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運輸在恢復和正向演進中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

2024-03-19 09:01馬藝菲樊一江
中國經貿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交通建設發展

馬藝菲 樊一江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展的一年。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在疫后經濟恢復、有效需求波動、國際經貿調整、債務風險化解等多因素疊加影響下,保持了較好的發展韌性,全年呈現顯著過渡性調整并向高質量發展演進的特征: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位,旅客運輸加快恢復,貨物運輸持續增長,國際運輸總體穩定,但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融合聯動中的循環性、結構性、趨勢性問題依然突出。2024年,應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加快推進交通強國建設,擴大有效益的交通投資,激發有潛力的交通消費及關聯消費,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抓好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的交通任務落實落地,強化各類風險特別是地緣沖突引發的國際運輸安全風險的防范應對,在交通運輸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為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撐和服務保障。

一、2023年交通運輸加快推進恢復發展

(一)交通固定資產投資保持高位

2023年1—11月,全國公路、鐵路、水路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34723億元,同比增長3.3%,預計全年交通投資規模(公、鐵、水、航)將達4萬億元左右。分方式看,鐵路完成投資6407億元,同比增長7.4%;公路完成投資26487億元,同比增長1.2%;水路完成投資1829億元,同比增長23.7%。全年來看,PPP項目暫停對建設進展帶來沖擊,地方政府債務制約部分省份后續項目儲備,地產投資下降產生關聯影響,但總體較好發揮了固定資產投資壓艙石作用,實現歷史高位上穩中有進,有力支撐“十四五”時期建設目標完成。

(二)旅客運輸加快恢復

2023年1—11月,全社會共完成營業性客運量85.6億人次,同比增長63.9%。其中,鐵路完成旅客運輸量35.6億人次,同比增長126.5%;公路完成旅客運輸量41.9億人次,同比增長26.5%;水路完成旅客運輸量2.4億人次,同比增長121.4%;民航完成旅客運輸量5.7億人次,同比增長144.1%,其中鐵路、民航(國內)已于三季度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全社會旅客周轉量達26466.6億人公里,同比增長120%。中心城市客運量累計完成866.7億人次,同比增長21.8%,其中城市軌道交通達到267.3億人次,同比增長47.2%。節假日帶動旅客出行需求階梯式逐步釋放,多個假期出行創歷史新高,營業性客運規模雖較疫情前仍有距離,但在快速化機動化增量帶動下,1—11月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同比增長34.8%。

(三)貨物運輸穩步增長

2023年1—11月,全社會共完成營業性貨運量500.2億噸,同比增長8%,其中,鐵路完成46億噸,同比增長0.9%;公路完成369億噸,同比增長8.9%;水路完成85.1億噸,同比增長9%;民航完成661萬噸,同比增長18.1%。貨物周轉量累計完成218925.2億噸公里,同比增長6.5%。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155.1億噸,同比增長8.4%,全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累計完成2.8億TEU,同比增長4.9%。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463.1億件,同比增長15.8%,自3月起,單月快遞量均超百億件,創歷史新高。在世界經濟貿易動能不足的情況下,我國有效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統籌產銷通道、供需兩端、線上線下,切實暢通內外循環,貨運保持穩健增長。

(四)國際運輸出現衍生風險

2023年,國際航運價格低位震蕩,我國運力保障充分、運價總體平穩,11月下旬以來,紅海航運安全形勢惡化、大西洋航線運力不足等問題凸顯,國際航運價格快速拉高、持續震蕩,產生衍生影響。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開行突破9000列,提前20天完成年度開行量目標,同比增長8%。國際航線貨郵運輸量達250萬噸,同比增長2.8%。截至11月底,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中國公路物流運價指數同比分別增長116.8%、0.4%,中國出口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中國沿海(散貨)綜合運價指數、長江干散貨綜合運價指數、長江集裝箱綜合運價指數同比分別下降49.2%、9.3%、16.9%、0.6%。2023年我國進出口規模與2022年持平,出口占國際市場份額保持約14%,“新三樣”、跨境電商等表現亮眼,國際運輸保障外貿穩中向好態勢持續鞏固。

二、2023年交通運輸呈現發展質量提升的過渡性特征

(一)疫后恢復期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作用明顯

2023年,交通運輸加快實現率先恢復,以“報復性”需求釋放為帶動,推動和催化關聯領域復蘇發展,由經濟社會“派生性”活動變為出行市場鏈條“組織性”載體,交通重大工程建設深入推進,投資拉動作用穩定發揮。一是需求牽引作用。旅客出行推動旅游、餐飲等關聯需求釋放,2023年前三季度,國內旅游人數達到36.7億人次,知名景區、旅游熱門目的地“外溢”帶動區域整體恢復。二是投資拉動作用。以“十四五”重大項目為帶動,交通投資保持穩健增長,1—11月,我國鐵、公、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3%,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平均增長水平2.9%。三是消費帶動作用,以交通活動為主體的組合化、體驗式、互動型出行消費廣受歡迎,經過春節、“五一”、暑期等節假日發酵,“十一”國內熱門城市機票、酒店、門票等預訂量全面超過疫情前,旅游消費超7500億元,人均消費912.14元(按8天計),被稱為“史上花最多錢的十一假期”。

(二)經貿波動期交通運輸“三穩”保障作用扎實兜底

2023年,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國際經貿運行“漲跌互現”,制造業外遷、外貿波動等推進我國國際產業鏈供應鏈調整,交通運輸成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韌性的“防波堤”和再造我國經貿優勢的“加速器”。一是夯實外貿保障。順應外貿結構優化趨勢,前三季度,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合計出口同比增長41.7%,國際運力保障充分,多地發出中歐班列汽車專列,形成常態化運輸通道,國際供應鏈有序運行。二是就業吸納拓展。網約車司機、外賣小哥等新業態靈活就業成為廣泛選擇的過渡中轉就業方式,截至11月30日,各地共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643萬本、車輛運輸證274.5萬本,環比分別增長1.5%、1.4%。三是深化保通保暢。強化經濟社會運行和民生所需交通物流保障,12月18日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按程序啟動II級應急響應,開通應急救援通道,保障救援車輛免費快速通行。

(三)自身轉型演進期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加速推進蓄力待發

2023年,交通運輸行業自身演進與外部約束變化共同發力,加速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一是結構調整持續深化,快速化機動化出行趨勢加速顯現?!笆弧逼陂g,公路營業性客運量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54%,而高速公路總流量達到約120%,鐵路、民航等出行占比明顯提升。二是債務風險敞口推進發展模式調整。地產開發投資震蕩下行,多個省份面臨地方政府債務約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逐步實施,倒逼交通行業跳出傳統大規模建設“路徑依賴”,系統審視建設需求與化債要求、投資規模與建設節奏、建設成果與發展效益等重要關系。三是綠色低碳發展從概念思路落實為具體措施。2023年為IMO執行強制實施目標型技術和營運措施的第一年,航運業減排步伐加速推動低碳發展模式優化。需指出的是,轉向調整并非一年之功,統籌自身轉型演進與外部約束變化,不僅是2023年發展“題眼”,還應成為中長期發展的重要方向。

三、2024年交通運輸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一年,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形勢復雜變化,運輸供需格局深度調整,應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快推進交通運輸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降成本、增效益、防風險,更好服務新發展格局構建,更好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一)加快培育交通運輸轉型發展新動能

2024年,主動順應行業發展新環境新趨勢新特征,通過轉型優化探索構建高質量發展路徑,挖掘傳統領域發展潛力,培育新領域新增長點。一是加強交通運輸科技創新,發揮交通運輸在技術創新轉化中的平臺載體作用,構建全業態、全鏈路、全場景的智慧交通生態圈,推進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發展交通運輸新質生產力。二是釋放存量基礎設施潛能,推進發展重點由建設環節向全周期延伸,通過大數據、物聯網等賦能,依托高效的運營、管理、養護服務,切實發揮既有建設發展成果功能作用,形成超大規模交通網絡的綜合效益和系統效率。三是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布局,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研究國際航運減碳、航運業納入碳交易系統等應對措施。

(二)更好發揮交通運輸對擴大國內需求的支撐帶動作用

2024年,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在完整內需體系中的組織串聯作用,更好激發有潛能的關聯消費,擴大自身有效益的投資。一是更好發揮交通有效投資關鍵作用,圍繞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現代化流通體系、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加力提效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政府投資,提高投資精準性有效性,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實施,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補短板項目建設。二是更好統籌交通消費和投資,擴大出行關聯消費,培育交通物流消費新業態新熱點,推進投資建設成果向順暢快捷流通和舒適出行轉化,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三是全力以赴保通保暢,促進跨區域人員常態化流動,加強高峰時段、突發情況運輸保障。

(三)著力增強交通運輸風險應對和安全保障能力

2024年,面對國際復雜多變的政治經濟形勢和重點領域潛在風險,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能力的優勢,使國內大循環建立在內需主動力的基礎上,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一是有序化解地方交通建設債務,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研究統籌中西部地區建設訴求與債務壓力,穩妥推進重大項目儲備接續。二是強化國際產業鏈供應鏈運行保障,聚焦重點領域、重點方向、重要產品,提升中間品貿易、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運輸服務質量,深化中亞、南美、RCEP國家等方向和“新三樣”運力支撐。三是加強經濟分析和政策研究,強化監測預測預警和政策預研儲備,及時跟蹤近期紅海問題等潛在風險,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

(四)有效支撐區域協調、城鄉融合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4年,立足服務大局、服務基層、服務人民,有力保障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交通運輸高水平對外開放。一是加強重大戰略交通支撐,加快戰略骨干通道建設,推進長江黃金水道、西部陸海新通道等建設,推進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推動重大生產力優化布局,服務國家戰略腹地建設。二是推動交通運輸城鄉融合,提升城鄉交通一體化水平,加強縣域交通發展,推動“四好農村路”建設,有效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進農村融入現代流通體系,支撐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建設。三是推進國際互聯互通,促進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落地見效,積極推動全球交通合作,推進國際民航運輸恢復發展,強化政策、規則、標準協同,推進交通運輸制度型開放發展。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運輸所)

猜你喜歡
交通建設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繁忙的交通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小小交通勸導員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