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與林語堂齊名,國內卻少有人知

2024-03-18 10:13仇廣宇
風流一代·經典文摘 2024年3期
關鍵詞:英國

仇廣宇

1956年6月11日,美國哈佛大學優等生榮譽學會年會上,一位與眾不同的演講者走上了講壇。這是一位身材魁梧、黑發黃皮膚的中年男子,看起來沉靜、斯文。他穿了一件黑色的中式長衫,這身傳統的裝扮與那些身著紅色長袍的演講者明顯地區隔開來,無聲地述說著他異鄉人的身份。在演講中,他用自己多年傳播中國文化的經歷告訴人們,來自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應該選擇相互依存,而不互相孤立,隔絕于世界。

這位男子就是旅居海外的作家、書畫家蔣彝。他所參加的演講活動,是美國學界的標志性活動,只有最杰出的社會人士和知名學者才可受邀,包括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內的諸多名人,都曾在這里留下演講辭。

蔣彝是繼泰戈爾之后第二位在這里發表演講的亞洲人,也是第一位獲得這一殊榮的華人,這標志著美國學界對他影響力的高度認可。這是屬于蔣彝個人的高光時刻,也是屬于全體華人的榮譽時刻。

然而,蔣彝獲得的這一榮譽至今并不為大多數中國人所知。因為在20世紀30年代就到英國深造,又長期使用英語寫作,蔣彝的名字多年來在中國鮮少出現。盡管他被譽為與林語堂影響力不相上下的雙語作家,但由于語言隔閡等原因,他的作品從未大范圍進入國內公眾視野,即使不少作品早已被翻譯成中文,也沒有引發反響。相比之下,一些喜愛中國文化的國外研究者和讀者對蔣彝的名字反而更為熟悉。

作為一名中國文學研究者,牛津大學現代中國文學與文化系講師保羅·貝文感覺,自己與蔣彝有著特殊的緣分:他生長在英國倫敦的漢普斯特德區,蔣彝當年到英國留學的第一個長期居住地就在這里。在20世紀30年代,漢普斯特德區是英國著名的藝術區,由蔣彝、熊式一等人組成的華人文學家、藝術家群體也在這里,高漲的創作氛圍孵化出了不少文藝作品,其中就包括蔣彝以中國人之眼看世界城市的“畫記”系列,以及熊式一引發海外轟動的戲劇《王寶川》。

如果跟隨著貝文回到那個時代現場,人們或許能夠知道,為何蔣彝這樣一位本來名不見經傳的中國留學生會突然在英國“走紅”,成為暢銷作家。在蔣彝去英國留學時是20世紀30年代,機緣巧合之下,英國公眾開始對中國文化產生興趣,尤其是藝術領域的“中國風”刮得更盛。

當時,倫敦地區也經常舉辦中國主題的藝術展覽。在這一時期,中國劇作家熊式一、書畫家蔣彝、詩人王禮錫等人先后來到英國求學深造,他們都住在漢普斯特德區,并和后來到達的史學家崔驥、作家蕭乾、翻譯家楊憲益等人一起,逐漸組成了一個互相支持、幫助的華人知識分子群體。

1933年,時年30歲的蔣彝從江西九江來到英國留學,輾轉后來到漢普斯特德區,和江西老鄉熊式一住在一起。蔣彝生于舊式知識分子家庭,又接受了新式教育,數年前從東南大學畢業后,“學而優則仕”的蔣彝在蕪湖、九江等幾個地方擔任過縣長,本想為國家做點實事,卻發現官場的復雜和社會的黑暗超出他的想象。為了學習海外先進的政治學知識,找條出路,他在家人的支持下來到英國留學。

環境塑造人,到了英國,蔣彝發現自己沒在政治上有所建樹,反而對文學藝術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這個興趣,最初也是來自好友熊式一的“刺激”。1934年7月,熊式一出版了以中國傳奇故事為基礎的劇本《王寶川》,很快排成戲劇,在歐美連演多場,大受歡迎。

當時,蔣彝曾為《王寶川》這本書繪畫了十二幅線描插圖,劇本賣得好,他也與有榮焉。

機會女神常常青睞那些努力而有準備的人。蔣彝的繪畫才能很快被人發現。1934年,英國的一個環保協會“人樹總會”向藝術家征集作品,蔣彝在中國大使館的推薦下畫了水墨畫,前去參賽,沒想到畫作被登在倫敦的報紙上,他開始以畫家的身份在英國小有名氣。

到了1935年,蔣彝協助畫家劉海粟在倫敦辦展覽,他也創作了幾幅水墨畫給劉海粟,劉海粟將作品放在了展覽上,其中一幅畫很快被賣掉,這又讓從未靠作品謀生過的蔣彝生出了一些信心。很快,在熊式一的推薦下,出版商找到蔣彝,希望他以中國藝術家的身份撰寫一本普及中國藝術的書。

機會的來臨,讓蔣彝興奮又緊張。他的學生、本地女孩妮絲·杰克遜才華橫溢,中英雙語的功底都很扎實,愿意幫助蔣彝潤色英文,她也可借機學習中國文化。兩人一拍即合,也開始了終身的友誼與合作。

在老師和自己學生的幫助下,作品《中國畫》出版,受到好評。此后,他又不斷以中國藝術家的身份參與講座和課程,發表文章,積累了名聲。1937年,蔣彝出版了成名作《啞行者:中國畫家在湖區》(又名《湖區畫記》),記述了他為了排遣學業和生活中的挫折,在英國湖區休假散心,與自然為伴時所寫下的散文和畫作,這本書亦文亦畫,饒有趣味,不但受到英國媒體的好評,而且在之后重印了九次,長銷不衰。

也正是在這本書中,蔣彝開始正式使用自己的筆名“啞行者”(Silent Traveller)。之所以叫“啞行者”,一方面是因為蔣彝字仲雅,“啞”與“雅”諧音,另一方面,“啞”字中的沉默之意,也暗示著他是一位母語并非英語的異鄉人。

通過《啞行者:中國畫家在湖區》,蔣彝“啞行者”的形象真正樹立了起來,并以不錯的銷量得到了英美出版商的認可。此后無論在世界各地,蔣彝都會用“畫記”形式,以一個異鄉人的眼光去關照異國社會的風土人情。

在撫慰人心的畫風和文風之下,蔣彝的內心,其實也經歷過不為人知的挫折和動蕩。生長于舊式文人家庭的他從小聰慧,學貫中西。少年時,他對政治和國事并不太關心,隨著社會環境不斷變遷,他感受到民族危機,也日益被愛國思想感召。為了實現科學救國的理想,他放棄了擅長的文學和書畫,選擇東南大學的化學專業。

但畢業后,蔣彝的“求職”報國路充滿坎坷:做中學老師時,他礙于當地民風剽悍,資金短缺,工作很難開展;中間,他還一度替身為民國外交官員的舅舅蔡公時做助理,但蔡公時突然在與日本人的沖突中被殺,讓他的職業前途再度被斬斷。后來,一身書生氣的他轉做縣長,最終也未能成功。

幸運的是,蔣彝的前半生有哥哥蔣笈為他托底。蔣笈早年參加國民革命,后來又在江西政府中任職,他同樣擅長書畫,和弟弟志同道合,思想比弟弟更加前衛。因為父母早逝,蔣笈就“長兄如父”般地承擔了對蔣彝的照顧。幾乎在人生的每一個關口,蔣笈都能為蔣彝進行指點和幫助。

無論是讀大學還是出國讀碩士,都是蔣笈為他拿出學費。因此,1938年蔣笈在戰爭中突發心臟病去世時,身在海外的蔣彝傷心欲絕,他用不間斷的工作沖淡了這種痛苦,將情感寄托在他所喜歡的小動物和自然美景上。

正是在蔣彝人生遭遇重大挫折的1938年,來自中國的熊貓幼崽“明”成了倫敦動物園最受歡迎的明星,蔣彝是倫敦動物協會的會員,他也愛上了這只黑白分明的、能夠治愈人的可愛生物,他畫了一百多張熊貓速寫,后來又據此描繪了數百幅熊貓圖。后來,蔣彝寫出了第一部兒童文學作品《金寶與花熊》,主角之一也是一只熊貓。

1955年起,蔣彝從英國搬到了美國,受聘成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中文教授,此后他便長居在美國。在美國,他繼續著邊走邊寫的生活,陸續出版了《波士頓畫記》《日本畫記》等知名的作品,收獲了更多的讀者。然而風景和清談背后依然是濃烈的鄉愁。

在1964年出版的《舊金山畫記》中,蔣彝大膽地繪制了一幅頗具現代意味的水墨作品:一只熊貓在落滿和平鴿的廣場地面上悠閑地散步,背景是城市高樓大廈和匆匆來往的人群。他給這幅畫起名為《聯合廣場的東方來客》,這似乎也在隱喻著自己的身份:無論身份地位如何變化,他依然是那個在異國他鄉觀察世情的“熊貓人”。

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逐漸解凍,思念家鄉的蔣彝終于有機會踏足中國的土地。1975年4月,他在離開大陸四十多年后回鄉探親,兩個月期間,游覽了中國的20多個城市。

回到美國之后,他將中國之行用文字記述下來。此時人們發現,一貫娓娓道來,不疾不徐的蔣彝,文風突然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感性、熱情。他大力贊揚在國內看到的一切,甚至包括醫療水平提高和社會氛圍的改善。關于家鄉的一切像磁石般吸引著他,直至死亡來臨。1977年8月,蔣彝第二次訪問中國,繼續他未完的旅程,他考察古跡,陪伴親友,觀看京劇,把自己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國慶節前后,他終于體力不支導致癌癥復發,數日后在北京去世。這位一直漂泊在外的異鄉人,終于可以帶著他文化交融的夢想,在家鄉休息了。

(大浪淘沙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23年第49期)

猜你喜歡
英國
英國的環保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歐盟同意英國“脫歐”再次延期申請
Myths and legends-South Asia(Thailand)
Reading skills praCtice:A train timetable
Myths and Iegends-Europe
Writing skills practice: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Southwest Asia(Ancient Mesopotamia-Sumer)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