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的變化規律及應對*

2024-03-29 22:02潘建紅
中國德育 2024年3期
關鍵詞:思政課育人數字化

■ 潘建紅 劉 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盵1]當前,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推動社會變革,引發高等教育領域數字化轉型。隨著數字化圖景不斷向高等教育拓展延伸,數字技術與高等教育體系實現深度融合,高校思政課也迎來新的變革,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模式已然形成。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旨在通過數字技術與高校思政課深度融合,形成新的教學和學習模式。正確認識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的價值意蘊,把握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過程中的變化規律,對于在新時期推動高校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提升高校思政課育人實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的價值意蘊

在數字時代,以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與高校思政課深度融合,不僅增強了課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還促進了課程的精準化發展,有效提升了育人實效。

(一)增強了課程吸引力和感染力

傳統高校思政課形式較為枯燥且與實際結合不夠,課程的內容和精華難以為學生所接受并引發共鳴。數字化背景下,利用各種虛實結合的技術手段,有效融合圖像、視頻和3D模型等技術形式,以情境為載體將各類場景真實還原,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打造情景式、浸潤式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從而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和觸覺。此外,利用數字技術快速、精準的數據獲取優勢搜集整合各類真實案例,將鮮活生動的實踐作為教學資源豐富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時事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時事熱點,增強高校思政課的溫度和深度,提高高校思政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促進了課程精準化發展

數字技術通過賦能高校思政課學情分析和評價反饋,捕捉學生需求和興趣點,推動高校思政課的發展趨向精準化。在學情分析上,利用大數據平臺構建高校思政課學生群體畫像,即時搜集和分析學生群體思想特征、行為習慣等,把握學生心理變化和現實訴求,借助算法優勢跟蹤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趨勢,測度學生課前課后的變化與反應,以此為依據,探索更為精準化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和形式,以“精準滴灌”實現高校思政課育人目的,使學生在人格、思想、知識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切實改變。在評價反饋上,建立“大數據+”學生評價系統,對高校思政課開展質量評價,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有效提升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三)提升了課程育人實效

一方面,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有助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升育人實效。伴隨數字化轉型逐漸深入,新技術、新系統與課堂教學不斷碰撞,衍生出各類交互式學習課堂,如翻轉課堂、第三課堂等,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發學生更深入地思考,使學生真正學懂弄通理論知識,實現知行合一。另一方面,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促進思政課主陣地與學校環境協同聯動,形成良好的育人合力。依托數字化技術數據整理和可視優勢,統籌學校各類高校思政課資源,服務“大思政課”建設。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有機整合各類優秀典型、人物等高校思政課元素,并通過多種呈現方式有機融入校園環境和學生日常生活,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教育學生,使高校思政課育人效果更具深度、廣度和力度。

二、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的變化規律

在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過程中,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形式、資源,以及時間、空間、育人格局都發生根本變化,但其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立德樹人目標和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原則是不會變和不能變的。

(一)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呈現新變化

一是高校思政課的教學形式和資源變得更為豐富。一方面,在教學形式上,圖像、音頻、視頻和3D模型等多種技術的應用,有效煥活了高校思政課教學形式,推動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相結合,使教學形式愈發多元化。另一方面,各種高校思政課教學數據資源庫的開發和應用,涵蓋了各類案例、視頻、課程和文獻等內容,教師和學生獲取高校思政課教學資源更為快捷和便利,且各類數字化資源真正實現了互聯互通和開放共享。

二是高校思政課的時間、空間變得更為廣闊。一方面,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實現了教育全時性。隨著慕課、思政大講堂等線上高校教育平臺及“智慧學伴”輔學系統的開發應用,高校思政課固定的課上學習時間被充分延展,學生可以隨時在線開展高校思政課學習,及時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反饋學習訴求,實現了高校思政課“全時在線”。另一方面,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突破了傳統高校思政課物理形態教學的空間局限。VR等技術融入高校思政課堂,通過虛實結合的手段,將鮮活案例搬到高校思政課堂上,突破空間局限,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

三是高校思政課育人格局變得多元立體。利用數字技術快捷的互聯互通特性,構建協同育人的高校思政課育人大格局。一方面,可以有效調動組織部、宣傳部、團委和各二級學院等育人主體的積極性,實現學校育人格局的全網絡覆蓋和多元共治。另一方面,可以深入推進校際、家校和校企等的合作,連接校家社,形成更為廣闊立體的育人格局,逐步建構協同育人新機制。

(二)高校數字化思政課的不變選擇

一是高校思政課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不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盵2]“講道理”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地位,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高校思政課堂。數字化背景下信息爆炸的現象愈發明顯,各種錯誤思潮不斷涌現,為此,高校思政課更要牢牢把握主流陣地,善用技術聚勢賦能,把道理講活,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學生頭腦,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二是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不變。高校思政課是發揮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擔負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任。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只是改變了教學形式和資源,拓展了時間空間,發展了育人格局,但在育人目標、育人本質、育人價值上并未發生根本改變。任何數字化理念、方式的創新和應用都必須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避免過度依賴數字技術使高校思政課偏離育人主旨。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要以提升育人成效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傳播育人知識、展現育人使命。

三是高校思政課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統一的原則不變。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3]。在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過程中,堅持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統一的原則,既明晰了教師與學生的地位和作用,也體現了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方向和著力點。教師主導性不僅表現為對數字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的全方位把控,也表現為發揮對學生群體的導向功能,引導學生合理運用數字技術開展高校思政課學習活動,對大數據下海量冗雜的信息精確把關。學生主體性表現為要積極主動地參與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過程,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本領。同時,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及時反饋高校思政課數字化建設的意見和建議,推動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三、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變化規律的應對

通過強化教師和學生的數字素養,推動數字技術與高校思政課融合貫通,營造良好的數字化思政新生態,有效應對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的變化規律,實現高校數字化思政課高質量發展。

(一)強化教師和學生的數字素養

一是強化教師數字素養。首先,提高教師數字化教學意識,加強數字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的能力和本領。引導教師深刻認識數字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積極主動地融入數字化潮流。在此基礎上,鼓勵教師發現數字技術與高校思政課的接榫點,提高技術實際操作能力,利用豐富、互聯的資源平臺完成課前準備,煥活課程內容;搭建人機協作的智慧課堂、翻轉課堂,創新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手段形式,提高學生參與高校思政課學習的積極性;在課后利用數據平臺及時收集學生信息和反饋,做好課程的評價和反饋。其次,鼓勵教師善用數字技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實現情感互動,做學生健康成長知心人和引路人。引導教師結合技術優勢增強高校思政課堂活力,實現互動式、沉浸式教學,將枯燥的理論融入鮮活故事和案例,使高校思政課更具溫度和深度,增強育人效果。

二是強化學生的數字素養。首先,提高學生在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過程中的生存能力,使學生理清數字技術發展與人的關系,在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過程中始終捍衛自身主體性,培養獨立思考的意識、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充分認識“信息繭房”“信息孤島”等數字技術下的倫理問題,防止各種錯誤思想的侵害。其次,鼓勵學生積極利用數字技術參與高校思政課學習。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并融入沉浸式授課、智慧化的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模式,利用數字資源實現自主學習和數字分享,培養數字分析、數字協作和數字學習能力,塑造數字化思維,提升數字素養。

(二)進一步推動數字技術與高校思政課深度融合

一是堅持方向性和創新性相統一。方向性指始終站穩立場,堅守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握高校思政課講道理的本質。同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可堪大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創新性指通過對數字技術有效開發利用,將其有機嵌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和學習的各環節,為高校思政課課前準備、課程實施和課后評價正向賦能,建構內容資源豐富、時空轉化自由的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實踐圖景,推動高校思政課改革創新。

二是提高數字技術實際應用效能,打造高校數字化思政課新平臺。首先,利用數字技術拓寬學生自主學習高校思政課的途徑,如開發智慧學伴等數字化學習軟件,引導學生根據個性化需求自主學習;利用元宇宙等把現實不存在的虛擬場景模擬出來,或實現學生與歷史人物的跨時空對話,打造沉浸式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堂。其次,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對高校思政課資源的深度開發。發揮數字技術加工、修飾的能力,對原有課程資源進行編輯加工,實現對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同時,開發更為便捷廣闊的“中央廚房式”云端高校數字化思政課數據資料庫,促進各方資源的共建、互聯和共享。

(三)營造良好的數字化思政新生態

一是營造和諧的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師生關系,打造共學共進師生共同體。首先,打造智能在線交流學習平臺。師生可以即時通過線上實現交流互動,分享彼此間的心得體會,促進師生間的溝通和交流;同時,利用大數據畫像,建立學生個人的信息庫,自內而外、自發自覺地解構學生群體的認知規律與行為偏好,了解學生的難題、問題,真正走近學生,推動師生間的情感共鳴,構建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其次,打造師生合作共學的數字化育人場景。利用數字技術重構高校思政課的教學模式,打造智慧化高校思政課學習平臺,構建更為科學的數字化翻轉課堂模式,形成師生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形式,促進師生間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打造師生共學共進的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共同體。

二是以“大思政課”理念助推高校數字化思政課建設,構建協同育人的社會大環境。首先,善用“大思政課”理念,推動數字技術與“大思政課”發展同向同行?!按笏颊n”建設涉及多元主體、多種資源,需要構建協同機制來推動。[4]依托數字技術搭建資源平臺,有效聯動各方資源,推進資源的多元共進、優勢互補。其次,利用數字孿生技術,突破“線下”的限制,搭建高校思政課虛擬實踐平臺,有效聯動學校與社會、專業與行業,打造創新性實踐課堂,構建學校與社會協同育人的生動局面。另外,引導學生充分結合自身興趣點開展高校思政課實踐活動,發揮高校思政課實踐育人功能,促使學生在理論與實踐中增強認同感。

猜你喜歡
思政課育人數字化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數字化制勝
青少年對思政課的逆反心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