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審美啟蒙教育多方融合的實施路徑

2024-03-18 11:06江馨怡福建省直屏東幼兒園350000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傳統幼兒

江馨怡 (福建省直屏東幼兒園 350000)

傳統審美啟蒙教育具有深厚的人文素養和社會內涵,有著單一學科教學所覆蓋不到的廣闊范疇。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指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為目標,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納入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p>

多年來,幼教工作者在審美啟蒙教育過程中不斷探究、實踐。在推行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的活動時,課程內容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將幼兒的審美啟蒙教育與生活融為一體,實現幼兒園美育活動與幼兒成長同頻共振。在多元融合的學習中,美育內容更為豐富,美育形式更為自主。幼兒的傳統審美啟蒙教育伴隨著積極的情感體驗,可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功能,潛移默化中浸潤幼兒的心靈。

一、挖掘幼兒生活實踐中的傳統審美元素, 創造融合學習的契機

審美源于生活,教師要多挖掘隱藏在幼兒生活中的傳統審美元素,抓住教育契機,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引導幼兒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親切感。

第一,在大自然中,花草樹木都是活教材,植物的根、莖、皮、葉中都蘊藏著我們中華傳統的顏色。比如,傳統五色中的赤色來源于茜草的根和紅花花瓣;青色主要取自藍草;黃色采集于梔子、姜黃等多種植物;黑色提取自烏桕葉與五倍子;等等。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察園所里植物的顏色,鼓勵幼兒采集顏色并記錄下顏色的變化,引導幼兒用醋、鹽、明礬等媒介體驗媒染,用石塊體驗敲拓染,用綁、扎、夾等方式體驗扎染,使幼兒感受截然不同的傳統草木染色,體會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印染在藝術效果上的傳承。

第二,在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期間,教師可貼合節慶日的內涵開展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的系列審美活動。如春節中的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舞龍、掛燈籠等傳統活動,其中蘊藏著代代相傳的審美情趣。幼兒園所開展的系列活動也應進行作品展示與分享,比如,將幼兒在美工區里剪出的窗花和折出的燈籠裝點在班級各處,親子合作的福兔春聯與福字匯集展示在園所門前,將藏有神秘禮物的福袋在幼兒的聲聲祝愿中送至社區服務站。在傳統審美的熏陶下,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創新、設計、創造出獨有作品,并在展示中得到廣泛認可,從而產生文化自信。

第三,在親子活動中,家長可以近距離走進幼兒的創作空間,與幼兒商討和表達各自對于審美的理解。比如,在親子陶藝活動中,家長先領著幼兒共同欣賞收集到的陶藝作品,接著商討親子共創的作品形式,再體驗陶土拉胚以及用揉、搓、壓、捏等基本手法塑形。一個個稚嫩的小盞、小碗、小盤或許不如展品精美,卻讓幼兒通過實踐感受到了陶土的可塑性,也讓陶藝這一中華優秀傳統工藝煥發出了蓬勃生機。陶藝區先后誕生了陶花盆、陶筆筒、陶筆架、陶魚缸等許多陶藝作品,這些古樸又充滿童趣的物品自然融入幼兒的生活場景中,使幼兒在發展審美感知能力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傳統審美對于生活的意義。

二、關注各領域中傳統審美認知的共性鏈接,滲透一日生活相關活動

審美元素在不同領域的教學資源中并非獨立存在,需將不同領域的傳統審美資源有機聯系在一起,這樣幼兒獲得的經驗才具備一定的整體性。

第一,音樂活動不僅是讓幼兒欣賞音樂,亦可以引導幼兒根據音樂用繪畫的方式將感受和想象到的畫面表現出來。比如,在欣賞《百鳥朝鳳》時,幼兒結合具有濃厚傳統韻味的工筆畫來感受樂曲中“鳥語花香”“百鳥齊鳴”等場面,想象自己變成飛鳥置身其中,隨音樂展翅翱翔。欣賞完音樂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試著將百鳥歡快場景畫出來,進一步感受樂曲中嗩吶演奏出的中國氣派,為之后他們探索民樂開啟序篇。

第二,在故事講述中,教師可多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文學作品,啟發幼兒為作品故事設計插圖。比如,在《小馬過河》中,教師引導幼兒聽完故事后畫出自己對于河水深淺的判斷,以及小馬能否過河的猜想。在幼兒各種幽默詼諧的描畫中,故事的結局也隨之變化。通過動筆描繪,幼兒對于馬的形象也有了更具體的認知。

第三,在戲曲表演中,教師應運用多種活動形式開展傳統審美啟蒙教育,如繪本欣賞、肢體描繪、服裝設計等,不斷創造機會讓幼兒梳理審美經驗。如在表演“小花旦”時,幼兒先通過繪本《初識國粹》了解京劇文化中的旦角,感受書中花旦造型的獨特美感。將角色與對應的舞蹈片段相結合,有助于幼兒理解花旦形象的同時體會角色特點,再與同伴合作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花旦豐富的肢體動作。強烈的表演意愿推動著幼兒自己設計出帶有水袖款式的服裝,從實踐中理解水袖舞的審美內涵。最后呈現的“小花旦”表演使幼兒通過視聽結合的方式深刻感受到了傳統戲曲的魅力。

在各類活動結束后,教師要繼續創造機會,引導幼兒對已有的審美知識和經驗進行表述與提煉,利用一日生活的過渡環節與幼兒共同探討,隨時隨地記錄下幼兒看見美、聽見美、記憶美、傳達美的精彩瞬間,用融入生活的方式帶領幼兒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審美啟蒙教育。

三、把握主題活動中傳統審美啟蒙教育的核心經驗, 開展融合創新的實踐活動

主題活動是傳統審美啟蒙教育的重要載體。在設計主題教育時,教師除了從幼兒的生活和興趣出發,還需要甄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成適宜幼兒傳統審美啟蒙教育的主題活動。

第一,沉浸式感受美。戶外體驗不僅能開闊幼兒視野,還能提升幼兒審美。在貼合地理環境的主題課程“屏山公園”中,教師帶領幼兒實地探尋坐落在屏山之巔的鎮海樓。幼兒通過腳踏層層臺階,手撫漢白玉雕花欄桿,步入樓內仰望斗拱,登上二樓輕輕倚靠紅色石柱,身臨其境地感受光影在古建筑中的虛實交錯。他們在俯瞰或仰望中盡情領會傳統建筑帶來的審美啟迪。

第二,打破常規地創造美。美無定勢,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會得出不同的審美結論。在主題課程“龍的傳人”中,教師引導幼兒聯系歷史文物“中華第一龍”“C 形龍”的創作,鼓勵其為作品創編故事。幼兒對作品的解讀詮釋了他們無窮的想象力,如有的幼兒決定創編龍王降雨的故事,因此創作的龍身軀修長,且被云朵環繞;有的幼兒在龍身上用了許多不同的顏色,創編出變色龍的奇妙故事;還有的幼兒轉而描畫龍門與鯉魚,講述著鯉魚躍龍門的故事……語言講述和藝術創造本就是幼兒想象力的不同表達方式,在創作中,幼兒一次次融入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呈現的創意作品也體現了幼兒對于傳統審美的發散性思維。

四、布置蘊含豐富資源的活動空間, 拉近幼兒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距離

第一,注重營造與課程相適宜的傳統審美氛圍,將環境與課程設計有機結合,充分發揮課程價值的同時傳遞美感。比如,在建構區環境創設中融入我國的傳統建筑文化。隨著搭建主題的推進不斷變化整體環境,可以選用黑白淡雅色系為主的徽派建筑,也可以選用紅墻黃瓦的皇家建筑,或者以郁郁蔥蔥的園林式建筑為主。幼兒在搭建過程中逐步體會古建筑不同派系的魅力,感受建筑背后蘊含的藝術性審美。

第二,運用現代科技增進幼兒與環境的互動,實現幼兒與環境的雙向互補作用,充分發揮環境承載的可對話、可操作、可體驗、可參與的多樣化功能。如運用音頻、視頻及圖片記錄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美術作品的實物、影像、文字等相關材料進行歸類保存。引導幼兒在自由活動、餐后散步等空余時間自主欣賞,引起他們回憶相關的經驗,用錄音筆、播放器等喚起幼兒參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的興趣,使幼兒的審美感知始終維持在積極、活躍的狀態。教師提供支持幼兒學習意愿的操作材料,不斷調整材料的復雜程度,提升幼兒的探究興趣。

五、傳統審美啟蒙教育多方融合的建設方向

充分發揮家園合力的優勢,引導家長將傳統審美啟蒙教育融入家庭環境創設中。例如,將幼兒帶回家的陶藝作品與家中藏品擺件等一同展示、擺放;將幼兒剪貼制成的窗花貼于窗上;將端午節幼兒捆扎的創意艾草花束懸掛于家門口。父母也可加入幼兒藝術作品的創作中,給予幼兒沉浸式的家庭審美啟蒙教育,充分挖掘家長自身的資源優勢。比如,邀請對漢服頗有研究的家長組織一場親子漢服展;鼓勵喜好并懂得鑒賞玉石的家長帶領幼兒仿制傳統飾品;安排家中有書畫特長的家長走進活動室與幼兒共創作品。家長的引領參與,能更有效地將傳統審美啟蒙教育融入幼兒的日常生活。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園所與幼兒生活的周圍遍布著美術館、博物館、音樂廳、大劇院、圖書館和民俗館等文化場所。幼兒園可以挖掘并整合周邊的這些社區、社會資源,如與場館協商展示幼兒與場館的專屬聯動作品;定期帶領幼兒走入互動性較強的文化歷史街區直觀感受傳統藝術作品;將幼兒喜愛的書畫作品、傳統工藝品拍攝記錄下來,帶回園所實現再創造。引導幼兒在與場所環境的互動中獲得更多有益經驗,在融合活動中沉浸式體驗、學習、傳承和創新。同時,在幼兒園創建藝術展廳,利用樓道轉角處等展示空間為每一位幼兒提供展示與表達的平臺。

猜你喜歡
傳統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亞歲送鞋的傳統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