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務效能提升視角下近郊陂塘保護性利用策略研究*
——以重慶黛湖沿線陂塘水系為例

2024-03-16 09:02應文郭帥辰焦白路YINGWenGUOShuaichenJIAOBailu
城市建筑空間 2024年1期
關鍵詞:水系水體景觀

應文 郭帥辰 焦白路 YING Wen GUO Shuaichen JIAO Bailu

陂塘水系分布廣泛、數量眾多,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由于對其服務價值認識不足,近郊大量陂塘水體遭到破壞,嚴重危及水文生態系統安全。為破解難題,尋求積極主動的生態修復模式,以重慶黛湖沿線陂塘水系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削減原因,從生態、游賞、經濟等角度進行價值再判斷,據此提出基于服務效能提升的分工合作、生態修復及功能修補策略。

生態修復;景觀規劃;近郊陂塘水系;服務能效

0 引言

近年來,由于對陂塘綜合服務價值認識不足,其保護往往讓位于經濟建設,導致陂塘水體破壞嚴重:水體面積被大幅侵占,水文連通性遭到破壞,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上述破壞極大程度影響了重慶水生態安全,還導致極具地域特色的山地陂塘景觀大幅消減。以重慶大都市區為例,2009—2015年陂塘水體面積減少1495.88hm2,其中又以近郊陂塘削減最為顯著。尋求積極主動的生態修復模式與保護利用方式迫在眉睫?;诖?,研究以重慶黛湖沿線陂塘水系為例,立足當代社會經濟背景,挖掘其潛在價值,基于綜合服務效能提升提出近郊陂塘保護利用策略。

1 研究背景

1.1 概念界定

在國際上,陂塘即水塘,指面積在1~20000m2且一年之中至少存在4個月,包括自然、半自然和具有人工特征的水體[1]。我國將陂塘定義為人工截蓄自然徑流而形成的小型水體,具有半人工、半自然屬性[2]。雖然表述略有不同,但核心內涵基本一致:一年部分時間存在的半人工、半自然小型水體。

近郊陂塘指位于近郊區域且承載更多城中遷移服務功能的“人工-自然”雙重屬性小型水體。近郊區域因與市區功能、經濟、文化、生態環境密切聯系,具有功能復合、類型交錯、利益集團復雜等特征[3],因此其內陂塘具有較高服務價值。

1.2 研究進展

目前,國際上對陂塘水文環境科學及其生態資源研究較多,總體偏重于工程實踐,主要包括陂塘水文特征、流量動態、污染成因與周邊生境多樣性。我國對陂塘的研究停留在理論層面,實踐應用較少,主要集中于農田水利、歷史文化和景觀生態等方面。

1)農田水利 包括探究陂塘水資源調蓄功能與污染凈化機制等[4]。

2)歷史文化 王向榮等[5]對各歷史時期陂塘特點及古代陂塘水城關系進行了大量研究,探索了陂塘系統及其空間內涵。

3)景觀生態 強調陂塘生態調蓄價值[6]。

綜上所述,我國陂塘社會經濟價值研究與相關工程實踐稍顯不足。

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發展與結構變革,陂塘價值逐漸拓展,利用方式亟待轉變。一方面,陂塘的社會服務價值與經濟價值尚未被系統研究,其保護性利用策略亟待挖掘;另一方面,陂塘分布廣,區位條件復雜,需按區位特征進行針對性研究。

2 現實困境及其成因

黛湖沿線陂塘水系位于重慶市北碚區,總面積11.14hm2,匯水沿線有黛湖、翠月湖、龍湖等8處陂塘水體,因直接匯入嘉陵江,故具有舉足輕重的生態地位?,F狀地形地貌復雜,高差超200m,坡度較大(見圖1)。隨著休閑旅游業興起,黛湖周邊先后建設多家旅游休閑場所,水位持續下降,生態環境受到極大破壞,甚至危害嘉陵江的生態安全,基于此黛湖生態修復刻不容緩。

1 黛湖陂塘水系分布(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黛湖沿線部分湖體被違法侵占,違規截水引水現象嚴重,導致庫容縮減,水體流動性差,水質惡化。加上盲目進行旅游開發,對周邊景觀資源利用不足,旅游服務功能亟待完善(見圖2)。本文以問題為導向探究黛湖陂塘水系現實困境,挖掘其破壞成因。

2 黛湖陂塘水系現實困境(圖片來源:縉云山黛湖區域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組)

2.1 現實困境

2.1.1 水體侵占嚴重

黛湖陂塘水系受旅游開發影響,被農家樂違法侵占,導致水體面積急劇削減,蒸發滲漏量加大,庫容量縮減。容量降低誘發補水量減少,水文連通性與流動性減弱,水體自凈能力降低。

2.1.2 水質環境破壞

周邊居民違規截水引水現象導致陂塘水質惡化,水文生境破壞,生物多樣性降低。部分湖岸、湖灣、山坡人工化現象嚴重,植物覆蓋率低,難以滿足生態系統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需求,危害嘉陵江生態安全。

2.1.3 資源粗獷利用

黛湖沿線陂塘資源粗獷式利用導致親水休閑空間匱乏,周邊景觀環境破壞嚴重,野趣自然喪失。水系周邊資源割裂,旅游服務功能較弱。盲目旅游開發造成生態搬遷量巨大,陂塘保護利用難以落地。

2.2 成因分析

2.2.1 價值認識不足

對于黛湖沿線陂塘水系社會服務價值與經濟價值認識不足是致其荒廢的重要原因之一。陂塘社會服務價值包括觀景體驗、康養健身、短途旅游、文化宣傳等方面。對于陂塘的經濟價值認識僅停留在土地價值層面。大量陂塘濕地作為土地財政被出售轉讓,導致這一特色資源破壞嚴重。

2.2.2 近郊資源割裂

黛湖沿線陂塘水系周邊旅游資源豐富,周邊景點多達十幾處,其中包括極具影響力的嘉陵江小三峽景區、重慶市北溫泉,此外佛教道教宗教文化資源也是其主要特色之一。然而黛湖陂塘水系與周邊景觀資源、文化資源聯系不足,功能割裂嚴重,亟需價值再判斷后調整其功能類型,以實現與近郊旅游資源聯動發展。

2.2.3 經濟阻力較大

近郊區位是一把雙刃劍,保護利用資源與阻力共存。黛湖沿線陂塘水系受經濟建設與人地矛盾雙重影響。一方面,區位優勢為其周邊帶來旺盛的建設需求,保護難度大;另一方面,為避免陂塘周邊原住居民生活品質降級,保護利用的經濟收益壓力大。另外,水系周邊原有農家樂等產業安置與招商引資也是保護利用面臨的經濟阻力之一。

3 價值再判斷

參考黛湖沿線陂塘水系困境及其成因,從生態、游賞、經濟3個方面進行價值再判斷。

3.1 生態價值

黛湖沿線陂塘水系傳統生態價值局限于農業灌溉和蓄水防洪方面,導致其水體保護利用方式單一,水文生境破壞嚴重。

結合黛湖優良生態基底,其生態價值拓展包括提升水系自凈能力、維育動植物多樣性、改善周邊微氣候等。借助匯水溝谷、坪塘、湖灣水文聯系,提升陂塘水文連通性,增加水體交換率,從而提升其自凈化能力,促進黛湖生態系統物質交換效率,改善水體微氣候。另外,由于黛湖沿線陂塘水系聚合度較高,單一水體生態價值有限,連點成片的水系生態價值巨大,故以體系性視角看待陂塘水系更能發揮其生態價值。

3.2 游賞價值

傳統陂塘水系的游賞價值因受到建設技術限制和交通可達性限制而挖掘利用不足,現代近郊陂塘水系游賞價值凸顯。

黛湖沿線陂塘水系游賞價值主要體現在文化層面和社會層面。結合邵龍觀、縉云寺以及峽口的金剛碑古鎮等歷史文化資源,開展歷史科普、文化展覽等活動,增強地域文化影響力。結合知春亭、珍稀植物園等景觀資源建設慢行步道體系,打造城郊休閑服務綜合體,提升居民生活生產品質。受黛湖系統匯水影響,以區域而非單一坑塘水體視角來組織近郊生態旅游,其承載力更高,更能發揮黛湖沿線陂塘游賞價值優勢。

3.3 經濟價值

傳統陂塘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水產養殖、畜牧與農業上,未充分整合利用水體周邊資源。

黛湖沿線陂塘水系經濟價值主要體現在果園種植、漁業養殖及生態旅游商業服務方面。利用魚菜共生等新型養殖模式,將傳統“開放式散養”變為“集約化圈養”。結合農業經濟作物,發展生態農家樂、民宿體驗等低影響旅游產業類型,實現“農業-服務業”互補,最終反哺生態環境。此外,以產業集群化為視角,聯動各陂塘水系周邊產業,可最大程度整合黛湖沿線陂塘周邊資源優勢,系統性發揮其周邊產業經濟價值。

4 保護性利用策略

鑒于黛湖沿線陂塘水系價值已大幅拓展與更替,且各水體價值側重不同,對其保護利用方式也亟需進行相應轉變。立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背景,基于陂塘價值再判斷,通過探究黛湖水系分工合作、生態修復以及功能修補策略,提出適用于現代社會背景的黛湖保護利用模式。

4.1 基于分工合作的綜合整治策略

4.1.1 分類分級

黛湖沿線陂塘水系價值高、周邊功能類型復雜,空間管制類型也不盡相同。本文結合生態、游賞、經濟3種復合價值,總結3種黛湖陂塘水系側重類型:生態保育型、游賞服務型、產業培育型,并根據相關上位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等級,制定黛湖陂塘水系分類分級策略(見圖3)。由于黛湖陂塘水系價值具有復合性,其類型各有側重,并非單一利用。

3 黛湖陂塘水系分類分級(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黛湖匯水沿線高程跨度較大,功能類型構成復雜,由于黛湖素有我國“淡水藻類基因庫”之稱,動植物資源豐富,故其生態敏感性極高。翠月湖、龍湖位于風景名勝區范圍內,特色景觀與人文遺跡資源較豐富。其余5處陂塘水系緊鄰北碚區澄江鎮村莊居民點。鑒于此,黛湖沿線陂塘水系中黛湖屬于生態保育型陂塘,翠月湖、龍湖屬于游賞服務型陂塘,其余5處屬于產業培育型陂塘。

根據《重慶縉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21-2030年)》,水系最上游的黛湖位于風景名勝設施用地實驗區,生態敏感性高,為一級保護區。翠月湖、龍湖位于風景名勝設施用地內,為二級保護區。其余5處陂塘水體位于北泉村,臨近村莊建設用地,屬于三級保護區。一級保護實驗區應最大限度減少人為活動對生態系統影響,提供珍稀物種棲息地。二級保護區以游賞服務為目的,可開展歷史科普、文化展覽等活動,提升生態旅游景觀品質。三級保護區在生態保護前提下,可開發生產性經濟產業。

4.1.2 分工合作

1)分工保護利用 黛湖作為生態保育型陂塘,必須維持其生態涵養核心功能,加強水文連通與植被生境保護。一方面,修復與重塑陂塘水底地形,增強黛湖與西側小型水體水文連通性,提高水體自凈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水底微生物環境改善、植物種植等措施,營造陂塘水生生境空間與植被生境空間。翠月湖、龍湖等游賞服務型陂塘利用其景觀價值、區位優勢與交通便捷性,進行景觀品質提升與社會服務功能修補。結合當地優勢植物物種,分季節優化陂塘周邊植物配比,提升景觀層次。完善及修補周邊休閑服務功能,打造水岸慢行棧道、親水休憩平臺及康體養生設施,提升居民生活品質。5處產業培育型陂塘在保護性利用基礎上適度考慮產業轉型與發展。整合陂塘周邊蔬菜、水稻、桃李等農業資源,以及農家樂、民宿等產業資源,構建農旅生態產業鏈,以此形成經濟驅動力,反哺陂塘生態環境及配套服務設施建設。

2)合作保護利用 黛湖景觀資源豐富,應在生態保育前提下,創造宜人的生態環境及休閑游憩場所。翠月湖、龍湖可結合紹龍觀、重慶市珍稀植物園等景觀資源,串聯陂塘景觀視廊,構建濱水慢行步道體系,為市民與游客提供山林親水休憩場所。下游另5處陂塘應結合周邊居民點,培育適宜產業,加強景區聯系與居民調控。一方面進行景觀優化與產業升級或轉型,打造巴山夜雨民宿集群,發展陂塘生態休閑經濟;另一方面實施激勵政策,引導居民遷至生態承載力較高的地區,以保障其生活(見圖4)。

4 黛湖陂塘水系分工合作(圖片來源:縉云山黛湖區域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組)

4.1.3 社會調控

以生態保育為前提,對外遷農戶進行適宜的安置與就業引導,是陂塘保護性政策實施保障。結合居民自身意愿與地方條件,將外遷居民安置于生態承載力較好且配套設施完善的集中建設用地。結合當地資源特色,引導居民參與地方就業,發揮經驗優勢,更好地展示黛湖生態旅游服務形象與地方特色。

4.2 基于自然做功的生態修復策略

4.2.1 水資源調控

對水系沿線建筑進行梳理,拆除違建農家樂,杜絕違規排污現象?;謴团c擴大湖體規模,確保水資源補給量,讓原本處于封閉狀態的濕地水系實現必要的水體交換,擴大水環境容量,提升水體稀釋能力,逐步改善嚴重惡化的水質。

4.2.2 濕地水文恢復

對拆違建筑基地進行生態復建,通過微地形營造基本骨架,完善濕地水文系統。在匯水溝口建設山坪塘,湖灣區建設梯級小微濕地與湖灣淺水沼澤,重塑濕地岸帶與湖底地形。通過建設有利于水體流動的地形來恢復和提升黛湖水文連通性,促進水體中物質遷移轉換速率,提升水體自凈能力(見圖5)。

5 黛湖沿線陂塘水系生態系統修復(圖片來源:縉云山黛湖區域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組)

4.2.3 生物多樣性恢復

根據基地原生動植物生活習性,恢復重建其生活所需的生態環境。通過地形微塑、水系連通、植物種植、構筑物設置等措施,營造池塘生境、湖底生境、淺水沼澤生境、湖濱生境,提供適宜的水體條件和生長演替空間。

4.3 基于功能修補的保護性利用策略

4.3.1 提升景觀環境品質

結合基地自然特征進行微地形塑造、山林季相強化及景觀層次提升,打造黛湖十景,呈現全季相美景。梳理雜亂無章的林下灌叢及入侵植物,將原本閉塞的湖光山色向景區主干路敞開,提升景區景觀品質。

4.3.2 配置休閑游憩場所

通過游步道體系建設、親水休閑游憩場地建設、生態展示與科普教育設施建設、導覽系統建設,為游客與市民提供駐足體驗場所,增加景區容時量,修補景區服務功能,提升景區生態服務效能。

4.3.3 完善配套服務設施

在拆違修復區設置生態公廁、生態科普展示館及生態停車場。通過生態技術運用,開敞滲透的建筑空間設計,視覺隱蔽性強的建筑材料選擇,使配套建筑既提高景區服務品質,又隱匿于自然山林,減少對原生環境的干擾(見圖6,7)。

6 黛湖沿線陂塘水系服務功能修補(圖片來源:縉云山黛湖區域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組)6a黛湖沿線水系總平面6b黛湖規劃總平面

7 黛湖整治前后對比(圖片來源:縉云山黛湖區域生態修復工程項目組)

5 結語

本文從服務效能提升視角出發,結合黛湖沿線陂塘水系困境及成因,從生態、游賞、經濟3個方面進行價值再判斷,并提出分工合作、生態修復與功能修補策略,最終形成以生態修復為基礎、功能修補為提升、經濟培育為反哺的黛湖沿線陂塘水系綜合保護利用模式。

黛湖核心區目前已實施完成,綜合服務效能提升顯著。通過生態修復,黛湖水面規模擴大約10%,水體自凈能力增強,生態服務效能大幅提升。通過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建設進一步改善縉云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品質,使其成為市民與游客喜愛的網紅打卡地,為陂塘沿線水系生態保護利用提供范本。

猜你喜歡
水系水體景觀
鄱陽湖水系之潦河
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污水處理淺探
景觀別墅
生態修復理念在河道水體治理中的應用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環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臨沂市開發區水系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術
廣元:治理黑臭水體 再還水清岸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