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路徑探究
——以濰坊市為例

2024-03-16 09:01張世磊張云王源源ZHANGShileiZHANGYunWANGYuanyuan
城市建筑空間 2024年1期
關鍵詞:文化名城濰坊市濰坊

張世磊 張云 王源源 ZHANG Shilei ZHANG Yun WANG Yuanyuan

深刻把握城市的歷史文脈及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理清保護傳承、創新發展思路,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認定、保護、傳承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濰坊市是文化積淀深厚、文物遺存豐富的城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重要意義?;谄湮镔|載體條件、其他城市申報的成功經驗,提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技術路徑,通過深入研究其價值特色和文化基因,挖掘其蘊含的歷史文化內涵。

歷史文化名城;物質載體條件;技術路徑

1 申報的現實意義

1.1 切實增強全民歷史文化自信

濰坊市擁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20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源遠流長。從文化層面來看,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符合濰坊人民的精神追求,是對其歷史文化的發掘、傳承及弘揚,通過對歷史追根溯源,可增強全民的文化自信,同時有助于傳統文化、革命文化、時代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時俱進地推進文化傳承,積聚精神動力推動文化賡續。在開展申報工作過程中,需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針對性地梳理濰坊市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和基本走向,總結其價值理念與鮮明特色,持續增強全市人民的文化自信。

1.2 推動歷史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濰坊市作為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的城市,無論現存館藏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還是博物館數量,均處于全省第3位,打造了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齊魯文化生態保護區,在傳承與保護齊魯文化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助于實現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在書中有集成、在地上有遺存、在館中有陳列、在民間有傳承。要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統籌協調文物、歷史建筑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深挖歷史文化資源的內涵與價值,在城鄉建設、環境優化、旅游開發中充分用好歷史文化資源,探索形成歷史文脈傳承與城市更新融合發展的“濰坊路徑”。

1.3 構建濰坊文旅融合發展品牌

文旅品牌構建體現城市對文旅方面的重視,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當下,文旅品牌代表城市的吸引力,關系到游客對城市的第一印象,是城市走向世界的亮麗名片。濰坊市自然風光魅力多姿,旅游資源豐富多彩,然而當前影響力不強、知名度不高,文旅品牌“擦得不亮、叫得不響”。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濰坊市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進而打響文旅特色品牌的絕佳機會,需搭建文化和旅游相互賦能的平臺,推動靜態文化資源變為旅游資本,將文化區塊打造為旅游景區,加快建成一批具有濰坊特質、引領全省的文旅精品和特色品牌。一些自然旅游資源未充分體現文化元素,需通過文化戰略的實施和旅游產品的呈現表達文化內涵,推動旅游產業發展,“以文鑄旅,以旅促文”,真正落到實處[1]。

1.4 重點提升城市影響力和吸引力

深厚的歷史文化反映城市獨特的氣質風貌,彰顯城市鮮明的特色魅力。這些寶貴的財富是歷史賦予的,具有無法復制、無法多得、無法替代的特點。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需深入研究、系統挖掘濰坊歷史文化的歷史價值、時代價值和生態價值,按照現代審美標準和社會需求,創造性地轉化和發展現有文化遺產,全面展示文化內涵、城市建設、生態風光等亮點,進而提升城市歷史文化的魅力值,彰顯城市文化的軟實力,讓濰坊市知名度更高、影響力更大、競爭力更強。

2 申報的物質載體條件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于2020年8月印發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管理辦法(試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應具有能體現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載體和空間環境,能體現特定歷史時期的城市格局風貌,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存完好[2]。街區是體現古城歷史風貌的特色空間,濰坊市歷史城區現存8個歷史文化街區,含歷史建筑136處,反映其時代變遷和建筑文化。其中,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松園子歷史文化街區和于家大院歷史文化街區以民居、商鋪為特色;坊子坊茨歷史文化街區以德式和日式建筑為主,留存的學校、教堂、醫院、別墅等真實地反映了歷史風貌,在高速發展的當代,大部分建筑依舊發揮著作用。

2.1 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

2014年,山東省政府公布了山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位列其中。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處于濰縣西城東北端,核心保護范圍面積約1.0hm2[3]。街區內包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笏園、關帝廟,以及胡家牌坊街、曹家巷、關帝廟街等歷史街巷。

十笏園歷史文化街區是老濰縣世家望族居住所在地,是濰縣文化高地,也是濰縣古城傳統商貿發達的歷史佐證。作為尚存最能反映明清時期古城傳統風貌的街區,迄今保存完好的傳統格局、歷史風貌和文化遺存記載了明清時期濰縣園林建筑藝術的發達與興盛。街區集中展現了園林文化、紅色文化、民俗文化。核心保護范圍內空間形態和格局保存完好,傳統街巷風貌依舊,如胡家牌坊街、曹家巷、察院街、關帝廟巷等(見圖1,2)。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笏園玲瓏小巧、渾然天成,與傳統民居集中連片。關帝廟建于高臺之上,地位突出,與傳統民居在高度和形制上形成對比,豐富了街區的輪廓線。街區內建筑以1~2層為主,建設控制地帶有部分多層建筑,街區周邊環境有待整治改造。

1 胡家牌坊街

2 關帝廟

2.2 松園子歷史文化街區

2021年,松園子歷史文化街區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街區名單。街區地處濰縣西城東南隅,松園子街是濰縣最早的街道之一。核心保護范圍面積約1.0hm2,含已公布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歷史建筑1處,以及松園子街、郭宅街、南巷子、預備倉巷等多條歷史街巷。

松園子民居群是濰坊傳統民居的代表,其街巷尺度和院落布局是濰縣古城歷史風貌和傳統格局的體現,承載著濰縣人的鄉愁(見圖3)。松園子民居院落不同于北方傳統四合院形制,具有鮮明的地方特征。街區集中展現了濰坊市的民居文化、名人文化、科舉文化。街區傳統肌理保存較好,現多處建筑因年久失修,屋頂、墻體殘破,亟待修繕,街區周邊環境欠佳,目前正按保護規劃對街區環境及建筑進行整治改造。

3 松園子民居

2.3 坊子坊茨歷史文化街區

坊子坊茨歷史文化街區為山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處于坊子歷史城區,街區包含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文化街、公安街、安丘路、南洋街等多條歷史街巷和膠濟鐵路坊子段。核心保護范圍面積約30.5hm2,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歷史建筑22處,共196座建(構)筑物。此外,街區南部還分布著大量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4]。

坊子坊茨歷史文化街區是坊子歷史城區的核心,是研究我國近代交通和工礦小城鎮的實物樣本。德式和日式建筑群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鮮明的特色。街區集中體現了建筑文化、鐵路文化、商貿文化,以膠濟鐵路和礦井為主線,迄今傳統肌理與歷史風貌保存完好,蘊藏豐富的歷史建筑、傳統風貌建筑與歷史環境要素。

2.4 廿里堡火車站—大英煙公司歷史文化街區

作為山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廿里堡火車站—大英煙公司歷史文化街區位于奎文區廿里堡街道,核心保護范圍面積約3.7hm2。街區內包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歷史建筑11處,歷史街巷4條。

廿里堡火車站—大英煙公司歷史文化街區見證了濰坊市煙草業的發展變遷。街區內的烤煙廠是我國建廠最早、1949年前規模最大的烤煙廠,開創了煙葉在我國深加工(煙葉復烤)的新紀元。廿里堡煙草業的發展變遷反映了濰坊市自明清以來的煙草發展史,于20世紀20年代與河南許昌、安徽鳳陽并稱全國三大烤煙區。街區整體建筑風貌與場地空間格局保存良好,大英煙公司現存建筑6座,均建于1917年(見圖4)。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建筑結構不穩固,出現自然性損毀,近期已對部分建筑進行更新改造。

4 大英煙公司舊址別墅

2.5 濰柴老廠區歷史文化街區

濰柴老廠區歷史文化街區位于奎文區健康東街,為山東省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面積約2.55hm2。濰坊市工業文化的中心——濰柴老廠區見證了濰坊市和我國重工業的發展??v觀濰坊柴油機廠的發展歷程,其不斷提質、創新、擴大,體現了我國的基本國情,見證了濰坊市民族工業和國家重工業的騰飛,也展現了我國工業文明的進步。

濰柴老廠區歷史文化街區內廠區布局規整,風格統一,主要為蘇式工業建筑,是濰坊市珍貴的工業遺產。街區建筑整體保存完好,西側部分擴建的附屬建筑風貌較差。目前老廠區已停工,處于保護與利用的探索階段。

2.6 南大營歷史文化街區

南大營歷史文化街區為山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街區,處于濰城區濰坊火車站東側,清朝中期為兵營駐地,環境協調區面積約44.6hm2。街區內包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歷史建筑11處,歷史街巷2條。

南大營歷史文化街區現存遺跡較好地體現了原有鐵路場站和工業物資庫房的傳統風貌,建筑風格鮮明,是濰坊市紅色文化與城市工商業文化發展的重要見證,極具歷史和科學價值。街區集中展現了鐵路文化和軍事文化。1條廢棄的鐵路線貫穿街區東西,街區內傳統建筑、膠濟鐵路段和歷史街巷保存完好。2013年,為提升街區活力,街區現存工業建筑被提升改造。2014年,街區內形成1789文化藝術區。2015年,在此設濰縣戰役黨性教育基地教學點。2021年,編制了街區保護規劃,下一步將按照保護規劃對街區進行整治改造。

2.7 坊子炭礦歷史文化街區

坊子炭礦歷史文化街區為山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街區,處于坊子區北海路與八馬路交匯處,核心保護范圍面積約4.7hm2。街區內包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歷史建筑11處。

坊子炭礦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見證了坊子工礦業的百年滄桑。坊子炭礦歷史文化街區屬于工業遺產類街區,街區歷史肌理和傳統風貌保存完好,現存2棵德國栽培的百年銀杏樹和占地30畝的百年槐樹林,文物保護單位已按照文物保護要求修繕完成,歷史建筑和傳統風貌建筑保存較好(見圖5)。

5 炭礦豎坑

2.8 于家大院歷史文化街區

于家大院歷史文化街區為山東省第二批歷史文化街區,位于寒亭區,是濰縣縣政府舊址,核心保護范圍面積約2.6hm2。街區內包含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登記不可移動文物1處,歷史建筑10處。

于家大院為明、清建筑,規模宏大,保存完整,傳承脈絡清晰,是濰坊市傳統民居的代表,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于家大院歷史文化街區歷史肌理和傳統風貌保存較好,核心保護范圍以單層建筑為主,合院式布局。文物保護單位已完成保護修繕,歷史建筑保存較好,街區生態環境亟待優化提升。

3 其他城市的申報經驗

3.1 專家指導,專職保護

申報城市均聘請10余位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組建專家委員會,作為名城保護的專家顧問團隊,并多次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名城保護工作。撫州市專門在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成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中心;九江市設立專門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機構;桐城市成立市名城管理中心,專人專職協調推進名城保護及申報工作。

3.2 籌措資金,加大投入

在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的同時,利用城市更新、棚戶區改造等政策多渠道籌措資金,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利用。撫州市自2015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20余億元,用于街區住戶騰遷、保護修繕、傳統建筑改善利用、環境綜合整治等。九江市將名城保護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經費投入,累計投入20余億元用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3.3 規劃引領,制度保障

撫州、九江、桐城市均編制各層級的保護規劃,對保護層次、保護內容、保護方式等進行明確,使保護工作既有城市總體規劃引領,又有修建性詳細規劃細化,做到精準保護。撫州市出臺《撫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九江市出臺《九江市歷史建筑保護條例》《九江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辦法》等,將歷史文化保護納入法治軌道,推動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常態化、長效化,確保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深入開展[5]。

3.4 全域行動,加強宣傳

歷史文化名城申報保護不是某個部門的責任,需要全民參與、全域行動,深入落實政府責任,以地方政府為主體,各職能部門積極推動,并充分發揮民眾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形成濃厚的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和保護氛圍。撫州市采取多形式、多層次的宣傳,使保護和申報工作家喻戶曉。

3.5 轉變思路,保護為主

以申報促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的重點是保護,需做到應保盡保,完善保護管理規定,健全保護管理機制,轉變工作理念,重點保護現有歷史文化遺存原貌,在保持原真性和文脈延續性的基礎上,為保護、整治及活化利用提供思路、措施、保障等。

4 申報的技術路徑

4.1 建立專家咨詢團隊

聘請專家學者組建專家委員會,建立名城申報保護專家顧問團隊,邀請專家現場指導名城申報和保護工作,積極為濰坊市歷史文化保護出謀劃策。

4.2 多渠道籌措資金

在進一步加大政府財政投入的同時,充分利用城市更新、棚戶區改造等政策多渠道籌措資金,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參與歷史文化保護和利用。申請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設立專項經費,用于實施歷史城區和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整治、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文物和歷史建筑修繕利用等歷史文化保護長效工作。

4.3 深挖文化資源,加大保護力度

在中心城區現有8個歷史文化街區,136處歷史建筑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濰坊文化,重點關注濰坊市近現代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價值的歷史地段、歷史建筑,見證濰坊工業崛起的代表性工業文化,體現濰坊城市建設、重大工程的城建文化及體現沿海特色的海洋文化等。同時加強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在應保盡?;A上,盡快完成濰坊市歷史建筑保護圖則的編制,并出臺《濰坊市歷史建筑保護修繕利用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為歷史建筑的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提供技術支撐和規范引導。

4.4 強化規劃管控,有序活化利用

編制《濰坊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對歷史城區范圍內的建筑高度、建筑風格、城市天際線及景觀生態等多個方面進行規范和管控,確?!白o得準,護得好”。編制《濰坊市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活化利用負面清單》,實施清單化管理,明確利用過程中禁止從事的行為和活動,科學管理,豐富業態,活化功能,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的文化展示及傳承價值[6]。

4.5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申報氛圍

在市直媒體開設“歷史濰坊”“走讀濰坊”等專欄,重要時段在市廣播電視臺刊播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公益宣傳廣告。利用網絡“采風、直播”等形式,制作、刊播一批具有人文特色、地域特色、城市特色的新媒體產品。充分利用人民廣場觀光塔、主要建筑物顯示屏、戶外廣告位等,設置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宣傳標語,形成濃厚的名城申報氛圍。

5 結語

濰坊是擁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源遠流長,在長期的城市發展過程中,受到自然與人文要素的交互影響。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過程中,應秉持傳承與創新的發展理念,不斷打造特色品牌和形象,留存城市特有痕跡,彰顯獨特個性魅力,打造和諧的人文環境和居住環境,更好地滿足濰坊市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猜你喜歡
文化名城濰坊市濰坊
基于城市發展機制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
濰坊市工商資本下鄉賦能機制構建
基于層次聚類法的濰坊市新城區公共綠地建設
濰坊市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箏”艷濰坊四月天
蔚縣獲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千年古城 重放異彩
風箏之都濰坊
濰坊 巧用資源做好加法
鼎鼎大名“大名府”入選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濰坊市食品藥品安全風險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