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對多病共存老年患者自護能力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2024-03-25 12:33肖鈺玲
中國醫藥指南 2024年8期
關鍵詞:醫養養老常規

肖鈺玲

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衛生院感染科,福州 350012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1]。然而,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免疫力、抵抗力及各項身體功能會逐漸衰退,從而出現各類疾病[2]。最為常見的是,老年人在智能、運動功能及感覺方面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障礙,在合并多種疾病的同時會嚴重影響到其自理能力及生存質量,需要家屬及專業人員長期照料[3]。與西方國家比較,我國養老護理服務仍處于探索階段,當前的護理服務水平較低,因老年群體大都缺乏自我護理、管理能力,因此必須積極探索具有針對性、優質的、全面的長期照護方案,以期提高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生活質量[4-5]。在該種背景下,本研究探討了將醫養結合護理模式應用在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中,分析該護理模式的可行性,并分析對老年患者自護能力和生存質量的影響。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納入2022 年1 月至2023 年6 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80 例多病共存老年患者。本研究已通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60 歲者;多病共存者;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或其他重大疾病者;存在精神障礙類疾病或無自主意識、自主行為能力者。

1.2 方法 將納入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常規干預組和醫養結合組,每組40 例,分別接受常規干預及醫養結合干預。兩組均干預2 個月。

常規干預組:實施常規干預,內容涉及飲食護理、運動鍛煉護理、強化與患者的溝通、開展健康宣教工作等。

醫養結合組:采取醫養結合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在當地社區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合作下,參考營養科、康復科、老年科等專業醫師的意見,制訂多病并存老年患者的護理計劃,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自護能力。具體護理內容涉及:①居家養老:以社區衛生服務資源為依托,視情況實施家庭醫生服務模式,對轄區內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實施重點護理及照護,提高該類老年患者對于疾病的正確認知程度,提升其自我護理、自我管理的能力。②社區養老:根據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的實際情況及轄區內養老機構的運營狀況,為其制訂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護理服務。在尊重患者意愿的原則上,為其建立個人健康檔案,根據實際情況為其提供預約、轉診服務,以此實現養老機構與社區家庭醫生間的無縫轉換與對接。③醫療干預:轄區內醫療機構需提供良好的醫療支持。a.環境護理:為住院患者營造舒適、安靜的病房環境,確保病房整潔、衛生,室內溫度控制在25℃左右,濕度保持在60%左右,防止患者出現感染、發熱等情況。盡量安排具有相似文化程度、生活習慣等特點的患者同住,避免沖突、糾紛等。b.心理護理:由于多病共存老年患者可能需要長時間的住院治療,加之患者對自身疾病缺乏正確認知,導致在治療期間極易出現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強化與患者間的溝通和交流,幫助患者建立治療的積極性和自信心,改善其負面情緒,獲得患者的信任感,以便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c.娛樂、運動指導: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及個人愛好為其選擇不同的運動和娛樂方式。指導患者每天保證進行1 h 的有氧活動,其中上午患者可進行半小時的有氧操,下午可在晚飯后進行半小時的漫步走和打太極等。根據患者疾病選擇運動強度,在患者微微出汗時停止運動。在患者午休后,可組織病友間進行娛樂活動,結合患者的愛好選擇下棋、書畫、手工制作等,護理人員組織患者每周觀看1 次電影,每半個月組織患者參加1 次健康講座。每次運動及娛樂活動1 h 時,護理人員需給予患者充分的鼓勵和肯定,提高其積極性,有利于臨床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d.營養支持:根據專業人士制訂的營養計劃開展營養干預,組織多名患者一起用餐,在強化社會活動能力的基礎上增加進食量。若患者不能夠自主進食,或者存在吞咽困難,護理人員需協助患者用餐,或者放寬飲食的自由度。按時測量患者的體重,結合體重變化制訂下一周期的飲食計劃。e.家庭支持:家屬對于患者的康復起到重要的作用。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照護,按時探視、積極配合治療等,與患者家屬溝通患者的康復情況,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關愛。

1.3 觀察指標 干預2 個月后,對患者的自護能力、生存質量等指標進行評價。①患者的自護能力:根據自我護理能力測定量表(ESCA),在干預前和干預2 個月后對患者自護能力進行評價,共4 個維度(自我概念、健康知識水平、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水平),每個維度分值為0~30 分,患者的自護能力與總分值呈正相關。②患者的生存質量: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簡易生存質量量表(WHOQOL-BREF),在干預前和干預2 個月后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價。該量表從4 個維度(心理、社會關系、生理、環境)共計29 個條目進行評估,生存質量與總分值呈正相關。③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以自擬的護理工作評價表為依據,下發至每位患者手中,按要求填寫后回收,回收率100%。該表主要從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服務態度等方面進行評價,滿分100 分,評分>80 分為很滿意,60~80 分為滿意,其余為不滿意??倽M意率=(很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工具為SPSS 23.0 軟件,正態分布的計量數據用表示,數據差異分析應用t檢驗;計數數據用n或%表示,應用χ2檢驗,統計學標準為P<0.05,代表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性。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共納入80 例患者,每組40 例。常規干預組:男性24 例(60.0%),平均年齡(74.75±1.77)歲。醫養結合組:男性23 例(57.5%),平均年齡(74.79±1.60)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無統計學差異(均P>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存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WHOQOL-BREF 評分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相較于常規干預組,醫養結合組患者的WHOQOL-BREF 評分明顯提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WHOQOL-BREF評分比較(分)

2.3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自護能力ESCA 評分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ESCA 評分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后,相較于常規干預組,醫養結合組患者的ESCA 評分明顯提高(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ESCA評分(分)

2.4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比較 相較于常規干預組,醫養結合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更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比較 [例(%)]

3 討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快速發展,大眾對于醫療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傳統、單純的護理模式已然無法滿足大眾對醫療健康的實際需求[6]。臨床護理模式也逐漸發生轉變,由既往的常規遵醫囑護理,向“以患者為中心”、圍繞病情進行護理的模式轉變[7]。尤其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不斷加劇,人口結構逐漸改變、家庭功能不斷弱化、養老服務機構與醫療保障單位間的銜接不暢等問題逐漸凸顯,醫養分離問題逐漸突出,對多病共存老年人的社會養老與醫療護理結合必將成為今后老年人健康護理模式的發展趨勢[8-9]?!搬t養結合”也是隨著時代發展要求而產生的一種合作創新的護理模式,其不同于傳統的照護生活服務護理體系,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是該模式的主體機構[10-11]。醫養結合護理模式能夠充分利用醫療機構的資源與優勢,同時配合養老機構的“養護”作用,二者整合后實現集醫療、護理、康復、養老等一體化的綜合服務模式,滿足患者的多方面需求,更好地滿足當前多病共存老年人的健康照護需求[12]。相較于傳統的護理模式,“醫養結合”模式既能滿足多病共存老年患者在大型醫院治療的目的,同時還可滿足其在養老機構完成護理及康復工作的構想,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現階段大型醫院看病難、住院難的問題[13]。

本研究探討了對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進行醫養結合模式護理的效果,觀察該護理模式對患者自護能力、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醫養結合組患者干預后的生存質量WHOQOL-BREF 評分、自護能力ESCA 評分相較于常規干預組均明顯提高,且醫養結合組患者對該護理模式的滿意率更高,該結果提示了醫養結合護理模式相比醫養分離的常規護理模式具有顯著優勢。

綜上所述,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接受醫養結合護理干預,可提高老年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可提高其自護能力,患者對醫養結合護理的滿意率也更高。

猜你喜歡
醫養養老常規
醫養當興
常規之外
緊急避孕不是常規避孕
養生不是養老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醫養結合 我們這么做
別受限于常規
養老之要在于“安”
醫養結合真的難操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