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前的那個春天,魯迅、林語堂、顧頡剛在廈門到底吃了哪些菜?

2024-03-19 05:38沙喵喵
川菜 2024年3期
關鍵詞:春餅廈大顧頡剛

沙喵喵

“閩中春季,非風即雨,鮮見晴和之日.....小樓聽雨,倍增惆悵矣?!薄敖衲暝箷r,苦雨黃昏候。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薄叭胍雇苈暣笞?,蟋蟀亦大作。此與梅花、桂花同開正類?!?927年的春天,顧劼剛在日記里留下了對廈門春日的各種感慨。

有趣的是,與這些感慨相映成趣的是他在廈門的春天美食地圖,還有曾經饕餮過的那些菜。

閩菜館

顧頡剛是一枚扎實的吃貨,廈門市區有名的館子,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包括南軒、東園、光華、老珍源齋、樂陶陶等經典閩菜館。更難得的是他還有個好習慣,吃完總會記下一些點,這也無形中為那個年代的許多閩菜、小吃做了一份特別的“史學記錄”。

1927年1月份顧頡剛先后三次到鼓浪嶼參加飯局,而且都是和魯迅有關。其中一次是《民鐘報》為魯迅餞行,另外兩次則是林文慶校長為魯迅餞行。第一次是在洞天酒樓夜飯,與魯迅、林語堂、川島、陳萬里、李碩果等人同席。

洞天是當時鼓浪嶼上的有名菜館,據說有不少地道的閩菜——五香雞卷、海蠣煎、紅燒魚唇、醋肉、白炒香螺、炒面線、封豬腳,以及花生湯、韭菜盒等小吃。老鼓浪嶼人說洞天酒樓很早就用上了彩色燈泡組合的跳動式招牌廣告,也許當年的這些廈大教授們就曾遇見過哦。

鼓浪嶼有著獨特的中西合璧風情,春天里的風景更加優美。顧頡剛們到了鼓浪嶼自然不會忘記去游玩一番,幾次宴請之后顧頡剛還和潘家洵、毛夷庚等人去觀海別墅和鄰家花園游覽一番,再坐船回廈大。

與顧頡剛同席的魯迅日記書信里不曾提到在鼓浪嶼游玩的事,卻提到了讓他心情比較復雜的1月13日那場餞別。那天林文慶校長在鼓浪嶼最大的大東旅館設宴為他餞行,宴會規模不小,賓主有四十余。席間林校長提到捐款事宜,魯迅拿出小洋兩角,說“我捐二十仙”,這是典型的“魯迅風格”,校長還之,不肯收。這個小插曲,讓這頓歡送宴,頗有點“不歡而散”的意思。不過想必這應該不會影響魯迅品嘗美食的熱情吧。

大東旅社宴請兩天后,魯迅就離開廈門前往廣州了,三個多月后顧頡剛也離開廈門了。在顧離開的前一個月,他最后一次到鼓浪嶼,訪問《民鐘報》的李碩果經理和陳范予等人,到白室吃飯,又到了林文慶校長家提交辭職申請。

顧頡剛的吃貨朋友很多,除了容肇祖夫妻這對鐵飯友,他和廈門當地的文化名人、媒體記者名流也有一些交往。1927年4月初,近現代文化名人蘇警予、謝云聲、葉國慶還有電影藝術家吳村等人曾在橋亭街的“源珍齋”宴請過顧頡剛和張星烺,同席的還有鄭江濤、伍友竹、陳佩真等廈門名人。顧對老珍源齋評價很高,稱其和樂陶陶一樣標準的廈門口味。

春餅

廈門的傳統小吃不少,而最讓魯迅印象深刻的,或許是廈門的春餅(薄餅)。在他的好友川島的文字中,記錄了1926年12月31日,魯迅到時任廈大總務長周辨明家中吃春餅的事情。

“廈門的春餅是著名的……但一般餐館中的吃法與家庭中的是有所不同的。吃之前,魯迅先生和我都并不曉得?!髞碇鲖D來了,春餅也來了,色白,甚薄,和我們在市上所見的所謂春餅皮是一樣的,只是大了些,每張餅的直徑約摸有一尺來大。

由主婦包好了交給我們吃,其中作料很多,很好。包的很大,我和魯迅先生都只得用兩只手捧著來吃,分左、右、中三次咬,才吃下一截去;至少可以說,我們吃的第一個春卷已經‘其大盈把了。一個剛吃完,第二個又從殷勤的主婦手上遞過來了,比第一個還大,幾乎象一個給嬰兒用的小枕頭。我和魯迅先生還是左咬一口,右咬一口,中間再咬一口的勉強把它吃下去了;當第三個比小枕頭還要大的春卷送過來時,我們已經無能為力了,只好道謝?!?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4/03/21/qkimageschuachua202403chua20240303-4-l.jpg"/>

川島說,多年以后,魯迅和他仍對這頓薄餅宴記憶猶新,他們都覺得,這樣厚意而親切的招待,不但“醉酒”而且“飽德”。也許魯迅還沒有完全習慣廈門的飲食,但對于比小枕頭還要大的薄餅他是印象深刻的,他品嘗到了廈門味滿滿的春天味道。

南普陀素菜館

位于閩南的廈門素食歷史悠久,很早就有一些制作精巧、烹飪得法、風味獨特的素菜館,南普陀素菜館是廈門民國時期知名的素菜館。廈大緊鄰南普陀,當時林文慶校長的一些重要宴請曾安排在南普陀寺素菜館,比如宴請馬寅初、馬敘倫等人。

魯迅也曾多次應邀到南普陀寺會友、參加接待活動,從1926年9月到1927年初,他幾乎每月必去南普陀吃一頓素齋。對于素菜宴席他有過詳細的記錄:“這里的酒席,是先上甜菜,中間咸菜,末后又上一碗甜菜,這就完了,并無飯及稀飯,我吃了幾回,都是如此,聽說這是廈門特別習慣,福州即不然?!濒斞鸽x開廈門前,丁丁山等同事還曾在南普陀為其餞行。

除了魯迅,當時的顧頡剛、容肇祖、張星烺、潘家洵等廈大教授們也曾多次到南普陀吃素菜。在廈大任教的八個多月里,顧頡剛就在南普陀吃了十幾次素菜,多為應邀會友、參加接待活動,而單單1927年春天里就有近十次,南普陀幾乎成了他的“第二食堂”,同席的知名人士數不勝數:蔡元培、馬敘倫、容肇祖、凌冰、張星烺、郝昺衡夫妻、羅常培……在他“吃遍廈門”的狂熱舌尖之旅,相鄰廈大的南普陀寺成為了重要一筆。

比如1927年2月13日蔡元培、馬敘倫兩位先生演講后,顧頡剛和他們一起在南普陀就餐,那天飯后雨還下了很久;同月25日黃仲琴先生來訪,顧帶其游覽國學院及圖書館并宴之于南普陀,同席有容肇祖、振玉夫妻和陳宗藩、黃德光和顧的妻子殷履安。

同年2月底又在南普陀宴請民國著名教育家、南開學校大學部第一任教務長凌濟東——凌冰先生,同席的有林文慶校長夫妻、鐘心煊夫妻、孫貴定(孫蔚深,時任廈大教育系主任兼校長辦公室秘書)夫妻、江澤涵(當時數學系姜立夫教授的助教)、白鴻基、美國人Kilpatrik Allgood 等。

粵菜館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廈門的粵菜館很風行,顧頡剛和教授朋友們自然也不忘了去饕餮一番,他們多次去過粵菜館島美街“陶園”和開元路上的“冠德”。

有時候顧頡剛和沈兼士、潘家洵、孫伏園、等人及學生春游之后會去“陶園”午餐;1927年1月中旬和幾位教授們送別魯迅之后又到“陶園”吃飯;同年4月12日,也就是顧離開廈門的前三天,還帶了妻子殷履安去市區剃頭、購物,綢緞鋪做衣服,自然也沒忘記最后再去“陶園”美味一番。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廈門的粵菜館以“陶園”“廣益”“冠德”等較為出名,可辦全席 ?;浭讲穗冗x料精細,做工細膩又講究,依季節不同而濃淡略有變化。顧頡剛去過多次的“陶園”特色時菜和粵式點心式樣豐富,單單雞類的菜肴就有做法多樣的“鹵水浸雞”“醬油肥雞”“炸子肥雞”“韭黃燴雞絲”,高檔海鮮不乏有“鮑魚豬肚”“紅燒鮑脯”“清燉滑魚唇”“桂花魚肚”“雞蓉生翅”等等。

點心則分為咸甜兩款,定期更換,名字也起得雅致又有風味特色,比如“吐艷藏珍餅”“科甲冬瓜脯”“嫣紅百花餃”“奇香鳳凰撻”等等,基本每碟的價位在五分到一角。

林語堂的家宴

除了閩菜館、素菜館、粵菜館之外,對于魯迅、顧頡剛等廈大教授們來說,林語堂的家宴是他們在廈大美食經歷難忘的一筆。

魯迅來廈大的第二天,就“同伏園往語堂寓午餐”,權當接風洗塵。此后,他和教授們到林語堂家蹭飯,似乎還真成了“家常便飯”。1927年1月7日,也就是魯迅要離開廈門的前一周,也是“晚赴語堂寓飯,夜赴浙江同鄉送別會”,魯迅即使要參加同鄉送別會,還是忍不住要去林家再吃上一頓,可見其心儀的程度。

在林語堂家的宴請,大家都是輕松愉悅的,連魯迅也不例外。魯迅在給許廣平信里就特別提到林語堂對他的關心,“玉堂的兄弟(他有二兄和一弟都在廈大)及太太都為我們的生活操心?!?/p>

林太太廖翠鳳,出生于大戶人家,廚藝極佳。據女兒林太乙回憶,“廚房是母親的活動中心。她愛熱鬧,常請客……她燒出大鍋大鍋的廈門鹵面,作料是豬肉、蝦仁、香菇、金針、菠菜,是用雞湯熬的。她的燜雞尤其拿手,是用姜、蒜頭把雞塊爆香,再加香菇、金針、木耳、醬油、酒、糖,用文火燜爛。還有廈門菜飯,也很好吃……”

不難想象,當年魯迅和他的同僚們曾享受過何等的舌尖之福。從他們各自的文字記錄中,大致可以梳理出他們吃過的“林家菜譜”必吃榜單——紅燒豬腳、清蒸螃蟹、燉鰻魚以及廈門菜飯、炒米粉、鹵面、豬肝面線、薄餅等閩南特色菜肴和主食。

1927年四月中旬,顧頡剛離開廈門前往廣州,離開之前,這些曾經一起歡聚的“飯友”們,又因此把之前下過的館子再“巡回”了一輪。想必那時節,顧頡剛夫婦最不舍的,應該就有廈門的美食了,還有這個留下美好味蕾記憶的春天。

猜你喜歡
春餅廈大顧頡剛
“國難期中學校應有的覺悟”——《廈大周刊》對九一八事變的反應
新發現三則顧頡剛佚文考略
春餅迎春
廈大碩士創業新一站 賣鹵味
京郊尋春意 胡同吃春餅
是我的運氣不好
執此長情
“廈大”印象
馮友蘭的沉默
沉默的尊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