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責任認定要件下的典型事故場景構建與理論探索

2024-03-11 09:20文圖張煜笛
道路交通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信號燈交通事故典型

文圖|張煜笛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中的關鍵環節,認定結果關乎事故當事人刑事、民事處罰決議。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分為全責、主責、同責、次責和無責五種情況。但目前國內尚未發布統一的事故責任認定標準,明晰事故責任認定標準成了交警實踐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在實際工作中,事故責任認定結果易受環境要素、人為主觀認知等影響,進而會形成“類案異判”的困境。本文通過借鑒自動駕駛沖突模型,將傳統車輛事故的真實情形構建為不同危險場景,以結構化交通事故事件為數據來源,構建標準化的危險場景數據庫平臺,實現對事故的重構與仿真研究,為事故責任認定標準提供理論支撐。

一、典型事故場景

典型事故場景是特定交通事故下的特定時間和特定空間的具體情形或景象。典型事故場景是行駛和駕駛情景的結合,可能受到道路環境、天氣狀況等因素的影響。從交通管理角度出發,典型事故場景可以理解為模擬事故發生前、中、后的靜態道路環境、動態交通事故事件、本車的行駛要求、駕駛人操作規則等多個層級的疊加,構成典型事故場景。

典型事故場景庫的生成是交通事故事件與具體場景一一對應的建模思路為導向,對交通事故事件進行完整的事件分析與數據提取,以交通事故事件動態材料與靜態材料為素材,將具體的交通事故事件轉化為典型事故場景。因此在場景層面,聚焦“交通事件—功能場景—具體場景”的生成鏈路,在場景生成層面,采用場景組合生成方法,對真實道路情況還原,重現事故形態,進而對交通參與者進行精準事故責任認定。

二、典型事故場景生成要素

典型事故場景的構成基于交通事故信息,其應當符合交通事故事件元素的一般要求,適應交通事故事件形態。典型事故場景的構建,需著重考慮道路交通事故基本信息、車輛信息、道路信息等,場景對應交通事故數據結構的具體要求主要從基本信息、交通參與者信息、道路基本信息三個方面概括。

第一方面,基本信息包含事故發生時間,對于多車連續碰撞事故,以首次碰撞時間為準;事故發生的地理位置,包含路名/地點,其中公路表述為路名/地點、路號、里程樁號(公里數和米數);事故發生時的實際天氣狀況、空氣溫濕度;事故發生時能夠看清楚目標物體輪廓的最大地面水平距離;事發路段是否存在影響安全通行的路面缺陷或施工等狀況;事發路段或路口交通信號的種類;事故造成的當事人傷害后果;事故中涉及的機動車總數量、非機動車總數量、行人總數量和乘員總數量;事故發生時車輛間的相對形態,事故中存在多次碰撞的,以初次碰撞形態為準;單車事故中的碰撞情況,分為碰撞固定物、碰撞非固定物等,現場勘查確定碰撞多種物體的,以造成人員傷亡最嚴重的物體為準。

第二方面,交通參與者包含事故車輛車身顏色、整車結構形式、車輛產品型號、燃料種類;事故發生時車輛的運行姿態;車輛采取避險措施前的行駛速度;車輛發生碰撞、傾覆或墜落瞬間的速度;事故發生過程中車輛的碰撞部位,初始碰撞方位是指最先碰撞的部位,主要碰撞方位是指造成主要傷害的碰撞部位;車輛在事故中是否發生失控情況;車身碰撞重疊度。

第三方面,道路基本信息,道路類型、道路線形、行車道數、道路物理隔離情況、中央隔離設施情況、路側防護設施情況;事故地點所屬區域的地理形狀特征;事故發生的路口或路段的道路構成特征;道路路面、行車道、中央分隔帶、應急車道等寬度值;道路路面上用線條、箭頭、文字、立面標記、突起路標和輪廓標等向交通參與者傳遞引導、限制、警告等交通信息的標識;事發路段是否處于道路施工、養護作業區域或受影響區域;事故發生點在橋梁上所處的大致方位,按行車方向分為橋頭、中間和橋尾,雙向通行的橋梁按主要肇事車輛的行駛方向區分等。

三、典型事故場景分類

按照事故發生原因將典型事故場景進行分類,可按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分為兩類,主觀原因類是指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當事人本身內在的因素,即主觀故意或過失,可分為違反規定、疏忽大意、操作不當三類??陀^原因類是指由于道路條件、環境不利于車輛行駛和車輛故障而造成的交通事故,道路條件、環境,如由于風、雨、霧惡劣天氣或陰天視線不清、道路狹窄、彎道影響視線、施工堆放物影響、路面積水等。本文主要按照交通參與者因素、道路環境因素、本車因素、多因素疊加等分類標準將典型事故場景進行分類,如表1 所示。

表1 典型事故場景分類

四、典型事故場景分級

典型事故場景的數字化解構分為要素與事件兩部分。將事故事件本身解構,形成結構化數字描述,組成要素庫,關注交通事件的特征點,提取為場景的特征標簽,構成典型事故。結合我國的實際道路交通情況,以PEGASUS 計劃的場景建模方法為基礎,典型事故場景等級可以分為道路環境層、交通設施層、交通規則層、環境天氣層、交通運行層5 個層級。

道路環境層主要包含6 種要素,分別是道路類型要素、場景板塊要素、車道要素、隔離帶要素、地面層類型要素、路表情況要素。其中,道路類型要素主要包括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公路(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等。場景板塊要素包括路段板塊(直線路段、彎道路段、連續轉彎路段、直角轉彎路段、坡道路段)、路口板塊(渠化十字交叉口、無渠化十字交叉口、渠化T 型路口、無渠化T 型路口、環形交叉口)、其他板塊(匝道入口、匝道出口、橋梁、隧道、收費站、服務區)等。車道要素包括單車道、雙向二車道、雙向四車道、雙向六車道、車道數增加、車道數減少等。隔離帶要素包括中央隔離帶、機非隔離帶等。地面層類型要素包括瀝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貫入式瀝青碎石、上拌下貫式瀝青碎石、瀝青表面處治和稀漿封層、砌塊路面等。路表情況要素包括干燥、潮濕、積水、漫水、積雪、結冰、局部冰凍、泥濘、落葉等。

交通設施層主要包含3 種要素,分別是中央隔離設施要素、機非隔離設施要素、其他設施要素。中央隔離設施要素包括綠化帶、混凝土護欄、波形梁護欄、金屬梁護欄、纜索護欄、活動護欄等。機非隔離設施要素包括行道樹、綠化帶、混凝土護欄、波形梁護欄、金屬梁護欄、纜索護欄、緩沖物等。其他設施要素包括公交車站、減速壟、龍門架、F 型桿件、防落網、防眩設施、防風柵、防雪(沙)柵、積雪標桿、凸面鏡等。

交通規則層主要包括4 種要素,分別是交通標志要素、交通標線要素、交通信號燈要素、交警指揮手勢要素。交通標志要素包括禁令標志、指示標志、警告標志、旅游區標志、輔助標志、可變標志等。交通標線要素包括指示標線、禁止標線、警告標線、其他標線等。交通信號燈要素包括機動車信號燈、非機動車信號燈、人行橫道信號燈、方向指示燈(箭頭信號燈)、車道信號燈、閃光警告信號燈、道路與鐵路平面交叉道口信號燈、可移動交通信號燈、無交通信號燈等。交警指揮手勢要素包括停止信號、直行信號、左轉彎信號、左轉彎待轉信號、右轉彎信號、變道信號、減速慢行信號、示意車輛靠邊停車信號等。

環境天氣層主要包括3 種要素,分別是自然光照要素、人工照明要素、天氣要素。自然光照要素包括清晨、日間、傍晚、夜間等。人工照明要素包括路燈、隧道照明等。天氣要素包括晴天、陰天、小到中雨、大到暴雨、小到中雪、大到暴雪、雨夾雪、霾、霧等。

交通運行層主要包括4 種要素,分別是行人要素、非機動車要素、機動車要素、障礙物要素。行人要素包括成人、兒童、老人、殘疾人輪椅等。非機動車要素包括自行車、人力三輪車、電動自行車等。機動車要素包括小型載客汽車、大型載客汽車、載貨汽車、電動三輪車、摩托車和專項作業車等。障礙物要素包括靜態障礙物、動態障礙物、拋灑障礙物等要素。

五、典型事故場景生成

以上事故場景分級分類共同構成典型事故場景生成的要素庫,從場景要素庫的每一層中選取一個或多個要素組合疊加,即構成一個場景,步驟如圖1 所示。5 層要素疊加,構成一個相對復雜、真實的典型事故場景。在場景中,可以通過分析車輛發生事故前和發生事故后的運行軌跡與狀態,進而確定事故發生的因果關系。通過收集真實事故案例信息,例如車載電子數據、路段監控視頻、證人證言、車輛痕跡等形成交通危險場景33 個,如表2 所示。

圖1 典型事故場景5層分級

表2 33個典型事故場景

六、結語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基于事故事件本身發生特性來確定的,現有的事故責任認定規則大多都是基于法律法規來確定事故責任,但是法律法規強調的是事故損害結果與當事人過錯行為之間的侵權關系,這是一種法律責任。而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應首先從其事故發生本身的技術性規則出發,確定好事故本身發生的原因、過程、結果后,再根據事故成因與當事人過錯之間的因果關系確定事故本身責任。在典型事故場景中可以通過計算后,規定車輛通行的橫、縱安全距離、交通參與者正確的反應行為。若交通參與者并未做出正確反應行為去規避事故發生,則可以認定未遵守要求的一方承擔事故責任,可以認為這是事故責任認定的安全原則。安全原則不完全依照路權原則,而是出于保持通行安全的角度,去評判交通參與者的行為,更能體現法理上的因果關系。本文通過構建典型事故場景后會遵循安全原則理論,探索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理論規則,制定技術性定責規則,轉換責任認定角度,為事故責任認定標準提供一套新理論支撐。

猜你喜歡
信號燈交通事故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寫最有特點的人
多項式求值題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島素瘤1例報道
不同尋常的交通事故
預防交通事故
交通信號燈
信號燈為什么選這三個顏色?
安裝在路面的交通信號燈
一起高速交通事故院前急救工作實踐與探討
交通信號燈控制系統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