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綠色建筑的發展成果及環境效益

2024-03-21 05:48向昭
廣東建材 2024年3期
關鍵詞:建筑節能綠色建筑

向昭

(上海天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綠色建筑追求在全壽命周期內,最大程度地節能、節地、節水、節材,是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的綠色建筑理念。綠色建筑是當前世界建筑產業發展的趨勢,科學的發展綠色建筑是我國當前環境治理的有效手段,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造福后代的福祉。

1 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現狀

綠色建筑是社會文明在城市規劃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體現,綠色建筑技術要達成的目標是建筑、人與環境的和諧共生,科學的、環保的、可持續的發展。綠色建筑追求最大限度的節能減排,核心要義是實現全周期內設計、建造、運營、維護、更新、改造和拆除的全綠色化,將不可再生資源做到最大程度合理、高效的使用,減少污染物產生和排放、降低對生物生存環境的影響,從而營造出-一個可持續發展且有利于生存和發展的宜居空間。我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制定于2006 年度,其綠色、健康、可持續的節能理念獲得世界各國廣泛認同,并多個國家積極投身到綠色建筑的技術研發和業務拓展中[1]。

1.1我國綠色建筑事業的歷史、現狀和前景

我國綠色建筑設計以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環保作為系統性綜合評估主要依據四節一環??刂频浇ㄖO計、施工與生態環境影響范圍內的諸多方面。我國采用星級標識評判建筑的綠色實現程度,現階段將綠色建筑分作三個星級等次評價其中一星級為最低等級,三星級綠色建筑為國內現有最高等級綠色建筑[2]。我國綠色建筑評級體系以7個指標作為評價項,見表1。

表1 綠色建筑評價中7類評價指標的加權系數

1.2我國綠色建筑事業的發展歷程

綠色建筑這一概念最初萌發于建筑節能設計的理論中,研發團隊用三十余年的時間不斷深化,歷經三個階段的探求發展成為現今的綠色建筑科學評價體系。

⑴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啟動階段。1982 年~1995年為啟動階段,相關部門領導在參加1992 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后,開始關注綠色建筑節能問題,大力推動綠色建筑產業的發展,并下達《民用建筑節能設計標準》等4項科研課題[3]。

⑵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上升階段。1995 年~2005年為上升階段,我國建筑節能設計的標準體系在此期間已經形成,并由政府頒布了若干綱要和法規[4]。長期從事綠色建筑科學研究的單位和部門在2005 年智能與綠色建筑技術研討會上獲得了國家的肯定和嘉獎。隨后,主管部門發布了相關節能建設的指導意見[5]。

⑶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強化階段。2005 年至今為研發強化階段,這一時期大量法規發布,綠色建筑標準逐漸體系化、科學化、規范化[6]。

⑷香港特別行政區在上世紀末頒布了HK-BEAM 綠色建筑評價體系[7]。

1.3我國綠色建筑與節能環保事業共進

經各方努力,我國綠色建筑從設計到施工建造的科技運營水平大步向前,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2020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統計中各項數據明顯收效,其中CO2 的排放量相較2005 年下降45%,并將此作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的約束性指標來規定,相關部門科學制定了國內統計、監測、考核”的一套標準并貫徹落實[8-9]。這意味著我國的綠色建筑經過一代人的努力,經過工程建設者的協同推進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十三五”規劃期間,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技術發展目標為:建筑節能的標準化快遞提升,城鎮中新建建筑的綠色建筑比例顯著提高,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設計中使用比例增大,農村建筑節能共同推進,使我國建筑營造中的能耗下降,建筑能源消耗結構調整,綠色建筑發展水平顯著提高[10-11]。至2020年度新建建筑的能效水平較2015年度已經提升了20%,局部地區建筑節能標準達到國際水平[12]。

2 我國綠色建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疆域遼闊,氣候分區呈現多樣性,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有差異,對各區域的綠色建筑化水平不能一刀切。

2.1發展綠色建筑是城鄉建設的重要措施

發展綠色建筑應與各地實際情況相結合,因地制宜的發展建筑產業綠色化,將提升人居環境,讓建筑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繼而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將帶動世界建筑行業健康發展。需要強調的是,綠色建筑與“建筑綠化”不應被混淆,不能以植被屋面,綠化墻體等手法代替綠色建筑,通過植被綠化建筑,改善環境只是綠色建筑的一部分。我國城鄉建設仍以粗放模式增長,具體體現在生態環境保障能力不夠,可再生資源利用率低,土地資源利用率低,水資源再生水平低,建筑使用壽命未達到設計壽命,木材、鋼材等建材高消耗,廢舊材料回收利用率不足等。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的營造模式影響了工程產業和生態環境的持續發展。發展綠色建筑改變粗放型城鄉建設模式將有效緩解社會發展的資源浪費和經濟壓力。

2.2發展綠色建筑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

我國碳排放總量較高,其中35%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建筑產業。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優質的生態環境會成為民眾的迫切需求。執行嚴格的建筑節能標準是一項強有力的舉措,努力提升建筑能源的高效利用對我國的經濟建設,生態建筑,人文建設都是影響深遠的。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依托,需要推動科技建筑、智能建筑服務人民生活。建造綠色節能的生態建筑也是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發展綠色建筑體現了國家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初心。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為出發點的新興產業將在各行各業帶來機遇,創造就業機會,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綠色環保建筑材料的研發將推動更多新型產業,帶來絕佳的發展空間。我國綠色建筑發展將帶動世界建筑行業科學、生態的發展[13]。

2.3綠色建筑挑戰GBC2000的項目實例

加拿大環境資源部門發起的GBC 是世界多國參與制定的綠色建筑認證體系。GBC2000 是由綠色建筑理事會提出的一個倡議,旨在鼓勵建筑行業在2030 年之前實現凈零能耗建筑。我國在建立自己的科學評級體系和評估認定方法時充分考慮到國內各地域的氣候特征,資源因素,并借鑒國外的經驗,以可持續發展觀為基準,進行更加深入有效探索。形成了適合中國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評價體系。實施GBC2000 綠色建筑挑戰的案例:①美國芝加哥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Modern Wing:該項目在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和建筑材料選擇等方面采用了可持續性策略,以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影響[14]。②成都國家成都農業科技中心挑戰GBC2000 成功案例:該項目通過設計和建設具有高效隔熱和通風系統、太陽能電池板和自然光線利用等功能的建筑,實現了高效能源利用和減少碳排放的目標[15]。

3 我國綠色建筑事業的廣闊前景

世界各國的環境污染讓綠色生態治理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環境治理成為各國經濟的負擔。我國政府大力抓環保,并拿出應對辦法和長期規劃。至2025 年年末,綠色建筑建造標準將在我國全面推行,新規范新標準將對我國城鄉建設起到大力推動作用,見圖1。標準要求我國建成建筑的30%應達到規定的綠色建筑一星級以上標準,國內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大型公共民生建筑及政府公益性質的保障性工程項目均應實現星級標準即一星級以上。國家發改委協住建部共同推出的實施方案要求于2030 年前,建筑設計及使用的節能標準應有相應提升并達到規定的統一標準,屆時建筑工業垃圾及生活垃圾分解、再生及有效利用率應大幅提升,科學地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并成功應用到城鄉規劃、設計、建設施工領域,包括工業建筑,全面動薦低碳環保重大舉措。全力以赴將“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格局扭轉;讓城市發展中存在的交通擁擠、違規排放、“城市病”、光污染、噪聲污染等問題有效解決。

圖1 2016-2022年我國累計建成綠色建筑面積

4 我國綠色建筑發展的環境效益

綠色建筑的發展有助于提高建筑環境的質量和可持續性,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為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綠色建筑通過采用高效節能的設計和技術,可以減少建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為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做出了貢獻。綠色建筑使用環保材料、水資源和能源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和消耗,同時也有助于緩解資源緊張的問題。綠色建筑通過采用節水技術和設計,可以減少對水資源的消耗,降低對水資源的需求和壓力,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綠色建筑可以通過開發和利用綠色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高生態系統的適應性和穩定性,保護和增強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為生態環境的改善做出了貢獻。國家建設主管部門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對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和標準多次更新和完善。解決了綠色建筑原有體系覆蓋面不足,存在不合理設置項的情況。節約能源的環境效益提升得更為顯著[16]。

5 結語

我國在建筑設計領域組織應用和大力推廣的綠色建筑設計標準,將在相關部門的完善的和監管下,發揮科技智能的運行能量,為我國的建筑產業帶來新的生機。我國的綠色建筑發展經歷多個階段的努力探索與挑戰,克服了諸多技術難題,產生了豐厚的環境效益,服務于建筑產業和人民生活生產。綠色建筑設計產業經過建設者的推動和發展,必將助力節能減排,創建更多優質工程,早日實現我國對世界人民莊嚴承諾的碳達峰,實現美麗中國的光榮與夢想。

猜你喜歡
建筑節能綠色建筑
綠色低碳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土木工程中建筑節能的重要性簡述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現代建筑節能環保技術的應用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2015年建筑節能實施的新標準
對建筑節能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