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觸媒理論的人、生態、工業共生模式研究*
——以天津市海河柳林片區天津鋼廠和天津市中板廠為例

2024-03-16 09:01王曉詩周曉燁馮雅茹WANGXiaoshiZHOUXiaoyeFENGYaru
城市建筑空間 2024年1期
關鍵詞:觸媒片區遺產

王曉詩 周曉燁 馮雅茹 WANG Xiaoshi ZHOU Xiaoye FENG Yaru

天津鋼廠和天津市中板廠位于中心城區與濱海新區之間,交通便利,歷史悠久,可有效被激活并帶動周邊發展。在明確天津市工業遺產保護歷程及總體思路的基礎上,根據所選場地的觸媒特性,構建基于觸媒理論的工業遺產研究框架,通過引導觸媒效應的發揮,使工業遺產與生態和人群共生,最終達到自身乃至片區可持續發展的目的。圍繞工業遺產更新保護的重要方向——人、生態、工業共生,基于觸媒理論激發鏈條式的區塊反應,探索觸媒理論應用新模式。

觸媒理論;工業遺產;共生模式

0 引言

20世紀80年代初,天津市充分運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天津市文物保護條例》等國家既有法律法規,將多處工業遺產認定為國家、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或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并進行保護與利用,形成完善的工業遺產保護與利用工作機制。同時我國城鄉發展進入空間規劃新時代,城鎮開發邊界的空間管控更加嚴格,城市存量空間的轉型更新具有現實意義。

1 天津市工業遺產概況及現存問題

1.1 概況

天津市作為中國近代重要的工業城市,是近代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天津市現存工業遺址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占遺址總量近80%。同時,遺產分布呈沿城市線性要素(如河流、海岸線、鐵路)及歷史租界聚集分布的空間特征。天津市工業遺產散點分布較多,面狀分布較少,遺產規模相對較小,目前僅有少量大規模工業遺產留存。

天津工業遺產保護工作自20世紀開始實施,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存量工業用地逐年遞減,亟待更新改造。當前保護模式包括:①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分級保護天津工業遺產;②建設博物館,系統保護工業遺產資源和相關行業專業技術;③打造為工業遺產旅游中的重要工業景點;④建設創意產業園區;⑤用作學校校址。

1.2 現存問題

1)天津中心城區大部分工業遺址已得到多樣化保護更新,而位于中心城區邊緣地帶的海河柳林片區,雖現存工業遺址較多,但未得到良好的保護和更新改造。

2)天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的工業遺產現有保護和更新改造手段較為單一,同質化問題較嚴重,原有工廠的記憶載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壞和影響,缺乏創新的保護和更新改造方式。

3)天津市工業遺產保護和更新改造工作在保留原有工業遺產歷史文化價值的基礎上,激發了其經濟和社會價值,但在主體多樣性選擇上關注度較低,場地的可持續性較弱,工業遺產保護和更新改造工作無法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

2 基地的觸媒基礎

觸媒理論中城市發展存在化學連鎖反應:以城市中原有元素價值為基礎,引入新建元素,形成新的觸媒點,進而產生新的觸媒反應,并循次引發“鏈式反應”,在激活基地功能要素更新和重組的同時,對基地周邊地區產生輻射帶動作用,進而推動整個城市持續更新。

工業遺產包含廠房等能長期保留、個性鮮明的遺產單體,以及隨時間變遷產生的特有工業文化和人文場所記憶。在觸媒視角下,上述遺產按照特性和可觸性被劃分為非物質觸媒要素和物質觸媒要素。

通過選取點、線、面的觸媒要素,挖掘其承載的非物質觸媒要素,疊加新的觸媒要素,并加以修復和活化利用,重現場地記憶,使新舊文化共生。為基地匹配合適的業態,吸引多元人群,向人群提供舒適、有趣又不失工業遺產自身特色的序列城市空間,使人群和場地產生聯系,使基地擁有持久不息的活力和生命力,實現場地的自生長,引起城市共振。

2.1 區位

基地(天津鋼廠和天津市中板廠)位于天津市東麗區,地處天津中心城區東南部,地理位置優越?;乜赏ㄟ^主要交通干道、鐵路和海河,與中心城區其他工業遺產產生空間聯系,作為中心城區工業遺產保護更新的門戶,將在海河柳林片區工業遺產更新中起到引領作用。

2.2 周邊觸媒特性

綜合分析基地周邊1km范圍內業態、配套、產業資源、人口分布及交通情況可知:①基地內業態約占整體業態的12.5%;②基地內配套占整體配套的12.7%,土地資源浪費;③產業資源亟待更新;④人口較少;⑤小范圍內對外交通受阻。

2.3 工業遺產觸媒特性

2座工廠內部工業遺產體現了近代我國工業發展的輝煌歷程,是天津工業發展和歷史的見證,形成有形的遺產及無形的文化,具有良好的觸媒特性。廠區內由多種類型工業遺產構成,保留較為完好,可作為獨特的觸媒元素,激發其價值形成觸媒反應,喚醒人們記憶。

2.4 觸媒更新的難點與創新點

1)難點 場地內工廠廢棄,2個廠區缺少活力,內部舊工業建筑功能模式單一,無法發揮其作為觸媒要素的引導作用,且不能與場地共生。如何通過改造,利用新增觸媒要素和業態激發廠區活力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成為改造的重難點。

2)創新點 注重對工業歷史的傳承、對生態環境的修復、對人群的吸引和對城市資源的重組,從點、線、面3個方面對不同觸媒要素進行更新設計,塑造并完善觸媒,打造功能混合、多元人群共融的綜合性城市空間,進而激發片區發展的聯動效應。

3 基于城市觸媒理論的工業遺產更新設計

3.1 觸媒塑造策略

3.1.1 點

基于要素識別與脈絡塑造,主要選取具有廠區文化特色的高線廠、初軋廠,基地南側和中心的附屬建筑群,散點分布的構筑物,5個煙囪和1個水塔進行保護、激活、再利用(見圖1)。

1 天津鋼廠初軋廠現狀(圖片來源:未來規劃師——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競賽組委會)

1)在保留修復廠區內部大型工業廠房原有建筑立面和結構基礎上,進行內部豎向交通重組和功能更新,在不同廠房內增設多類型功能空間,以煥發場地活力,并吸引不同人群與場地互動。

2)針對廠區內部特色煙囪和管道結構,通過注入新要素產生要素之間的聯結,如在廠房、煙囪和水塔之間進行趣味改造,增加兒童活動平臺,供兒童玩耍和行人休憩;選取1處煙囪,進行體量上的擴大改造與功能上的疊加復合。上述空間可作為場地標志物和人群的體驗場所,俯瞰整個場地乃至場地外的城市空間。

3)對工業附屬建筑進行空間上的有序重組和功能整合,賦予新業態,在新舊結合中激發廠區活力。對廠區內部裝置、構筑物的外露部分進行修復,作為記憶承載體,形成觀賞點,周邊輔以公共空間。

3.1.2 線

基于脈絡塑造與發展需要,梳理廠區內部道路。保留現有步行流線,輔以周邊公共空間的引導,與特色工業桁架結合,增加流線趣味性;保留內部特色運輸體系供人們體驗;設置單獨的車行流線以滿足交通需求(見圖2~4)。

2 天津鋼廠初軋廠道路空間分析(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4 天津鋼廠初軋廠空間結構分析(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3.1.3 面

基于區域整體控制,根據地塊內原有功能組成和結構關系劃分不同片區(見圖5)。

5 天津鋼廠初軋廠改造前后對比5a改造前實景(圖片來源:未來規劃師——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國土空間規劃設計競賽組委會)5b改造后效果(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1)工廠核心區 以原有附屬建筑、構筑物、桁架、廠房圍合而成的線性空間為主體,設計主要公共空間序列,構建中心游覽體驗區,形成內向型公共空間;對廠房及周邊進行改造以構建多功能廠房體驗區;以基地南側2處廠房和煙囪為主體構建親子體驗區。

2)工廠對外展示區 在增強南側附屬建筑群和工廠聯系的同時,將其整體改造為現代商業區,局部改造南側原有圍墻,加強入口空間的營造;將場地東側空地改造為野營基地,兼具場地入口功能。

3)特色生態區 選取原有植被較茂盛的區域進行修整,作為生態體驗區;選取原有植被較稀疏的區域打造野營基地。

3.2 設計實施計劃

1)近期 通過保護觸媒要素、傳承城市文脈、挖掘場所記憶,對基地內部點、線、面要素進行識別保護,使其作為場地原有觸媒保留,傳承場地特有文脈。挖掘場地背后故事,尋找場所記憶,根據人群和場地需求初步匹配可煥活的業態。

2)中期 塑造基地標識要素,引入新的觸媒要素,將新的文化表現方式融入場地,提升遺產的文化內涵,并根據前期工作植入新的業態,吸引設計師持續改造更新基地,喚起人群記憶,進而實現新舊文化交融共生。

3)遠期 通過引導和控制觸媒、發揮觸媒效應,帶動片區生長為集文化展覽、現代商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區域。并輻射到片區以外的區域,帶動城市活力發展,打造天津設計之都。

4 結語

以實現存量工業用地轉型更新階段下的工業遺產改造更新設計為目標,提出以人、生態、工業三大主體的共生和場地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新設計原則。以天津市海河柳林片區天津鋼廠和天津市中板廠為例,將觸媒理論引入工業遺產,對其進行傳承更新再利用,分析觸媒理論對工業遺產再利用的優勢及作用機制,從非物質和物質兩個方面對觸媒要素進行認知和篩選,并通過觸媒要素的選取、承接及整合塑造完善觸媒,并從近、中、遠期角度對觸媒理論的分級運作機制進行分析,探索基于觸媒理論的工業遺產更新模式。

猜你喜歡
觸媒片區遺產
遺產怎么分
片區綜合開發的投資模式探討
展望臨港新片區金融改革與創新
青島新片區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白塔寺片區地圖
低汞觸媒在電石法聚氯乙烯生產中的應用
千萬遺產
電石法聚氯乙烯氯化汞觸媒消耗評估方法
電石法聚氯乙烯中低汞觸媒的應用
遺產之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