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醫學科技成果轉化 推動健康產業發展

2024-03-11 06:20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吉訓明
中國科技產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醫工科技成果產業化

◎ 中國工程院院士、首都醫科大學副校長 吉訓明

當前,我國醫學科技創新正處在“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面對中美科技之爭,高質量的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是保障中國醫學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手段,是推動醫學進步的重要途經,更是實現醫學科研提質增效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高質量的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有助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醫學創新發展政策文件精神,推動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更好地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一、深刻理解高質量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時代意蘊

2021 年12 月24 日, 第 十 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進行了第二次修訂。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將科技成果轉化擺在突出位置。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加強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使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重點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強調“把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核心載體,提高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率”。高質量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創新發展文件精神在健康行業的生動實踐,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科技成果轉化和最新“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指明了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向,提供了遵照依據,注入了強大發展動能。醫學科技應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國家戰略需求、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人民生命健康等重大需求。醫學科技成果最重要的價值在于醫學應用,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推動健康產業發展。

二、探尋醫學科技成果轉化低下的核心問題

中國科研和經濟“兩張皮”的現象長期存在??蒲泄ぷ髡邿嶂杂谏暾堈母鞣N項目,輸出了海量的論文和專利,與企業生產一線和市場需求嚴重脫節?!笨蒲?知識產權-產品-市場-產業化”的閉環并未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嚴重不足。相關數據顯示,中美之間醫學科技成果轉化差距巨大。2002-2021 年北京醫療健康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僅為30698 件,其中轉讓專利1105 件、許可專利139件,轉讓率和許可率分別僅為3.6%和0.5%(IncoPat 科技創新情報平臺的數據)。美國的同期相關數據顯示,專利實施率70%~80%(產業化率超過50%)。中國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率(以專利轉讓和許可率代表)遠落后于美國。醫學科技成果除了提升科學技術效益、社會效益,改善臨床救治效果和醫院管理能力外,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根本目標是推動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醫學科技成果產業化”更能體現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根本目的與經濟性內涵。醫學科技成果產業化是指實現了規?;N售的醫學技術產品,單純的專利轉讓和許可并不等于產業化和產品化,醫學科技成果產業化率應低于專利轉讓和許可率。經查詢,國內尚無醫學科技成果產業化權威的的對口統計數據。綜上我們可以得知,醫學科技成果轉化低下的核心問題在于醫學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嚴重不足。

三、堅持醫工結合的源頭技術創新,追求醫學科技自立自強

醫工結合在我國的醫學發展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醫學的進步離不開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醫工結合已成行業基本共識。醫工結合是一個跨學科領域,既不是單一的醫學,也不是單一的工程技術。一方面,由于醫療領域產生創新成果的周期長、難度高,需要滿足臨床實用化與安全性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與市場、資本、標準的發展風向高度有關。因此,醫工結合創新研究,需要臨床專家、醫生、工程師、市場分析師、戰略投資者等共同研討,方可確定技術要求及相關的關鍵技術問題,形成系統的工程化解決方案,最終讓產品真正解決臨床的痛點、難點。

智能醫療器械、數字醫療、人體生物力學、生物醫藥制造、生物材料等領域是醫工結合重點研究方向,醫學新材料、生物學統計與生物物理學、器官修復與移植、類器官研究方面的研究已成為醫工結合快速發展的重要領域。實現醫工結合的可行辦法是需要以項目為抓手,以臨床問題為導向,組建由醫學專家和工科專家融合的項目團隊,通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和制度設計,合理劃分知識產權和成果轉化的利益分配,制造出更多能夠服務于臨床的醫療產品,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堅持自主研發,技術不受制于人,跨越從跟隨到模仿再到原始創新的階段,方能實現醫學科技成果的源頭技術創新。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改變醫療的當下,加強新醫科-醫工結合領域的創新學習,加速理工科專業知識的彌補和同醫療領域的深度融合,探索人工智能技術在醫療領域的場景應用與創新升級,刻不容緩。

四、堅持流程創新,以終為始,搭建逆向醫學科技轉化應用研究體系,提高醫學科技轉化效率

醫學科技成果研發與轉化的傳統模式為“基礎研究-原創發現-專利申請-概念驗證-中試-轉化-產品-產業化”,逆向醫學科技轉化應用研究體系的創新思路,是指實踐摸索,從實際應用中發現問題,基于市場篩選臨床問題,逆向設計研究項目及研發內容,組建研發團隊,匹配研發資源,設定技術框架,籌劃利益分配方式,可以成倍提高醫學科技成果的轉化效能。逆向醫學科技轉化應用研究體系的核心在于從項目立項之初,即需要進行商業化和產業化的可能性評估,彌補傳統醫學科研項目的不足,構建“市場-科研-生產-產業化-市場”的閉環。醫學科研需要重新走進臨床和了解醫學產業基礎,在了解臨床與產業現狀之后聚焦技術突破點并解決市場需求和臨床問題,充分進行商業化和產業化評估。但市場需求和臨床問題的明確,商業化和產業化評估并不必然意味著醫學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成功。成功的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需要哪些重要因素,其內在機制是什么,有效運行的規律是什么,這些問題均要基于醫學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內在屬性來探究,以及不斷實踐試錯來解決。逆向醫學科技轉化應用研究體系的建立可以有效改善目前科研與經濟“兩張皮”現象,提高醫學科技的產業化程度,這需要一個漫長的探索過程。

五、堅持機制創新,五鏈有效融合,探索“政產資研用”協同創新機制

現有機制是影響科技成果轉化效率的重要因素。2022 年,習近平同志指示:走出一條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鏈深度融合的路子。目前,“五鏈”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尚未形成。產業鏈方面,企業主體參與“五鏈融合”的內驅力不夠;創新鏈方面,科技創新貢獻力度不大,研發效率和成果轉化率低;資金鏈方面,融資不易,科技型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依然突出;政策鏈方面,政策的制定源于行政慣性,與實際情況不能很好匹配,政策的有效執行力較差;人才鏈方面,人才作用發揮不強,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相對脫節?!拔彐溔诤稀钡膶嵸|是知識、技術、能力、資金、人才、政策等要素的加快集聚并實現共享互聯相通,形成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環?!拔彐溔诤稀笔墙鉀Q目前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效率低下的有效辦法。創新主體(多指企業)從市場需求和臨床實際問題(“用”)出發,通過政府相關政策(“政”)的推動(科技金融政策支持),不同階段的資金匹配(“資”,分政府支持的基礎研究資金、概念驗證資金、中試平臺驗證資金、市場應用研究資金、市場推廣階段的商業資金等多種不同渠道和性質的資金),與具有解決技術能力的高?;蚩蒲性核餐M建研究團隊進行產學研合作(“研”),生產產品,推動健康產業發展(“產”)。通過不斷實踐,探索“政產資研用”協同創新機制,推動高質量醫學科技成果轉化。

六、堅持“一專多能”人才發展戰略,建立醫學產業化團隊,培育一批醫學產業科學家

人才資源是高質量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最重要的資源?,F有人才素質和人才培養體系不能高效支撐高質量醫學科技轉化。高質量的醫學科技成果轉化非一種技能的人或者某個人完成,需要建立專業化的醫學產業化團隊,培養一批醫學產業科學家。醫學產業科學家是以醫學用技術為主要科研對象,科研成果直接服務于經濟發展、健康產業和醫學應用,研究實用技術并且能進行產業化的科學家。醫學產業科學家在醫學領域具有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產業實踐經驗,對醫學科研和產業的發展有著深刻的認識和理解,能夠為研究機構和產業界之間的合作提供有益的建議和支持。

七、總結

高質量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是服務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戰場,是實現中國高水平醫學科技自立自強的源頭活水,是“新質生產力”在醫療領域的場景實踐。我們應清醒的認識到,目前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核心問題是醫學科技成果產業化不足的問題,以醫學科技產業化為導向,堅持醫工結合形成原創性技術的源頭創新,堅持逆向科技成果轉化的流程創新,堅持“政產資研用”的機制創新,可以提高中國醫學科技轉化效率,推動高質量醫學科技成果轉化。

猜你喜歡
醫工科技成果產業化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關于醫工結合論文的中圖分類號標注要求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關于醫工結合論文的中圖分類號標注要求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機緩釋肥產業化邁出大步
系統產業化之路
新環境下醫工教研室構建的設想
醫院醫工對醫學裝備的自修難點與破解途徑初探
科技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