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幼兒園科學活動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

2024-03-25 09:31朱雙雙
好家長 2024年3期
關鍵詞:科學幼兒園融合

文 朱雙雙 周 鵬

幼兒園科學活動是萌發幼兒科學探究意識的啟蒙課程,是順應當前信息化發展趨勢的實施載體。因此,將幼兒園科學活動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有利于開發園所課程資源、增強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幼兒核心素養。當前教育模式下,幼兒園科學活動與信息技術融合以編程課程、STEM 課程、人工智能和3D 打印為主要形式。本文從篩選信息、應用技術、模擬場景、完善方案四個方面,闡述了當前幼兒園科學活動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價值

(一)開發園所課程資源

幼兒園所設置和生成的課程內容基本包含在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之中。在科學活動中,教師往往會先入為主地認為,帶領幼兒簡單粗略地觀察、測量、做簡易實驗,是科學課程實施的主要形式。然而,在教育高質量發展和信息化發展的背景下,幼兒園逐漸引入和應用有利于日常教學的信息技術,使幼兒園授課模式產生了革命性的轉變,在科學活動中尤為突出。為促進各學段教師設計、應用以信息化為載體的課程內容和課件資源,我省每年都開展“領航杯”優質課競賽活動,旨在以賽促學,激發教師創作富有巧思、適宜幼兒的課程案例,靈活運用信息手段,不斷豐富課程資源,打造信息化應用新樣態。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應初步了解常見的科技產品和生活的聯系,明白其利弊?!庇變旱膶W習和探索是以直接經驗為主的,科學活動中所涉及的信息技術將抽象的語言、圖像和符號整合為可視化、易理解的操作程序或頁面,就像一扇通往嶄新世界的童趣之門,不斷刺激幼兒的感覺和知覺,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同時,將原本刻板化、抽象化的科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靈活多變,開辟出新的科學教育道路和信息教學方向。

(二)增強教師專業能力

教師要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以應對幼兒提出的各種問題,滿足幼兒的認知發展需要。相對于其他領域,科學領域更加凸顯出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儲備,需要教師掌握大量的通識性知識和科學專業知識。雖然幼兒在家庭、幼兒園和社會中都能通過信息化媒介接觸到大量的各類信息,但是幼兒本身對信息的甄別和感受能力十分有限,難以成體系地汲取信息。這就需要教師加以關注和引領,充分利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幫助幼兒感知和領悟科學常識,培養他們積極探究的科學態度。

(三)提升幼兒核心素養

從當前社會信息技術的發展和覆蓋情況來看,核心素養已成為幼兒應具備的基本素養。其中,科學素養是核心素養中的關鍵素養,與幼兒園五大領域課程中的科學領域相呼應。實際上,核心素養中提到的其他素養同樣重要,如心理素養、文化素養和信息素養等。因此,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借助信息技術,為幼兒的深度學習服務,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篩選、使用信息的能力,不斷豐富幼兒的科學經驗,提升幼兒的核心素養。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并不是遠離實際生活、如空中樓閣一般神秘且無法觸摸的,而是與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感緊密相連的。在信息化時代,人們的衣食住行已與信息技術密不可分。在未來的生活模式下,從簡單的在線繳費到復雜的軟件開發應用,都要求幼兒有持續學習、應用的態度和動力。因此,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系統地感受信息技術發展現狀,幫助幼兒做一個有準備、有意識、有價值的“未來人”。

二、幼兒園科學活動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發展現狀

當前教育模式下,幼兒園科學活動與信息技術融合以編程課程、STEM 課程、人工智能和3D 打印為主要形式。這幾種具有前沿信息技術和先進教育理念的成熟課程,將幼兒園一日生活活動組織、科學啟蒙等任務事半功倍地完成了,也讓教師和家長都體驗到智慧教學的魅力。

(一)編程課程

在課程設置上,少兒編程按照青少年兒童的認知水平劃分為4-6、6+、8+和12+四個階段。為了滿足每個孩子的興趣和需要,Scratch、NOIP 等定制課程又相繼產生。幼兒參與編程并不是為了對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揠苗助長”,主要在于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

(二)STEM 課程

STEM 教育是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它將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等領域的內容整合在一起,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幼兒園科學課程而言,STEM 是個值得推廣應用的“舶來物”。其實,編程也是STEM 中的關鍵環節,編程將科學常識、技術方式、工程設計、數學計算都融入課程。在逐層探究的過程中,幼兒獲得了多方面的發展。

(三)融合人工智能的科學課程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教育正在快速發展。不少幼兒園、家庭都使用智能語音音箱,隨時解答幼兒突發的疑問,使之成為幼兒感知學習的“好伙伴”。不少場所還投放了智能解說、機器人演示等設備。

(四)融合3D 打印的科學課程

3D 打印是指以模型為主要基礎,使用可黏合材料進行逐步打印,最終呈現物體的現代科技技術。面對著以直觀行動思維為主的受眾群體——幼兒,3D打印無疑是最契合其認知特點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幼兒“夢想成真”,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幼兒園科學活動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有效策略

目前,幼兒園科學活動與信息技術融合后,學前教育傳統化的教育模式有所改變。但是,個別園所會照搬其他幼兒園的成功經驗,進行模具化應用,但往往并不適合當地的課程模式。因此,需要將科學課程和信息技術有機交融,從幼兒出發、從生活著手,探究出切實可行、符合實際的融合新視角。

(一)篩選有益信息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幫助幼兒掌握最基礎的信息篩選能力。例如,在大班科學課程中,教師可以涉及知識點與信息群的對應聯系,引導幼兒在有限的信息中篩選出有益的信息,排除沒用的偽信息。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很長的時間周期。這種科學態度和判斷能力能夠幫助幼兒很好地掌握信息化技術知識,為今后的探究性學習做好鋪墊。

(二)應用信息技術

很多幼兒園都會陷入一種重復開發已有信息資源的怪圈,主要是由于園內并沒有系統性地整合已有資源、開拓全新資源。教師應當摒棄這種原地繞圈式的“拉磨式”教學,因為這不僅會讓幼兒“無感”,也會讓教師感到疲倦。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更應該偏向幼兒的認知層次、了解程度和應用能力,將其中所蘊含的信息技術真實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并且可以適量、適時、適當地使用信息化設備。例如,針對二維碼的掃描技術,幼兒可以在活動中學習使用自己喜愛的各種App 進行掃描,對掃描出來的內容進行分析、解讀與分享,真正理解二維碼的實際用處與安全使用方法,而并不應該超前地學習如何制作二維碼。

(三)模擬科學場景

對于3D 技術的具體應用并不只局限于3D 打印,富有未來感的全息投影也是深受人們推崇的。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能夠展示的只有簡單的教學用具,幼兒對于這樣的展示已經司空見慣,并沒有太多的新鮮感與直觀感受。但是,如果把全息投影融合到其中,用來模擬真實情景,將現實和模擬進行奇妙地聯結,與幼兒進行有效交互,那么這樣成為一種拓展幼兒科學眼界、豐富幼兒探究思維的教學新方法。同時,VR技術也可以在教學體驗過程中應用,讓幼兒身臨其境,樂在其中。

(四)完善課程方案

目前,在科學課程建設中,大多數幼兒園仍然使用由教師主導的零散的、碎片化的課程內容,而以幼兒為核心、有益于幼兒探索的教學模式并沒有被廣泛應用。只有從幼兒的興趣著手,引領他們合作收集、組織策劃、操作實驗、總結分析,才能構建科學合理、具有溫度的科學課程。在教學中,所設計的每一個方案都應被納入科學課程中,形成操作性強、設置合理、值得反復推敲和推廣的常態化課程方案。

幼兒園科學活動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是豐富多元的。幼兒園和教師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以前瞻性的眼光設計課程、實施教育,努力培養擁有良好科學素養的未來接班人。

猜你喜歡
科學幼兒園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我愛幼兒園
《融合》
歡樂的幼兒園
點擊科學
科學大爆炸
愛“上”幼兒園
科學拔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