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策略分析

2024-03-20 14:24祁紅纓
記者搖籃 2024年1期
關鍵詞:新聞報道民生

劉 莉 祁紅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手機等移動端口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新渠道,新媒體成為社會發展浪潮中異軍突起的信息傳媒力量。電視民生新聞報道作為一種傳統媒體,需要進行創新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電視媒體需要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立足于融媒體時代,探究自身在民生新聞報道上的新發展可能,實現媒體領域的可持續發展。

一、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報道主要存在的問題

1.收視率不斷下降。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長時間的發展下,擁有了廣泛的受眾基礎,但是隨著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信息平臺的崛起,電視新聞的觀眾受到了極大的分流影響,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在進行民生新聞播報時只能通過電視來進行觀看,在觀看方式上十分被動,而微博等信息平臺的出現為人們帶來更加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人們可以主動地從信息平臺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內容,這就在極大程度上分割了用戶群體,人們不愿意在電視機前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來觀看民生新聞,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收視率不斷下降。

2.民生新聞時效性減弱。對于新聞報道來說,最為關鍵的就是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在傳統的媒體環境下,電視民生新聞播報以其獨有的權威性以及信息收集的廣博程度獲得了廣泛的受眾基礎,但是在融媒體時代,更加快節奏的且碎片化的短視頻平臺和微博信息平臺降低了信息發布的門檻,這就使得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進行民生新聞信息的發布,人們利用自己的手機就能夠完成對新聞信息的收集、編輯、發布,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民生新聞報道,這就大大減弱了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時效性。在電視進行民生新聞報道時,人們已經通過移動設備了解過該新聞內容。

3.新聞報道缺少互動性。在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的傳播正在呈現出更強的互動性效果。在微博或者是一些短視頻信息平臺上,每個擁有賬號的受眾,都可以對自己了解到的民生新聞內容在評論區進行評論。新聞的發布者還可以就受眾的評論進行回復,在新聞的發布者與受眾群體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效果,并且受眾群體在觀看新聞之后還可通過點贊來提高新聞的曝光度,通過轉發來擴大新聞的傳播范圍。而傳統的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更加被動,在播報上只單純地進行新聞報道的輸出,觀眾很難及時地就新聞報道發表自己的評論,也很難在受眾群體之間形成討論環境,導致出現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對于觀眾的吸引力沒有新媒體高,觀眾流失、收視率不斷下降的結果。

二、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應當關注的重點

民生新聞主要是從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采編出來的新聞內容,報道百姓身邊的日常事、新鮮事、麻煩事,盡可能地反映民眾的真實內心體驗,做到表現民生、反映民情、彰顯民意的實際效果。比如錦州電視臺民生新聞《直播錦州》報道了很多百姓關注的熱點新聞,像《3·15我們在行動》《生死720秒》《錦州外賣小哥橋上救人》等民生新聞,以為百姓辦實事為主要方向,傾聽群眾的呼聲,以更加深入的方式呼吁社會群體關注百姓生活中的難事,以小見大,體現了深切的人文關懷和人本思想,起到新聞媒體宣傳的真正作用。

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報道要秉持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堅持以平民的視角來進行有深度的民生新聞報道。一是,新聞報道人員應當重點關注民生需求,正確地理解和關注民生內容。部分民生新聞工作者沒有正確地認識民生新聞觀念,認為民生新聞就是對百姓的日常生活進行關注,導致在民生新聞報道中側重于對一些百姓生活中的簡單瑣事進行報道,并且將民生新聞與一些社會重大新聞對立起來,導致民生新聞報道失去應有的新聞報道意義。二是,在對民生新聞進行選擇時,要精挑細選,保證民生新聞質量,部分民生新聞工作者對于民生新聞的篩選不嚴,為了吸引觀眾眼球,選擇一些比較低俗化或是商業化的民生新聞來作為播報重點,這就導致了民生新聞報道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比較嚴重。

三、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創新策略

1.打造融媒體交流平臺。在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報道不能故步自封,應當及時地進行創新發展轉型,打造屬于自己的融媒體新聞播報平臺,實現自身由單一新聞媒體向更加多元化的新媒體轉變。針對傳統的單一化電視播報形式,已經無法適應時代變化的需要,觀眾基礎不斷流失的現實狀況,民生新聞報道工作者應當借助互聯網技術,綜合傳統電視媒體的權威性以及人力資源優勢,將其發揮到新媒體的新聞報道中,將新媒體更加快捷、便利、傳播范圍更廣的優勢應用到民生新聞報道中。同時在融媒體交流平臺的打造上,區域電視臺還可以和地方電視臺進行聯合打造,以互聯網信息交流技術為基礎,構建起區域民生信息資源的網絡共享社群,在對當地的重要民生信息進行采集之后,通過社群信息共享,實現對民生新聞的一體化快捷采編,并綜合多種信息傳播平臺來進行民生信息發布,例如錦州電視臺的民生新聞《直播錦州》就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臺上開設自己的專屬賬號,將采編好的每日重要民生新聞進行實時發布,拓展自身的民生新聞報道途徑,發揮出新舊媒體的融合優勢。

2.聚焦新聞立意,播報有深度的新聞。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想要實現自身的創新發展,必須面對時效性問題,但受限于報道媒介,在新聞播報的速率上,電視媒體很難與手機移動端平臺相抗衡,這就需要電視民生新聞聚焦民生新聞的內容立意,在民生新聞報道的內容上進行創新,制作出更加有內涵深度的民生新聞,在內容上另辟蹊徑,以更加富于思考的新聞內容吸引觀眾。一方面需要電視新聞媒體的相關工作人員建立起相應的互聯網思維,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百姓生活中最為關注的一些民生要點進行挖掘,同時在挖掘新聞素材的過程中,要注意素材的實際質量,應當在保證弘揚正能量的新聞輿論導向基礎上,避免新聞落入俗套,對新聞中存在的一些低俗、同質化嚴重的新聞內容進行剔除,保證電視民生新聞報道在素材內容上表現出獨到的優越性。另一方面,在對民生新聞的內容進行挖掘時,要避免落入快餐化的新聞播報陷阱,要在民生新聞的情感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挖掘,保證電視民生新聞報道能夠體現出深厚的人情味。這就要求報道人員需要深入地對民生事件進行挖掘,要讓觀眾能夠看到鏡頭下的眾生百態,積極引導觀眾在觀看新聞之后能夠深入地思考民生現象背后所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3.關注百姓需求與社會熱點。民生新聞想要建立良好的觀眾基礎,需要深入關注百姓需求以及社會熱點。在融媒體時代,民生新聞報道需要發揮融媒體信息技術的優勢,關注日常生活中百姓的實際需要以及廣泛的社會熱點。第一,民生新聞的相關工作人員應當樹立起嚴格的學習觀念,根據整個媒體新聞播報市場的變化狀況,來調整自身的新聞學習方向,不同的民眾對民生新聞有著不同的側重關注?;谶@一點,新聞媒體工作者通過新媒體技術來深入了解不同觀眾群體的民生新聞關注熱點,并通過大數據計算技術對在不同平臺上瀏覽民生新聞的觀眾進行受眾群體分類,根據分類結果,有針對性地收集民生新聞的素材,并做好不同播報風格的內容策劃。第二,新聞工作者除了需要對百姓需求進行重點關注以外,還應當聚焦社會熱點問題進行民生分析討論,將一些潛在的民生新聞挖掘出來,只有這樣民生新聞工作者才能夠更好地把握民生新聞要點,掌握社會輿論發展趨勢與人們日常關注的新聞重點的契合度,實現更加良好的民生新聞報道。

4.采取多渠道的數字化播報方式。在傳統電視民生新聞播報方式中,播報方式往往只有電視播報一種方式,并且電視播報的時間比較固定,這就導致部分觀眾并不愿意花費時間在電視機前等待新聞播報的開始,并且固定時間的播出往往也缺少一定的回看功能,對于一些已經錯過新聞觀看時間想要進行回看的觀眾,則很難滿足其觀看需求。因此,在融媒體時代,電視民生新聞應當在播報方式上進行一定的創新,采用多渠道的數字化新聞播報方式。一方面,面對新媒體對傳統媒體觀眾分流,民生新聞電視播報應當有針對性地進行新聞播報調整,積極開通自己的微博、抖音賬號,在電視直播期間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的同步直播來實現移動化觀看,達到在新聞播報渠道上收攏觀眾基礎的效果,并且在實時報道中,還可以選取一些比較重要的民生新聞事件,進行直播畫面截取,將其制作成圖文報道,同步在短視頻平臺上進行發布,能夠有效地進行新聞的實時播報更新,即使沒有時間全程觀看新聞直播的觀眾,也能夠同步地了解新聞播報中的關鍵性事件。另一方面,在播報電視新聞之前,可以進行新聞視頻的預告制作,通過將其發布在短視頻平臺上,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讓觀眾有想觀看的沖動,能夠及時地打開電視或是手機進行新聞直播的觀看,同時也要注意新聞的時效性內容保持,在預告制作時應當保持對新聞步調的一致性,避免民生新聞由于預告的播放而失去時效性。

5.加強民生新聞播報中的互動模式。在融媒體時代,觀眾互動為新聞播報創新了交流形式,新媒體新聞播報中活躍的觀眾互動方式,使得觀眾之間形成了強有力的用戶黏性,拉近了新聞播報人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因此,在融媒體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想要創新模式,就需要加強與觀眾的互動,打破傳統的新聞播報灌輸方式,讓觀眾也參與到新聞報道的活動中來,讓觀眾能夠通過評論、交流的方式,來對自己關心的民生新聞內容進行提問,實現民生新聞有溫度、有態度的報道效果。第一,在進行新聞制作時,在選題環節中民生新聞報道人員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平臺,征求觀眾的實際意見,從觀眾的評論中選取有價值的民生新聞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充分研究民眾廣泛關注的民生話題,形成以觀眾為基本導向的民生新聞報道模式。第二,在進行新聞報道時應當創新方式,創新直播間模式,在網絡直播間上開啟評論模式,讓觀眾在觀看民生新聞直播時,能夠發表自己的評論,工作人員可以針對其中比較有價值的評論內容進行回復,及時反饋新聞信息,針對其中新聞觀眾提出的問題,工作人員也要及時地進行解答,讓民生新聞報道立足于觀眾基礎實現更好的新聞報道質量,讓民生新聞報道能夠實實在在地為民分憂,解決一些民生問題。

6.形成富有口碑的民生新聞品牌。在融媒體時代,良好的新聞品牌能夠讓電視節目之間形成明顯的差別。針對品牌特點,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想要在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需要進行一定的品牌建設,將強化品牌意識作為必要的發展手段,在觀眾群體中形成自己的獨特口碑,才能夠更好地應對新媒體新聞報道所帶來的沖擊。針對品牌效應的建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應當抓住自身與其他新聞節目之間的差別,做好新聞市場調研,以保證能夠在新聞節目市場上形成差異化競爭的效果,方便吸引更多的觀眾,形成自身的用戶黏性。

在品牌塑造上,首先,播報人員應當不斷調整自身的播報風格,讓主持人能夠在新聞播報上形成二者相互呼應的效果,使得新聞主持人的報道能夠配合新聞畫面,向觀眾更好地傳遞新聞內容。例如在遼寧衛視《新聞正前方》節目上,新聞主持人剛子就憑借其幽默風趣的民生新聞播報方式,贏得了廣泛的觀眾關注度,成為《新聞正前方》新聞節目中的典型品牌形象。其次,在民生新聞節目的編排上,需要進行豐富的板塊設計,例如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推出的《第一時間》節目,就通過多個新聞播報板塊的設計,給觀眾帶來極強的觀看節奏感,讓觀眾在收看的過程中獲得新奇的體驗,增加對節目的認可度。最后,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想要建立起自身的品牌形象,需要進行充分的新聞市場調研,了解其他電視臺在自身的品牌塑造上進行的努力,借鑒其先進經驗,并結合自身的節目特點形成民生新聞播報特色,達到品牌效應。另外,針對現如今比較普遍的年輕人不喜歡觀看電視民生新聞的現狀,電視民生新聞工作者應當主動學習一些新媒體營銷技巧,以更加富有年輕活力以及網絡特色的新聞報道,吸引更多年輕人成為民生新聞的觀眾群體,憑借高質量、有趣味的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方式,發展自身的節目品牌,在觀眾群體中形成良好的口碑。

四、結語

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正迎來收視率下降、時效性減弱等一系列挑戰,民生新聞工作者需要積極應對挑戰,從基礎的融媒體平臺開始搭建,聚焦民生問題與社會動態,以更加新穎、互動性強、人文關懷到位的新聞報道方式,來吸引觀眾,形成自身獨特的品牌效應,從而在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搶占一席之地,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新聞報道民生
聚焦兩會 關注民生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論新聞報道中的流行語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民生銳評
就業是民生之本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新聞報道隱性失實的四種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