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畜牧業發展現狀分析與建議

2024-03-11 10:11王存波曹建國朱慈根潘雨來
中國飼料 2024年5期
關鍵詞:存欄畜牧業江蘇省

王存波, 朱 智 , 曹建國, 嚴 康, 路 璐, 朱慈根, 王 勇, 潘雨來

(1.江蘇省畜牧總站,江蘇南京 210017;2.南通市通州區東社鎮人民政府,江蘇南通 226322)

江蘇省地處東部沿海、華東腹地,是長三角地區經濟發達省份之一,據各省公布數據,2022 年江蘇省GDP 突破12 萬億,僅次于廣東省,位居全國第二。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江蘇省的畜牧業也取得了長足發展, 面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全省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完善良繁體系、加強糞污治理、強化科技投入、引領高質發展,畜禽生產規?;?、標準化、專業化進程加快,重要畜禽產品穩產保供取得實效,生產效率普遍提升。 本文研究了近年江蘇省畜牧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并和華東地區其他省市進行了比較,分析了產業發展優勢和制約因素,同時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期為政府宏觀調控和生產主體制定發展規劃提供參考。

1 畜牧業基本情況

1.1 畜禽規模 近年來,江蘇省以重要畜產品穩產保供為目標, 加強政策調控, 畜禽生產維持平穩,據各省2022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2022 年末,江蘇省生豬存欄1452.7 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31.5 萬頭, 全年累計生豬出欄2258.7 萬頭,豬肉產量179.4 萬t,生豬存欄量、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均低于山東、江西和安徽三省,在華東地區位居第四。 家禽存欄3.22 億只,全年累計家禽出欄7.68 億只,禽肉產量126.6 萬t,均低于山東和安徽兩省, 位居華東第三; 禽蛋產量233.4 萬t,僅低于山東省,位列華東第二。 羊存欄387.4 萬只,全年累計羊出欄630.7 萬只,羊肉產量7.2 萬t,均低于山東和安徽兩省,位列華東第三。牛存欄28.3 萬頭,全年累計出欄14.8 萬頭,均低于山東、江西、安徽和福建四省,位居華東地區第五,其中奶牛存欄14.3 萬頭,全年累計生牛奶產量68.8 萬t,僅低于山東省,位居華東第二。 就豬牛羊禽肉合計來看,2022 年全省產量316 萬t,低于山東、安徽和江西三省,位居華東第四。 江蘇省牧業產值已連續12 年穩定在千億元以上,2022年牧業產值1291.7 億元, 僅次于山東和安徽兩省,在華東地區位居第三。

1.2 產業結構 江蘇省地勢平坦, 土地肥沃,水網密布,經濟發達,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就資源稟賦來看,發展農業和漁業具有先天優勢,牧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相對較低, 江蘇省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產值的14.8%,占GDP 的1.1%,在華東地區高于上海和浙江兩省,低于其他省份,在農林牧漁業產值中牧業產值的比重較農業和漁業分別低38.8、7.5 個百分點,較林業高12.5 個百分點(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等,2021)。就牧業產值的構成來看,2021 年,家禽飼養產值超過生豬,占比46.3%, 其中肉禽和禽蛋產值分別占21.9%和24.4%;受市場行情影響,生豬飼養產值占比有所減少,為39.8%;牛、羊和奶產品產值較少,分別占牧業產值的1.2%、5.2%和2.2%(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和全國畜牧總站,2021)。

1.3 產業集群 江蘇省是沿海生豬優勢產區之一,形成了沿海、徐宿淮等規模生豬產業帶,培育了泗洪、東臺等37 個產值超10 億元的縣域生豬主導產業。 蛋雞區域養殖特色明顯,據國家統計局江蘇調查總隊數據,全省蛋雞集中分布于鹽城、南通、徐州、泰州4 個市,其存欄量占全省蛋雞存欄總數的80%左右,海安、東臺、大豐、鹽都、銅山、睢寧、興化、姜堰、泰興等地蛋雞養殖業已成為農村具有區域特色的支柱產業。隨著南通白羽肉雞種源與標準化養殖示范區,揚泰黃羽肉雞種源與養殖示范區和徐宿肉雞屠宰加工與品牌培育示范區的形成,從東南至西北貫穿全省形成一條肉雞產業帶。

1.4 養殖分布 總體來看, 畜牧業體量由北向南依次遞減,2022 年末蘇北地區合計生豬存欄1051.1 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99.3 萬頭,家禽存欄21660.1 萬只,分別占全省總量的72.7%、73.1%和67.2%;蘇中地區合計生豬存欄298.9 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25.8 萬頭,家禽存欄8095.0 萬只,分別占全省總量的20.7%、19.0%和25.1%;蘇南地區合計生豬存欄96.3 萬頭, 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0.7萬頭, 家禽存欄2494.2 萬只, 分別占全省總量的6.7%、7.9%和7.7%。 牛、羊存欄也呈相似分布,蘇北占比超過50%,蘇南占比不足10%(表1)。

表1 2022 年江蘇省畜禽存欄量萬頭、萬只

1.5 產量分布 從畜產品產量來看,2022 年蘇北地區肉類、 禽蛋和生牛奶產量分別為228.6 萬、154.2 萬t 和49.2 萬t,分別占全省總量的71.8%、66.1%和71.6%;蘇中地區肉類、禽蛋和生牛奶產量分別為69.2 萬、69.5 萬t 和12.2 萬t,分別占全省總量的21.7%、29.8%和17.8%;蘇南地區肉類、禽蛋和生牛奶產量分別為20.7 萬、9.8 萬t 和7.3萬t,僅占全省總量的6.5%、4.2%和10.6%(表2)。江蘇省畜牧業已形成明顯的蘇北主產區、 蘇中產銷平衡區和蘇南主銷區格局,2021 年, 蘇北地區牧業產值868.5 億元,占全省總量的70.5%,蘇中地區牧業產值273.0 億元,占全省總量的22.2%,蘇南地區牧業產值90.1 億元, 僅占全省總量的7.3%(江蘇省統計局等,2022)。

表2 2022 年江蘇省畜產品產量萬t

2 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2.1 遺傳資源保護 江蘇省畜禽遺傳資源豐富,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科研院校、畜牧企業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畜禽遺傳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其中納入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目錄的地方品種31 個,列入國家級保護名錄的有15 個品種17 個類群,建立和確定省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單位43家,包括保種場34 個、保護區5 個、基因庫4 個,其中有18 個保種場、2 個保護區和2 個基因庫被確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單位, 數量居全國第一。 國家地方雞基因庫(江蘇)活體保存我國珍稀、瀕危特色地方雞種32 個,是目前國內保存雞種資源最多的基因庫(徐燕等,2023)。

2.2 種業創新 全省共有355 家持證種畜禽場,已入選國家級核心育種場6 家、良種擴繁推廣基地4 家,總數位居全國第四。 建有農業農村部牛冷凍精液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南京)和家禽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揚州),省級生豬生產性能測定中心、 水禽生產性能測定中心、 奶牛生產性能測定(DHI)中心等檢測機構。 累計培育國家級畜禽新品種(配套系)20 個,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其中2018年以來育成了蘇山豬、江南白鵝、海揚黃雞、蘇威1號肉鴿、花山雞等新品種(配套系)5 個(徐燕等,2023)。 由省家禽所聯合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培育的花山雞,是國內首個屠宰型優質肉雞新品種, 填補了一項國內空白(王存波等,2023)。 多年來,江蘇省立足畜禽遺傳資源、強化特色品牌產品的商業化開發,不斷推出適應于當前市場消費的畜禽產品,培育了“古淮”(淮豬)、“乾寶”(湖羊)、“秦郵”(高郵鴨)等畜產品品牌30 余個。

2.3 生產效率 近年來,江蘇省通過加強科技創新,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推動畜牧業提檔升級,生產效率明顯提升,以占全國1.1%的國土面積生產出占全國3.4%畜禽肉類、6.8%的禽蛋和1.8%的生鮮牛奶,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畜產品的消費需求(嚴康等,2022)。2021 年,江蘇省生豬出欄率為160.7%,高于上海市、浙江和山東省,位居華東第四,較20 年前提升了16 個百分點;羊出欄率165.4%,僅次于安徽省,位居華東第二,較20 年前提升了25.3 個百分點(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等,2021)。

2.4 規?;?江蘇省畜牧業規?;接辛舜蠓嵘?, 主要畜禽規?;示h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021 年,生豬規?;蕿?7.2%,高于安徽和山東,位居華東第五;肉雞規?;?7.7%,僅低于山東,位居華東第二;蛋雞和奶牛規?;史謩e為96.6%和99.0%,均僅低于上海,高于其余五省,位居華東第二;肉牛規?;?7.9%,高于其余省市,位居華東第一;羊規?;?8.8%,低于浙江、江西和山東省,位居華東第四(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等,2021)。 全省蛋雞、肉雞、奶牛的規?;室堰_95%以上,其中奶牛的規?;室堰_99%,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是生豬、肉牛和羊的規?;什蛔?0%,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2.5 綠色發展 江蘇省在全國率先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省推進, 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 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嚴康等,2022)。禁養區確需關閉的養殖場100%關停到位, 非禁養區規模場全部通過縣級農業農村、生態環境部門聯合檢查認定。全省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連續四年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優秀等次。據江蘇省農業部門提供數據,至2022 年,全省累計建設部級示范場21 家, 省級示范場2078 家,高郵鴨蛋、南京鹽水鴨入選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有45 家企業90 個畜禽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

2.6 質量安全 江蘇省畜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向好,全省始終堅持“產出來”“管出來”兩手抓兩手硬,基本實現從養殖到屠宰的全鏈條監管。據江蘇省農業部門提供數據, 完成不合格畜禽屠宰場點清理整頓,累計關閉不合格生豬屠宰企業848 家、牛羊禽屠宰場點480 家; 健全病死動物無害化收集處理體系, 病死豬集中處理率達95%以上,30個縣(市、區)將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納入補助范圍;2022 年部級生鮮乳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共計抽檢樣品187 批次, 省級生鮮乳例行監測抽樣170批次,檢測結果全部合格,5 年來未發生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2.7 全產業鏈 據江蘇省農業部門提供數據,2022 年,全省飼料工業總產值741 億元,僅次于山東省,居華東地區第二位,其中飼料機械工業是江蘇省一大特色,產值61.7 億元,占全國總量的94.2%,穩居全國第一(嚴康等,2022)。 飼料總產量1468 萬t,僅次于山東省,居華東第二位。 全省共有獸藥生產企業110 家, 產值達67.9 億元,在華東地區僅低于山東省, 居第二位, 出口金額達2.7 億美元。 全省共有126 家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共屠宰生豬1490 萬頭, 在華東地區僅次于山東省,位居第二。正常在營獲證企業中,年屠宰量30萬頭以上的企業11 家,占比9.4%,其中3 家企業通過農業農村部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廠創建評審。 全省共有肉類加工企業2000 余家,較大的企業有:淮安雙匯、淮安蘇食、江蘇雨潤、江蘇益客等。 全省省級以上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159 家,其中國家級21 家, 立華牧業成為江蘇省首家上市的養殖企業,以立華、溫氏為代表的合作經營和以中糧、益客為典型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得到創新推廣。畜牧業呈現出龍頭企業引領、規?;a、設施化裝備、產加銷融合、全鏈條經營的發展趨勢。

2.8 科技成果轉化 樓房養豬模式將傳統“平面化”單層豬舍轉變為“立體式”多層豬舍,能夠節約20%左右的土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20% ~ 50%,據調研, 目前全省共有樓房養豬項目約42 個,預計增加能繁母豬存欄數量18 萬頭,生豬存欄數量270 萬頭,約占全省存欄總量的15% ~ 20%。商品蛋雞籠養設備從最初的兩層階梯式籠養升級到目前的四層、六層、八層甚至十二層層疊式籠養,單棟飼養量可達到15 萬只以上,據調研,目前全省蛋雞采用階梯式籠養比例為44.1%, 層疊式籠養比例達到42.2%, 同時采用兩種籠養方式的比例為13.7%。 肉雞籠養單位面積飼養量是平養的2~3 倍,料重比能夠控制在1.50 ~ 1.55,比網上平養減少了0.1,平均每只肉雞用藥成本較平養模式減少0.4 ~ 0.9 元(仲向前等,2020)。 在白羽肉雞主產區宿遷市,已基本全部實現籠養。 近年來,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科研院校, 還創新集成了提高母豬生產力、糞便資源化處理利用、肉雞無抗養殖等一系列實用生產技術。 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推動全省畜牧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

3 畜牧業發展的優勢

3.1 政策支持力度大 多年來,江蘇省始終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將其列為省委省政府“三農”重點工作,印發了《2022 年省級現代農業發展專項生豬逆周期調控支持政策實施意見》 等一系列文件,為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持。省級財政每年安排資金對畜牧業給予扶持, 支持養殖主體開展標準化改造、 擴能增效和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近三年累計投入各類扶持資金達5 億元。出臺了《關于保障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促進全省鄉村振興的通知》,對生豬產業發展所需的一二三產業融合項目建設用地予以保障。 開展生豬 “保險+期貨” 試點, 對參保中小生豬養殖場(戶)給予80%的保費補貼,將能繁母豬、育肥豬和仔豬每頭保險金額分別提高至1500、1000 元和300 元。 印發《金融助力江蘇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加大對生豬養殖場中長期貸款、固定資產貸款等支持力度。

3.2 市場需求空間廣 蘇、浙、滬、皖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為六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區域內經濟發達,城鎮化水平高,消費能力強,為江蘇省畜牧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據統計,2022 年江浙滬地區常住人口總數超過1.7 億, 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99 萬、6.03 萬、7.96 萬元, 這一人口基數和收入水平為畜產品消費增長奠定了基礎。 2021 年,江、浙、滬居民人均消費肉類33.9、37.2、34.1 kg, 禽類14.0、14.3、14.2 kg,蛋類14.1、12.4、14.0 kg,奶類15.0、16.9、24.0 kg,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國家統計局,2022)。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消費結構還在不斷升級,對畜產品的質量和數量需求將進一步增加。

3.3 科技支撐能力強 江蘇省是全國畜牧業科技資源較為集中的地區之一,擁有南京農業大學、揚州大學、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等多家農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畜牧業領域科研實力位居全國前列。建有國家肉品質量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肉品質量控制與新資源創制全國重點實驗室、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國家或省部級平臺。據江蘇省農業部門提供數據,近年來獲得國家和部省級科技成果獎勵近40 項、發明專利90 多項,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30 余項。江蘇省還成立了生豬、肉羊、肉雞、蛋雞、水禽、奶牛、特色畜禽等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每個體系設有集成創新中心、技術創新團隊、推廣示范基地和示范點,體系技術實力雄厚,圍繞品種繁育、營養調控、疾病防控、質量安全與加工、健康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產業經濟等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發了一系列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并在實踐中推廣應用,推動全省畜牧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4 畜牧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4.1 飼料資源不足 近幾年,在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病毒感染、 俄烏戰爭等全球性事件的影響下,全球糧食資源短缺愈發嚴重,飼料資源短缺成為畜牧業發展面臨的共性問題。 目前我國每年存在2000萬t 以上的玉米和近億噸的大豆供應缺口,對進口依存度較高,2022 年我國糧食進口14687 萬t,比上年下降10.7%,其中,谷物進口5320.4 萬t,下降18.6% ;大豆進口9108.1 萬t,下降5.6%,作為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大豆約占糧食進口總量的76.1%(包利民等,2023)。 受國際市場影響,2022 年飼料原料價格上漲明顯,據江蘇省畜牧總站監測,12 月末,玉米和豆粕批發價分別為3070、4685 元/t,同比分別上漲11.9%、25.2%,對全省畜產品市場穩定和畜牧業健康發展帶來挑戰。

4.2 人力資源短缺 江蘇經濟發展迅速,各行各業都在吸納人才,與畜牧業形成人才競爭關系,畜牧業工作環境艱苦,對青年人才吸引力不強。據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1 年江蘇省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為1314 萬人,其中農林牧漁業就業人員僅為2.5 萬人,年平均工資為54841 元,在19 大行業中均位居倒數第一(江蘇省統計局,2022)。在生產企業中,管理、技術人員層面,從業人員普遍年齡較高,專業化程度低,缺乏高素質、高層次的領軍人才,導致企業的管理、技術創新能力不足。 在一線養殖工人方面,同樣存在勞動力短缺情況,農村主要為留守老人和婦女,養殖企業面臨著招工難、用人難、留人難的問題。

4.3 土地資源趨緊 土地是畜牧業發展的關鍵資源。 江蘇是經濟和人口大省,土地面積狹小,人均土地占有面積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0%(國家統計局,2022)。 隨著該省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愈加緊張,近年來環保要求愈發嚴格, 禁限養區的劃定進一步壓縮了畜禽養殖用地空間,綜合考慮周邊環境、居民、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成本和土地承載力等因素, 適宜發展畜牧業的土地十分有限, 土地資源已經成為制約畜牧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

5 畜牧業發展建議

5.1 開源節流,提升飼料利用效率 加強種業創新,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畜禽遺傳資源,培育高產節糧畜禽新品種,提升畜禽生產的飼料轉化率。普及推廣自動飼喂、精細化管理、節能減排、節本增效等設施和技術,加快養殖場提檔升級,不斷提高養殖效率。扎實推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行動,深化飼料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通過大力發展和鼓勵谷物和雜粕等原料在飼料行業的運用, 提高蛋白資源利用率,節約玉米、豆粕等資源,緩解我國飼料蛋白資源嚴重匱乏的現狀, 為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尋求突破。

5.2 裝備賦能, 降低人工依存程度 用現代設施裝備武裝畜牧業,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積極組織科研單位和制造企業,加強畜牧設施裝備的研發與推廣,做好畜牧設施裝備補短板工作,深入探索畜牧業特色機械化發展路徑。 大力推進畜牧生產全程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提升行動,在畜牧主產區、大型養殖場加快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示范場建設,全面提高畜牧生產設施裝備水平。 提升畜牧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完善養殖各環節關鍵信息監測網絡,推進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深入實施智慧畜牧升級賦能行動,不斷提升畜牧業生產自動化、可控化、智能化水平。

5.3 科學規劃, 統籌產業協調發展 進一步優化養殖區域布局,根據畜產品穩產保供任務和畜牧業發展要求,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科學合理確定養殖規模,編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切實統籌推進環境保護和畜牧產業協調發展。持續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配套完善畜禽廢棄物處置社會化服務機制, 支持整縣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廣農牧循環、種養結合生產模式,提高綠色生產水平。 進一步完善并推廣樓房養豬、肉雞籠養等生產技術,提升單位土地面積上的畜禽生產效率, 提高畜牧生產集約化水平,降低畜牧業對土地資源的過度依賴。

5.4 加強防控,筑牢產業安全底線 構建完善動物防疫體系,強化養殖場動物防疫監督管理,壓實各類畜牧業生產經營主體的動物疫病防控主體責任,依法規范養殖場動物防疫條件,建立健全動物疫病動態監測制度,嚴格畜禽產地檢疫和調入檢疫監管,規范畜禽防疫檔案和畜禽標識管理制度,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貫徹落實《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方案(2021—2025 年)》要求,穩步推進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切實提高畜禽養殖環節獸用抗菌藥安全、規范、科學使用的能力和水平,確保畜禽產品的獸藥殘留監督抽檢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有效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畜牧業健康發展。

5.5 創新舉措,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畜牧生產規?;?, 大力推進生產主體企業化, 變以自然農戶為主的畜牧業生產經營主體為企業法人場戶主體,有效集聚資本、技術、管理等優勢資源, 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同時要不斷延伸壯大產業鏈,推進畜牧業多元化、智能化發展,探索發展休閑畜牧業和觀光牧場,開發畜牧業與文化、旅游、觀光等有機融合的新業態,拓展畜牧業功能性服務新渠道,培育產業新的增長點,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猜你喜歡
存欄畜牧業江蘇省
能繁母豬存欄半年減少235萬頭
映像畜牧業
雞蛋存欄偏低 價格上漲
畜牧業也要打好“翻身仗”
江蘇省交通圖
7月份生豬存欄首次實現同比增長
映像畜牧業
映像畜牧業
江蘇省政區圖
農業部發布 2017 年 4 月 400 個監測縣生豬存欄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