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排水系統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分析

2024-03-29 00:57喬治強鄒翠華黃玉林
關鍵詞:土地利用設施建設

喬治強 鄒翠華 黃玉林

湖南平安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長沙 410100

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對排水系統施加了極大的壓力。隨著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排水需求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這已經超出了既有排水系統的承受能力。同時,城市土地利用的變化,如城市擴張和土地覆蓋改變,使得排水系統的規模和布局需要進行調整和改進。此外,城市化過程中對水資源的需求也對排水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城市排水系統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基礎工作不夠夯實,城市規劃設計不夠全面

城市排水系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之一是不完善的基礎數據。缺乏準確、全面的城市基礎數據,如降雨數據、地形數據、土地利用數據等,限制了排水系統規劃和設計的準確性和科學性。缺乏基礎數據的支撐,可能導致排水系統設計不匹配實際需求,容易出現排水不暢、水體污染等問題。城市排水系統建設需要與城市規劃相協調,確保排水系統的合理布局和管網結構。然而,在實際情況中,城市規劃和排水系統設計之間存在協調不足的問題。城市規劃可能忽視排水系統的需求,導致排水系統建設與城市發展脫節,影響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城市排水系統建設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如城市發展趨勢、氣候變化、環境保護要求等。然而,在實踐中,缺乏對這些因素的綜合分析和考慮,導致排水系統規劃和設計的局部性和片面性。這可能導致系統容量不足、排水管網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城市排水系統建設需要具備長遠的規劃視野,考慮未來城市發展的需求和變化。然而,許多城市在排水系統建設中缺乏長遠規劃,往往只著眼于眼前的問題,導致系統無法適應城市未來的發展需求,需要頻繁改建和擴建,增加了成本和工程難度。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加強基礎數據的收集和管理,建立全面、準確的城市基礎數據系統。同時,加強城市規劃和排水系統設計之間的協調,確保排水系統與城市發展相適應。綜合考慮城市發展趨勢、環境保護要求等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和綜合考慮,制定科學合理的排水系統規劃和設計方案。同時,加強長遠規劃,考慮城市未來發展的需求和變化,避免頻繁改建和擴建的問題。只有通過綜合解決以上問題,才能實現城市排水系統的高效運行和可持續發展。

1.2 排水設施工程建設費用不足,排水管理力度不足

1)建設費用不足:城市排水設施的建設需要巨額的投資,包括管網建設、泵站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然而,許多地方政府在排水設施建設方面投入的資金不足,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建設費用不足導致建設進度緩慢,設施更新和擴建不及時,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排水需求。

2)排水管理力度不足:排水系統的有效運行需要強有力的管理和監督機制。然而,存在排水管理力度不足的問題。缺乏全面、定期的巡查和維護,導致管網漏損、堵塞等問題未及時發現和解決。同時,對于違法排水行為的監管不力,使得水環境污染問題得不到有效治理。

3)缺乏資金來源和可持續性: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和運維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然而,缺乏可持續的資金來源是一個挑戰?,F有的資金來源主要依賴于政府財政撥款,但由于其他緊急需求的競爭,排水設施建設往往優先級較低。此外,缺乏適當的資金回收機制和運營模式,導致排水系統的運維難以持續。

1.3 排放污水水質及排水設施不符合標準

在大多數情況下,城市排水系統主要用于城市排放污水處理。城市排放污水包括一部分化工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即使經過城市排水系統的處理,污水的水質仍然不符合排放標準,將不達標的污水排放至河流,將會對河流造成一定污染,進而對城市用水鏈中的必要生活用水造成污染,污染物質依附在水生動植物以及靠岸動植物上,最終經過食物鏈的循環影響人體的健康。

1.4 排水體制選擇不合理

1)劃分不清責任邊界:在一些地區,排水系統涉及多個部門和機構,但缺乏明確的責任劃分和協調機制。不清晰的責任邊界導致問題處理的滯后和推諉,難以形成協同作用。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可能導致信息不暢通、決策滯后、資源浪費等問題。

2)缺乏統一的管理體制:城市排水系統的管理涉及城市規劃、建設、運維、監管等多個環節,需要協調不同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合作。然而,存在缺乏統一的管理體制的問題,各個部門之間的合作和協調不夠密切,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和問題難以解決[1]。

3)缺乏專業化管理人才:城市排水系統的管理需要專業化的知識和技能。然而,存在缺乏專業化管理人才的問題。一些地區缺乏具備排水系統規劃、設計、運維和管理等方面專業知識的人才,影響了排水系統的有效運行和管理。

1.5 管材和接口形式不正確

1)管材選擇不當:在排水系統建設中,選擇不合適的管材可能導致管道老化、滲漏、破裂等問題。例如,使用低質量的管材或不符合標準的管材,容易導致管道質量不達標,短期內就出現漏水和損壞[2]。

2)接口形式錯誤:管道接口是排水系統中的關鍵部分,正確的接口形式能夠確保連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然而,存在接口形式錯誤的問題,如接口設計不符合標準、施工質量不達標等,導致管道連接處漏水、滲漏等問題。

3)未考慮材料的耐腐蝕性:排水系統中的管材應考慮到排水液體的特性,如酸堿度、含鹽量等,選擇具有良好耐腐蝕性的材料。然而,一些地區在材料選擇上忽視了耐腐蝕性,導致管道容易受到腐蝕,減少了系統的使用壽命。

1.6 建設程序不正確

1)缺乏規范的前期調研和規劃:在排水系統建設前,應進行充分的前期調研和規劃工作。這包括對工程所涉及的地質地貌、土壤條件、水資源狀況等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通過科學依據進行工程規劃和設計,可以準確把握工程需求和風險,避免后期出現問題和變動。

2)建設程序不符合工程規范: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工程規范和要求,確保建設程序符合規范標準。這包括按照正確的施工順序和方法進行施工,保證材料的質量和施工工藝的正確性。同時,要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驗收和驗收手續,確保工程質量能夠得到有效保證。

3)缺乏監督和檢查:為保證工程建設程序的正確執行,必須建立有效的監督和檢查機制。監督和檢查的目的是確保施工過程中的合規性和質量控制。通過對工程的監督和檢查,及時發現和解決施工質量問題,防止工程進度延誤。這需要建立相應的監管機構,加強對建設過程的監督和檢查力度。

通過加強前期調研和規劃、確保建設程序符合工程規范、建立有效的監督和檢查機制,可以有效解決建設程序不正確的問題。這將有助于提高排水系統建設的質量和效率,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和可持續使用。

2 城市排水系統中問題的應對措施

2.1 加強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管理

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管理是應對城市排水系統中存在問題的重要措施。合理的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管理能夠提前考慮排水系統的需求,減少排水壓力。首先,加強城市規劃是保障城市排水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城市規劃需要綜合考慮城市發展趨勢、人口增長預測、土地資源利用等因素,確保排水系統與城市發展的協調和一體化。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可以合理布局排水設施和管網,充分考慮城市區域的地形、地貌和水資源情況,減少排水系統建設和運行的風險和問題。其次,土地利用管理對于城市排水系統的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可以減少土地利用沖突,避免排水系統被迫適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通過科學規劃和控制城市擴張速度和密度,合理安排建設用地、居住用地、綠地等功能區域,減少對排水系統的壓力。此外,還需要加強土地利用政策的執行和監管,防止違法占用排水用地,確保土地利用的合法性和合規性。

2.2 提升排水設施建設和改造水平

提升排水設施建設和改造水平是應對城市排水系統中存在問題的重要舉措。通過加大投資、優化設計和加強施工管理,可以改善排水設施的性能和功能,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和可靠性。首先,加大排水設施建設投資是提升水系統的關鍵。城市排水系統的建設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包括管網建設、泵站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等。此外,可以通過引入社會資本、探索公私合作等方式籌措資金,加快排水設施建設進程。其次,優化設計和布局是提升排水設施建設水平的關鍵。在設計階段,應綜合考慮城市發展趨勢、氣候變化、環境保護要求等因素,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優化排水管網布局,確保排水能力和覆蓋范圍與城市發展相匹配。同時,注重降低排水系統的運營成本,提高系統的效益。

2.3 加強排水管理和維護

建立健全的排水管理機制是加強排水管理的基礎。需要明確各部門和機構在排水管理中的職責和協作機制,建立統一的管理體制。加強跨部門、跨機構之間的協調合作,形成聯防聯控、信息共享的工作機制。同時,加強與社區居民、行業企業等相關方的溝通與合作,形成共治共建的合力。其加強巡查和維護工作是確保排水系統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定期進行全面的巡查,發現并記錄管網漏損、堵塞等問題,及時采取措施進行修復。加強管道清理、疏通和維修,保障管道的通暢性和安全性。

2.4 推行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

推行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可以減輕排水系統的負荷。傳統上,城市雨水被迅速排放入下水道,導致排水系統過載和水體污染。通過收集雨水,將其用于綠化、沖洗、工業用水等方面,可以減少雨水流入排水系統的量,緩解排水系統的壓力,提高系統的運行效率。雨水收集和利用可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雨水是一種可再生的水資源,通過收集和利用,可以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合理利用雨水可以替代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使用,減少對傳統水資源的依賴,從而實現節水效益和可持續發展。推行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有助于減少洪澇災害風險。在城市建設中,大量的硬化地表和不合理的排水系統設計容易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通過收集雨水并將其儲存和利用,可以減少降雨時的徑流量,降低洪澇災害的風險,提高城市的抗災能力[3]。

2.5 加強污水處理和水環境保護

加強污水處理是確保水環境質量的關鍵環節。城市污水是主要的水污染源之一,如果不加以處理,將對水體產生嚴重污染影響。通過建設和改造污水處理廠,采用適當的處理工藝和技術,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氮、磷等污染物,提高水質達標率。同時,加強對污水排放的監管和控制,確保排放水質符合環境標準。

推動水環境保護政策的實施是加強水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制定并落實相關的水環境保護法規和政策,加強對水環境的監測、評估和管理。加強污染源的減排工作,推動工業和農業排放的減量化和清潔化,控制城市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排放,遏制非點源污染。加強生態修復和保護,保護水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功能。

加強水體監測和評估是實施水環境保護的基礎。建立健全的水體監測網絡,監測水體的水質狀況和污染物濃度,及時發現水體污染問題。通過數據分析和評估,制定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推動水環境保護工作的科學決策和精細化管理。

2.6 提高排水系統的抗災能力

加強對自然災害的預防和準備是提高排水系統抗災能力的基礎。進行充分的自然災害風險評估,了解可能發生的災害類型、頻率和影響范圍。制定相應的防災減災方案,包括加強防洪、防澇設施的建設和改造,提高排水系統的容量和抗洪能力。

建立健全的搶險和修復機制是提高排水系統抗災能力的重要保障。建立應急預案,明確各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和任務,加強搶險隊伍的組織和培訓。及時響應災害事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搶險和修復。

加強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是提高排水系統抗災能力的重要手段。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遠程監測和預警系統,實時監測降雨情況、水位變化等參數。通過數據分析和模型預測,及時預警災害風險,采取相應的措施應對災害。

加強與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協調合作是提高排水系統抗災能力的重要途徑。加強與氣象、水利、環境保護等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共同應對自然災害帶來的排水系統挑戰。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及時交流災害信息和應對措施,提高協同作戰的能力。

加強公眾意識和參與是提高排水系統抗災能力的重要方面。開展災害防范和應急教育,提高公眾對災害的認知和應對能力。鼓勵居民參與社區的抗災減災工作,建立居民自救互救的組織和機制。

2.7 加強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

加強技術創新是推動排水系統發展的關鍵。通過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如智能化監測系統、模擬仿真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可以提高排水系統的管理和運行效率。研發新型材料和設備,提高排水設施的耐久性和適應性。推動綠色環保技術的應用,實現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加強技術創新,不斷推動排水系統的升級和改進。

加強人才培養是提高排水系統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關鍵。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排水系統專業人才,建立健全的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高等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排水系統相關專業設置,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訓。同時,加強與行業企業的合作,開展實踐教育和人才交流,提升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3 結束語

城市排水系統建設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措施分析,展示了提升城市排水系統的發展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性。在城市化進程中,排水系統的規劃、建設和管理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城市的環境質量、居民生活質量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深入剖析城市排水系統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如基礎工作不夠夯實、排水設施工程建設費用不足、排水體制選擇不合理等,以及相應的解決措施,如加強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管理、提升排水設施建設和改造水平、加強污水處理和水環境保護等,可以為城市排水系統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猜你喜歡
土地利用設施建設
民生設施非“擺設”
警惕環保設施安全隱患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土地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研究進展及啟示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公共充電樁設施建設正當時
擅自啟用已查封的設施設備該如何處罰?
濱??h土地利用挖潛方向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