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巴西打造成海外深水石油核心產區的思考

2024-03-11 07:55沈一平宋成鵬劉祚冬季天愚李恒萱
國際石油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深水巴西勘探

沈一平,宋成鵬,劉祚冬,季天愚,李恒萱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1 中國與巴西能源市場具有互補性

當前中國能源安全仍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由于承擔長期保供壓力,油氣資源國內生產量無法滿足本國指數級增長的石油消費量;另一方面,全球海域深水、陸上深層和非常規油氣三大領域是未來有利油氣勘探方向[1],海上特別是深水已經成為國際石油公司跨國勘探開發的主戰場[2],而中國在能源領域的關鍵技術裝備面臨的“卡脖子”風險依然突出[3],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的裝備和技術水平不足成為制約深水發展的瓶頸[4]。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一方面,中國應當建設海外核心產區(權益油氣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油當量的國家),戰略性倚重高效益的核心資產[5,6];另一方面,需要積極探索并發展海洋工程技術[7],學習借鑒國際石油公司的領先技術經驗,為我所用,補足短板。

近年來隨著深海鹽下的發現,巴西原油產量大增,擴大出口并尋找新的出口市場成為當務之急;同時,由于深水鉆井技術難度大[8]、勘探開發成本高、不確定性因素多、環境風險高等,雖然巴西深水技術已處于全球領先地位,但仍亟需外國投資支持。中國與巴西的能源市場具有互補性,能源技術合作具有互利性。在過去的10年中,中國和巴西之間的原油貿易一直保持著穩定增長的態勢。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之一,巴西則是南美洲最大的原油生產國之一,雙邊原油貿易無論是對于滿足中國的能源需求還是對于促進巴西的經濟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由于陸上石油資源匱乏而深水豐富,巴西搶先布局深水油田勘探開發,自1986年以來已積累了多項特色技術[4],成為世界深水-超深水勘探技術的超級領跑者[9]。在這樣的形勢下,中國石油公司在巴西深水深耕細作,無論對于建設海外核心產區、構建多元化油氣進口格局,還是“反哺”中國南海深水勘探技術,都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是創造國家能源未來的有利方向。

2 巴西石油工業及資源稟賦

2.1 巴西石油工業發展歷史

巴西歷史上的第一次石油勘探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帝國時期,但具有現代意義的石油工業始于1953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成立后[10],至今已有70年歷史。筆者以歷年陸上、淺水、深水、超深水不同領域原油產量更迭為視角,將該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見圖1)。

圖1 巴西石油產量變化

2.1.1 淺水+陸上穩定發展階段 (1953—1997年)

1998年以前,巴西石油產量主要集中在陸上和淺水領域。

早在有油氣發現之前,巴西政府就于1938年建立了國家石油委員會,為日后石油工業奠定了強烈的民族主義基調。1953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成立,標志著巴西石油工業正式進入以國家控制為特征的壟斷階段[11]。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隨后的20年內成為該國石油工業的主要推力,并通過資金投入、技術創新等方式,逐漸提高了巴西的石油產量。巴西原油產量在1965—1969年的5年時間里,以每年100萬噸左右的增幅,從500多萬噸/年提高至929萬噸/年,并在1970年后的10年間穩定在900萬噸/年左右。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坎波斯(Campos)盆地開鉆為始點,巴西石油正式進入海洋勘探時代。在此背景下,20世紀80年代初,巴西迎來了原油產量的第一波增長,1980—1985年的5年間,年產量由900多萬噸上升至近3000萬噸,并于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末趨于穩定,呈現小幅增長態勢。

20世紀90年代,巴西石油市場迎來了第一次重大改革。1995年,時任政府通過憲法修訂案,結束了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石油行業的壟斷地位,并提出了市場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1997年,巴西通過新的石油法成立了國家石油管理局(ANP),負責實施勘探、開發和生產礦區授權,以及礦區招標與合同簽訂等,從而以法律形式廢除了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的壟斷權。

2.1.2 深水快速發展階段(1998—2013年)

1998—2013年的16年間,巴西原油年產量翻了一番,從5000萬噸攀升至1.16億噸。其中,深水區產量從2400萬噸上升至6200萬噸,平均占每年總產量的62%,成為本階段引領巴西原油產量的核心力量。

自1998年起,巴西引入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逐步放開石油市場,引入競爭機制,為石油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引發了原油產量增長的又一次高潮。1998—2010年的12年間,巴西原油產量平均每年增長接近500萬噸。

21世紀以來,隨著海上鹽下核心區油田的發現和大規模開發,巴西原油產量迎來快速增長。2006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首次在桑托斯(Santos)盆地的盧拉(Lula)油田發現鹽下石油儲備,并于兩年后的2008年在坎波斯盆地的朱巴特(Jubarte)油田開采了第一批石油。在油田發現與投資促進的雙重加持下,巴西原油產量于2009年首次突破1億噸大關,并在此后整體一路走高。2010年,巴西進一步完善監管框架,引入了混合監管制度,在永久性招標和產量分成等新的合作框架下持續吸引著國內外投資。

2.1.3 超深水迅猛發展階段(2014年至今)

隨著桑托斯盆地超深水鹽下連續的大油田發現,巴西石油工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2 0 1 4 年以來的1 0 年中,巴西石油年產量總體呈上升趨勢,其中深水區產量在這10年中以平均每年400萬噸的速度逐年遞減,而超深水區的產量以平均每年1100萬噸的速度逐年遞增。由此可見,在本階段超深水區的增產是確保巴西石油產量迅猛發展的絕對中堅力量。巴西鹽下核心區是近年來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發現區,大部分位于1500米以上的超深水區,最深可達3000米。自2014年以來,鹽下核心區石油日產量在6年內翻了兩番,從2014年的50萬桶/日增加到2020年的220萬桶/日。2022年鹽下區產量占比達到巴西石油總產量的68%。

根據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咨詢公司的數據預測,未來5~10年,巴西超深水區產量依舊保持現有增長態勢(見圖1)。2030年,巴西石油年產量將達到2.6億噸,其中超深水區產量2.11億噸,占總產量的82%。期間,超深水區產量將以平均每年1200萬噸的速度逐年遞增,增幅最多可達2100萬噸??梢?,隨著巴西鹽下區油氣勘探開發程度的不斷提高,海上特別是超深水區已經成為全球石油增儲上產的重要領域之一,研究如何將巴西打造成海外深水石油核心產區,對于創造能源未來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2.2 巴西油氣勘探開發現狀

巴西共發育17個主要盆地,總沉積面積為843.7萬平方千米。其中陸上面積400.9萬平方千米,屬于內克拉通盆地,常規油氣資源潛力有限;東部海岸均屬于被動大陸邊緣盆地,總沉積面積442.8萬平方千米,其中深水及超深水占比83%,常規石油勘探開發潛力大,是當下也是未來全球勘探開發的重要領域之一。

2.2.1 石油成藏條件優越,未來勘探增儲潛力大

基于盆地結構,巴西東部海岸被動陸緣盆地群可以明顯劃分為三類[12]:中段桑托斯、坎波斯等盆地結構為含鹽斷坳型,在鹽下礁灘體和鹽上重力流扇體兩套成藏組合已發現大油田31個,已被證實為全球油氣富集程度最高的被動大陸邊緣盆地群,具有繼續發現大油田潛力;南端佩洛塔斯和最北端福斯杜亞馬遜盆地為“三角洲改造型”結構,深水尚未鉆井,類比尼日爾三角洲等盆地,同樣具備良好的勘探前景;北段賽阿拉等盆地屬于無鹽坳陷型結構,坳陷期裙邊狀重力流扇體已被北部相鄰的圭亞那盆地勘探證實油氣富集程度高。針對不同盆地結構,明確有利成藏組合,中國石油自主評價預測,深水待發現石油可采資源量132億噸,為全球深水、超深水石油勘探潛力最大的領域。

2.2.2 剩余石油可采儲量多,開發上產潛力大

截至目前,巴西東部海上共發現33個大油田(指2P可采儲量大于6800萬噸),95%位于深水,累計發現2P可采儲量83.4億噸[13,14]。其中鹽下礁灘體發現大油田14個,平均單體規模3.21億噸,位居全球深水含油氣盆地群已證實成藏組合之首。鹽上重力流砂體發現大油田19個,平均單體規模2.02億噸,僅次于鹽下發現規模。巴西深水大油田累計采出程度僅為23%,而剩余可采儲量中70%位于桑托斯盆地鹽下礁灘體中。

從巴西國內來看,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巴西2021年石油產量為1.5億噸,預計2027年將達到2.15億噸,主要來自于桑托斯和坎波斯盆地,占比達9成以上,特別是深水、超深水未來上產潛力大。

從全球范圍來看,世界前八大深水油氣田開發國家中,巴西的深水開發投資目前和未來都獨占鰲頭,且將持續穩定增長。在未來深水油氣產量貢獻中,巴西將展示出巨大潛力,到2025年新增產量將有30%以上來自巴西深水,以鹽下貢獻的產量為主。

3 巴西油氣合作新模式

3.1 財稅制度新變化

1998年巴西開始啟用礦稅制合同,礦稅為10%。2010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通過專屬經營合同(OTC),按照8.5美元/桶價格從政府獲得6個鹽下油氣田共50億桶儲量的專屬經營權。2013年,巴政府為了提高對鹽下優質資產的控制能力,圈定了鹽下核心區,以產品分成合同模式對外招標,礦稅提高到15%。同年,為了吸引外資,巴西開始推行礦稅和產品分成兩類合同模式。每年組織產品分成合同和礦稅制合同各一輪的勘探區塊招標活動,并通過降低本地化率和石油機械設備進口關稅,取消了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必須為鹽下作業者且至少30%權益的法定要求,不斷優化油氣政策和財稅條款。2019年又通過了允許巴西國家石油公司轉讓專屬經營合同鹽下6個大油田部分權益,以吸引外資,并將合同模式轉變為產品分成制。

3.2 招標新模式

1997年巴西政府頒布了新的《石油投資法》,巴西礦業能源部負責石油政策的制定和行業監督管理,下增設石油管理局(ANP)。自1999年起,巴西政府為促進石油資源開發、吸引投資,開始對外招標,并長期使用現場限時競標方式。

3.2.1 永久性招標模式發展歷程

近年來油價波動和能源轉型壓力導致國際石油公司上游投資策略存在分歧,巴西政府對于石油公司想獲得什么類型資產以及在什么條款和條件下進行投資難以把握[15],再加之巴西油氣田類型多樣(如深水、淺水、陸上、鹽下等)、財稅政策復雜(稅制改革)、經濟環境變動(雷亞爾波動)等因素,這些不確定性為巴西政府提高招標效率帶來了諸多挑戰。為進一步加快其上游資產的商業化進程,巴西國家石油管理局于2017年推出永久提供方案(即Permanent Offer Program,葡語簡稱OPP)。在該模式下,之前所有未授出區塊持續提供直到授出。

該招標模式從2017年提出發展至今,已經發展到適用于所有類型的資產,包括高潛力的鹽下核心區塊。其發展歷程如表1所示。

表1 巴西永久招標模式發展歷程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以前,永久性招標方式僅用于邊際油田、退出區塊以及之前舉行招標中未授予的區塊,且合同模式均為礦稅制。第27/2021號決議擴大了永久性招標適用區塊的范圍,并規定對于適用產量分成合同的鹽下核心區,巴西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將發布特殊法令使其適用永久性招標方式。該變化表明巴西產品分成油氣招標將改變之前由政府選定鹽下區塊、邀請石油公司進行單獨輪次的投標方式,而開始實行OPP的開放招標制度——即有意向公司可以先提出感興趣區塊,政府提供指定的區塊進行招標。與傳統的投標輪次一樣,巴西國家能源政策委員會將預先確定投標技術和經濟參數,發布招標日程表,感興趣的公司還需要通過資格預審。

3.2.2 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享有優先權

2017年5月2日,巴西總統米歇爾·特梅爾批準了第9041號法令。法令規定,在未來的競標活動中,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鹽下區塊享有優先權。該法令在2016年的鹽下石油法案改革基礎上,為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競標活動中提供了更廣泛的選擇,同時也為新的鹽下石油區塊開采提供了更多樣化的獎勵機制。

優先權相關規定分為使用和放棄兩種情況。

1)行使優先權。如果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對競標活動完成評估后,行使其優先權,那么有以下兩種情景:一是如果投標中提供的政府利潤份額等于投標方案中規定的最低投標價格,則必須與中標人組成財團。二是如果投標中提供的政府利潤份額高于投標方案中規定的最低投標價格,則可以選擇與中標人組成財團,并在投標過程中做出決定;如果巴西國家石油公司選擇不成立財團,中標者必須指定作業方并分配每個聯盟成員的工作利益。

2)放棄優先權。如果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不行使優先權,則必須通過投標方式獲取區塊。該公司可以與其他投標公司一同參與競標,包括競選作為非作業方參與開發。對于巴西國家石油公司表示有興趣擔任運營商的區塊,如果中標價高于最低價,且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不屬于中標聯合體,特別投標委員會將邀請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代表表明其是否決定與中標者組成聯合體。如果巴西國家石油公司決定不組成聯合體,中標者將100%參與項目,特別投標委員會將披露新的運營商和重組表格中所載的新的投標者參與比例。

4 巴西對外合作新動態

4.1 深水勘探開發成本具備優勢

巴西海上勘探開發具備成本優勢。根據自主評價,巴西深水鹽下核心區最小油田經濟規模為3億桶,遠小于西非等海域5億桶的指標。此外,里貝拉項目“十三五”規劃桶油發現成本為5.99美元/桶,實際桶油發現成本僅為0.68美元/桶,大幅低于預期。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深水資本將集中投向巴西,隨著產量不斷提升,成本優勢將更加顯著。

基于標普全球等商業數據庫及石油公司公開信息,以10%折現率計算全球深水石油資產的單桶盈虧平衡油價,并將可采儲量以氣泡面積表示,繪制全球深水領域單桶盈虧平衡油價高峰日產量及可采儲量圖(見圖2)。

圖2 全球深水領域單桶盈虧平衡油價和高峰日產量

如圖2所示,2017年以來隨著油價回暖,大部分深水油氣資產已經具備經濟價值。例如,圭亞那單桶盈虧平衡油價為26.85美元/桶,南美其他為35.97美元/桶,剛果41.16為美元/桶,墨西哥為50.25美元/桶,即便是最高的赤道幾內亞也控制在60美元/桶以內(59.73美元/桶)。類比與巴西鹽上巖石性質類似的碎屑巖地區,美國墨西哥灣、尼日利亞、西非、澳大利亞的深水單桶盈虧平衡油價分別約為36.88美元/桶、48.65美元/桶、40.28美元/桶、40.2美元/桶,這4個地區高峰日產量分別為233萬桶、65萬桶、30.6萬桶和10萬桶。而巴西鹽上深水區單桶盈虧平衡油價僅為35.36美元/桶,低于所有深水碎屑巖資產平衡油價;此外,巴西高峰日產量約133.5萬桶,僅次于美國墨西哥灣,為又一百萬級日產油田。巴西深水鹽下雖然鉆井工程費用高,但高達399萬桶的高峰日產量,大大提高了資產的經濟性;以10%折現率計,其鹽下地區單桶盈虧平衡油價為34.53美元/桶左右,對比其他深水油氣資產的經濟價值具有絕對優勢。當然,隨著各石油公司相繼呈現出的勘探支出節制化趨勢,美國墨西哥灣等有利勘探區塊或將對巴西獲得的投資構成競爭。

4.2 國際石油公司大規模布局巴西深水

2012年以來,除了埃尼以外的6大國際石油公司紛紛大規模布局巴西深水[16]。截止目前,6大石油公司在巴西共擁有120個區塊,其中勘探區塊86個(作業者59個),開發區塊34個(作業者9個),區塊總面積7.3萬平方千米,權益總面積2.3萬平方千米,權益石油2P可采儲量13.15億噸[17](見表2)。

表2 6大國際石油公司在巴西深水領域區塊布局情況

如表2所示,不同公司的合作策略各異。據統計,殼牌2016年通過并購BG公司進入了巴西深水,獲得了盧拉、沙濱霍等核心區開發資產,同時積極參加多輪年度招標,獲取大量勘探開發區塊。目前殼牌在巴西深水運營47個區塊,其中31個勘探區塊(25個為作業者)、16個開發區塊(5個為作業者),權益區塊面積1.43萬平方千米,權益石油2P可采儲量5.86億噸,權益年產量近2000萬噸,巴西已成為殼牌最大的深水核心產區。

??松梨诳春冒臀魃钏碧角熬?。2004年??松梨谶M入桑托斯鹽下勘探區塊,鉆3口井失利后退出。圭亞那的大發現大大提振了??松梨谠谖鞔笪餮笊钏畢^塊的信心,2013年以來該公司大舉進入巴西多個深水盆地,在短短的7年時間內,先后通過并購和競標在巴西獲得30個區塊,全部位于深水區,區塊面積達到1.65萬平方千米。2016年開始??松梨凇隘偪瘛备倶税臀鞯V稅和鹽下核心區勘探區塊,目前共獲取28個區塊,其中26個勘探區塊(17個為作業者)、2個開發區塊(無作業者),權益區塊面積1.02萬平方千米,支付簽字費高達25億美元。

艾奎諾公司穩步推進在巴西深水領域的合作。目前該公司在巴西共擁有10個區塊,其中8個深水區塊。深水區塊中,5個開發區塊(4個為作業者)、3個勘探區塊(無作業者),權益總面積1549平方千米,其中深水領域1172平方千米。艾奎諾在第4輪產品分成合同招標中增加了2個區塊,并將鹽下區的勘探面積擴大了1倍。截至2023年8月,該公司正在積極推進Bacalhau和BM-C-33項目的開發。

道達爾能源公司持續鞏固其在巴西的重要權益地位。目前共獲取17個區塊,其中7個勘探區塊(3個作業者)、10個開發區塊(3個作業者),權益區塊面積3023平方千米。該公司與殼牌共同進入了一個DRO(discovered resources opportunity)項目[18],并收購了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在拉帕(Lapa)鹽下油田剩余10%的股份。

雪佛龍公司通過加大對巴西的投資,彌補了鹽下組合在其勘探投資組合中的空白,不過在作業者身份上與其他大型國際石油公司相比較為保守。目前雪佛龍在巴西的權益區塊面積3254平方千米,區塊總數11個,其中10個勘探區塊(3個為作業者)、1個開發區塊(非作業者)。

bp在巴西的投資經歷了從積極部署到逐步撤資的過程,暗合了其從篤定深水勘探到尋求資源替代的公司整體經營戰略的轉移。2010—2012年,bp在深水領域的新增權益面積成為各大油公司之首,2011年其整體勘探支出更是翻了一番。2013年bp在巴西獲取8個赤道邊緣的深水區塊后,又宣布進入該區域的5個深水區塊。截至2014年底,巴西與安哥拉、美國墨西哥灣共同成為該公司的核心探區。以2015年為轉折點,bp開始轉換商業模式并剝離包括巴西在內的勘探資產,主要原因是其收支不平衡以及注重低碳能源轉型戰略。以2015年第二季度為分水嶺,bp公司凈收入由正轉負,跌至-58.24億美元[19]。為平衡收支,bp啟動資產“歸核化”戰略,大舉拋售非核心資產。bp于2016年表示計劃進一步撤資30億~50億美元,以期恢復到20億~30億美元的經營規模。彼時,bp的非核心資產估值高達69億美元,而這些資產僅能帶來不到3.5億美元的凈現值(10%);其中,巴西(7.63億美元)、玻利維亞(3.2億美元) 和北海最大油田Culzean(1.18億美元)均成為被處置對象。此外,能源轉型方面,bp在2019年曾提出激進的油氣產量削減計劃。雖然在此后的3年間該公司的能源轉型戰略趨于穩?。?030年的油氣產量削減目標從40%變為15%,減排目標從35%~40%變為10%~15%),但該公司向零碳低碳邁進的速度和規模仍居于行業領先地位。受這一相對劇烈的能源綠色轉型計劃影響,勘探在bp資源替代戰略中的作用持續減弱。2020—2022年,bp勘探支持下降了6%,風險勘探主要位于北美,尤其是加拿大東部地區。在綠色轉型戰略及“歸核化”戰略的共同作用下,bp如今在巴西的進駐規模居于各大國際石油公司尾部。目前,該公司在巴西共經營8個區塊,其中7個勘探區塊(均為作業者)、1個開發區塊(非作業者),權益區塊面積4908平方千米。鑒于佩羅巴(Peroba)等油田不盡如人意的勘探結果,預計bp在完成已有合同剩余的鉆探工作后,將停止進一步的投資計劃。

4.3 中國石油公司保守布局巴西深水

中國海油在巴西經營7個區塊,其中4個勘探區塊(1個作業者)、3個開發區塊;中國石化在巴西共有20個區塊,其中6個勘探區塊、12個開發區塊,還有兩個區塊中斷作業;中國石油共有5個區塊,其中2個勘探區塊、3個開發區塊。除中國海油的1個勘探區塊外,其余區塊均無作業者身份。

以中國石油為例,雖然項目少、權益小,但仍通過有限的資源獲得了相當的權益產量,精進了技術水平和管理經驗。經過里貝拉(Libra)、佩羅巴(Peroba)、阿拉姆(Aram)和布茲奧斯(Buzios)等多個項目的歷練,特別是阿拉姆風險勘探的重大突破和里貝拉項目勘探開發全過程的技術支持,中國石油大幅提升了在深水領域儲層預測、火成巖識別及高二氧化碳風險規避的理論技術水平,積累了深水作業與管理經驗[20],并與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目前,中國石油在巴西以小權益參與3個項目:阿拉姆大型風險勘探區塊擁有20%權益,第一口探井古拉紹-1井已經取得重大突破;里貝拉項目擁有10%權益,已經探明16億噸地質儲量,NW3井2017年11月起開始試采,效果極佳,日產油4.3萬桶,穩產3年,已累產原油550萬噸,目前梅羅油田第1單元正式投產,到“十四五”末權益產量將達到350萬噸;布茲奧斯屬于在產項目,剩余地質儲量41.3億噸,5%權益產量250萬噸/年。

4.4 中外石油公司布局巴西深水的區別與啟示

通過對比國際石油公司與中國石油公司的戰略區別,總結出如下3點啟示。

第一,從作業者身份來看,6大國際石油公司對作業者身份情有獨鐘,以作業者身份在巴西已經取得重大發現的區域積極開疆辟土。相比之下,中國石油公司的作業者身份則寥寥無幾,限制了勘探開發過程中的話語權以及盈利能力。中國石油公司應努力爭當作業者,積極利用勘探期補足海上油氣田開發管理經驗。

第二,從資產結構來看,6大國際石油公司都同時配置勘探和開發資產,其中3家公司(??松梨?、雪佛龍、bp)倚重勘探資產,勘探資產在其巴西資產中的占比達到90%;另外3家公司則勘探和開發資產平分秋色。反觀中國石油公司的資產結構,勘探和開發資產雖然均有部署,但整體而言勘探資產配置不足。中國石油公司應進一步補足勘探資產短板,通過勘探資產實施自主風險勘探,并快速實現良好經濟效益。

第三,從公司海外整體戰略布局來看,在綠色能源轉型的浪潮及其對企業營收打擊的壓力下,聚焦核心產區、割舍尾部資產的“歸核化”戰略已成為大勢所趨。中國石油公司當前海外核心產區數量偏少,創效能力較弱。為適應全球能源低碳轉型的時代要求,應當超前布局,“集中力量辦大事”,著力打造海外核心產區。

5 思考與建議

基于上述分析,結合中國石油在巴西桑托斯盆地鹽下里貝拉、阿拉姆兩個區塊的成功經驗和佩羅巴的失利教訓,中國石油公司如何將巴西打造成海外深水石油核心產區,提出如下思考與建議。

5.1 提前購買多用戶地震數據,超前評價,有效支撐未來OPP投標決策和優質項目獲取

海上盆地由于采集成本低,再加上勘探程度低、潛力大,是多用戶地球物理公司業務布局的主戰場。以桑托斯盆為例,2005年之前,以TGS為主的多用戶公司已完成4×8千米的2D地震測網,2006年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依據3D地震取得深水鹽下第一個盧拉(后更名為Tupi)大發現后,CGG、PGS等多用戶公司蜂擁而至,2016年就已經完成了全覆蓋該盆地主體的多塊3D地震采集,并完成了連片處理。在與道達爾能源和bp等國際石油公司開展聯合研究的過程中獲悉,這些國際石油巨頭在2017年第三輪鹽下產品分成合同招標開始前,就已經購置了覆蓋整個桑托斯盆地東部隆起帶上的大面積3D數據,結合早期購買的大量2D數據,超前系統開展全盆地鹽下構造、烴源巖、儲層及蓋層等關鍵成藏要素分析,識別主要地質風險,不但支撐現有項目的勘探開發井位部署,而且提前鎖定各招標輪次欲投目標區塊,從而得以從容開展全過程技術經濟評價,為科學制定每輪投標策略創造條件。而中國石油在7個輪次的巴西鹽下核心區產品分成合同招標中共參加了5次,只有第4輪在招標前購買了多用戶地震資料,其他輪次均是利用了聯合投標體中某一公司分享的不含一手地震資料的部分地質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礎上開展經濟評價,確定投標參數。其中阿拉姆的成功在于通過評價階段多次進入合作伙伴中國海油資料室,依靠其購買的多用戶3D地震數據規避了儲層、蓋層及高二氧化碳風險。而佩羅巴因鉆遇高二氧化碳而失利,主要原因在于評價階段只看到了合作伙伴提供的兩條“十字”交叉地震剖面圖,缺乏對整個區塊的系統認識。因此通過提前購買多用戶地震數據,開展超前系統深入評價,是科學確定投標參數并保障深水風險勘探區塊商業成功的必要條件。

5.2 通過參股、聯合作業到獨立作業“三步走”戰略,補足深水作業短板

近年來,國際石油公司不約而同地爭當核心資產所在國尤其是深水區塊的作業者[21]。中國石油公司為將巴西打造成核心產區,有必要爭取較大作業者比例,以開展獨立作業為目標。

目前中國石油公司在巴西深水的合作主要以小股份參與為主,這是剛剛起步階段的主要方式。其優勢在于投資和作業風險相對較小,弊端主要是無法真正參與到深水項目的實質環節,無法有效學習深水作業技術和管理經驗。第二層次的合作方式,是通過較大股比與具有深水經驗的國際石油公司聯合作業深水項目。建議主動提出并爭取鉆前以聯合作業身份進入巴西國家石油公司作業的亞馬遜盆地深水5個勘探區塊,這樣不但可以通過派技術人員進入聯合公司管理層的模式,不斷學習深水作業經驗和管理水平,還可以儲備大發現潛力的優質風險勘探區塊。第三層次的合作方式,是在掌握了一定深水作業能力和管理經驗條件下,逐漸從勘探項目開始,開展獨立作業,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斷提升深水作業和管理能力,然后拓展到獨立作業開發項目。通過以上“三步走”戰略的實施,不斷學習并積累經驗,持續提升深水作業能力水平。

5.3 篤定巴西合作前景,以多種方式獲取勘探開發各類資產,快速培植核心產區

巴西東部海岸除了已被證實的桑托斯盆地和坎波斯盆地油氣成藏條件優越之外,其他大部分盆地也同樣具有良好的油氣勘探前景。再加上投資環境好且以鹽下為主的開發資產盈虧平衡油價低,巴西東部海岸已成為國際石油公司“群雄逐鹿”的主戰場。中國石油公司也應利用中巴良好合作關系和合作基礎,除積極參與鹽下核心區(產品分成合同)和非核心產區(礦稅制)的風險勘探區塊永久招標模式的招標之外,還可通過擴股我方小權益資產(如里貝拉、阿拉姆、布茲奧斯等),大權益購股進入待開發資產;或以我方陸上在產資產置換其海上在產油田,達到快速提升深水作業技術水平及配置核心產區的目的。

猜你喜歡
深水巴西勘探
油氣勘探開發三年滾動計劃編制的思考
“巴西”是怎么來的
勘探石油
識人需要“涉深水”
春曉油氣田勘探開發的歷史
巴西戰舞
深水油氣何時能夠走出“冬天”?
深水區醫改設計者
煤層氣勘探開發行動計劃發布
2014巴西世界杯賽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