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賢玉:中國火箭軍第一位女將軍

2024-03-18 10:13潘彩霞
風流一代·經典文摘 2024年3期
關鍵詞:火箭導彈

潘彩霞

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利劍,中國火箭軍參與了多次大規模演習。遠在千里之外,指揮員鼠標一點,多支導彈部隊、多種型號武器立刻同時行動,導彈騰空而起直刺蒼穹,場面蔚為壯觀。這一場景,被官兵們形象地比喻為“編織劍網”。

在這“劍網”背后,有位女性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她就是中國火箭軍第一位女將軍、被稱為“劍網之母”的李賢玉。

30多年來,李賢玉參與并見證了軍隊信息化建設從一窮二白到自主創新的過程,帶領著團隊,她屢建奇功。由高考狀元、北大才女到成為導彈專家,回憶自己走過的路,她自豪地說:“是戰略導彈部隊這片沃土,讓我實現了人生的價值?!?/p>

“選擇導彈科研,

你一定會大有作為”

1965年,李賢玉出生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會計師,成長于知識分子家庭,她從小就被叫作“小大學生”。高二結束時,17歲的她提前參加高考,一舉成為黑龍江省高考理科“狀元”。

1982年,李賢玉如愿進入北京大學攻讀無線電物理專業。在最高學府,她深感人外有人,絲毫不敢懈怠。4年后,李賢玉成為全班第一個獲得保研資格的學生。在導師指導下,她參與多項課題的研究,科研能力得到了系統鍛煉。

1990年6月,李賢玉即將碩士畢業,身為北京大學的研究生,學的又是熱門專業,她成了香餑餑:學校領導找她談話,想把她當“種子”留校培養;外企拋來橄欖枝,許以高薪要職;同學邀她一起出國深造,聯手打天下。

正猶豫不定時,有一天,導師帶著她去看望第二炮兵(現為火箭軍)的一位老領導,得知她是北大電子信息專業的畢業生時,老領導滿懷期待地說:“你要是能到導彈部隊來,加入導彈科研這個高科技領域,一定會大有作為!”

一個老兵的家國情懷打動了李賢玉,她毅然申請入伍?!澳闳ゲ筷爤D個啥?”在同學們的大惑不解中,她來到第二炮兵某信息技術研究所報到。

然而,失望很快到來。入伍后,李賢玉被安排到基層部隊的通信連鍛煉,在山溝溝里,每天不是隊列訓練、站崗放哨就是話務值班。機房很簡陋,電話要人工轉接,指揮靠口耳相傳,通信手段如此落后,更別提什么高科技了。

李賢玉陷入茫然:就憑這些“老古董”,哪有信息化的用武之地?難道我在北大辛辛苦苦學習那么多年的知識就要荒廢了嗎?

轉業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一年后,她回到研究所遞上轉業報告。那一刻,她內心五味雜陳,既有對軍裝的不舍,又有懷才不遇的不甘。就在這時,領導告訴她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第二炮兵準備研制第一套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你有望成為科研團隊的一員!”

原來,海灣戰爭爆發后,美軍使用了一系列精確制導武器,新的戰爭形態已經拉開帷幕,軍隊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得知有了施展拳腳的空間,李賢玉歡欣鼓舞:“我不走了,留下來搞科研!”

“一個弱女子,

能頂好幾個導彈旅長”

1991年,26歲的李賢玉成為所在科研團隊中最年輕的技術人員,負責網絡總體構建和實時數據傳輸這兩項科研攻關任務。她暗下決心:要瞄準世界一流干。

可那時計算機很少,指揮系統要建成什么樣,誰也沒有清晰的概念。為此,李賢玉查資料,編程序,去部隊了解武器裝備,夙夜攻關??蒲械穆飞?,每一步都走得很艱辛。有時,好不容易成形的方案,僅僅因為其中某項技術不算“最新”,就要重新設計;而在下一輪的討論中把前一輪的想法全部推翻,重新開始,更是不足為奇。

漸漸地,李賢玉褪去了初出象牙塔的稚氣,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兩年來,光成形的方案就做了幾十稿,摞起來有一米多高。

一個初冬的深夜,她和同事們梳理了全部的方案,后半夜時,大家凍得直打哆嗦,每個人披上一條被子,繼續討論。等到晨曦初現時,最終方案也出爐了。老專家們看后紛紛稱贊:“跨專業的李賢玉比專業人員搞得都快!”

后來,李賢玉被任命為研究所總工程師,一塊難啃的骨頭交到她的手上。當時,導彈型號眾多,而且各有各的指揮控制系統,相互間無法聯通,難以形成整體作戰能力。演習時,指揮員守著先進技術裝備,卻只能“通信靠吼、指揮靠手”。首長非常不滿,他對李賢玉下命令:“你要開出‘藥方,進行‘大手術,再造大國長劍的‘神經中樞!”

然而這談何容易?!吧先f條通路如何搭建?數百套軟件如何兼容?系統與裝備之間如何形成‘鉸鏈?”李賢玉的大腦里,只有一個個問號。

“不管是什么樣的難題,都必須解決,這是軍人的職責?!睅е@樣的使命感,她帶領課題組走遍導彈軍營、發射陣地。盛夏酷暑,她忍受著高溫、高分貝噪聲,長時間待在狹小機房里盯著安裝、調試進度,差點虛脫;戈壁灘上,她一待20多天,只為收集有效數據,離開時,渾身都是蚊蟲叮咬的包;塞外深山,大雪紛飛,她和團隊一駐扎就是三個多月。

奮戰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中國劍網”橫空出世!2006年,在一次重大軍事演習中,李賢玉帶著最新成果接受檢驗。指揮中心里,指揮員輕點鼠標下達命令,只見多種型號武器裝備立刻同時啟動,利劍齊發,發發命中。

幾位首長贊許地說:“李賢玉雖是一個弱女子,但能頂咱們好幾個導彈旅長!”

“戰爭可以讓女人走來”

多次立功受獎,沉甸甸的獎章也代表沉甸甸的責任。李賢玉深知:“信息化戰爭是高端技術的博弈,核心技術買不來,單純模仿走不遠,依賴引進行不通?!?/p>

2007年,她率先提出丟掉“拐棍”,走自主創新的道路,新開發的軟件必須實現全面國產化??墒?,反對的聲音隨之而來,有人說她“出風頭”“掙表現”,還有人因和她意見不合,會開到一半,起身就走了。

李賢玉沒有退縮,憑著堅韌與智慧一步步推進工作。負壓前行,刻苦攻關。3年后,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指揮信息系統問世,水平位居世界一流行列。

質疑聲漸漸消失了,李賢玉成了一個“傳奇”。2010年,她再挑大梁,只用38天就造出野戰信息采播車,創造了中國火箭軍史上新裝備研發時間最短的紀錄。提起那些吃住在會議室、全天候守在生產工廠的日子,她表現得云淡風輕:“咱在軍隊搞科研,首先是個兵,當兵的哪有不愿沖鋒、不敢突擊的?”

身高不足1.6米,氣質溫文爾雅,但她身上蘊藏的力量卻令所有人刮目相看。有位看著她成長的將軍感慨地說:“科研創新也有刀光劍影,越是艱難,越可見李賢玉的氣魄?!?/p>

李賢玉不知疲倦地奔波在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高速路上,屢建奇功。北大同學再相聚時,大家的語氣里滿是欣羨:“你的工作好重要、好神秘??!”

盡忠報國,對一位戰士、一位科學家來說,這是無上的榮光。

2015年,50歲的李賢玉晉升為專業技術少將,成為火箭軍首位女將軍。她說:“在高科技時代,智力使男女在戰場上的差異日益縮小。我不希望戰爭發生,但作為軍人,我必須為能打仗、打勝仗做準備。戰爭完全可以讓女人走來!”發射架下,鐫刻著團隊的“創新法則”:創新行不行,戰場說了算!辦公桌上,科研計劃表密密麻麻,那是李賢玉的“作戰地圖”。

她慶幸,自己有一個團結協作的好團隊。為了培養科研人才,她不遺余力地幫助年輕人,她強調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作為一個軍事科研工作者,求實和嚴謹是我們必須遵守的原則,任何的疏忽和虛假,都有可能造成戰士在戰場上流血和犧牲?!?/p>

她也慶幸自己有個好愛人,身為北大教授的丈夫工作同樣繁忙,但他給予了她極大程度的呵護與支持。30年來,只要不出差,李賢玉就會悄悄早起,為愛人和孩子準備好早餐,那是她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尋求的一個小小平衡點。

2019年,李賢玉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站上新起點,她豪邁地說:“我既是科學家,又是軍人,在強國強軍路上更應多努力、多奉獻!”

信息化之路沒有盡頭,奔波于實驗室、部隊,她感覺自己過得充實又幸福。2023年,中國火箭軍在幾次演習中表現亮眼,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看到一項項科研成果被部隊應用,這是李賢玉最感欣慰的事。

“軍事科研就是打仗”,在自己的戰場,年近六旬的她依然在闖關奪隘。

(摘自《時代郵刊·新中年》2023年第8期)

猜你喜歡
火箭導彈
火箭在出征路上的“吃穿住行”
導彈燃料知多少
導彈與火箭
飛起來的紙火箭
正在發射的岸艦導彈
攔截那枚導彈
導彈轉運
透視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