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龍蝦產業現狀及發展動向探討

2024-03-22 08:06孫中勇印方成
科學養魚 2024年2期
關鍵詞:苗種小龍蝦規格

孫中勇,張 明,陳 倩,印方成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江蘇 無錫 214081)

《科學養魚》:小龍蝦苗種繁育存在的問題?

許志強:由于小龍蝦自然繁殖較為容易,在小龍蝦產業發展初期,采用繁養一體化進行供苗養殖的模式較為常見。繁養一體化供苗養殖雖然具有簡便易行、投入成本低等優點,但是多年養殖以后,容易出現商品蝦養殖規格越來越小、養殖效益越來越低等問題。目前,產業上已經普遍認可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應該專池繁育苗種、放苗養殖商品蝦,業內在產業上也稱之為繁養分離。由于小龍蝦自然繁殖所需條件不高,小龍蝦苗種土池繁育技術現在已經較為成熟。但是在苗種繁育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導致優質小龍蝦苗種還不能滿足當前產業發展需求。一是苗種供應時間問題。以江蘇地區為例,由于自然繁苗受氣溫影響很大,常規苗種通常在4月中旬以后才能批量繁育出來,商品蝦上市時間也相應較遲,養殖效益普遍較低。如要提早投放苗種,早苗價格又較高,比如2、3 月小龍蝦苗種普遍在60多元/千克,由于早苗投入成本高,養成的商品蝦雖然可以賣高價,但是綜合養殖效益還是沒法保證。二是良種親本問題。由于產業上長期采用繁養一體化方式供苗,同時在養殖過程中又普遍采用“捕大留小”等技術措施,目前養殖群體的種質退化問題已經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生長速度慢、養成規格小、體形差(比如頭大尾小等現象)等方面,繁苗過程中的親本選擇問題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目前小龍蝦產業上還沒有一個評審通過的小龍蝦良種可供使用,該問題亟待解決。

《科學養魚》:目前有哪些小龍蝦繁育技術?

許志強:小龍蝦苗種土池繁育技術相對已經比較成熟,目前產業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是常規土池(稻田)繁苗。一般而言,常規土池或稻田的苗種產量可以達到150 千克/畝以上,每畝苗種繁育塘口可滿足8~10 畝養殖面積的苗種需求。近年來,由于養殖產業上對于商品蝦“錯峰上市”的需求越來越強,優質早苗的需求量持續增加,價格也越來越高。目前產業上應用最為成熟的小龍蝦苗種早繁技術就是溫室大棚育苗,通過大棚的保溫效應,可以使苗種提早上市20 天以上;為了提升溫室大棚利用率,還可以通過增加親本投放量等方式提升單位面積繁苗量。江蘇省小龍蝦產業技術體系幾個做得比較好的大棚育苗示范點,在年前8—9 月足量投放親本,來年2 月底就可以開始批量提供大規格苗種,最高畝產量可以達到400千克以上。另外一種苗種早繁技術為“秋苗早繁”,主要是綜合利用親本強化培育、秋季提前干旱脅迫等一系列技術手段,可以使小龍蝦親本提早發育、提前交配產卵,在11 月底就可以批量繁殖出大規格小龍蝦優質苗種,該技術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除了以上兩種繁苗模式外,團隊在興化試驗推廣蝦蟹混養技術過程中,通過向河蟹養殖塘中定時定量投放大規格抱籽蝦,處理好兩者之間的時空耦合關系,可以取得小龍蝦與河蟹的雙豐收,這也可以視為另外一種小龍蝦苗種提供模式。最近幾年,團隊在繼續試驗熟化常規土池育苗以及溫室大棚育苗技術的同時,在小龍蝦“水花苗”(“抱籽苗”)生產技術研發應用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拓寬了產業上小龍蝦苗種的供應模式。綜合采用水位控制、水質調控、光照強度調節以及水草搭配栽種等手段,結合親本優選、飼料營養調控等技術,可規?;煽厣a6 萬~8 萬尾/千克的護幼階段“水花苗”;“水花苗”進行中間培育(標粗)成規格4 000~6 000 尾/千克的幼蝦,再進入成蝦養殖階段。小龍蝦“水花苗”經過養殖區進行中間培育(標粗)階段,養殖成活率與常規苗種無顯著性差異;同時具有長途運輸方便、苗種投入費用少等優勢,較好地解決了小龍蝦幼苗長途運輸而成活率不高的問題,同時也為東北、兩廣、海南等地小龍蝦苗種規?;峁┝丝赡?。

《科學養魚》:團隊在小龍蝦新品種選育上做了哪些工作、進展如何?

許志強:近年來,小龍蝦育種工作得到了廣泛關注,國內多家育種團隊已相繼開展小龍蝦遺傳育種工作,除了生長速度快、養成規格大等目標性狀外,優質抗逆等育種目標性狀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就江蘇而言,省農業農村廳先后通過江蘇省小龍蝦產業技術體系、重大新品種創制項目以及種業振興“揭榜掛帥”項目等資金支持小龍蝦品種改良工作。團隊很早就開始關注小龍蝦新品種選育,在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克氏原螯蝦種質改良崗位、江蘇省小龍蝦產業技術體系、江蘇省重大新品種創制項目等一系列項目支持下,團隊在小龍蝦新品種選育方面已經開展了較多的研究工作,目前已選育獲得了多個具有應用潛力的新品系。其中進展最快的一個新品系的選育工作起始于2012 年,團隊廣泛收集了國內多個典型水域的小龍蝦種質資源作為育種基礎群體。采用分子標記對不同來源群體進行遺傳特征分析,依據不同群體間親緣關系進行交配繁育。每年以養殖收獲體重為選育指標,對核心育種群體進行選擇,目前已選育出生長速度快、養成規格大、性狀穩定的新品系,并將其命名為小龍蝦“盱眙紅1號”。生產性對比養殖試驗顯示,新品系養殖收獲體重較未選育群體提高18.6%,畝產量提升18.8%,體重變異系數8.49%,規格整齊,增產效果明顯。2020—2022 年,在江蘇、安徽等主產區對新品系進行中試養殖,新品系比當地未經選育群體的平均規格增加17.65%,畝均增產15.33%,增產增收顯著。2023年6月,小龍蝦“盱眙紅1號”新品系順利通過了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的省級初評,現已提交至全國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進行國審。下一步工作中,團隊將重點開展小龍蝦“盱眙紅1號”良種擴繁推廣工作,不斷提升江蘇省內小龍蝦良種繁育能力,同步還將開展小龍蝦良種良法配套技術研究,通過示范推廣小龍蝦良種提升綜合養殖效益,從根本上解決國內小龍蝦養殖業沒有良種可供使用的問題。

《科學養魚》:江蘇省小龍蝦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哪些問題?

陳煥根:近年來在江蘇省克氏原螯蝦產業技術體系人員努力下,江蘇在小龍蝦新品種選育、苗種繁育、生態養殖、飼料營養、精深加工等方面長足進步,形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有力推動了產業的發展,小龍蝦養殖已成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項重要措施,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此外,加工規模持續擴展,餐飲市場異?;鸨?,呈現一二三產齊頭并進的良好發展態勢。但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①小龍蝦新品種選育有較大進展,但尚未完成審定,至今還沒有一個新品種;②江蘇與湖北、湖南等小龍蝦養殖主產區相比,春天氣溫回升慢,自然條件下小龍蝦上市遲,價格較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小龍蝦養殖經濟效益;③專用配合飼料和養殖新技術、新模式等新成果推廣應用需進一步加大力度;④主要病害綠色防治技術亟須加強;⑤小龍蝦加工規模較小,龍頭企業少,標準化生產技術亟待普及,同質化競爭嚴重,適應市場的差異化產品和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亟需研發。

《科學養魚》:小龍蝦生態養殖模式有哪些?

陳煥根:經過多年的研發,創新了一批生態養殖模式,江蘇省已形成了“稻蝦模式為主,多種模式并進”的發展格局,目前小龍蝦主要推廣應用的模式有以下幾種。

1.稻田無溝化養殖模式 稻田不開溝,只需將稻田四周田埂適當加高至0.6~0.7 米。采用淺水升溫辦法,3 月中旬放養200~300 尾/千克蝦苗5 000尾/畝,充分利用稻梗腐殖質天然餌料,適量投喂顆粒飼料促進小龍蝦快速增長。4月下旬養殖45天左右就可以出中青蝦,畝產量可達80~125千克,畝增效2 000 元左右。此模式投資少、見效快、不減少種植面積,穩糧增收效果十分顯著。

2.稻田小龍蝦繁養分離模式 傳統的稻蝦綜合種養采用“一次放苗、多年養殖”的模式,該模式存在小龍蝦生長速度慢、商品蝦規格小、大規格蝦比例小、經濟效益不穩定等問題。近年來,江蘇省大力推廣繁養分離模式,繁苗田和養成田按1∶5 的比例配套,養成蝦田不繁苗,繁苗田不養成蝦,精準計數放養,每次養殖結束后,進行嚴格清田,實現“繁育分離、精確放養、茬茬清田”,實現精準養殖,達到“大規格、高產量、高效益”。小龍蝦畝產150~250千克,大、中蝦規格比例提高97%以上(傳統的種養模式大、中、規格蝦占30%~40%),單產提高30%以上,與傳統綜合種養相比畝增效2 000元以上。

3.蝦蟹混養興化模式 江蘇是河蟹養殖大省,河蟹養殖一直以單養為主,該模式水體綜合利用率較低,隨著全國河蟹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抗市場風險能力弱,養殖效益逐漸降低。團隊利用生物間的互利共生關系,經過不斷的試驗探究,創立了“精準放養、精準捕撈、控制抱籽蝦數量”的蝦蟹混養“興化模式”。精準放養:2 月下旬放養大規格蟹種1 200 只/畝左右,3 月中旬至4 月上旬放養抱籽蝦10~15 只/畝;放養后可適當肥水,為蝦苗生物提供餌料,10 天左右開始投喂破碎料,投喂20 天,其余時間按正常河蟹養殖生產管理進行??刂票ё盐r數量,在蟹池池埂基部或養殖期間的最低水位處(40~50 厘米),增加一道圍網,控制蟹池中小龍蝦留種數量。年底將網圍好,高度與池埂持平,網目大于30 目,第2 年3—4 月將水位升高,逼迫抱籽蝦出洞,選10~15只放入塘中,其余銷售,5 月底6月初將網下降到水下。精準捕撈,放養75 天左右,6 月底7 月初開始捕撈,8 月中旬捕撈結束。為河蟹第5次蛻殼和生長預留充足空間,同時減少小龍蝦對河蟹的傷害,減少殘蟹比例。該模式可畝增收小龍蝦100千克以上,增效3 000元以上。

4.蝦藕綜合種養模式 充分利用藕田空閑時間以及藕田生態系統光照、水溫適合小龍蝦生長繁殖的特點,可實現藕田周年養殖一批晚蝦(5 月下旬畝放規格為100~200 尾/千克的蝦苗4 000 尾,7 月上旬開始收獲,畝產大規格蝦苗75 千克)、繁殖一批早苗(7 月下旬補充親蝦5~10千克/畝,第2年3月出苗,畝產蝦苗75千克)和收獲一季蓮藕,達到高產、高質、高效的目的。該模式以藕田中的水草、浮游生物、底棲動物等作為小龍蝦的天然餌料,同時小龍蝦的排泄物又為藕田提供了有機肥料,供蓮藕生長,促進了藕蝦共育系統中物質和能量的循環流動,是一種綠色、高效種養模式。

5.池塘高產錯峰生態養殖模式 充分利用池塘養殖時間長、空間大,水位、水質調控相對容易等優勢,形成了池塘“高產錯峰”生態養殖模式,一年養殖一茬早蝦(3月上旬畝放規格為200~300 尾/千克的蝦苗5 000 尾,4 月中旬開始收獲)、一茬晚蝦(5月下旬畝放規格為100~200尾/千克的蝦苗4 000 尾,7 月上旬開始收獲),畝產250 千克,畝效益4 000元以上,實現高價錯峰上市,既滿足了市場需求,又提升了養殖效益。

《科學養魚》:小龍蝦飼料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

王愛民:發展面臨的挑戰有如下幾點。

1.飼料原料短缺,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大跟其他水產養殖動物一樣,小龍蝦飼料原料尤其是蛋白質原料緊缺,如魚粉、豆粕受國際市場影響大,價格波動很大,豆粕最高突破5 000 元/噸,魚粉近2 萬元/噸,制約了魚粉、豆粕在小龍蝦飼料中的應用,對小龍蝦飼料發展影響很大,嚴重影響小龍蝦產業健康發展。

2.精準營養研究不完善,配合飼料拿來主義比較嚴重 近年來,小龍蝦對飼料中蛋白質、脂肪、糖及其營養素之間適宜需求研究相繼開展,已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并初步建立了小龍蝦對飼料主要營養素需求標準,部分省市制定了小龍蝦配合飼料標準,但小龍蝦精準營養需求研究滯后,體系不完善,市場上小龍蝦飼料五花八門,各種檔次飼料都有,很多不是基于小龍蝦營養需求設計配方,生產專用配合飼料,小龍蝦飼料部分拿來主義,高檔料用蝦蟹等配合飼料,低檔料用草魚等配合飼料,嚴重影響小龍蝦飼料產業發展。

3.飼料高蛋白質、低品質 很多養殖戶認為小龍蝦飼料中粗蛋白質水平越高越好,這是一個認識誤區,飼料蛋白質水平高并不代表品質好,還得關注飼料中可消化蛋白,飼料中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的平衡以及蛋白質中氨基酸的平衡,同樣蛋白質水平32%的偏動物性氨基酸平衡飼料養殖效果不一定比蛋白質水平36%或38%的配合飼料效果差,改變這種重飼料中粗蛋白的觀念,飼料用高品質蛋白,同時氨基酸、營養素平衡的配合飼料才是高品質、養殖效果好的飼料。

4.飼料與養殖模式的結合不夠 飼料作為單一養殖投入品,要跟養殖模式結合,好的飼料要有好的水草、好的水質、好的病害預防策略、好的管理,即好的養殖模式才能更好地體現好飼料養殖的好效果,飼料與養殖模式的結合不夠是當前小龍蝦飼料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

5.小龍蝦養殖、飼料微利化趨勢 前幾年,小龍蝦出早蝦、賣早苗、出大蝦等養殖利潤比較高,但近年由于消費市場低迷,同時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及小龍蝦養殖技術和模式不斷成熟,小龍蝦養殖產業出現微利化趨勢,改變了以前的暴利模式,同樣小龍蝦飼料也面臨微利化趨勢,也是小龍蝦飼料發展面臨的嚴重挑戰之一。

6.飼料認識、使用誤區多,精準投喂技術不成熟 養殖戶對小龍蝦飼料認識和使用存在一些誤區,如認為小龍蝦對飼料中蛋白質要求不高或過分關注小龍蝦飼料中粗蛋白質水平而忽略可消化蛋白、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平衡及氨基酸平衡;飼料投喂采用養殖魚的模式,沒有結合小龍蝦攝食行為和生理特點;飼料投喂比較粗糙,精準投喂技術不成熟導致飼料浪費較多,對養殖水環境污染較嚴重;認為小龍蝦生長周期短,忽略不同生長階段對飼料適宜粒徑的要求等。因此,飼料認識使用誤區多及精準投喂技術不成熟也是嚴重制約小龍蝦飼料和養殖產業發展的挑戰。

7.傳統的養殖觀念亟須改變 倡導重模式、富養蝦、用好料、出早蝦、養大蝦。傳統的養殖觀念認為小龍蝦對飼料品質,尤其蛋白質要求不高,養殖中適當使用一些飼料就行,不需要用高檔飼料。隨著小龍蝦養殖規模擴大、利潤微利化、養殖技術不斷成熟,出現一些可復制推廣成熟的養殖模式,此外,小龍蝦養殖周期短、飼料利用率高、飼料系數低,因此,改變傳統的養殖觀念,倡導“重模式、用好料、富養蝦、出早蝦、養大蝦”科學養殖觀念是小龍蝦產業發展的趨勢之一。

《科學養魚》:請談談小龍蝦不同階段對飼料的精準營養需求?

王愛民:近年來,鹽城工學院水產動物營養飼料創新團隊初步確定了小龍蝦不同生長階段對主要營養素的適宜需求。

1.小龍蝦稚蝦階段對飼料中主要營養素適宜需求 稚蝦指剛脫離母體到2 克/尾之間的蝦苗,稚蝦對飼料中主要營養素適宜需求:蛋白質水平34%~36%,脂肪7%~8%,糖類34%~36%,鈣磷比為(1.5~2.0)∶1,蛋白質與脂肪比為34∶7,蛋白質與糖比為1∶1,糖與脂肪比為34∶7,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比為(6~7)∶(3~4),此外膽固醇適宜需求量為0.6%。

2.小龍蝦幼蝦階段對飼料中主要營養素適宜需求 幼蝦指2~20 克/尾的小龍蝦,幼蝦對飼料中主要營養素適宜需求:蛋白質水平32%~34%,脂肪6%~7%,糖類32%~34%,鈣磷比為(1.5~2.0)∶1,蛋白質與脂肪比為16∶3,蛋白質與糖比為32∶33,糖與脂肪比為11∶2,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比為(11~12)∶(8~9),此外膽固醇適宜需求量為0.5%。

3.小龍蝦成蝦階段對飼料中主要營養素適宜需求 成蝦指體質量大于20克/尾的小龍蝦,成蝦對飼料中主要營養素適宜需求:蛋白質水平30%~32%,脂肪5%~6%,糖類30%~32%,鈣磷比為(1.5~2.0)∶1,蛋白質與脂肪比為6∶1,蛋白質與糖比為31∶32,糖與脂肪比為32∶5,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比為(4~5)∶(5~6),此外膽固醇適宜需求量為0.5%。

4.小龍蝦親蝦階段對飼料中主要營養素適宜需求 親蝦指性成熟的小龍蝦,一般規格大于35克/尾,親蝦對飼料中主要營養素適宜需求:蛋白質水平34%~36%,脂肪7%~8%,糖類34%~36%,鈣磷比為(1.5~2.0)∶1,蛋白質與脂肪比為34∶7,蛋白質與糖比為1∶1,糖與脂肪比為34∶7,動物性蛋白與植物性蛋白比為(6~7)∶(3~4),此外膽固醇適宜需求量為0.6%。

猜你喜歡
苗種小龍蝦規格
近3成苗企難以維持!規格越大越虧,2022如何讓泥鰍賺錢?
雜交翹嘴魴苗種培育及成魚養殖關鍵技術
小龍蝦不火了?畝賺10000元!快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閉月羞花
春季苗種放養與管理“五六七”
小龍蝦
山鋼日鋼1.2mm極限薄規格帶鋼的生產實踐
泥鰍苗種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小龍蝦的正確打開方式
小龍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