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國式區域善治的“泉州刣獅”非遺資源優勢轉化的價值審視與行動方略

2024-03-22 14:56程巖梅
文化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禮俗泉州中國式

程巖梅

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具有顯著地域文化特色的代表,以其特有的方式記載、發掘社會進展的軌跡,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地方性知識[1]。其中,作為2021年被列為國家級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的泉州刣獅,是閩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鮮明符號。通過查閱相關歷史典籍,多次參與式觀察泉州刣獅活動的組織與演練、深度訪談相關組織者及傳承人,并對訪談內容及時錄音,梳理出“獅陣理念、嬗變歷程、信仰禮俗、演練形式”蘊含的區域善治的價值優勢,以“領之以黨”“示之以義”“教之以禮”“導之以德”四維度為頂層設計,制定資源優勢轉化的行動方略,這不僅為體育非遺的新時代傳承與發展提供鏡鑒,更是體育非遺融入中國式地方治理現代化戰略的重要體現。

一、“泉州刣獅”非遺資源優勢助推中國式區域善治的價值審視

(一)基層自治價值:獅陣理念有利于鞏固基層場域自治秩序

場域是社會成員參與社會活動時按照固有的邏輯來建構的空間場所,是集中的符號競爭和個人策略的表達[2]。據實地調研得知,泉州刣獅的核心傳承地在石獅盧厝村,獅陣傳承已有300余年歷史,始終秉承著“練拳頭保自己,練獅陣顧鄉里”尚武理念。明清時期為抗擊倭寇,盧厝村聘請拳師開設武館,傳授獅陣技藝,在清代中后期,借助獅陣,構建“有難共幫”的治安聯防體系,20世紀30年代,獅陣成員以獅陣為掩護,配合中共地下黨開展革命活動。面對種種外來壓力,在獅陣理念的引領下,基層民眾自覺形成并維護著基層場域的秩序。目前在盧厝村學習獅陣,首先就要有“顧鄉里”的理念,也正是獅陣理念的帶動下,村民更加熱愛家鄉,并轉化為自覺建設家鄉的高尚行為(盧厝村領導口述)。

刣獅所承載的保家衛國的尚武理念,凝聚著民族大義的精神實質,是基層場域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刣獅的生生不息、代代傳承恰恰象征著保家衛國的核心價值觀的不斷踐行,促使著基層場域形成了內在的自覺秩序,即“自治”秩序?;鶎訄鲇蜃灾沃刃虻男纬?是區域善治實現的關鍵,能夠真實反映出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二)情感歸屬價值:嬗變歷程形成了區域群體共同的歷史記憶

泉州刣獅的嬗變歷程形成了共同的群體歷史記憶,它為群體成員提供了心靈歸屬感,并形成“家國”情感共同體。歷史記憶是社會群體對歷史的認知,是歷史與現實的連接紐帶。

泉州悠久的武術傳統為刣獅的起源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泉州武術可追溯到晉唐時期,發端于宋朝,在明代中后期盛行,形成了如太祖、達尊、羅漢、猴拳、鶴拳等的諸多南派拳式。在明代抗擊倭寇的戰爭中,閩南鄉村盛行尚武之風,出現了“閩南處處少林風”的局勢。民族英雄俞大猷、戚繼光將泉州太祖拳棒和軍旅陣法融會貫通應用于實戰以抗擊倭寇,戰績顯赫,留下“俞龍戚虎”的美譽。明末清初,人們利用《水滸傳》中的人物形象進行擺陣演武,又融入少林“殺獅技擊”,逐漸演化為“宋江獅陣”。后來,陣法逐漸流行于民間,傳承至今。由此,泉州刣獅以厚重的歷史感,提供了民眾“聯結在一起”的歸屬感。對先祖的敬仰及英雄的崇敬逐漸形成了區域群體共同的精神記憶,這為當代區域善治奠定了良好的社會情感基礎。

(三)民間信仰價值:禮俗互融有利于構建區域和諧的社會關系

信仰是人的精神世界,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禮俗則是信仰的表達。梁漱溟認為,從來中國社會秩序所賴以維持者,不在武力統治而寧在教化;不在國家法律而寧在社會禮俗。

泉州刣獅是武術禮儀與閩南習俗互融互動的信仰禮俗活動。從武術禮儀上看,武術禮儀是習武群體自覺認同的行為規范及道德準則,素有“未曾學藝先學禮,未曾習武先修德”的習武要求,不僅有體態、語言、動作等禮法要求,如“徒手禮、持械禮、遞械禮、接械禮、拜師禮”等,還蘊含著博大精深的“禮義”思想,《禮記·郊特牲》有云:“禮之所尊,尊其義也?!蔽湫g禮義主要指德行與精神,如“正直、仁義、寬容、謙遜”等德行修養;“自強不息、匡扶正義、保家衛國”等精神追求,展現的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修養及精神內涵。武術禮儀屬于自我教化的文化形態,它約束著群體的行為習慣,形成群體共同遵循的道德觀念。另一方面,從祈福習俗上看,泉州刣獅最初在迎神賽會中表演,原始初衷是為了娛神和娛己,以滿足群眾自身的精神與閑暇娛樂需求。許慎《說文解字》云:“禮,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碑斀?永春青獅依然延續著“迎神”“社火”“割香”“謁祖”等傳統禮俗儀式。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刣獅祭祀功能逐漸退化,慢慢成為節慶民俗活動表演的主角,主要功能變為娛人和娛己。目前,泉州刣獅參加各種閩南重大的節慶習俗活動,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表達著人們驅邪祈福,護佑平安的美好愿景。經實地觀察發現,石獅刣獅在表演前都會去廟宇求符,并將其貼于獅頭以示保平安,民眾在參與過程中具有極高的“神圣感”。這種民間的祈?;顒訉崉t是一種福文化的信仰活動,能夠維系民眾祈求福祉的精神世界,起到安定民心,滿足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追求的目的??傊?武術禮儀、祈福習俗在區域善治中對民眾的行為及心理有一定的控制及調節作用,有助于形成和諧的社會關系,從而維護和諧有序的社會秩序。

(四)群體凝聚價值:演練形式有助于提升區域群體凝聚力

泉州刣獅大多講究陣法,又融合五祖拳、太祖拳等傳統南拳,沿海部分社區或鄉村如鯉城區的富美、晉江市的大梧塘、青陽、磁灶、金井等,霞州、延陵,南安市的水頭、樸里、桃源,依然保留了較為古樸的獅陣。

陣法操演主要有八卦陣、蝴蝶陣、青龍陣、蛇蛻陣、蜈蚣陣、藤牌陣、連環陣等10余種,其中,人數最多的陣法為“宋江陣”,“宋江陣”陣容分大、中、小三種,由36人組成的為“天罡陣”,由72人組成的為“地熬陣”,由108人組成的稱“108將宋江陣”。同時,獅陣操練人員一律齊裝上陣,持有長兵、短兵、雙兵、軟兵等兵器,還有耙、鋤頭、扁擔、雨傘等農具,應用器械多達40余種?!稏|京夢華錄》對泉州獅陣的古老演武形式載有:“表演時引百余人成行列,擊鑼者指呼,兩兩出陣格斗?!痹凇罢幈鳌迸c“農具”的器械使用中,展現了先輩在共同抗敵時“軍民一心”的凝聚力,同時,在這類大型綜合武術陣法操練過程中,人與人之間要不斷互動與配合,逐漸形成價值共識與向心力,因此,民眾在整個過程中能夠切身感受到群體凝聚的力量。泉州刣獅的集體性特征為塑造“全民一心”的區域凝聚力提供價值引領。

二、以中國式區域善治為目標導向的“泉州刣獅”非遺資源優勢轉化的行動方略

(一)領之以黨:黨建引領激活區域多元治理活力

先鋒性政黨的領導,是中國善治的關鍵與根本優勢[3]。在黨建引領下,第一,堅持人民本位的理念,尊重民眾刣獅習俗信仰,關注人們對幸福生活的需求,引導民眾守護刣獅傳統文化的原真性,使其薪火相傳。第二,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建設傳承轉化機制,突出刣獅的文化價值及社會價值,擴大刣獅精神內涵的社會輻射面。第三,結合新時代黨的先進思想,摒棄刣獅中不良的封建舊思想,目前刣獅運動已經摒棄了“傳男不傳女、獅頭不準女人碰”、宗族保守觀念等舊思想。

在社會治理過程中,善治不僅需要政府行為,更需要社會民眾的廣泛參與與積極合作。刣獅在泉州區域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以泉州市鯉城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德化、永春縣最為盛行。在發揮基層群眾自治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具有聲望的鄉賢贊助、民眾自發組織的社會力量,發揮刣獅運動的治理價值優勢,從而激活區域多元化創新治理活力,助推政府與社會廣泛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國式區域善治格局的形成。

(二)“示之以義”:忠義文化延續培育區域社會公共精神

這里的“義”是指忠義,《說文解字》曰:“忠,敬也,盡心曰忠?!薄夺屆吩?“義,宜也”是指合理之宜。泉州刣獅的嬗變歷程、尚武理念展現的精神記憶及情感特征正是“家國情懷”的忠義文化,從村民尚武守護家鄉、英雄抗倭保衛國家、反清復明操練獅陣、掩護地下黨革命,以及當代鄉賢投身建設家鄉,刣獅的作用早已超越了單純的體育技藝的傳承層面,更表征了自覺尊崇的忠義文化代代延續的精神意涵。

公共精神的培育是善治不可或缺的精神要素。借助刣獅忠義文化培育區域公共精神,能夠將人的自我價值上升為社會價值。從人人尚武到家國守護的刣獅發展歷程正是一個由個人價值向社會價值轉化的過程,是民眾公共精神的主體映現,據實地調研可知,刣獅的忠義文化會促使當前泉州一些鄉賢積極投身家鄉的公益事業,形成了自覺建設家鄉的熱心行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講好刣獅的歷史故事,傳承并弘揚蘊含的忠義文化,以區域特定的情感特征培養民眾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義感,以此形成正向的公共價值觀念,提高人們對公共生活、公共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三)教之以禮:禮俗互構創建區域社會和諧秩序

《禮記·樂記》中稱:“禮者,天地之序也?!倍Y乃一種道德規范和行為規范,具有嚴格的約束力?!墩f文解字》曰:“俗,習也?!?俗是人們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屬于地域文化,約束力較弱但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泉州刣獅作為禮俗互融的群眾性活動,能夠為區域民眾在節慶習俗中進行“禮”的教化?!岸Y之用,和為貴”,按禮行事,能夠使人們言有尺度、行有規范,從而形成和諧的社會關系。

注重新時代禮俗互構傳統,借助習俗的群眾基礎廣泛性特點、融合刣獅中“禮”的約束性與規范性,推行區域禮文化的建設,發揮善治中“禮”的作用?!抖Y記》曰:“禮,時為大”,刣獅的“禮”要結合現代社會進行更新與變通,首先,挖掘刣獅禮文化的合理價值觀念,并將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禮俗活動的開展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其次,借助刣獅禮文化在民眾中較強的滲透力,發揮禮文化的教育優勢,在區域形成一定的秩序規范,并逐步成為鄉規民約,以此培育民眾內在的自覺秩序。再次,將刣獅中“禮”的規范融入人們的生活秩序,以此約束某些違背公序良俗的社會行為。

(四)“導之以德”:武德潤化助推區域道德共同體塑造

《群書治要·體論》云:“德之為政大矣”,德之教化,是實現區域善治的基石,是潛移默化潤化民心的柔性治理方式。泉州刣獅集兵戰陣法和武藝訓練為一體的傳統體育表演形式,在區域群眾道德的教化上具有特定的優勢。刣獅運動作為一項武術技藝,包含了“武德育人”的倫理內容。武術界素有“習武以德為先”的說法,能夠對習武人進行道德修養的規范與要求。除此之外,作為一項大型的演練活動,在陣容組合及陣法演練上,能夠促使人們形成團結協作、相互配合的團隊觀念,據L村訪談者口述:“小孩兒學習獅陣首先就要有團隊觀念?!边@種“團隊觀念”增強了區域道德共同體塑造的群眾意識。

道德共同體是中國式區域善治中群體凝聚力的精神支點。道德共同體是社會成員遵循同一道德以獲得認同感與歸屬感的共同體。要深入挖掘刣獅“武德育人”的倫理資源,在區域發揮其浸潤、規范、約束作用,進一步發揮刣獅的群體凝聚價值,使民眾在個人道德修養提升的基礎上逐步形成樂于遵守社會道德倫理的共同體。具體表現為:以武德育心,培育區域民眾的道德自覺和道德自律;以陣法演練凝聚民心,培育民眾的團結協作與互幫互助的道德品質,從而助推區域道德共同體塑造,為中國式善治的群體凝聚力提供堅實的道德支撐。

三、結論

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要深入挖掘中國不同文化形態蘊含的治理經驗和治理智慧,發展“中國式”善治模式。泉州刣獅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映現著中國傳統文化治理的價值意蘊,展現著閩南文化的區域治理特點。審視泉州刣獅的尚武理念、嬗變歷程、信仰禮俗和演練形式中的地方治理價值,為其融入地方治理提供了價值邏輯理路。從黨建引領、忠義文化延續、禮俗互構、武德潤化四方面制定了以中國式區域善治為目標導向的泉州刣獅資源優勢轉化的行動方略,為其在新時代實現創造性轉化,為地方發展戰略服務提供了實踐路徑。

猜你喜歡
禮俗泉州中國式
泉州
論泉州北管的“雜揉性”
鎮館之寶
——泉州宋船
中國式民主
CLOSE TOHEAVEN
和你一起成長——寫在福師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慶之際
墓與塔——南北朝喪葬禮俗的新變化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中國式失敗
古代禮俗與地域文化的關系研究——以徽州禮俗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