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愛情詩的演進軌跡

2024-03-22 14:56張翠真
文化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閨怨愛情詩戀情

張翠真

劉勰《文心雕龍·通變》:“夫設文之體有常,變文之數無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詩、賦、書、記,名理相因,此有常之體也;文辭氣力,通變則久,此無方之數也。名理有常,體必資于故實;通變無方,數必酌于新聲。故能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1]?!蓖脐惓鲂率俏捏w發展的內在動力,繼承和創新相輔相成才能不斷結出碩果。

一、承襲中尋找突破:初唐愛情詩

從創作范式來看,初唐愛情詩更多地體現出因襲的特征,但是初唐詩人并不滿足于承襲,開始在承襲模仿之中尋找突破點。

宮怨類愛情詩以沿襲舊題為特征,如《長門怨》《王昭君》《銅雀妓》等是詩人常用的詩題。宮怨類愛情詩的本質是描寫后宮女子的情感困境,一言以蔽之即為“阻隔之愛”。后宮女性對君王的“阻隔之愛”和士人在仕宦寄寓中懷才不遇的異質同構性,詩人經常借此表達對君王朝廷的忠心和期望,借男女之情表達政治情懷也是對楚辭比興傳統的繼承。

閨怨類愛情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的《詩經》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閨怨類愛情詩迅速發展。初唐歌詠最多的閨怨舊題是牛郎織女,大多辭采華麗、對偶精工,但情感空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初唐閨怨類愛情詩的破冰之作,它將游子思婦題材閨怨愛情詩推到難以超越的高度,兼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于一體,被聞一多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戀情類愛情詩創作中,《自君之出矣》《巫山高》《芳樹》《有所思》等舊題被頻繁使用,內容以模仿為主。承襲中有突破的作品是駱賓王的《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和《代女道士王靈妃答李榮》。詩人用長篇巨制的形式書寫他人戀情過程中真實的情感體驗,用典繁多、對偶工整、音調鏗鏘,有沉雄富麗之美。南朝愛情詩,自永明體盛行以來追求辭藻、聲律、典故、對仗等詩歌藝術技巧,相對地疏略了對情感體驗的挖掘。駱賓王的《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郭氏和盧照鄰愛情的敘述方式是一種兼顧形式技巧和情感內容的成功嘗試。

二、眾體皆備和宮怨類愛情詩的繁榮:盛唐愛情詩

盛唐愛情詩的總體成就超越了初唐。具體而言,宮怨類、閨怨類、戀情類都有明顯的演進,其中宮怨類愛情詩發展進入繁榮期[2-3]。盛唐詩人在繼承前代文學傳統的基礎上,開始形成了屬于唐人的愛情詩風格的雛形,其中宮怨類愛情詩的成就最為突出。

宮怨類愛情詩從模擬為主轉向創造性書寫的階段,呈現出興象玲瓏、平易自然的風格。盛唐詩人雖有承襲舊題的創作習慣,但其書寫內容和書寫范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一部分人在傳統宮怨類愛情詩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改造,吸取其內在精神,賦予其新的內涵和風格,李白和王昌齡是這些人中的優秀代表。他們從陳阿嬌、班婕妤、銅雀妓等人失寵故事和望幸心理的模式化描寫中掙脫出來,融入對無寵宮人普遍性心理的提煉和總結,抒發具有普遍性的宮人情愛心理。除了書寫模式和內容的改變之外,語言風格從雕琢辭藻轉向平易自然。李白的《玉階怨》和王昌齡的《長信宮秋詞五首》是宮怨類愛情詩中的杰作,它們所營造的興象玲瓏的意境和自然渾成的藝術風格為宮怨類愛情詩開創了新范式。

閨怨詩類愛情詩逐漸擺脫了南朝文學傳統中的雕琢之風,逐漸向平易自然、神采飄逸的方向演進。盛唐詩人逐漸擺脫類型化抒發思婦閨情的模式,由著力藝術技巧到著力情感內涵的挖掘。因此,思婦形象從抽象扁平轉變為具體鮮活。如王昌齡“閨中少婦不曾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堕|怨》因善于描寫思婦復雜微妙的心理而頗負盛名。此外,盛唐詩人在閨怨類愛情詩中增加廣闊浩瀚邊塞空間書寫,使此類愛情詩具有了風骨,表現出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調和雄渾壯大的氣勢。嚴羽在《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中概括了盛唐詩歌的總體風貌,其文云:“盛唐諸公之詩,如顏魯公書,既筆力雄壯,又氣象雄厚[4]?!笔⑻圃姼璨粌H氣象雄厚,而且呈現出渾融無跡的詩境。這種風格在盛唐宮怨類愛情詩中亦有所體現。如李白的《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5]1689。

閨怨類愛情詩在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其中大部分歌詠思婦和征夫的愛情詩充滿哀怨情調,如曹丕的《燕歌行》、徐幹的《情詩》。李白將風骨注入傳統思婦主題類愛情詩,詩歌風格由哀怨轉為悲壯,《關山月》即是此類愛情詩的代表作。李白詩歌的主要藝術風格是雄奇奔放、變化莫測,《關山月》以雄奇壯美的邊塞風景作為抒情主人公的活動空間。胡應麟在《詩藪》中贊譽《關山月》開篇之雄渾氣象,其文曰:“青蓮:‘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蹨喼?多少閑雅!”此言誠然。李白創造出閨怨類愛情詩雄渾悲壯的類型。

戀情類愛情詩從內容到藝術水平較初唐有較大發展,逐漸擺脫了南朝戀情類愛情詩的窠臼,出現了大量優秀作品。從內容方面看,盛年難嫁心理和江南戀情是盛唐戀情類愛情詩中最為典型的要素。女子思嫁心理的描寫肇始于《詩經·摽有梅》,盛唐詩人歌詠美女盛年難嫁時寄寓個人懷才不遇的感慨于愛情詩中。江南戀情描摹的中心是江南風景以及明朗多情的采蓮女,唐代詩人對采蓮女的集體書寫使得采蓮女取代采桑女成為理想戀情對象的新符號。如李白的《越女詞五首》:

長干吳兒女,眉目艷新月。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吳兒多白皙,好為蕩舟劇。賣眼擲春心,折花調行客。

耶溪采蓮女,見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來。

東陽素足女,會稽素舸郎。相看月未墮,白地斷肝腸。

鏡湖水如月,耶溪女似雪。新妝蕩新波,光景兩奇絕。

這組詩描寫越地女子的清秀之美,并勾勒出一幅獨具水鄉風情的江南戀情圖?!对脚~五首》其三敘寫采蓮女見到陌生男子之后嬌羞的神態十分逼真。秀美的吳越地理空間、清秀的江南少女,構建了充滿生活氣息江南戀情圖。五首詩之間是一種互文的關系,第一、三、五首寫吳越女子之美,第二首寫吳越男子之多情,第四首寫吳越青年男女的戀情。這組詩擺脫了類型化書寫的窠臼,將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從抒情方式看,類型化抒情向個性化抒情轉變。因此,戀情類愛情詩的感染力進一步增強。如李白抒發對妻子相思之情的詩《別內赴征三首》《秋浦寄內》《南流夜郎寄內》等,將自己的情感體驗作為愛情詩的內容,情感真摯動人。

三、宮怨類愛情詩的繼續發展和戀情類愛情詩的繁榮:中唐愛情詩

中唐愛情詩在盛唐的基礎上繼續演進,除了數量的增加外,寫作范式和書寫內容也發生了諸多新變。其中,宮怨類愛情詩繼續探索新模式,戀情類愛情詩創作尤其繁榮。

宮怨類愛情詩在提煉和抽象具有普遍性的宮人情感體驗之外,增添了更多現實宮人生活的細節描寫,無寵宮人的形象變得立體化、多元化。如王建的《宮詞一百首》展現了宮人豐富的情感世界:寂寞無中紅顏逝去的哀傷、想爭寵卻又擔心得而復失的糾結、對宮外自由生活的好奇和向往、對正?;橐黾彝ド畹目誓降?突破了傳統宮怨類愛情詩中抒情對象只是癡心于君王一人的書寫模式。此外,中唐詩人表現對宮人悲劇命運同情的同時,加強了對宮女制度的批判力度,如李賀的《宮娃歌》,用奇幻的方式表現了宮女制度對女性的戕害,以及宮女對自由生活的強烈渴望。

總體而言,閨怨類愛情詩在盛唐的基礎上演進不是很明顯。但有一點值得注意,詩歌中增添了一些具有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使得思婦形象更加豐滿立體。如施肩吾《望夫詞》其一“看看北雁又南飛,薄幸征夫久不歸。蟢子到頭無信處,凡經幾度上人衣”。見“蟢”則喜事發生是一種民間信仰。思婦因看見“蟢子”而預期丈夫將要歸家,結果多次見“蟢”而丈夫不歸而極度失望。和初盛唐相比,中唐閨怨類愛情詩的抒情模式呈現具象化的演進趨勢,語言風格質樸自然。

具體而言,戀情類愛情詩的繁榮發展,數量幾乎是盛唐戀情類愛情詩的三倍,內容也更加豐富。首先,以文士官員和娼妓、姬妾、女道士戀情為主要內容的作品數量的增加。其次,自敘式抒情模式的復興。自《詩經》之后,戀情類愛情詩自敘性特征逐漸弱化。魏晉之后,代言抒情成為主流的抒情模式。在戀情類愛情詩回顧自敘傳統的過程中,元稹和白居易兩人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再次,生死戀模式的開創,代表詩人李賀?!对娊洝芬袁F實戀情為主要表現對象,《楚辭》中出現人神戀、神神戀為主要內容的愛情詩。中唐詩人李賀將人鬼戀表現得纏綿悱惻,如《蘇小小墓》在名妓蘇小小傳說的基礎上,虛構了蘇小小鬼魂在凄風苦雨中苦等情人的情節,構思奇妙、意境瑰奇[6]。

四、書寫范式改變和綺艷風格:晚唐愛情詩

晚唐愛情詩數量的劇增,戀情類愛情詩創作尤其繁榮。具體而言,宮怨類和閨怨類愛情詩在中唐的基礎上繼續演進,戀情類愛情詩的創作達到了高峰。

宮怨類愛情詩書寫范式出現一些新變?!锻跽丫贰栋噫兼ァ贰躲~雀妓》等舊詩題書寫較中唐呈現出增長趨勢,篇幅變小且增加詩人對愛情故事的議論。值得關注的是,那些詩人以當代宮人真實遭遇創作的宮怨類愛情詩,如張祜的《孟才人嘆》、李商隱的《和韓錄事送宮人入道》等。張祜的《孟才人嘆》歌詠孟才人被殉葬的故事,揭示宮人的悲慘命運:不但情感無法自主,而且生命權也被隨意剝奪。晚唐詩人繼承了中唐開創的現實關懷的創作傾向,增強了宮怨類愛情詩的批判色彩。

閨怨類愛情詩創作也呈現出明顯的現實主義色彩?!镀呦Α肥情|怨類愛情詩的經典舊題,大多為描寫牛郎織女聚合故事以抒發閨怨相思之情。晚唐詩人在繼承文學傳統的基礎上進行了創造,如杜牧的《七夕》:“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睆难堇[牛郎織女故事模式中脫離,將牛郎織女和現實夫婦別離作對比,抒情發力點由牛郎織女聚少離多轉移到現實夫婦的別離怨情。邊塞閨怨類愛情詩中的豪邁之氣消退,強調了戰爭的巨大傷亡對普通征夫家庭帶來的人倫悲劇,“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隴西行四首》其二)。

戀情類愛情詩的數量最多,名家名作涌現。首先,風格多樣的戀情類愛情詩大量產生。張祜的戀情類愛情詩具有鮮明的民歌風格,杜牧擅長描寫文士官員和娼妓之間纏綿悱惻的戀情,韓偓戀情類愛情詩以綺麗香艷為主要特征,李商隱長于描寫復雜細膩的情感世界。其次,李商隱無題詩將戀情類愛情詩推向頂峰。如《無題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斷蓬”。此詩將戀情被阻的情感體驗表現得入木三分:既萬分留戀又愛而不得,既美妙動人又朦朧隱晦。李商隱擅長將纏綿悱惻、無影無形的抽象情感表現具體而微、蕩氣回腸,善于挖掘和描寫復雜情感世界[7-8]。

中唐士人有干預現實的強烈愿望,故詩歌仍然不失風骨,愛情詩寫作尚不墮向綺艷浮華。晚唐之際風衰時變,士人精神世界缺少崇高信念的支撐,詩歌境界和審美傾向發生變化,愛情詩創作向綺艷旖旎的方向演進。李商隱是唐代愛情詩歌史上最杰出的作者,他的愛情詩以朦朧婉約而著稱。此外,晚唐愛情詩出現復歸齊梁風格的寫作傾向,代表作家是韓偓和溫庭筠。如溫庭筠《七夕》:

鵲歸燕去兩悠悠,青瑣西南月似鉤。天上歲時星右轉,世間離別水東流。

金風入樹千門夜,銀漢橫空萬象秋。蘇小橫塘通桂楫,未應清淺隔牽牛[5]6724。

此詩以七夕牛郎織女團聚的愛情故事為線索,敘寫相思之情。首聯寫天上牛郎織女的相思之情,頷聯和頸聯寫人世間離居男女的相思之情,尾聯將蘇小小典故和牛郎織女的典故相關聯,說明相思之情離別貫通天上人間。此詩對仗工穩、語言清雅、氣象闊大,雖然辭藻華麗但不留痕跡。他有一些愛情詩則由于雕琢過度而風格秾艷絢麗,如《錦城曲》《張靜婉采蓮歌》《蘭塘詞》《三洲詞》《春曉曲》《偶游》等。

五、結語

總體而言,唐代愛情詩的發展并不均衡。初唐愛情詩以因襲為主,繼承了南朝愛情詩雕琢辭藻的寫作風格。盛唐時期宮怨類愛情詩的成就比較突出,李白的《玉階怨》和王昌齡的《長信宮秋詞五首》是宮怨類愛情詩中的杰作;中唐時期戀情類的愛情詩創作走向了繁榮發展期,白居易和元稹將自己的婚戀經歷和愛情體驗融入詩歌創作中,創作出不少膾炙人口的愛情詩。中唐詩人開始大量創作有關娼妓的愛情詩,標志著愛情詩的世俗化發展趨向;晚唐愛情詩數量劇增,風格綺艷雕琢、名家眾多,李商隱的無題詩在唐代愛情詩史上影響深遠。

猜你喜歡
閨怨愛情詩戀情
胡適的美國戀情
國風·秦風——《蒹葭》或許,從來都只是一首愛情詩!
新閨怨
唐代邊塞詩中的閨怨之音
愛情詩頁
《戀戀筆記本》:為什么夏日戀情,很容易失敗
吳藻詞研究
唐嫣羅晉
愛自己,才是一場終身戀情的開始
愛情詩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