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豬生態養殖技術要點

2024-03-25 11:55楊勇貴州省貴陽市黔靈山公園管理處
中國畜牧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豬舍養殖場生豬

文│楊勇 (貴州省貴陽市黔靈山公園管理處)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高速發展,國民對于食品質量與風味的追求也進一步提高。傳統粗放式的生豬養殖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市場所需,也不符合綠色養殖發展的要求。為進一步提升生豬養殖技術,促進生豬養殖品質提升,生豬生態養殖技術應運而生。生豬生態養殖更加關注對資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生態環境的保護,并且能夠減小養殖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和疫病高發的問題,有效提高豬肉的品質和養殖的經濟效益,真正做到生態、綠色、安全的養殖生產。筆者對生豬生態養殖中的一些關鍵性的技術要點進行了簡要的闡述,以供相關從業者參考,進一步推動現代化畜牧養殖體系的發展與完善。

一、生豬生態養殖的環境要求

1.規范選址。生豬生態養殖對環境的要求均比較高,除了要保證選擇的養殖地址干燥、通風良好、地勢較高,日常的水電、交通等應用方便以外,必須確保整個養殖區域不包含污染區。另外,生態養殖場周圍應具備與生產規模相符合的土壤消納地,生產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廢料資源等可以在此處被完全的消化利用,而減少或者避免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污染與破壞。在選擇建造地址時還需注意,要遠離生活區域、水源、高速公路、景區及保護帶等,最少保持500米的距離。

2.科學建場布局。為滿足生態養殖的要求,養殖場應該進行科學的規劃布局,健全各個功能區域,特別是要科學劃分好生產、生活、飼料儲存以及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區域,為正常的生產養殖提供設施設備基礎。在建造豬舍時,應充分考慮到生態養殖模式下,適度養殖規模的要求,保證每一頭生豬都能夠有充足的活動區域??蓪鹘y的豬舍改造為高架網床或者半漏縫地板,如此生豬所產生的糞便污物,即可通過高架網或者漏縫調入下面的糞溝當中,隨后可通過自動清糞系統將污物清理掉,減少生豬與糞污接觸,從而降低致病菌污染患病率。同時在豬舍2層入口,距離地面3~3.5米處可按照相應的通風設施,確保圈舍內的空氣良好。

為提高糞污等資源的再利用,豬舍還可以與發酵棚搭配建造,將豬舍清理出來的糞污進行生物技術發酵,生產農業用的有機肥料。也可以利用發酵床,將生豬產生的糞尿進行有效分解,在床墊上墊上10~20厘米的發酵墊料,并且定期對其噴灑一些微生物菌種,利用微生物進行發酵分解。這種發酵床不僅能夠減少污染發生,還能夠自行產生熱量,尤其是在冬季寒冷的季節,能夠為生豬提供比較舒適的生長環境,降低了生產中保溫所產生的成本費用。

3.適宜的豬舍環境。生豬養殖對于環境溫濕度的要求比較高,溫度過高容易引起熱應激反應,溫度過低也會導致冷應激,對生豬的健康生長產生負面影響,特別是仔豬對溫度更加敏感,養殖者應根據生豬不同的養殖階段,合理控制豬舍內的溫度。新生仔豬適宜的生長溫度在36~38℃之間,哺乳仔豬適宜的溫度應控制在30~36℃之間,但是母豬適宜的溫度卻在20℃左右,因此在養殖中應該為仔豬設置單獨的保育舍,增設電熱板或者紅外燈等保暖設施,為母豬和仔豬分別創造適宜自己生存的小環境。隨著仔豬日齡的增加,可以緩慢的降低溫度,斷奶仔豬的生存溫度應維持在26~32℃之間。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也會對生豬產生極大的影響,在夏季炎熱的時期,環境溫度大多會超過27℃,會導致生豬食欲降低,生長發育遲緩。當環境溫度超過33℃時,會對生豬的繁殖性能產生嚴重影響,若溫度超過40℃,還會導致妊娠母豬流產,因此在夏季的豬舍可以增設風扇、濕簾等降溫設施,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此外,豬舍內的空氣質量對生豬的健康生長也至關重要,豬舍內部應該具有良好的通風設置,定期進行換氣,保持飼舍內的空氣質量。

4.養殖衛生條件。生豬生態養殖要求非常高的環境質量。首先,養殖場內的土壤地面必須具有較強的吸水和透水性,防止出現長期聚集污水而滋生病原微生物的情況。其次,要保證環境清潔、干燥,豬舍周邊的生態環境不可被破壞,及時處理養殖過程中所產生的多種廢物,同時控制養殖的數量及密度,以確保生態養殖生豬的質量。

二、生豬生態養殖的飼養管理

1.飼喂管理。在生豬養殖過程中,飼料的搭配及營養成分含量對生豬的生長性能和肉質品質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生豬生態養殖更加注重機體對于飼料營養成分的高效利用,以及食品安全問題。生態養殖應使用有機飼料進行飼喂,將一些天然性的植物原料進行加工,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工制作有機飼料時,不可添加任何的化學合成成分、化合藥物、抗生素類添加劑或者其他促生長劑等,也不能使用任何的基因工程性的技術??砂凑障嚓P規定,根據生豬的生理特點,選擇合適的微生態制劑混入飼料中使用,促進生豬腸道菌群的穩態平衡,維持腸道健康,增強機體的免疫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獸藥殘留,確保生豬的肉質品質。此外,在飼養時,需要根據生豬的品種和生長發育階段,合理調整飼料配方以及維生素等飼料添加劑的使用量,同時要定時定量的飼喂,控制好每次添加飼料的用量,以及飼喂的頻次。嚴禁使用發霉變質的飼料飼喂豬群,保證生豬的飼養安全。

2.飲水管理。養殖場應選擇干凈、無污染的水源進行飼養,最好選用中性或者弱堿性的飲用水飼養。在冬季寒冷的季節,需要使用溫水,同時在飲用水當中添加一定的電解多維,以提高豬群的免疫能力,防止因寒冷刺激引發應激反應,出現腹瀉、感冒等疾病。工作人員還需定期對飲用水源進行質量檢查,如發現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則禁止在養殖當中使用。為了提高養殖場的資源利用效率,還可以在豬舍內安裝節水器或者免溢漏飲水器。通過使用節水器能夠幫助養殖場節省水源50%以上。而安裝免溢漏飲水器后,則能夠將生豬喝水時灑落的水,接收到管道內,儲存到蓄水池內,用于灌溉農田、花草或者用于養魚、蝦等,實現水源的循環利用。通常情況下,一頭母豬分配一個飲水器比較合理,對于育肥豬則可以8~10頭豬使用一個飲水器。條件允許的養殖場應根據生豬日齡的不同,合理調節飲水器的安裝高度,以保證豬只能夠喝到足夠的飲水。

三、生豬生態養殖的疾病防控

1.生豬常見疾病的防治。豬瘟是對生豬養殖業危害最大的疫病之一,傳染性極強,但無特別有效的治療藥物,死亡率較高。對于豬瘟的防控,可以從日常的飼養管理入手,加強消毒管理措施,嚴格管理進出人員與車輛,切斷傳播途徑,科學進行疫苗免疫,可在仔豬30日齡時進行豬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接種,并且在70日齡時進行一次加免。種公豬以及后備母豬則每年需進行2次免疫接種。對于大多數豬類疫病的防控,主要是通過接種疫苗,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2.對病害動物的處理。在生態養殖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除了按照免疫計劃進行接種免疫,提高豬群的免疫能力以外。還需針對當地及養殖場的實際情況,開展常見傳染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在疫病高發的季節,可在豬群的飼料或者飲用水當中添加一些中草藥制劑、維生素C等物質,提高豬群的自身抵抗能力。在生態養殖中,應盡量減少或者不使用抗生素類和化學合成藥物,通過長期使用微生態制劑,調節動物機體的腸道穩態,減少疾病的發生概率。而對于發生疫情的養殖場,應該立即向當地主管部門報備,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封鎖、隔離,早發現、早治療,必要時可對患豬進行撲殺,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傳播。

四、現代遠程信息監控技術的應用

將現代遠程監控技術應用到生豬生態養殖當中,可以幫助養殖場科學的監測整個養殖環境和養殖過程,便于養殖者設定好相關的養殖參數。通過實時收集養殖環境數據,形成符合本養殖場實際的大數據庫,從而制定不同養殖階段生豬生長的最佳環境。另外,通過大數據分析,若發生疫情還可以及時、快速地進行溯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疫病所帶來的損失。

五、放養與圈養結合

生豬生態養殖要求養殖場選址在綠色草地、林地等生態環境良好的地帶,養殖場可以專門建造一塊運動場地,可在清晨或者下午等溫度適宜的時間段,令豬群自由活動,釋放其喜愛拱地覓食的習性,還能夠提高生豬的運動量,進一步提升豬肉中的纖維含量,提高豬肉的口感、品質,還可以減少因長期圈養群居而產生的疾病,提高生豬的健康情況。除飼喂正常飼料以外,還可以額外補充一些鮮嫩草類和農副產品的殘渣,豐富生豬食物的營養組成,節約養殖中的飼料成本。需要注意的是,養殖場一定要將運動場地的周圍防護欄定期加固,防止生豬逃脫,對外部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待氣溫炎熱、太陽暴曬時,需要及時將豬群趕回豬舍內部,避免發生熱應激反應,造成豬只中暑。

六、結語

綜上所述,生豬生態養殖符合當前我國綠色發展觀,也符合廣大消費者對于豬肉及其相關產品質量與口感的新要求。生豬生態養殖需要在養殖場的選址、建場布局、豬舍環境控制、飼養衛生條件、飼喂管理、飲水管理、常見動物疫病的防治以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和養殖模式等方面進行改造,改變傳統規?;B殖中對資源的浪費,以及產生的大量糞污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問題。通過飼料添加一些微生態制劑、維生素等物質,提高豬群的自身免疫能力,同時加強環境衛生管理,減少生豬疾病的發生率,最大限度地減少化學藥品及抗生素的使用,確保所生產的豬肉產品綠色、安全、生態,推動生豬生態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豬舍養殖場生豬
生豬中暑的診斷及治療
生豬貼“秋膘” 管理要跟上
母豬懷孕后如何控制豬舍環境
冬季豬舍有啥講究
入伏后,怎樣防止生豬中暑
生豬 廣西生豬自成一極
規?;B殖場豬的繁殖障礙發生原因與防制
新建規模養殖場的環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養殖場如何防暑降溫?
標準化豬舍設計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