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姨和她的愛心團

2024-03-24 08:35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關工委陳秀華
中國火炬 2024年2期
關鍵詞:開魯縣小王餃子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縣關工委 陳秀華

從花季少女到社區“五老”

學雷鋒她學了60年

她以一名黨員的身份

給予身邊人溫暖與力量

照顧孤寡老人

關心困難青年

她用自己的光和熱

聚集起一支溫暖的隊伍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廚房的玻璃窗照在馮占榮身上。她已經在廚房里忙活很久了。她麻利地包好一個餃子,放下,看了看,又拿了起來,仔細捏了一遍,直到餃子的每一個褶兒都很好看才重新放下。

冰箱里,一盤盤凍著的,都是她剛包好的餃子??粗约好β盗艘粋€早晨的成果,馮占榮滿意地笑了。

今天,她要去看一個年輕人。

我把你當自己的兒子 哪有當媽的不管兒子的呢

在馮占榮的記憶里,最輕松的日子是剛退休那幾年,兩個兒子先后有了工作,成了家。一屋兩人,三餐四季,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人間靜好??上?,世事無常,2009年,馮占榮的老伴患上了尿毒癥。來不及傷心難過,每周陪丈夫去醫院做3次透析,成了她生活的重心。兒子們擔心爸媽。馮占榮安慰孩子們:“本來就從苦日子走過來的 ,這點苦算不得什么?!?/p>

在老伴透析的日子里,馮占榮認識了一位同樣患尿毒癥的年輕人,他叫王旭瑞。第一次見到他的時候,小王剛剛做完4 個小時的透析,他似乎很著急,剛從病床上下來就要往外走,但他顯然很難受,邁出一步就捂著腦袋重新蜷縮回了病床上。他掙扎著站起來又躺下的樣子,像極了一只無助的羔羊,馮占榮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馮占榮了解到,小王24 歲,住在離醫院100多里的水泉村,母親去世很多年了,父親已另有新家。小王早早結婚生子,生病的時候,妻子離開了兒子和他。他每次透析后馬上急著往家奔,就是為了趕回去給兒子做一頓晚飯,但每次回到家,天都黑了,兒子經常餓得哇哇哭。

這樣的日子,沉重得讓人窒息。

那時,馮占榮的丈夫和小王每周都是做3 次透析,她就向醫院申請把丈夫和小王分到了同一間病房、同一個時間段。這樣,她做飯的時候,就多做出兩份。

馮姨帶領愛心團為透析病人送去牛奶

結束4 個小時的透析,當筋疲力盡的小王接過馮占榮遞過來的熱乎乎的飯菜時,大小伙子差點哭出聲來。雖然生活艱難,但小王的心慢慢有了溫度,蒼白的臉也漸漸有了血色。外面雖然天色已黑,但馮占榮讓他感受到了如家里一盞燈光般親情的溫暖。

2018年,馮占榮的老伴去世了,但她對小王的關愛卻沒有停止,每到小王透析的日子,她便早早起來包好餃子,凍上,等小王透析結束的時候,餃子已經送到他的手里。怕小王和他兒子總吃餃子太單調,馮占榮就穿插著做包子、花卷、餡餅……

今天,也是一樣。

馮占榮從冰箱里取出早晨包好的餃子,煮熟,小跑著送到縣醫院。這么多年,在這條路上,她不知不覺養成了小跑趕路的習慣,就為讓小王和他的兒子能吃上一口熱飯。馮占榮纖細瘦小,也不知她那走路帶風的力氣是哪里來的。

“馮姨,您都70 多歲的人了,根本就不應該出現在這個地方!”捧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小王哭了。馮占榮的眼睛也濕潤了。她把抽泣的小王輕輕攬在懷里,溫柔地對他說:“孩子,你說的不對,我早就把你當成了自己的兒子,哪有當媽的不管兒子呢?”

從少女到“五老”志愿者 學雷鋒60年用溫暖聚集隊伍

馮占榮是個溫暖的人,認識她的人都叫她馮姨。

馮姨有兩本保存了半個世紀的日記本,第一本是她中學時期的,時間是1964年。那時全國都在如火如荼地學習雷鋒,她是班長,當然更踴躍。她在日記的封面上,貼上了雷鋒的照片,并附上一段雷鋒日記摘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睂懴逻@句話的時候,她還是一位花季少女,踐行這句話,她用了60年的光陰。

馮姨在工作后的第一年就入了黨,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黨員。1998年,她退休了。但她覺得,總得做點什么,否則便擔不起“黨員”這個沉甸甸的詞兒。

當然,想要做事必須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與她同住在一個小區、87 歲的代景蘭老人,被馮姨一“盯”就是12年。代景蘭和老伴年齡大了,身邊沒有親人,馮姨每次上街買東西,都要拐到代老家里,問問老人需要什么,順道就把洗衣做飯整理房間的事做了。老人愛吃她做的辣醬、韭菜花、黃瓜咸菜,她就多做出幾份給老人送去。2018年,代景蘭的老伴去世后,代老住進了養老院。馮姨惦記著她,隔三岔五地坐上公交車,帶上老人愛吃的食物去看望老人。代老早已把馮占榮當成了自己的親人,如果哪個月看不到她,便寢食難安。去看望老家義和塔拉鎮五合村的孤寡老人們,是在馮姨的老伴去世之后。全村80 歲以上的孤寡老人,都是馮姨的關愛對象。

2010年,馮姨加入開魯縣民主社區關工委“五老”隊伍。

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馮姨,被她的溫暖所感召。2021年6月20日,滿載著愛心的“馮姨愛心團”成立了。建團那天,民主社區的領導,縣醫院的領導,還有許多愛心人士都來了。馮姨很高興,她想著,除了小王,還有那么多需要愛和溫暖的透析病人,這下,都妥了!

現在,“馮姨愛心團”已經擴大到33 人。愛心團隊與開魯縣醫院聯合,每個月的20 號,團隊代表都要去慰問在縣醫院透析的150 多位尿毒癥患者。3年來,團隊活動達19 次,光是捐獻的牛奶就有500 多箱。這些愛心人士,年齡最小的29 歲,最大的88 歲。有職工、商人,還有許多“五老”。他們在馮姨的帶領下,鼓勵、溫暖著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2022年8月,馮姨的小孫子暑假從北京回來,馮姨領著孩子一起看望了她幫助了10 多年的小王和代老。她對小孫子說:“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想著幫助別人一點點,那么這個世上會有多少幸福的王叔叔和代奶奶呢?”孩子聽懂了。寒假的時候,孩子帶著爸爸回到奶奶家,馮姨的小兒子把一萬元錢輕輕放在母親的手里,“媽,您拿著,在獻愛心這件事上,咱大方點!”

就這樣,馮姨用自己溫柔的堅持,聚起了一片溫暖的光。馮姨愛心團里善良的人們,也都在這片柔光里,走上了生命的新高度。

把溫暖故事說給孩子們聽 馮姨擔負起關心下一代新任務

2023年,“五老”馮姨又有了新任務。她成為開魯縣關工委理想信念報告團團員,代表縣關工委到全縣中小學去宣講。她不再悄悄地做好事、偷偷地獻愛心了,她要把自己踐行雷鋒精神的故事告訴更多的孩子。

從此,馮姨宣講的路走得愈加忙碌而快樂。

2023年3月28日,她在開魯縣第二中學宣講時,操場上2000 名師生鴉雀無聲地聽。馮姨拿出自己的第一個日記本,輕輕翻開第一頁,大屏幕上,雷鋒微笑地望向大家。這微笑,瞬間把所有人都帶進了馮姨的世界。講到她幫助小王時,馮姨哽咽,臺下的聽眾也一起掉眼淚;講到愛心團幫助關愛透析病人時,馮姨笑了,臺下的聽眾也跟著她一起開心。

宣講完畢,臺下掌聲經久不息。

馮占榮把自己視為一條傳承雷鋒精神的紐帶,她要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一粒粒善良的種子。

60年,“學雷鋒”三字,于馮占榮而言,早已刻進骨肉,融入血液,成為生活中的日常。60年,變化的是年齡,不變的,是她那顆溫暖的心。

翻開一本新的日記,打開扉頁,馮姨這樣寫道:我要做一顆萬能的“螺絲釘”,永遠不生銹,永遠閃閃發光……

猜你喜歡
開魯縣小王餃子
測土配方水肥一體化施肥對玉米肥料利用率的影響
《急黨政之所急 想青少年所想 盡關工委所能》
幸運餃子
內蒙古開魯縣:土地流轉助力鄉村振興
餃子
減肥
麻辣燙
借錢
包餃子
包餃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