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路徑

2024-03-15 06:29韋林珍
參花(下) 2024年3期
關鍵詞:智慧圖書館資源

智慧圖書館是通過運用諸多精細化信息技術手段,搭建起一套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圖書館管理體系。為深入理解和掌握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核心理念及構成要素,本文將全面剖析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以期推動智慧圖書館更好地實現健康持續發展。

一、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應具備的要素

在智能化時代,智慧化閱讀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智慧圖書館不僅為讀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個性化的服務,也為圖書館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智慧圖書館發展要以讀者需求為導向,深層次創新服務理念、管理模式。其建設與發展應具備的要素如下。

(一)資源

智慧圖書館作為深度融合現代科技與知識傳播功能的綜合系統設施,已成為今后圖書館行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智慧圖書館應圍繞資源、服務和技術三大核心要素來打造。資源是構建智慧圖書館的重中之重。傳統圖書館所擁有的資源往往依賴紙質媒介進行展現和保存,使圖書資源的借閱受制于時空因素,無法有效滿足現階段讀者想要隨時隨地閱讀的需求。而智慧圖書館的出現和飛速發展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弊端,其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構建起規模龐大且更新速度極快的資源數據庫,便于人們隨時隨地獲取所需資源。

(二)服務

服務作為智慧型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一項核心要素,基于傳統圖書館既有服務模式,進一步提升信息化技術運用的深度和廣度,進而有效改善服務方式中存在的弊端。智慧圖書館在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讀者的實際需求,對服務體系進行優化和創新,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及工作成效,為廣大讀者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三)技術

技術是構建智慧圖書館體系的關鍵所在,因此,傳統圖書館應積極主動地引進前沿科技,諸如5G通信技術、人工智能應用以及物聯網等,借此提升智慧圖書館系統的運行效能。

二、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特點

(一)服務高效性

傳統圖書館的管理存在一系列制約因素,尤其是在服務效率方面。智慧圖書館通過應用智能技術開展各項管理工作,尤其在應急管理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F如今,各類圖書館的建筑面積日益擴大,基礎設施負荷不斷加重,服務體系的信息量和運載負荷也越來越大,當巨大體量的信息發生崩潰,很可能給圖書館帶來較大的影響。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態勢,圖書館可以借助更加靈敏的管理、更加智能的信息系統,以及更加完善的服務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具綜合性的信息服務。

(二)使用便利性

智慧圖書館建設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公益惠民理念,讓每位讀者都能獲得相應的閱讀學習解決方案,享受智慧圖書館帶來的高效性和便捷性。智慧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為讀者及館員的學習和工作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基于圖書館+物聯網+云計算+智慧化設備的智慧圖書館,一方面可以讓館員在智能化和自主化的基礎上實現更高效率的管理,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信息查詢和閱讀等綜合服務。

(三)知識共享性

建立在智能化基礎上的智慧圖書館,擁有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外部特征。通過互聯網技術將各種具有獨立性的文獻信息與讀者、管理人員等進行互聯,將所有信息進行串聯,實現讀者與管理、前后臺的智能連接,最終實現知識共享。智慧圖書館可以為讀者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服務,通過知識和管理的共享,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并且讓讀者在借閱過程中節約更多時間,為館員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管理,進而為讀者提供更加優良的服務。

三、智慧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路徑

(一)發展新形態

一方面,智慧圖書館要想實現長久的發展,就必須主動探究新模式來推動其創新發展。尤其是在技術和理念方面,應充分明確圖書館未來的建設與發展方向,使智慧化服務體系能夠與廣大讀者的文化需求相契合。隨著相關技術和理念的逐漸成熟,智慧圖書館應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手段,在相關應用框架的基礎上,對電子資源進行優化整合,推出線上預約、電子閱覽室等諸多數字化服務方式。此外,智慧圖書館還應針對資源的可訪問性,采取拓寬訪問路徑、深化訪問深度等方式,切實提高圖書資源的利用率,讓讀者可以便捷、高效地獲取自身所需的信息資源。

另一方面,智慧圖書館也應充分利用智能化科技手段,在個性化服務模式上進行創新,從而為廣大讀者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檢索服務,可通過引入智能推薦系統,為智慧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創新提供強大的助力。例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綜合采用物聯網、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自動分揀等技術,研究和設計了一套“圖書采分編智能作業系統”,用自動化作業替代重復的人工操作,通過精準的圖書識別及數據處理等方式,實現批量圖書驗收、人機協同編目、典藏加工及分揀等處理,極大減少了重復的人力勞動,降低了人員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圖書采分編效率。這一圖書采分編智能作業系統被命名為“采編圖靈”,是國內外首個將人工智能技術、工業自動化技術等應用到圖書采分編工作流程的自動化系統。該館自主研發的“粵讀通”數字證卡,則依托廣東省數字政府的身份統一認證平臺優勢,實現全省域公共圖書館讀者信息互聯、互通、互認,目前已基本覆蓋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實現全省“一張網、一個卡”,讀者一次辦理(包括線上辦證或激活),全省通用。

(二)建設新路徑

1.加大信息資源供應力度

在打造智慧圖書館新形態的過程中,首先應對信息資源供應模式進行積極創新,以期有效提高信息資源的收集和整合,使圖書館能夠切實提升信息化技術水平,不斷深挖館藏資源的深層次價值,以此使廣大讀者日益多樣化的閱讀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也可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互聯網中各類有價值的信息進行全方位搜集,根據所獲取的信息構建具有實用性的數據資料庫。此外,智慧圖書館通過使用數據分析技術、可視化工具等先進技術手段,將館內信息資源進行生動形象地展現。同時,開放移動終端應用軟件供廣大讀者使用,以便人們能夠快速訪問和獲取所需要的資源信息。智慧圖書館還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獲取讀者喜好、年齡以及需求等諸多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細致整理和深入研究并總結出關鍵要素,從而為服務體系的優化完善奠定良好基礎,這樣既能夠縮減運營成本,又能提升服務品質。例如,智慧圖書館可以將相關信息資源用于網絡推廣、新書推薦會等,并結合讀者的實際閱讀需求推出最具人氣資訊榜單和推薦書籍等;智慧圖書館還可以向讀者提供專業學科類的服務項目,通過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時跟蹤各學術領域的專業數據,用于跨學科研究,從而吸引更多讀者應用智慧圖書館的智能化服務。

2.積極創新基礎服務內容

在深化智慧圖書館建設的過程中,優化創新基礎服務這一環節尤為重要。智慧圖書館應結合現實需求構思并創新設計信息服務內容,并以此為依托開展個性化、深度化閱讀服務。為了使廣大用戶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得到更好的滿足,圖書館智能化服務體系應圍繞拓寬服務內容展開,綜合考慮讀者信息、閱讀習慣等各項因素,推動館藏資源朝著更多元化、立體化的發展方向邁進,將大數據、云計算以及物聯網等先進科技手段的強大功能和優勢發揮出來。例如,甘肅省圖書館的“智慧甘圖綜合管理平臺”,通過構建基于微服務架構的數據中臺,實現對圖書館員、資源、設備、環境、過程等要素的全面感知,根據讀者的個人信息、到館頻次、行為偏好、借閱內容、各項指標的排名等信息進行讀者畫像分析,實現針對群體和個人的新書推介與知識定向投送,使服務更加個性化、精準化、智能化。

3.創建虛擬化發展形態

一方面,作為構建智慧圖書館未來發展形態的關鍵性技術之一,虛擬技術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實現預期的新形態構建目標,智慧圖書館必須積極運用虛擬技術,深入挖掘虛擬空間構建的核心策略,將其融入多元化的社會服務體系中??刹捎肰R、AR兩種相對較為成熟的開發技術。其中,VR技術主要運用圖形技術創造出全數字化的可視化場景;而AR技術則通過圖形技術將數字內容與真實世界交融疊加,實現采集信息及支持創新創作等多重目標。立足于智慧圖書館的長遠發展視角看,無論是VR還是AR技術的應用價值都十分顯著,尤其是在智慧圖書館的動態發展過程中,應以社會需求與資源信息為指引,靈活選擇適宜的技術路線,確保技術方案與服務架構得到有效融合,以期達成預期的新形態建設目標。例如,廣州市南沙區圖書館的地磁導航技術開全國之首創。在館內,讀者只要打開藍牙,通過公眾號的菜單,便能實現人工智能導航,精確找到圖書架位,誤差不超過1米。由此,讀者能夠在館內不同區域查詢圖書,并能夠清楚地看到書本在館和外借冊數,真正解決“找書難”的行業難題。該館還有不少獨創科技,比如AR眼鏡個性化服務模式:以往,圖書館以被動服務為主,而現在,館員可以通過佩戴特制的AR眼鏡,讀取該讀者的借閱數據及預約信息,以此打破被動局面,主動向讀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打造圖書館智慧服務新模式。

另一方面,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過程中,妥善處理信息傳輸問題尤為重要。5G技術作為當前最先進的通信技術,憑借自身超高速的數據傳輸速率、低延遲性、高穩定性等優勢為其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通過5G技術構建智慧型圖書館服務體系的通信架構,可以使讀者在極短時間內獲取海量有價值的信息資源。由此可見,智慧圖書館必須高度重視5G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積極開展相關技術的應用。例如,江西省圖書館新館區內,已初步建成了“5G智慧圖書館”服務體系。在各類創新服務中,“無感借還”智慧流通服務成效尤為突出。該服務系統采用紅外光幕技術、人臉生物識別技術、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打造出“入館即還書,出館即借書”的智慧場景,讓讀者在短短3秒完成圖書的借閱,為讀者提供了高效、便捷、智慧的流通服務。該服務于2020年9月27日在新館投入試運行,至2023年底,讀者累計借還327萬冊次,極大節約了讀者時間,讀者借還冊次同比增長47.5%,圖書流通效率提升90%。

四、結語

綜上所述,智慧圖書館作為信息時代圖書館發展的必經之路,應進一步加強對前沿科技的運用,積極引入創新思維,構建能夠滿足大眾需求的優質服務體系,為新形態發展模式打下穩固的基石。

參考文獻:

[1]胡娟,柯平.智慧圖書館體系建設中的圖書館總分館智慧化選擇與發展策略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23,67(05):69-77.

[2]陳昊,謝姣.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探析及發展對策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7(19):

108-112.

[3]秦春陽.公共圖書館智慧服務現狀與發展路徑研究——以河南省市級公共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43(09):20-22.

[4]鄭皓心.智慧化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發展[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2(12):106-108.

[5]朱貴榮.新時代高校智慧圖書館學科服務的實踐與發展研究——《高校智慧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薦讀[J].情報理論與實踐,2023,46(05):210.

[6]吳榮.大數據如何助力高校圖書館建設發展——談智慧圖書館采編管理模式構建策略[J].辦公室業務,2023(08):149-151.

[7]陳勇.聚焦數字化,公共圖書館智慧升級 以杭州市蕭山圖書館智慧化建設為例[J].信息化建設,2023(09):55-56.

[8]龍泉,趙爽,秦也則.智慧圖書館信息化建設體系應用與實踐——以武漢大學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3(05):71-77.

[9]周笑盈.我國智慧圖書館建設現狀與發展策略——基于對全國33家圖書館的調研[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09):63-71+101.

[10]趙寒英.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實踐研究——以總分館服務體系和智慧技術背景下的大型公共圖書館為例[J].財經界,2023

(31):81-83.

[11]蔡迎春,嚴丹,周瓊,等.元宇宙時代智慧圖書館的實踐路徑——從圖書館的智慧化走向智慧的圖書館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23,49(04):103-113.

(作者簡介:韋林珍,女,柳州市圖書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建設)

(責任編輯 劉冬楊)

猜你喜歡
智慧圖書館資源
基礎教育資源展示
一樣的資源,不一樣的收獲
資源回收
圖書館
資源再生 歡迎訂閱
有智慧的羊
去圖書館
智慧派
智慧決定成敗
智慧往前沖,統計百分百(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