加以把握。大歷史觀主張以古今中外多維度歷史視域考察對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是超越西方式現代文明、賡續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綜合結果形態,也是馬克思主義現代文明觀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踐相結合的積極成果,其“本質之新”依賴于“道路之新”,其本質規定伴隨中國式現代化的全過程與時俱進地不斷發生變化。所謂矛盾辯證法則強調不能片面地單質態、單向度理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本質之新”,一切現代化、現代文明都充滿矛盾,中國式現代化是世界現代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世界現代文明發展的最高形態,也因此是矛盾最豐富、矛盾要素與結構最復雜的形態。矛盾體系依然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最本質規定。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之所以表現為世界現代文明最先進、最發達的形態,是與其所包含的最為復雜、風險頗高的矛盾體系相伴隨的。能否有效創造、建設、駕馭、把握和引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將是對于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之“能”的最大考驗。我們的理論要成為全面準確揭示對象內在矛盾本質狀況的科學表達。我們的哲學需要舉旗定向,其肩負著努力建設和發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文化使命,必須從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核心要義的“破題”切入,深度理解和把握其核心要義的豐富內涵與本質要求,這就要求我們精準選擇“破題”的切口。為此,我們需要從選擇“破題”開始。那么,如何破題呢?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形態,與中國式現代化遵循著同樣的客觀規律。因而,我們在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所運用的方法論,與理解和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方法論相一致。關于后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盵1]22在歷史觀的視域下,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之新”“本質之新”在于對世界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的創新,遵循著對解決世界現代化若干弊端問題的中國解答的邏輯進路,遵循著現代化世界歷史的演化邏輯。那么同樣,我們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核心要義,就必須要有方法論自覺,要站在歷史與邏輯相統一原則的高度,追溯世界現代文明的出場史;在語義分析上,要從抽象上升為具體,自“現代”“現代性”始經“現代文明”的共同特征談起,然后從世界平移到中國,再從歷史走向當代,分析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著力建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為此,我們需要全面巡覽、梳理和反思從世界現代文明出場史到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的全程圖譜,展示這一規律性進程的宏觀邏輯。

二、文明跨越:解決西方現代文明弊端的世界歷史邏輯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構是一項世界歷史性事業。只有在世界現代文明參照系和坐標系中才能理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本質規定。 我們的語義分析首先需要在橫軸上加以空間布展,由抽象上升為具體,理解自啟蒙運動以來以資本邏輯宰制的西方式現代化包含的相互關聯的三個層次:“現代”和“現代性”的兩大根基和主要標準、現代性社會存在的諸領域、現代文明。各種現代文明源于各種“現代”和“現代性”。世界現代性第一個出場者是西方式現代化進程,其曾經是現代社會、現代文明一統天下的唯一形態,既創造了世界公認的現代性一般規定,由此推出現代文明的一般要素,但是又在資本邏輯宰制下呈現西方式現代文明的獨特規定,囿于內在根本性矛盾而導向系列崩潰,呈現出現代文明的世界之問。正如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之新”要打破對西方式現代性的迷思一樣,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對世界現代文明積極成果的繼承、對西方現代文明弊端的解決、對人類現代文明之困的中國解答的結果形態。

第一個層次即現代或現代性的初始兩大根基、根本標準:抽象的、大寫的“人”和絕對的、普遍的、大寫的“理性”?,F代、現代性的兩大根基“人”與“理性”不是一經出場就永恒在場的形而上學。恰好相反,其經歷著啟蒙現代性、經典現代性、馬克思唯物史觀、后現代、歐洲新現代和中國式現代化等六個演化的關鍵環節。在不同環節中,人們對于構成現代文明的前提性、根基性、標準性的兩大根基具有不同理解,進而構成對于現代文明理解的不同。西方現代化不是起源于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而是發端于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舊開啟的啟蒙現代性探索。從意大利文藝復興開啟的啟蒙現代性開始,第一現代性就主張“以人為中心”,以大寫的抽象主體“人”來替代原初傳統的“神(上帝)”,抽象的、大寫的人顛覆了中世紀統治一切的神的地位,構成了西方現代性的最主要根基、標準。其之所以是抽象的,是因為現代化對于中世紀最強大的精神統治者“神”的顛覆是“巨人與神之戰”,只有舍掉所有具體人個性特征的普遍的人(類),大寫的人才是“巨人”,才能共聚人類之力打倒神,建樹人的中心地位、主體地位、主權地位,才能有現代替代傳統的可能性。從謳歌人的生活的文藝復興到笛卡爾“我思故我在”,從洛克強調的人民主體地位到盧梭的人民主權思想,從康德發動“哥白尼式的革命”倡言“人是人的最高目的”到黑格爾秉持自由的“自我意識”的主體地位,幾乎所有啟蒙哲學家的主張都圍繞這一中心而旋轉?!叭恕薄白晕摇薄爸黧w”意識的覺醒,成為從啟蒙現代性、經典現代性到新現代共同貫穿的主題。人的解放崇尚“解放的英雄”。通過人的解放,農奴或大眾從封建傳統的人身依附關系中解放出來;“人民”第一次被資本邏輯改造為具有“物的依賴基礎上人的相對獨立性”、被政治解放為具有合法身份的自由人群體、被奉為創造現代社會的強大文明主體力量。封建等級制的社會關系被顛覆,被全面自由的現代市場體系和法制體系所代替?!按髮懙睦硇浴币蕴娲系墼字葡滦叛龅拿擅?成為“知識的英雄”。無論是笛卡爾宣稱“第一人稱哲學”“我思故我在”,還是休謨《人性論》,都指認人的本性就是理智理性。

經典現代性將抽象的人作為資本人格化,將抽象的理性作為資本逐利本性,開啟了現代性對象化、物質化、社會存在領域的層次,即現代性的第二個層次。以馬克斯·韋伯主張的科層制與行為合理化為文化標識,“大寫的人”與“大寫的理性”合一的“理性人”假設,構成西方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民族學等幾乎所有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的前提,在以有限資源去滿足資本逐利無限需求的沖動下,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民主化、法治化、社會化的現代社會分工、合作與交換,成為理性的社會建構的對象化。如果說啟蒙現代性對兩大根基之間還存在著“蜜月”柔情,那么以外化、物化、對象化為現實領域的經典現代性就在資本邏輯驅動下,必然暴露出內在根本矛盾和弊端,兩大根基之間由于工具理性逐利沖動而導致相互沖突。

第三個層次即現代文明,表現為現代性、現代文化的先進狀態和結果形態,是兩大根基和現代社會存在領域在文化上的先進表達和規范體系,它以綜合方式表現了現代、現代性的本質規定,又將之轉化為一種意義—價值—文化—文明形態。文化呈現相對穩態,而文明則是動態演化的,從傳統走向現代。盡管啟蒙現代性、經典現代性、后現代、歐洲新現代性關于“人”和“理性”的理解內容和指稱發生多次重大改變,但是現代性作為世界歷史性事業,推崇“以人為中心”的“解放的英雄”和以科學、創新為進路的“知識的英雄”兩大根基和標準。20世紀西方現代性遭遇危機,呈現出所謂的“晚期現代性”,無非是指“人”和“理性”兩大根基出現大分裂、科學主義作為理性的標識與人本主義(非理性甚至反理性的人本主義)之間的激烈沖突,兩大標準各去其一,因而被稱為“晚期現代性”。最終矛盾的焦點導致西方現代性的徹底崩潰,兩大根基一度被徹底解構,“人之死”(??抡Z)與理性退場雙雙成為導向“后現代”出場的標識。以哈貝馬斯、烏利?!へ惪?、吉登斯、鮑曼等人為代表的“歐洲新現代性”部分汲取了后現代對于經典現代性“大寫的人”和“大寫的理性”的批判性思想資源,將之改造為“多元交往、小寫的主體”“后天交往相對的理性”,但是依然堅持將“人”與“理性”作為現代性的兩大根基。

歷史地、否定性辯證批判資本邏輯宰制的西方現代文明邏輯,是馬克思開辟唯物史觀和政治經濟學批判新境界的主要使命。歷史地肯定西方資本邏輯創造的現代性精神推動世界歷史的積極進步意義,又對于資本邏輯私有制那種貪婪、逐利、異化的本性造成的現代文明內部的根本矛盾與弊端加以徹底深刻的反思和批判,進而闡明超越西方資本邏輯宰制的現代文明邏輯,構成了馬克思唯物史觀與否定性辯證法表達的基本原理。

一方面,馬克思從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宏觀視角進行總結,認為資本現代性及其全球化的出場是現代文明的必然形式,他指出:“現代資產階級本身是一個長期發展過程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盵2]402馬克思深刻揭示和充分肯定了資本邏輯具有的“偉大文明作用”,認為資本造就了世界歷史性的現代化文明進程:“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盵2]402“資產階級在它已經取得了統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園詩般的關系都破壞了?!盵2]402-403“資產階級除非對生產工具,從而對生產關系,從而對全部社會關系不斷地進行革命,否則就不能生存下去?!盵2]403可見,馬克思對資本現代化歷史功績作了“最高褒獎”(德里達語)。由資本邏輯開辟的生產和交換的世界體系成為引領人類歷史前行的“現代文明”基礎。在這一意義上,一個基本判斷就是:任何“道路之新”都要以此文明為基礎,全面充分地學習、接受、吸納這些現代文明成果,這樣才能揚棄和超越這一坐標系、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另一方面,作為以資本邏輯宰制的西方式現代文明必然因為資本本性和根本矛盾而產生難以根治和解決的弊端,最終導致現代文明的系列崩潰。一是生產力發展能力的崩潰。生產力文明是資本現代性文明的最主要結果。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曾經這樣稱贊道:“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盵2]405在資本現代性條件下,一切生產力,包括科技革命帶來的強大生產力,都表現為資本生產力。為了逐利,21世紀資本推動新科技革命,由此呈現出高度科技化的資本創新形態,從當年馬克思所面對的機器大工業資本主導形態走向后工業資本形態,表現為金融資本、數字資本、虛擬資本、元宇宙資本、生命資本、生態資本、空間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等等。21世紀的資本創新邏輯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文明。資本生產力的一個本質規定,就是資本操控產能的發展,成為生產力存在與否、發展與否的內在要素和主宰靈魂。資本要素不僅成為生產力的組合架構,更成為生產力使用的基本方向。一旦產能發展超越和背離了資本的逐利本性,那么即使這一生產力再先進、再有效、再合理,也都會被資本無情拋棄。每一個時代的科技革命在極大地推動生產力文明發展的同時,又迅疾造成這一生產力遭遇周期性危機的破壞,進而產生瓦解和崩潰。這標志著資本生產力發展的不可持續,如果其無法再行創新,那么根本就不能持續在場。

參考模型將應用類型、開發模式和實現技術結合起來,從高層級的應用類型分類到低層級實現技術,清晰展示了技術選型的路徑走向。

二是資本邏輯宰制的經濟制度文明的崩潰。資本是一種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現代生產方式。資本邏輯的生產關系包含的勞資矛盾是利益沖突和本質對抗性矛盾。這一根本矛盾導致整個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全面異化,人與人的階級分裂、對抗和沖突,最終導致社會關系和社會結構的崩潰,進而出現了市場失靈、政府失靈和第三部門失靈,由資本邏輯宰制的資源配置方式不斷瓦解。歷史證明:資本邏輯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的崩潰是不可避免的。

三是資本邏輯現代性的政治民主制文明的崩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西方反思了經典現代性形態的兩大失誤:一是1929—1933年世界經濟大危機導致市場失靈,顛覆了尊崇市場經濟和價值規律為唯一法則的西方式經濟現代化的價值觀;二是希特勒法西斯上臺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西方經典民主制的破產。其實,以多黨制競爭為杠桿、以選舉民主和代議制民主為典范的西方民主制不僅不能解決人民當家作主的問題,而且也未能阻擋希特勒法西斯上臺,更不能避免如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為了一黨私利借助于所謂民主和權力制衡相互撕拼、導致國家分裂的頹勢。西方式民主所代表的就是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利益,是虛偽化、形式化、私利化、分裂化的民主,在社會危機來臨之際,政府失靈是必然結局。

四是資本邏輯現代性由于資本逐利需要,必然在根基上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全面沖突,最終造成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斷崖式崩潰。盡管在全球大眾抗爭下,一部分資本企業通過產業生態化科技革命走“綠色資本主義”道路,也獲得了部分成功,被譽為“自覺的資本主義”。但是,一旦生態文明在總體上要顛覆資本邏輯主宰、導致兩者發生不可調和的矛盾,那么資本邏輯就必然毫不猶豫地拋棄自然、毀壞生態。

五是全球分裂導致舊全球化體系崩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依靠資本邏輯所宰制的全球霸權主義體系,維系自己的超級獨霸地位,不斷以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新帝國主義和單邊主義來打壓別國,使東方從屬于西方。這一舊全球化體系使被壓迫民族國家和人民長期受到奴役、侵略和剝削,因而其必然遭到全世界人民的長期反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改變霸權主義統治的舊全球化秩序,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強大潮流。中國崛起所改變的,正是這一全球霸權體系,因而舊全球化體系的崩潰趨勢不可逆轉。

沒有資本批判,就沒有馬克思,也就不會有對于資本現代文明的真正顛覆和超越。馬克思堅持從批判的、否定的辯證法出發,對資本現代性進程“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94。

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社會主義現代文明,其本質之“新”表現為以創新價值觀和文明邏輯的五大方式來實現對西方現代文明系列弊端和崩潰點的超越。一是以科技為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動力,發揮人才優勢,通過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來夯實現代物質文明的基礎;二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為依托建設“人民至上”的發展共同體來抵御資本現代性帶來的社會分裂和階級對抗;三是以黨的領導、依法治國、人民至上三位一體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全方位人民民主來切實保障人民的現代主體地位,堅持“現代化為了人民、現代化依靠人民、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好地由人民共享”的現代文明宗旨和目標;四是堅持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抵制和消除由資本邏輯引發的人與自然的全面沖突;五是以倡導和引領全球構建多元主體平等互待、合作共贏、文明互鑒的新全球主義文明體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來超越以西方霸權主義支配下的舊全球化文明體系。沒有五大超越,就沒有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道路之新”的出場。中國也絕不會亦步亦趨地完全照搬西方現代性那種“啟蒙現代性”“經典現代性”“后現代”和“歐洲新現代”依次更迭的發展道路,而是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文明邏輯:用“數字中國”帶動工業化創造新型工業化;用“城鎮化”“鄉村振興”并舉來開辟新型城鎮化道路;用政府、市場、社會三者并舉來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經濟體系;以全過程人民民主來開辟中國特色民主政治道路;用“基本公平”+“比例公平”重構差異性正義的社會結構;構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地位、多元合法文化和諧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格局;以“人與生態和諧共生”“生態”與“為民”統一為核心,構建中國特色生態文明道路。

三、現代文明的中國邏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出場的歷史根脈與現實基礎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表達,其核心要義源于本民族的現代化根脈與偉大的文明實踐。對于以大歷史觀考察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本質之新”出場的歷史根脈與現實基礎,我們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理解。

第二,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明關于現代性兩大根基的獨特理解和相關闡釋,我們應當將其放在為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豐厚民族智慧的凸顯地位。概而言之,正是在這些方面,才能更加顯現出中華文明的獨特價值。一是“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經》)的民本、民生至上理念,將人的中心地位、主體地位以中國智慧方式加以闡釋。西方啟蒙哲學家們在探及人的中心性這一主題的本質時,往往論述“需要”“欲望”,不僅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如此,叔本華和尼采的意志主義也是如此,而且黑格爾在榨取了古典經濟學成果之后,在《自然哲學》的終章談論自然向人的世界轉化時,也將“欲望”看作人之為人的自主性覺醒的標識。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在論述“有生命的個人是歷史的前提”之后,也將人的肉體組織狀況與外部自然界的關系,即衣食住行的物質需要,當作是唯物史觀闡明歷史規律性開篇的“第一個歷史事實”。然而,中國傳統文明智慧不僅將“民之本”抬高到天地萬物必須圍繞和呵護的首要位置,而且進一步論及“民生”至上理念,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崇尚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價值觀開了先河。二是以“仁”與“禮”為紐帶的生命共同體主義價值觀。西方文明自古希臘到啟蒙現代性再到當代,強調個體性、自我性和原子主義價值觀。馬克思的唯物史觀內在地貫穿著這一現代性思想傳統,不僅將“有生命的個人”作為深描歷史開篇的第一個前提,而且以“每一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作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目標的“自由人聯合體”的在場標識,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真實主體性構成人類解放的基礎。與之不同,中華文明強調“仁”是“從人、從二”的主體際向度規范論,“仁者愛人”主張主體際向度的共同體優先原則,“禮”則成為協調共同體行為的規則、保持社會各方有序的“倫理”?!叭省睆娬{“群”(共同體原則)優先原則,“群己”關系自始至終以“群”為大、為先,集體、族群、國家、社會的價值具有本源性、本體性、優先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將民族復興、共同富裕放在首位,“公益利益”優先性原則不可動搖,主張發展的共同體主義價值觀。三是超越單純的經典現代性的“人類中心主義”,將“天人合一”原則提升為中國式現代化主張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這一原則既超越西方經典現代性支配自然、改造自然、駕馭自然的“人與自然對立”原則,否認“人類帝國主義”訴求,又超越了西方后現代所主張的貶低人的地位的“生態中心主義”原則,而是強調“生態為民”“生態富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新現代性生態文明原則。四是理性規則超越單純的西方理性主義知識論原則,將“情(親情、倫理、價值)”與“理(道理、理性、邏輯)”合一。堅持為民的宗旨,同時也堅持合理性、合規律性的理性原則與合目的性相結合。五是情理合一的現代文明建構需要有自己全面的社會存在布展、戰略原則與實踐路徑,必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即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現代化國家目標與中國式現代化戰略安排相統一。

第三,理解和把握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脈,必須全面考察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出場的歷史邏輯與現實基礎。其中,一是要重新發現在1840年之前,自宋朝以降,以江南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社會中的若干城市(如蘇州等)向現代化自發沖擊、探索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千年歷史。2023年7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蘇州,在南宋遺存的《平江圖》碑刻前發表重要講話,就點明了蘇州樣本的精髓,也指明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未來發展方向:“蘇州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這里不僅有歷史文化的傳承,而且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3)《這一幅“雙面繡”值得細細品鑒》,https://politics.gmw.cn/2023-07/08/content_36682834.htm.宋朝、元末明初、明中后葉、清末民初和改革開放以來,蘇州樣本向現代化目標發動五次沖擊,千年磨合傳統與現代關系,厚植于傳統而創造現代文明,以在精致藝術之“道”引領下的“勤勞革命”方式開啟了人文經濟學之路,開辟了工業化、城市化、社會化諸多現代化新事業,而且出現了范仲淹、顧炎武等一大批中國現代啟蒙思想家。因此,我們要打破美國費正清研究中心所判定的中國現代化源于西方列強“挑戰—應戰”的解釋模式,從中國千年沖擊現代化的內生型歷史中來考察浸潤于人的心理、行為和價值規范的中華現代文明旅程。

第四,要更進一步了解從“經世致用”的實踐派啟蒙思想到1840年之后西方思潮的灌輸和文化大傳播對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大影響。正如1840年以來,中國仁人志士向西方式現代化屢學屢敗最終在五四運動中實現文化自覺、進而學習俄國十月革命道路一樣,中華現代文明的崛起也在西方現代文明全球霸權支配之下屢學屢敗,最終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引下開辟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創造之路。當然,1840年后,中國現代化道路經歷三個階段,中華現代文明的形塑也相應地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被動輸入型現代化階段”,即世界走向中國的時代,在這一階段,我們的現代化和現代文明主要是被動地輸入西方模式;中華民族抗擊外侮爭取獨立的斗爭終于取得勝利,建立了新中國。二是“自主輸入型現代化階段”,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依然“一窮二白”,在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走現代化道路上依然需要向世界上一些先進國家學習,但是這一輸入與舊中國有本質的不同,而是自主引進、主權完整、有選擇的,是為了增強獨立自主的能力而“招商引資”“招商選資”、建立開發區、工業園區和自貿區的。自主輸入型現代化的結果就是讓民族經濟真正獨立,讓人民富起來。在這一基礎上,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積累、發展和增強從覆蓋科技—產業—人才—教育—文化—社會治理領域的點狀到鏈條,再到網絡布展,形成新發展格局,為新的現代化階段奠定基礎。三是“自主輻射型現代化”,我國在全面自主創新能力布展提升的基礎上,走向“精神的獨立自主”,進而創造“五位一體”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此階段,現代文明從“世界走向中國”的時代轉向“中國走向世界”的時代,創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

四、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核心要義與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幾點思考

對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核心要義與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我們需要站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從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方法論出發去重新思考與把握。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關于現代、現代性兩大根基的重新理解,既繼承了“以人為中心”的世界現代文明的共同特征,又具有鮮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立場和原則。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盵1]22這一界定站在超越西方式和舊中國現代化老路的坐標系上,以社會形態新舊更替為歷史尺度,深刻闡明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之新”。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在現代化的社會形態、社會制度和道路開拓上正在超越一切資本主義現代化。因此,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表達,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堅持了“大寫的人”的自由、自覺、自為的主體性現代精神,又將之轉化為唯物史觀“人民至上”的原則。在此,人民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主體,被唯物史觀的中國邏輯表達為“現代化為了人民、現代化依靠人民、現代化成果更多更好地為人民共享”這一原則的軸心與宗旨。同樣,“大寫的理性”不僅被尊重人類發展規律、現代化演化規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規律、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發展規律的思想所取代,而且升華至把握現代化本質與規律的理論自覺、道路自覺、制度自覺、文化自覺、文明自覺的崇高境界。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現代化社會存在領域的文明綜合,表現為從黨的十九大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鄭重指出的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表達。這一現代化目標所內蘊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的“五位一體”總和,構成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形態。這一目標和形態所指,是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對于現代文明內涵體認的最高境界。我們可以全面梳理180多年來中華民族對于現代文明的認識史,即從洋務運動對于西方現代性囿于“堅船利炮”之“長技”認知開始,經過戊戌變法對制度現代性變革需要進而推行“變法圖強”招致失敗,到辛亥革命滿足于推翻帝制的變革,再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對于西方現代性局限于“德先生(民主)”“賽先生(科學)”和“貓小姐(道德)”的概括,再到新中國成立之后推崇“工業、農業、科技、國防”“四個現代化”的認知,再到改革開放以來“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體制改革與完善依法治國與人民民主、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終跨入以五大文明為構成要素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自主知識體系。

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以精神的自主獨立為標桿,重新探究自主知識體系的建構。這一建構的歷史方位與現實基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明表達與引領的客觀需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百年奮斗所肩負的歷史使命,是貫穿中國近現代史、大黨百年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史的主題,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環節。我們正處在從“世界走向中國”到“中國走向世界”的歷史轉變的偉大時代,我們的現代化類型正處在從“自主輸入型現代化”向“自主輻射型現代化”的劇烈轉變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將成為中國走向世界、貢獻世界的軸心文明。

從核心要義向自主知識體系擴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構應當包括以下內容。一是闡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出場的必然性。主要表現為:是馬克思主義現代文明觀的守正創新,是對世界現代文明種種之困的中國解答,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明的賡續與轉化,是對屢遭失敗的舊中國現代文明探索弊端的歷史超越,是對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文明探索道路的繼承與發展,是新時代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偉大成就的集中表達。二是明確目標導向。其一是在世界復雜的現代文明塑型格局中,實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不是回到“前現代文明”的傳統老路,也不是超越現代化的“后現代文明”之路,而是中國特色新型“現代文明”。其二是各國現代文明具有共同特征、共同價值,需要我們借鑒學習、取長補短,但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厚植于中國大地、基于中國國情,因而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其三是中國特色彰顯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絕不僅僅是世界現代文明平行并列的“多元”道路中的民族“一元”,而是具有超越性和先進性,是對世界現代文明多元道路內在矛盾和弊端加以超越性創新解決的中國選擇和中國方案。三是關于現代文明類型的分型理論。新類型論的著力點在于要堅決打破在現代文明類型學理解上的“西教條”“東教條”或“老教條”,強調現代文明絕不等于西方現代文明。四是關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類型目標模式的理論表達。從黨的十九大到黨的二十大,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模式被表述為“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目標決定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要以此為核心。五是關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基本內涵、基本來源、基本特征、基本功能和構建規律的理論表達。六是關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道路之新”論。要從大歷史觀的角度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出場的歷史邏輯、現實邏輯、理論邏輯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度闡釋。七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核心價值和主導理念,“現代化為了人民、現代化依靠人民、現代化成果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共享”成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本宗旨。八是關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戰略布局和實施方案,包括全方位、全要素、全過程的實施路徑,等等。九是關于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理論。全球文明價值軸心正在東移,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中國崛起所改變的不僅是全球經濟結構,而且是全球文明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代文明,其超越了西方以資本邏輯為中心的現代文明。全球體系大變革的核心價值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新出場,這正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全球表達。進一步闡釋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多元主體、合作共贏的交往關系,以及文明互鑒的價值體系,正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出場形態——交往實踐的唯物主義。

猜你喜歡
現代文明現代性邏輯
刑事印證證明準確達成的邏輯反思
邏輯
創新的邏輯
摩擦力催生現代文明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淺空間的現代性
《犬之島》:形式主義的美學突圍與現代文明的存在之思
當原始人遭遇現代文明
由現代性與未來性再思考博物館的定義
女人買買買的神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