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時代面臨新的倫理挑戰(前言)

2024-03-19 03:03周欣悅劉惠潔
心理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數智特刊信任

周欣悅 劉惠潔

(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杭州 310058)

在數智時代,人工智能、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僅是科技領域的進步,更是對我們的生活方式、職業結構以及整個社會形態的深刻改變(李舒沁 等,2021;余伊琦 等,2022)。這些技術的廣泛應用已經滲透到我們日常的方方面面,從個體層面到社會層面都發生著顯著的影響。從個體層面來看,人們在使用搜索引擎、購物消費、社交媒體、智能家居等方面都倚賴于這些技術的支持。工作場景中,企業和組織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效率,實現創新。很多企業也引入了數字人或者機器人員工。另外,這些技術也在塑造著我們的社會結構。從產業角度看,科技公司成為了經濟的驅動力,數字經濟逐漸崛起。在社會互動方面,人們的溝通方式、信息獲取途徑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社交媒體平臺成為了人們交流思想和觀點的主要場所。

在這樣一個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理解和規范這些技術在道德倫理層面的影響變得尤為重要。以往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技術本身的隱私保護、算法公正性和決策透明度等問題(John-Mathews et al.,2022;Rai,2020;Uysal et al.,2022),這無疑是必要的,因為它們直接關系到個體權益的保障和社會的公正性。然而,我們需要意識到,新興技術正在悄然地塑造著人類的道德倫理行為。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我們與智能機器的互動越來越頻繁,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技術應用,更是對我們的社會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提出了全新的挑戰。人們在與智能機器互動時,如何對待人工智能的決策、對待虛擬實體的倫理責任等問題,都需要我們深入思考和探討。因此,數智時代帶來了新的倫理挑戰,迫使我們從更寬廣的視角來審視技術的發展。除了關注技術本身的規范和限制,我們還需要關注在這個技術變革的過程中,人類的價值觀、道德標準和社會責任是如何塑造和被重新定義的。這樣的理解將有助于建立一個更為人性化和可持續的數智社會。

為了全面而深入地探討這一主題,特刊匯聚了7 篇研究文章,涵蓋了多個領域和層面,從文化、信任、公益捐助,到作弊行為等多個維度展開,形成了一個豐富而多元的研究框架。

首先,特刊通過兩篇關于文化差異的研究文章作為切入點,旨在深入探討文化對數智時代的道德倫理所產生的影響。這是出于對倫理問題復雜性的認識,認識到倫理挑戰不僅僅是技術本身的問題,還涉及到個體和群體之間的深層次價值觀差異。重要的是,文化作為個體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認為在塑造倫理觀念和行為規范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Vauclair &Fischer,2011;侯玉波,朱瀅,2002)。倫理問題的敏感性和反應方式往往取決于個體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可能對同一倫理問題有不同的看法和處理方式。深入研究文化在數智時代倫理問題中的作用,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個體和群體在面對倫理挑戰時的思考方式和決策過程。這種深入了解有助于制定更加貼近實際的倫理準則,因為這些準則需要考慮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樣性,以確保其具有全球適用性和普適性。文化在數智時代倫理問題中的作用是多層次且復雜的。文化不僅影響個體對倫理問題的認知和評價,還塑造了整個社會對倫理準則的看法和接受程度(Buchtel et al.,2015;Miller &Bersoff,1992;王恩界,樂國安,2006)。

本期特刊中第一和第二文章正好從不同的層次上剖析了文化的影響。第一篇文章《多元文化經歷提升人類對機器人的利他行為及心智知覺的中介作用》側重于考察個體的多元文化經歷如何塑造個體對機器人的利他行為和心智知覺。研究發現通過接觸和體驗不同文化,個體更傾向于在與機器人的互動中展現出更為包容和關切的行為。這一發現在倫理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暗示著培養個體的多元文化經歷可能有助于構建更加包容和互敬的技術社會。特刊的第二篇文章則采取了東西方文化比較的視角,考察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背景下對虛擬人道德責任的感知差異。這一發現強調了在制定倫理準則時不能以西方文化為中心,而是需要考慮到不同文化背景對道德判斷的影響。確保倫理準則具有全球適用性和文化適用性至關重要,以應對不同文化觀念的多樣性。綜合而言,這兩篇文章共同揭示了文化在數智時代倫理領域中的關鍵作用,為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規范技術與倫理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文化視角。

本期特刊接下來的兩篇文章專注于對數智技術的信任,深入考察人們對數智技術的信任構建及其影響因素。根據專業機構的預測,到2030 年,全球AI 的發展預計將為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5.7 萬億美元,這預示著AI 將為各類新型產品和服務賦能(Karata? &Cutright,2023)。然而,在實際的決策和采納場景中,人類對AI 表現出一種算法厭惡的現象,這對于AI 技術的廣泛接受提出了一定的挑戰(Dietvorst et al.,2015;Karata? &Cutright,2023)。在《“共贏”vs.“犧牲”: 道德消費敘述框架對消費者算法推薦信任的影響》一文中,研究者發現,采用“共贏”敘述框架可以提高消費者對算法推薦的信任程度,為推廣算法決策提供了一種降低不信任感的途徑,從而促進算法推薦的接受度。其次,《機器人遵從倫理促進人機信任? 決策類型反轉效應與人機投射假說》這篇文章關注了在機器人遵從倫理原則的情境下,人機信任的構建。這一研究深入理解了在倫理要求沖突情境中,機器人的行動決策如何影響人機信任。這兩篇文章共同強調了在數智時代中,倫理和信任在消費者與算法、人與機器人之間的交互中發揮著關鍵作用。這對于促進良好的技術接受和人機互動至關重要。

本特刊的最后三篇文章分別涉及職場倫理、公益捐助倫理以及教育倫理領域,為深入理解和解決不同領域中的道德倫理問題提供了有價值的研究視角。首先,在《感知機器人威脅對職場物化的影響》一文中,感知到機器人的威脅會增加個體在職場中物化他人的傾向。這一研究的結果深刻揭示了機器人對人際關系的負面影響以及其心理機制,為更好地理解、預警和應對機器人引發的負面社會結果提供了重要的見解。其次,在《信息加工流暢性與真實性對互聯網公益捐助的影響》一文中,研究者發現,當求助信息真實性不明確時,人們傾向將信息加工流暢性視為推斷信息可信度的線索:信息加工越流暢,感知信息可信度越高,進而捐助意愿越高。而當求助信息真實性得到核實后,人們則將信息加工流暢性作為推斷求助者困難程度的線索:信息加工越不流暢,感知求助者的處境越艱難,進而捐助意愿越高。這一研究豐富了對信息加工流暢性對道德行為決策的理解,同時為互聯網公益情境下的個人求助及平臺管理提供了實踐參考和啟示。在《人工智能方法在探究小學生作業作弊行為及其關鍵預測因子中的應用》一文中,研究聚焦于教育倫理領域,運用人工智能方法探究小學生作業作弊行為及其關鍵預測因子。通過應用數智技術手段,該研究為教育領域提供了新的視角,幫助理解和預測學生作弊行為的關鍵因素,從而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這三篇文章共同強調了在不同領域中,道德倫理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為解決當代社會倫理難題提供了深刻的洞察。它們為各個領域的從業者、決策者以及學術研究者提供了有益的啟示,為構建更加道德化的社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體而言,本特刊通過7 篇研究文章全面而深入地探討了數智時代的道德倫理挑戰。在數智時代,技術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職業結構以及社會形態。文章涵蓋了文化、信任、公益捐助、作弊行為等多個維度,從不同角度解析了技術與倫理之間的復雜關系。展望未來,隨著數智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需要持續關注和研究技術與倫理之間的互動,特別是在新興技術不斷涌現的情況下。更加全面的研究將有助于建立一個更為人性化和可持續的數智社會,促進技術的良性發展,確保其符合人類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

猜你喜歡
數智特刊信任
“數智”視域中蘇南蒲岸村微濕地公園公共設施情感化設計研究
路安炎:按下中國造紙業“數智轉型”啟動鍵
網安天下擔使命數智引領向未來"雙引擎"驅動現代警務創新人才培養(計信系攝影報道)
鄉鄉鎮鎮通5G”建設助力山西“數智”轉型
表示信任
嚶嚶嚶,人與人的信任在哪里……
從生到死有多遠
信任
兩會特刊
奧運特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