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帝國第一陪葬墓”有重大考古發現 等

2024-03-27 15:54
求學·理科版 2024年5期
關鍵詞:瓦工帝陵藍領

“秦帝國第一陪葬墓”有重大考古發現

近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公布了秦始皇帝陵1號陪葬墓的最新考古成果,在考古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經考古發現,這個1號陪葬墓是目前已知等級最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秦代高等級貴族墓葬,是帝陵規制下的“秦帝國第一陪葬墓”。墓中出土的文物種類較多、數量較大、等級質量較高,其中不少文物為首次發現,如金舞袖俑、金銀駱駝、四輪獨辀木車等。尤其是北墓道出土的四輪獨辀木車是目前考古所發現的唯一的埋藏于墓中的四輪車實物,填補了我國古代四輪車實物的空白。

熱評:用一把手鏟叩問文明的沃土,從文物碎片中抽絲剝繭,不停地猜測、修正、講述歷史長河里的故事。這就是考古的意義。

當藍領的職業價值被重估

日前,一則“泥瓦工一家三口半月收入4萬”的新聞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關注和熱議。這名“90后”泥瓦工入行9年,技術嫻熟,以一單160平方米新房的活計為例,工期15天,連工帶料,其一家三口能拿到4萬元左右的薪酬,這個收入已經超過了不少白領。這讓許多網友感嘆掌握一門職業技術和辛勤工作的重要性,也讓一些年輕人開始反思自己的職業選擇,決定加入諸如泥瓦工、外賣員、快遞員之類的藍領隊伍。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顯示,我國藍領群體規模達4億人,已超過我國就業人口的一半。

熱評:高收入的背后必定是高付出,而且大量人員涌入同一個行業,勢必會導致市場飽和等問題出現。同時,我們需要理性地思考一個問題——“等干不動的那一天,我還能做什么?”其實,無論選擇做白領還是做藍領,我們都要保持創造力和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地提高專業技能水平和個人素質,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的長遠發展。

漸凍癥抗爭者蔡磊:不只是為自己“爭命”

近日,京東原副總裁、漸凍癥抗爭者蔡磊宣布,將再捐助1億元,用于支持漸凍癥的基礎研究、藥物研發、臨床醫療等科研項目。2019年10月,41歲的蔡磊被確診為漸凍癥。漸凍癥可以說是一種絕癥,即使在醫療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其治愈率依舊為零。蔡磊被確診后,他決定和漸凍癥抗爭到底——“雖然我已經是個殘疾人,面對死亡,我還能為社會做有價值的事情?!彼私獾綕u凍癥治療研究的一大阻礙在于樣本數據不足,于是他動用自己全部的人脈和資源,建立了一個匯集漸凍癥患者信息和數據的平臺。目前,這個平臺是全球最大的漸凍癥患者科研數據平臺。他還帶頭簽署遺體捐獻協議,讓中國漸凍癥患者腦脊髓樣本實現了從零到一的突破。

熱評:醫學史上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點滴努力和厚積薄發的結果。雖然蔡磊的努力未必能在短期內結出奇跡的果實,但對于漸凍癥研究的漫漫長途,他已將漸凍癥藥物研發的時間向前推動了至少10年。

猜你喜歡
瓦工帝陵藍領
報告:中國藍領群體月均收入5 000元至8 000元
電影中的帝陵
帝陵寶藏
傍晚
王建清為藍領代言
郭銳20年磨煉成“藍領狀元"
韓國年輕人熱衷學瓦工活
藍領“高薪”背后的尷尬
秦始皇帝陵青銅水禽坑
一個瓦工的愛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