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建筑產業化對建筑行業影響

2024-03-29 20:36王文東
活力 2024年3期
關鍵詞:建筑業產業化建筑

王文東

(鄆城縣唐塔街道辦事處,菏澤 274700)

引 言

20 世紀中期,建筑產業化這一理念首次被發達國家提出,隨后被很快引入國內,但考慮到我國生產方式的限制,建筑產業化并未得到廣泛應用。近些年來,在建筑業發展形勢日漸緊迫和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的綜合作用下,建筑產業化重新登上舞臺?!督ㄖa業化發展綱要》指出,到2025 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50%以上,政府政策優惠力度不斷加大,建筑產業化勢必迎來大爆發的市場機遇。本文對有關內容的分析以現有理論為基礎,通過實務的探索與預測彌補我國建筑業這一板塊的空白,推動建筑業改革,也進一步帶動關聯產業,如城鎮建設、城市空間擴展等方面的開發。

一、建筑產業化基本內容

建筑產業化也稱為住宅產業現代化,即借助現代管理模式,以構件生產工廠化、設計標準化、管理信息化及施工機械化等技藝,整合設計、生產、施工等建筑產業鏈,實現建筑產品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建筑生產模式,是建筑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建造方式的變革,是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中國”的具體體現。

通過對建筑產業化基本內涵的理解,發現其是提升建筑業綜合效益、順應國家改革的必然要求。具體來看,建筑產業化主要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

(一)標準化設計

建筑產業化的標準有很多,根據地域范圍來看,包括國家標準、省級標準、地方標準等。我國的建筑產業化標準還在建設階段,并未形成全社會范圍內的統一標準,多參考發達國家的先進理念,經過吸收消化后轉化成與我國建筑業性質吻合的個性標準,區域內建筑產業化效果較為顯著。

(二)裝配式施工

裝配式施工即在工程內完成預制部件,然后在施工現場進行組裝,這極大地節省了現場澆筑時間。有關數據表明,這一施工方式可減少現場腳手架使用量50%以上,減少抹灰工程量50%,節水至少40%,耗材節約40%,現場施工垃圾減少可達80%。

(三)成品化裝修

成品化裝修即在現場完成預制部件組裝后組合安裝內裝構件,主要的成品裝修體系,如智能家居系統、集成衛?。ú膳┫到y、集成吊頂系統等,極大地加快了裝修步伐,避免二次施工產生污染或浪費。

(四)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是建筑產業化的根本,如BIM 技術、物聯網、可視化等,都是建筑產業化中的剛需技術,可以說是智能化推動了產業化的發展,為其帶來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1]。

二、建筑產業化的必要性

建筑產業化已不再是一個新興產業,但目前仍受到市場、技術及政策三方面的影響,各因素之間相互促進、相互制約,是決定建筑產業化縱深發展程度的關鍵因素,也正是這三部分組成了現代經濟格局??偟膩砜?,建筑產業化的必要性可總結為如下兩方面。

(一)是建筑業良性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國建筑產業以粗放型經營著稱,而現階段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傳統建筑業發展模式很難適應環境的變化,因此必須進行轉變,進行結構性調整,這也是諸多小型建筑企業逐漸退出市場的主要原因,行業集中度越發明顯,特別是央企、國企的地位日漸凸顯。而建筑產業化就是建筑業未來發展的必經之路,有助于建筑行業規范管理,保證建筑產業的質量與品質,更重要的是能節省材料和人力成本,使得建筑企業能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其他領域中,不斷激發建筑市場的發展活力。

(二)是建筑業生產方向的重要引領

建筑產業化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工業化等手段,先在價值鏈、流水線上生產產品的“零部件”,再到施工現場進行裝配,其對推動傳統建筑行業轉型升級的意義十分重大。而且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啟用建筑產業化的建筑企業可稱為高科技企業,帶領建筑行業開辟了一個新的生產方向。以100 m2的建筑項目為例,采用建筑產業化的施工方式,從零到精裝修不到300 天就可完成,相較傳統施工方式節約了近30%的工期。在節能方面,建筑產業化利用智能恒溫系統,既保證了防火安全,也節省了空間,相較傳統施工提高了45%左右的節能效率。在國家大力倡導轉型發展的今天,建筑產業化勢必成為建筑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三、建筑產業化對建筑行業的影響

(一)提高生產效率

建筑產業化通過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以及裝配式施工、信息化管理等方法,將傳統建筑施工的各環節進行有機整合,以達到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例如:標準化設計能夠減少在施工現場調整的時間和成本;工業化生產能夠快速高效地生產預制構件,減少調整頻率;裝配式施工能夠減少現場施工量;信息化管理能夠實時監控施工進度,抑制管理成本;等等。

(二)提升產品質量

建筑產業化保證了構件質量和施工質量,還可以隨時檢查構件狀態,保證建筑精度。同時,其信息化管理還能夠實時監控工程進度,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全面、全程地保證建筑質量。

(三)降低作業成本

建筑產業化直接減少了建筑施工的現場作業量,避免了人工成本和材料浪費,同時縮短了工期,保證了勞動生產率,適應于我國大規模的城市化進程。此外,建筑產業化大部分構配件都是在工廠生產,現場作業多是裝配作業,受降雨、大風等天氣影響因素較小,很少會耽誤工期,降低了誤工、延工率,也從側面降低了作業成本。

(四)推動產業升級

傳統的建筑施工中存在明顯的技術水平低、質量不穩定且效率低下的問題,而建筑產業化啟用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手段,直接推動了建筑業的產業升級,有序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從而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市場需求的需要。

(五)實現綠色發展

建筑產業化實現了構件生產工廠化,材料與能源的消耗都屬于可控工作,建筑垃圾與施工揚塵大幅減少,同時啟用了節能、環保、低碳等技術,促進了綠色建筑的發展。

同樣,除了建筑產業化對建筑業發展帶來的正面影響,還要客觀地看待其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例如:對現有的建筑業行業政策造成了沖擊,很多政策不再適用于指導建筑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業的勞務成本,尤其是掌握新工藝、新技術的人才,且在前期技術研發時也投入了較高的成本,一些建筑企業不愿承擔,故而建筑產業化可能遇到推行阻滯因素;缺乏通用性部件生產商,建筑產業化需要上中下游的積極配合,但目前一些預制構件并未形成產業鏈,甚至擾亂了市場秩序,規模效應無法發揮,建筑產業化推進受阻[2]。

四、建筑產業化發展建議

整體來看,我國建筑產業化發展進程較慢,整體上還處于有待開發、待創新的環節,需盡快對其進行統籌運作,具體從如下幾方面著手。

(一)不斷完善有關政策與規范

要想實現建筑產業化,必須在國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引導下,緊跟國家步伐,時刻關注政策的調整與變化,可成立專業化的建筑產業化小組,不斷打開競爭格局。

首先,更新土地供應機制。有關土地的管理機構需根據政府的政策布局和建筑產業化建設目標,在每年的土地開發計劃中預留出一部分土地,以供建筑產業化運作,同時逐年增加這部分的土地供應,不斷拓寬建筑產業化市場份額。

其次,更新相關補貼優惠政策等。政府財政部門需更新在允許范圍內的建筑產業化相關的財政扶持政策,增強實施建筑產業化的信心。同時,財稅系統也應對開展建筑產業化的裝修裝配公司實施稅收減免政策,支持其不斷創新發展,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不斷開拓建筑產業化市場。

最后,實施面積獎勵。為進一步激勵建筑產業化的發展,對于勇于建設、實施的公司或集團,地方政府可在法律、行業規范允許的范圍內對其進行一定的面積獎勵,但其獎勵面積須保持在項目總面積的3%以下。

(二)加速建筑產業化向市場化的轉換

建筑產業化的市場開放度還不夠,要想讓建筑產業化這一施工方式被更多企業認可,就必須加快其向市場化轉換的速度,擴大能夠接受這一施工理念的客戶群體,具體可從如下方面調整。

首先,與行業領跑者合作,或是小企業間抱團取暖。與行業標桿企業合作,有助于試點企業盡快掌握建筑產業化的技術與實施方式,全面參與到構件制造、項目設計、現場施工等環節上,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身獨立實施的能力。此外,小企業間相互協作,可聯合出資建設構件裝配工廠,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對建筑產業化的構件預制、數字化管理、標準化設計等進行學習了解,繼而調整工作重心,盡早進入建筑產業化市場,加速市場化推進。

其次,在政府機構的政策引導下,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對具備建筑產業化條件的企業,政府機構需幫扶其進行全面規劃,創造條件,同時加大項目公開、披露的力度,開辟綠色通道,提高項目相關的審批效率,優先撥付財政支持資金,等等[3]。此外,政府機構可牽頭組建建筑產業化協商會、委員會,對建筑產業化的規劃設計、施工過程,以及安裝等方面進行討論,鍛長補短,提高自身實力,更快、更好地推進建筑產業化。

最后,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有序擴大建筑產業化的應用范圍。在此過程中仍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如一些社會化、公益化建設項目,政府可積極采用建筑產業化施工模式,起到示范作用,調動地產公司推廣建筑產業化的積極性。此外,還可在地鐵建設、市政規劃、城市交通樞紐建設等方面推廣建筑產業化技術,以此輻射、延伸到全建設領域中去。

(三)做好建筑產業化的人才培養

由于市場的短缺和技術上的相對不成熟,建筑產業化長期面臨著人才短缺難題,所以優秀人才的引入和培養工作意義深遠。具體可從如下方面強化人才培養。

首先,做好建筑產業化的宣傳工作??蓮恼畽C構、地產企業,以及有需求的客戶群體等主體開展多角度的宣傳推廣工作,不斷加深社會對建筑產業化的認識,向其傳達這部分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渴望,從而凝聚更多的人才進入建筑產業化市場。

其次,做好行業員工的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工作。為加速建筑產業化發展步伐,可出具相關的產業政策和規范的行業標準,引導有關人員對其進行學習,尤其是地產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裝修裝飾企業人員,以及其他關鍵環節人員,從而奠定建筑產業化的行業規范。

最后,打造一支擁有專業技術的高端人才隊伍。建筑產業化可下沉至高校,同時實現政府監管機構、科研機構、高校及地產公司間的戰略合作,開設有關建筑產業化的課程內容,從根源上孵化綜合性的建筑產業化建設人才,奠定建筑產業化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四)不斷更新升級建筑產業化技術內核

除了政策引導、市場化發展、人才建設,建筑產業化的核心內容是其掌握的工藝技術,這是推動建筑產業化大范圍應用的關鍵。

首先,做好專項技術的認證工作。例如,設立建筑產業化專家協會,由政府牽頭,在項目建設之初就要進行建筑產業化可行性論證,并將建議形成書面文件,這是其能夠享受各種政策支持的根據。

其次,完善市場準入機制,做好把關工作,避免劣質資產流入建筑產業化領域。不管是國家整體還是地方個體,在地產公司進入建筑產業化領域時,必須對其公司資質、土地配置情況、經濟實力,以及社會征信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審查,并推進其立法進程,保證建筑產業化的專業性與施工質量。

再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大力推進產學研結合。在加大建筑產業化應用時,可在區域范圍內將產業技術、設計標準、安裝裝配,以及組合生產等內容進行共享,共享主體包括高校、地產企業、行業監管機構等,集思廣益,發現其中存在的共性難題,集體攻關,不斷提升我國建筑產業化技術。

最后,強化質量檢測評估。在推進建筑產業化的同時,還要做好相關質量監督工作,保證質量達到國家要求標準,找到質量監督關鍵環節,如構件預制、施工安裝、物流運輸、項目驗收等,任一關鍵環節都要形成行業規范與標準要求,必須保證居住與使用的安全性[4]。

結 語

綜上所述,在政府政策的推動和市場需求的綜合作用下,我國建筑產業化正在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建筑業即將開辟一個新的時代。在新經濟環境下,建筑領域的競爭愈發激烈,而建筑產業化正是尚未開辟的市場藍海,需要各地產企業、政府機構客觀看待建筑業的發展趨勢,及時轉換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順應市場的變化。本文簡單分析了建筑產業化對建筑業的影響和未來前景,并從有關政策的完善與引導、大面積的應用普及、專業化人才建設,以及核心建設技術的更新等方面提出優化建議,希望能進一步加速建筑產業化發展進程。但本文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筆者對建筑產業化的了解尚淺,對有關理論的學習還不深入,且存在明顯的主觀意識,或影響了結果的客觀性與公正性,故而部分觀點還需在實踐中進行檢驗,未來會加強對該方面內容的學習,力求不斷提高建筑產業化發展速度,彰顯其社會價值、經濟價值。

猜你喜歡
建筑業產業化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動物“跨界”建筑業
甘肅建筑業將采用清潔能源降低碳排放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畢賽端 “從事建筑業,我樂在其中”
建筑的“芯”
觀賞石產業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機緩釋肥產業化邁出大步
系統產業化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