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同富裕背景下農民增收路徑研究

2024-03-13 07:26楊龔雨軒劉子衡陳瀚霖郝振闊
河北農業 2024年2期
關鍵詞:共同富裕農民農業

□文/楊龔雨軒 劉子衡 陳瀚霖 郝振闊

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論是發源于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學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大同”等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共同富裕的論斷及實踐為中國的共同富裕思想提供了思想淵源和理論基礎。在1953年由毛主席親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中,里面有這樣的話:“逐步實行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農業能夠由落后的小規模生產的個體經濟變為先進的大規模生產的合作經濟,以便逐步克服工業和農業這兩個經濟部門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并使農民能夠逐步完全擺脫貧困的狀況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榮的生活?!痹诖饲昂?,在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毛澤東是第一個同時也是使用這一概念最多的一位。毛澤東認為:“我們實行這么一種制度,這么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p>

之后鄧小平同志從馬克思理論中獲得啟發,正式提出了共同富裕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內容。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p>

現如今,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特別是進入新發展階段,習近平始終把共同富??醋髦袊浆F代化的基本內涵和重要特征。他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最終達到豐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兩極分化和貧窮基礎上的普遍富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推進到今天這樣的程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搞大水漫灌、走馬觀花、大而化之、手榴彈炸跳蚤不行?!薄皫椭щy鄉親脫貧致富要有針對性,要一家一戶摸情況,張家長、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數?!辈桓阋坏肚?,切切實實地調查研究,實實在在摸準情況,扎扎實實找出“病根”,才能充分治療病根。

一、促進農民增收對共同富裕的意義

(一)促進農民增收,是鄉村振興的中心任務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中國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和必經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解決“三農”問題是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要加快建立農民持續增收體系的步伐,讓農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收入不斷提高。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確?!稗r民穩步增收”?!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到,要把維護農民群眾基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促進農民增收,調動億萬農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在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的實現中將會產生巨大作用。其中,2022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這些文件和措施都表明了黨中央對促進農民增收、推進鄉村振興的高度重視和決心[1]。

目前,我國正在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既要做到指引農民、組織群眾、發展農村、富裕地方,還要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提高農民群眾的生活和經濟收入水平,讓農民群眾可以享受到現代化發展的成果。促進農民增收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也是農民實現富裕生活的關鍵環節。

(二)促進農民增收,是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

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后,隨著如今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戰略計劃的實施,農民的增收速度有了明顯提高。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相對差距雖然正在不斷縮小,但實際上兩者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在不斷擴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 年的城鄉收入相對差距是2.81,而2022 年的城鄉收入相對差距則是2.45,已經有了大幅度的降低。201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絕對差距超過1 萬元,2016 年達到了2.12 萬元,而2022 年則達到了2.95 萬元,這表明中國城鄉居民收入的絕對差距仍然在不斷擴大。而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則是城鄉之間差距的直接表現形式。因此,只有促進農民快速持續的增收,才能使城鄉差距進一步的縮小。

(三)促進農民增收,是實現全體中國人民精神層面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礎

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如今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就是在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僅是物質層面的富裕,還包括著精神層面的提高。共同富裕是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共同富裕。同樣,共同富裕背景下農民增收路徑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縮小城鄉經濟水平的差距,提高農民的可支配收入,改善民生,提高農民的精神和物質享受程度。城鎮居民的精神文化建設已經初具成效,但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礎,農村居民只有在“錢袋子”鼓起來之后才會在文化、娛樂、教育等方面增加支出,不斷滿足自身多樣化、多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加快農民持續增收,才能加快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速度。

二、當前我國農民收入特點及存在問題

(一)收入渠道多樣化

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我國的農業和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農民的收入渠道之上。傳統來看,農民主要是通過農業生產來賺取收入,收入渠道相對而言十分匱乏[2]?,F在,農民的收入渠道越來越多樣化,不僅僅有著傳統型農業生產收入,還有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工資收入等多樣收入,比如進城打工的工資性收入,土地出租的收入、農業合作社的股份收入以及政府補貼等。但這些收入的占比都是極少數的,據國家統計局近兩年的數據顯示,農民的收入主要來源于產品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這兩項總占比為99%,而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總占比僅有1%,此外這兩項收入不穩定性極高,無法視作穩定收入。

(二)缺少自主創業性收入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越來越多農民選擇放棄耕種土地轉變為進入城市工廠打工,從第一產業慢慢轉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當中,而這就意味著工資性收入在農村家庭收入當中的占比越來越重,而在農民非土地性收入中雇傭性收入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依靠自主創業為收入來源的幾乎沒有。

(三)收入增長速度快但不穩定

隨著中央近年來持續關注“三農”工作,加大對農村、農業和農民的扶持力度,農民增收得到有效提高。從國家統計局數據看,近幾年農民增收始終保持著良好的發展趨勢,農民收入的增長幅度已經與城鎮收入的增長幅度相近。2022年農村群眾可支配的人均收入在16000 元左右,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約為城鎮居民的43%左右,相較于去年的39%,城鄉收入差距在不斷縮小。但由于大多數農民的知識素養低,現如今人才市場缺口小,農民缺乏競爭優勢,因此無法保證工作穩定,失業率高,收入不穩定。

三、農民增收緩慢的原因

(一)農民的專業知識素養不高

隨著當今時代的發展,各種技術與科技不斷地更新換代,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推動著各行各業的發展。當前的農業生產應當是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對農業生產設備進行操作,讓農民耕種不再是“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但是這就需要更多能夠使用現代化技術的現代化農民。目前大多數農村勞動力,只會進行單一的體力勞動,就業方向也集中于養殖和種植,然而除卻傳統的農業養殖技術外,大多數村民缺乏增加收入的手段,相關的專業知識相當匱乏。當前的農民整體的職業素質不高,就業門路少,可選擇的就業領域較少,直接限制了農民的增收方向?,F今能夠通過多樣化收入渠道增收的農民在農民整體只占小部分。

(二)農民缺乏對收入渠道的創新

創新創業是實現農民增收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當前農民創新創業受到的約束和制約較多。從當前農民的生活消費水平和收入水平來看,對于大多數農民,依靠種植和養殖獲取的收入依舊足夠生活,因此他們不認為需要發展新的增收路徑。當前大部分地區的農民依舊以農業勞作作為主要收入來源。這種收入結構目前具有單一、固定、穩定性較差、制約條件較多等缺點。受到自然災害或者是大規模的人類活動等影響,農副產物的產量和質量無法保障,導致農民的收入下降。

同時宏觀經濟也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由于大量相似的農產品涌入市場,為了能夠順利銷售,農民不得不不斷下壓產品的價格,導致收入大幅度減少的結果。并且隨著國際市場化的發展,農產品將會面臨國內外雙重壓力,農產品的價格將產生較大的起伏,這也就是農民收入不穩定的原因。目前農民創新創業的約束,還表現在創新創業平臺的支持不足、相關管理和服務制度不足等方面。

(三)農村資源利用率低

傳統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相較于其他產業,農業經濟獲得的收益較低;農民在農業生產收入上很難有進一步的突破。農村地區的耕地,池塘,房屋大量閑置,并且閑置率依舊在逐年上升。截至2023年,我國農村耕地的閑置率已經高達4.8%,而房屋的閑置率更是高達32.7%,許多可利用資源被嚴重浪費,很多能夠合理利用的農村的優勢被忽略;這些資源和優勢未能得到開發來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增加農民收入,這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農民增收。

(四)依舊保持著落后的經濟發展模式

由于長期處在農村,許多農民仍舊保持著以往的“打過鐵環就攤牌”的農產品生產銷售方式。從如今的眼光去看,這種生產銷售方式不僅有著生產效率極低,無法適配現今的農業生產方式的缺點,還有著銷售路徑單一,容易造成產品滯銷的弊端。盡管當前農村的經濟發展潛力尚未開發完全,但是以養殖業與種植業為核心的生產方式已經無法刺激農村市場經濟得到進一步的開發,相反,如果繼續保持著已經落后當今時代的生產銷售模式反而會抑制農村經濟的發展。

四、拓寬農民增收路徑的具體落實

(一)提高農民職業素質

農民作為我國農業生產的主體,其職業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農業的發展和農民的增收。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農業強國,推進鄉村振興,人才是第一資源,著重抓人才。在該政策支持下,為提高農民素質做出以下措施。

促進農民思想觀念轉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部分農民對新技術、新事物持懷疑態度,不敢輕易嘗試。因此,必須加強對農民的思想引導,幫助農民樹立開放、科學、創新、法治等現代思想觀念,增強其接受新事物和新技術的能力。

開展職業教育,通過職業教育,能夠讓農民了解現代農業知識、應用現代農業科技,從而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加農民的收入。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針對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年齡的農民開展針對性地培訓,確保農民可以得到系統、全面的職業教育。

提高農民信息化素養,在農村地區,因為信息基礎設施不完善、信息獲取渠道有限等原因,農民的信息化素養普遍偏低。因此,應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的信息獲取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幫助農民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增強農民的職業素養。

(二)完善創新創業相關服務,支持農民創新創業

農民是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的主力軍,農民實現創新創業的潛力巨大。為了激發農民創新創業的潛力,我們從五個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國家重視、鼓勵、引導農民創新創業,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支持農民創新創業。國家為農民提供了全方位的優惠政策,包括稅收減免、消費券發放、用電階段性優惠、租金補貼等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的目的是降低農民創業的初始成本,提升他們的抗風險能力,鼓勵農民敢于嘗試、敢于創新。優化農民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各級政府需要協同工作,降低行政審批門檻,推進行政審批便捷化,減少農民創業的行政障礙,提高創業效率。

建設創業信息平臺,為農民提供創新創業政策、項目、市場等信息服務。增強產學研合作,推動高校、研究機構與農村的產業合作,為農民提供技術支持和研發服務。搭建合作交流平臺,組織農民與其他地區、行業的企業和機構進行交流合作,拓寬他們的視野和資源。

加強金融機構的支持,金融機構應增加對農業領域的信貸投入,降低農民貸款利率,激發農民創新創業熱情,支持農民創業和開展農業生產。針對農民創新創業的實際情況,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滿足農民的不同需求。還要引導投資和私募基金關注農村領域,為農民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開展農村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農村教育體系中,培養農民的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建立創新創業獎勵機制,對于有創新創業成果的農民要給予物質獎勵,提高農民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加強創新創業成功案例宣傳,通過宣傳成功案例,讓農民了解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提高農民創新創業的信心。

推進農村生產組織模式的創新,我國有2億多農民,平均占地規模不到10畝。如此小的小規模,很難適應大市場的需求,更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推進各種組織模式的創新,推廣公司+農戶、公司+合作社等模式,擴大經營規模,發展規模經濟。鼓勵企業在農村領域進行創新和推廣現代農業科技產品服務 提高農民技術應用水平,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提升經濟效益。

(三)激活農村閑置資源,提高農村資源利用率

實現共同富裕,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充分利用農村各種資源。我們從合理規劃土地資源,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開發農村能源三方面提高農村資源利用率。

土地資源是農村最重要的資源,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是提升農村資源利用率的關鍵措施。合理規劃土地資源,將土地資源進行整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梢酝ㄟ^土地流轉、租賃等方式,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形成規模效應。提高土壤質量,采取科學施肥、輪作休耕等措施,提高土壤質量,增強土地生產能力。發展高效農業是提高土地利用率的重要途徑。國家引進優良品種、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等,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種植,提高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

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是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有效措施。通過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綠色旅游等新型產業形態,優化資源配置,降低能耗,提高經濟效益。開展農業旅游能夠有效提高農村閑置房屋、池塘等資源利用率。農民可以開展農家樂、觀光采摘等活動,吸引游客前來參觀和消費。不僅可以增加收入,還可以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發展可再生能源可以通過發展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滿足農村能源需求。同時,還可以通過推廣生物質能源等方式,實現農村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強化能源管理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通過建立能源管理機構、增強能源維護和監測等工作,提升能源管理水平。除此之外,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增強農民的能源意識和節約意識。

(四)破除生產銷售模式單一的壁壘,促進農民增收

銷售模式單一阻礙農村經濟發展,因此,為了促進農民增收,推進共同富裕,我們從加強全產業鏈建設,拓展銷售市場,發展電子商務等方式破除生產銷售模式單一的壁壘。

加強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以農產品加工業為核心,推動農業從種養環節向農產品加工流通等二、三產業延伸,將農產品原料到消費者的完整鏈條有機整合起來,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讓農民能夠更多分享農業全產業鏈的增值收益。建立農產品的產銷對接機制,促進產銷對接,降低農民市場風險,增加農民經濟效益。

拓展農產品銷售市場,鼓勵農民充分利用國內外市場,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通過參加農產品展銷會、與國內外采購商合作、舉辦農產品推介活動等方式,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市場。

開展電子商務,開拓線上銷售渠道。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農民能夠利用電子商務平臺來銷售農產品。這能夠擴大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增加農產品銷售額,提高農民收入。

五、結語

綜上所述,以農民增收問題出發,針對農村產業和制度所存在的問題,應當發掘各類要素,深入利用資源,加強農民職業素質培訓,支持創新創業,完善管理業務振興鄉村產業,催動城鄉結合為共同富裕背景下農民增收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要靈活使用科技、產業、資源和政策等方面的優勢,使用新興互聯網技術和工具,應用先進的農村社會經濟管理制度和技術,著重關注制度保障的長期性和持續性,強化產業振興的融合與協調性,完善農民增收的保障機制。增加農民收入路徑不單單是改善農民匱乏的收入渠道,同時也是為我國堅持共同富裕改革戰略所打下厚實的基礎,堅持為社會的生活發展和經濟發展,提高居民消費能力,以及提升人力資源供給能力等,對全社會實施公平社會福利政策,實現人人平等參與共同富裕發展,實現人類夢想,共同追求美好明天。

猜你喜歡
共同富裕農民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饸饹面“貸”富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