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穎超的禮品觀

2024-03-26 19:42孟紅
紅巖春秋 2024年2期
關鍵詞:鄧穎超棉襖延安

孟紅

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鄧穎超總是站在斗爭的前列,為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卓越貢獻。令人稱道的是,鄧穎超始終嚴格遵守黨的廉潔紀律,保持人民公仆的本色。她曾反復強調,“領導者的言行要考慮影響”,“做每一件事都要想著人民,想著黨的利益”。鄧穎超的高風亮節,在她對待禮品的觀念上得到了生動展示。

隨信附寄不準請客送禮的通知

1961年春節前夕,周恩來和鄧穎超收到淮安縣委托人捎來的蓮子和藕粉等土特產,當即委托辦公室回信,信中寫道:

你縣送給周總理和鄧大姐的藕粉、蓮子、馓子、工藝品以及針織品都已收到了。你們對周總理的熱愛和關懷,他們是知道的,但是周總理和鄧大姐認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準送禮的情況下,你們還這樣做是不對的?,F在總理和鄧大姐從他們的薪金中拿出100元寄給你們,作為償付藕粉、蓮子、馓子、工藝品的價款,其他的一些針織品等以后有便人帶給你們??偫聿⒅甘緦⒅醒腙P于不準請客送禮的通知寄給你們一份,請仔細研究,并望嚴格執行。

總理辦公室的承辦人員按照周恩來和鄧穎超的囑托,隨信附寄了一份《中共中央關于不準請客送禮和停止新建招待所的通知》。

這份《通知》的制訂有著特定的背景。1960年,全國各地普遍出現糧食緊張的局面,能否公正合理地調配有限的糧食資源,使最需要糧食的地區得到補給,事關社會穩定的大局。但就在糧食調運最緊張的時候,青海省一方面要求中央給他們調進糧食,一方面又給中央送來5萬斤魚。周恩來知道后十分生氣,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對此提出嚴厲批評:“青海送中央5萬斤魚,簡直胡鬧。為什么要中央調糧又送魚?”“全國從今以后,不許送中央一針一線一條魚,要做全面通報,嚴格禁止?!?/p>

會后,周恩來指定負責國務院日常工作的習仲勛、齊燕銘等起草了這份《通知》?!锻ㄖ饭灿形鍡l規定,前兩條是:一切單位都不準向任何單位和個人贈送禮物,也不準借用任何名義變相送禮;各廠礦、企業、人民公社試制成功的新產品,除對其直接主管部門可以送一份樣品外,不許以獻禮或其他名義贈送給上級機關或其他單位和個人。

在隨信附寄給故鄉的這份《通知》上,周恩來還親筆寫上指示,要江蘇省委、淮陰地委和淮安縣委負責同志認真閱讀,堅決按照《通知》的精神辦。

這封信不足200字,可內容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在周恩來和鄧穎超看來,對于故鄉的深情和關懷,不能表現在接納家鄉人的禮物上,而應從深層次的紀律層面上來考量:請客送禮不僅會加重人民的負擔,更重要的是會助長一種腐敗的社會風氣,這是絕對要杜絕的。

計算并給水果補上合理價錢

1967年4月,周恩來遠赴廣州視察工作,衛士高振普等人隨行。

周恩來在廣州的數日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身邊的工作人員也是連軸轉,無法抽時間出去游覽。

離開廣州的前一晚,當地一位領導找到高振普等人,送來了11小筐水果,說:“你們這幾天太忙了,沒時間買東西,我們就給你們送來一點水果,每人1筐,共11筐?!贝蠹疫B忙擺手推辭,表明態度說:“我們有紀律,不能擅自收禮?!笨赡俏活I導早有準備,堅持說:“我們知道你們有紀律,這些水果不是白送給你們的,你們可以付錢,每筐1元,共11元?!闭f完,他還掏出了發票。大家商量了一下,覺得這是自己花錢買的,不算收禮,而且看這一小筐水果,差不多也就值1塊錢,同時也考慮應該給對方一個臺階下。于是,他們每人掏出1塊錢,付給了那位領導。

周恩來一直在忙碌,對這件事起初并不知情?;氐奖本┖?,他才發現這11筐水果,詢問高振普是怎么回事。高振普作了詳細匯報,周恩來因為需要處理很多急事,便沒有多問,轉頭對他說:“回去讓大姐處理吧?!?/p>

回到中南海西花廳后,高振普主動找到鄧穎超,把這件事一五一十地匯報了一遍。他本來以為,自己沒有違反規定,鄧穎超不會批評自己,可鄧穎超處理這件事的做法,卻讓他汗顏。

鄧穎超聽完匯報后,并沒發表意見,而是先讓大家把水果筐打開,稱一下每樣水果的重量,再按市場價計算這一筐水果到底值多少錢。

大家絲毫不敢懈怠,趕緊照做。待清清楚楚過秤后,算出來的結果是每筐水果共1.78元,比他們花的錢多了0.78元。

高振普連忙承認錯誤,說自己辦事太不認真了,沒有仔細核對價錢就收下了,以后一定吸取教訓,杜絕類似情況發生。

鄧穎超問他:“這次的事,你打算怎么處理?”高振普誠懇地說:“我們把錢補上,再寫一份檢查,寄去廣州?!编嚪f超這才點了點頭,說:“這樣做就對了。你還年輕,要接受這次教訓,做任何事情都要親自去看看?!?/p>

后來,鄧穎超在一次會議上提起了這件事,對大家說:“通過這件事來看,要堅持一個好的制度有多么不易呀,你想堅持了,外界還會不停地影響你,關鍵還是你們自己要掌握好?!?/p>

用多寄錢的方式避免對方再送禮

有一次,周恩來到云南昆明視察。臨走時,云南當地領導送來一箱芒果,交給周恩來的警衛員帶回去,說這是送給總理和鄧大姐的。

這名警衛員可能因為剛參加工作,在思想上還沒有那么警惕,便把這箱芒果帶了回去,也沒有告訴周恩來和鄧穎超。

回到北京后,鄧穎超發現了這箱芒果,立即警覺地詢問緣由。

警衛員說,這是云南的領導送給總理和大姐的,表示他們的一點心意。

鄧穎超聽后嚴厲地說:“中央明確規定不準請客送禮,他們這是違反規定。同時,你也做得不對,怎么能隨便收取別人的禮物呢?你們作為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更要提高警惕,以身作則?!?/p>

警衛員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趕緊對鄧穎超作了檢討。鄧穎超說:“認識到了錯誤,下次改正就好。你現在把100元錢和一份中央關于不準請客送禮的規定一起寄給云南?!本l員說:“大姐,那箱芒果總共也不值10元錢,不用寄100元錢?!编嚪f超回答:“就是要多寄錢,才能讓他們記住這件事,要是我們只給他們寄10元錢,他們下次還會再送?!本l員這才明白了她的用意。

事后,鄧穎超還告誡大家:“這次是芒果,不能再送回去,不然就爛了。如果是其他東西,就是給錢也不能要,要原封不動地退回去?!?/p>

之后有一年元宵節,有人寄來了一些禮物,鄧穎超看后,發現是一些糖果、特產,就讓工作人員原樣退了回去,一點也沒有留。

鄧穎超后來說:“要堵住送禮的口子,關鍵在于領導者自身;要守住自己的底線,不要給下面的人找借口?!?/p>

為2斤小米留下糧票和錢

1970年6月1日,鄧穎超陪同緬甸、烏拉圭、錫蘭、印尼和柬埔寨等國外賓去延安參觀。這是她離開延安20余年后的首次回歸。

當天下午,鄧穎超一行抵達延安,先后參觀了毛澤東故居、鳳凰山陳列館。第二天,又參觀了楊家嶺、棗園、抗大舊址、王家坪和寶塔山等地。面對熟悉的寶塔山、延河水和那一孔孔窯洞,鄧穎超的心頭百感交集。這里承載著她的青春歲月,留下了她為革命事業默默奉獻的足跡。

在參觀完返回北京時,延安人民想帶點禮物給周恩來。幾位年長的同志建議:“總理愛吃咱延安產的小米,就捎2斤小米吧!”隨即,大家便將2斤當年新產的小米用一個小布袋裝起來,送給鄧穎超。

鄧穎超笑著對大家說:“延安的小米,恩來同志見了一定很高興。吃上延安的小米,就像是回了一趟老家?!闭f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接著,鄧穎超又說:“不過,糧票和錢你們得收下。我們黨有規矩,不收禮。要不我帶回去了,恩來同志肯定會批評我的?!?/p>

大家說:“2斤小米怎么好收錢和糧票呢?這是我們延安人民的一點心意?!?/p>

鄧穎超和藹地說:“延安人民的心意,恩來同志一定很感激。但他從來不違背黨的規定,不然,你們這里出小米,他們那里出別的特產,大家你送一點,我送一點,那我們家里還了得!共產黨不能搞這一套?!币环捳f得大家心悅誠服。

就這樣,鄧穎超留下糧票和錢,才帶走了2斤小米。

收下73名工人親手縫制的棉衣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病逝。追悼會結束后,鄧穎超見大家臉上愁云密布,便強忍著悲痛安慰道:“恩來去世了,你們都很悲痛,我也很悲痛,但是,悲傷和眼淚不頂用,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p>

這年春節前夕,人民日報社給西花廳寄來一個包裹,并附有一封信。鄧穎超十分疑惑地打開包裹,只見里面是一件嶄新的綢面絲棉襖,還散發著新面料的味道。

她又打開那封信,戴上老花鏡,慢慢讀了起來。原來,這是天津紅橋區服裝二廠(后改名天津天虹服裝廠)的73名青年工人寫給她的問候信。信中說,棉襖是給她的新年禮物,一針一線都是對她的敬意。

鄧穎超心里頓時涌上一股暖流。她連忙脫下上衣,把這件棉襖穿上,站在鏡子前笑著說:“這大小正合身著呢?!?/p>

試完衣服,鄧穎超不免有些傷感,往年同周恩來一起過春節的歡樂情景仍歷歷在目。不知不覺,她的雙眼已噙滿淚水。她轉頭仔細看看棉襖和信件,感慨地想:這73位工人從來沒有見過她,卻能做出這么合身的棉衣,可見費了不少心血。

想到這里,鄧穎超左右為難起來:自己一輩子從來不習慣收人家的禮物,可這件棉衣的意義太重大了,她又不得不收。一旁的秘書趙煒看出了鄧穎超的猶豫,便建議道:“您應該接受他們的心意,決不能退回棉襖?!?/p>

鄧穎超含淚詢問:“這是他們的一片心呀,但是我要付錢給他們,你說30元夠不夠?”趙煒點了點頭。

鄧穎超叮囑趙煒立即動筆,給天津的工人們寫一封回信。信中寫道:“她看到你們73位青年工人同志親手一針一線縫的棉衣,真是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寄給你們30元作為衣服的成本費,這筆錢如不好處理,可作為購買學習書籍和用品?!?/p>

3月16日,73名工人收到了這封回信,大家不由得熱淚盈眶,打心眼里覺得鄧穎超就像自己的長輩一樣可親可敬。他們用鄧穎超寄來的30元錢購買了幾本書和用來慶祝的鞭炮、糖果等,還將糖果寄給鄧穎超,同時再附一封信,請鄧穎超為他們題詞。隨后,鄧穎超以“為共產主義革命的一個老戰士”的名義題了詞。

此后的歲月里,鄧穎超一直想找機會感謝這73名工人。

1984年6月,鄧穎超在登完泰山返京路上,終于有機會來到天津。下車后,她便讓同志們去打聽這73名工人。

八年里,服裝廠早已改名,工人們各自有了去處,重新找到他們很不容易。多方打聽下,工作人員找到了他們的下落。

7月4日,鄧穎超見到了工人們,除1人已經去世,1人重病休養,其他人全部到齊。鄧穎超十分開心,微笑著與每位工人握手。大家擔心她的身體吃不消,勸說她跟一兩個工人代表握手就行了。但鄧穎超依然堅持與每個人握手致謝。對此,她坦誠笑言:“八年前,你們每一個人都一針一線地為我縫制過棉襖,我今天也要一個一個地握住你們的手,表達我的感謝?!?/p>

在與工人們交談中,她道出肺腑之言:“這件棉襖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溫暖和激勵,我一直將這件棉襖看成極為珍貴的紀念品,我穿著你們做的棉衣,過了兩個冬天,出席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見過外賓。我覺得我很驕傲,有這么多同志說是我的兒女,我覺得驕傲得很!”

這次見面在溫馨祥和的氣氛中結束,鄧穎超還與大家合影留念,這是她在周恩來去世后難得的開心時光。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黨史七室主任

編輯/王堯

猜你喜歡
鄧穎超棉襖延安
鄧穎超:春天過后不是秋
貼心“小棉襖”
從延安整風運動說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貼心小棉襖
鄧穎超:你用鮮花綻放我一世愛戀
新媒體技術在復原陳列中應用的探索——以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為例
1966年的棉襖
走進延安
一件棉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