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園林綠化中花卉栽培技術與養護管理研究

2024-03-30 02:28吳林駿
花卉 2024年6期
關鍵詞:花卉園林綠化生長

吳林駿

(海南新綠神熱帶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海南???570203)

0 引言

海南省,以其獨特的熱帶氣候特征,成為多種熱帶及亞熱帶花卉植物的理想生境,此自然條件下,園林綠化不僅對提升城市美觀、改善居民生活質量起到重要作用,也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手段?;ɑ茉耘嗉夹g與養護管理作為園林綠化的兩大核心內容,對于提高花卉生長質量、維護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通過探討海南地區的花卉栽培技術與養護管理,以探索適應當地氣候特點的栽培養護新方法,提升園林綠化的生態效益和景觀價值,促進植物多樣性保護。

1 園林綠化中花卉栽培技術要點

1.1 結合地區氣候,選取花苗配置土壤

園林綠化中花卉移栽技術流程如圖1 所示,考慮海南島為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園林綠化中花卉栽培技術的核心在于深入理解氣候特征,并據此進行花苗選擇與土壤配置。首先,考慮到海南島年平均氣溫為22.5~25.6℃,年降水量1500~2500mm,以及豐富的光照資源(年日照時數1780~2600h),選取的花苗需能適應這種高溫、高濕、光照充足的環境。例如,油菜花、波斯菊、姜花、蝴蝶蘭、秋海棠、蘭花和貝葉銀蓮花等,都是適合海南氣候的花卉品種。

圖1 移栽技術流程

在土壤配置方面,應特別關注土壤的排水性、保水性和肥力。在海南島,土壤常見的類型為磚紅壤和沙質土壤,磚紅壤具有一定的保水性和肥力,但排水性較差;而沙質土壤排水性好,但保水性和肥力較差,所以合理的土壤配比應當是:將磚紅壤、沙子和有機肥料按照3:1:1 的比例混合,此種配比既能保證土壤的良好排水性,又能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肥力,適應海南熱帶氣候下花卉的生長需求。鑒于海南島夏秋季節雨量充沛,冬春干旱,花卉栽培過程中還需重視灌溉和排水系統的建設。合理設計灌溉系統,夏季要保證充足的水分供應,尤其是在熱帶氣旋期間,需要保持良好的排水條件,避免水澇對花卉造成傷害[1]。

針對海南島強烈的太陽輻射,選用的花卉應具有較強的光照耐受性。對于一些耐陰花卉,如蝴蝶蘭和貝葉銀蓮花,可以通過設置遮陰網等方式,調節光照強度,避免強光直射導致的葉片灼傷。最后,針對海南特有的氣候災害,如大風,花卉的選種和土壤配置還需具備一定的抗災能力。例如,選擇一些耐風的花卉品種,增加有機質肥料的比例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以及適時覆蓋地面保護層,減少大風對花卉的傷害[2]。

1.2 結合設計要求進行花卉移栽

進行花卉移栽前,應對園林的設計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包括花卉的種植位置、預期的園林風格、花卉間的搭配關系以及對光照、水分的具體需求。例如,可利用不同花卉圍繞人行道,設計時,要考慮花卉的生長習性、色彩、大小和季節性變化,確保圖案的持久性和觀賞性。設計工作可借助計算機軟件完成,以精確模擬最終效果,例如,將直徑設計為5m 的圓形圖案,在設計軟件可細分為不同的色塊區域,每個區域指定不同顏色和類型的花卉。圖2 為花卉栽植圖案設計。

圖2 花卉栽植圖案設計

根據花卉的具體生長需求和園林設計要求,精心準備土壤后,精確測量和準備種植坑。種植坑的尺寸應比花卉根球的直徑大20%~30%,深度也應留有足夠空間以便根部可以自由擴展。以蝴蝶蘭為例,如果根球直徑為30cm,則種植坑的直徑應為36~39cm,深度則應從根球底部量起至少為40cm,以保證根部有足夠空間向下生長。在移栽當天,需對花卉進行適量澆水,確保根球充分濕潤,有利于減少移栽過程中的水分蒸發損失。移栽后,根據海南島的氣候特點,應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每天早晚各澆水一次,以幫助花卉適應新環境,之后根據土壤濕度和天氣狀況調整澆水頻率[3]。

1.3 澆水、控溫、施肥

澆水是園林綠化中維持花卉生長和圖案美觀的基本操作,特定花卉品種及其在圖案中所處的位置決定了其澆水需求。對于在海南島等熱帶地區栽培的花卉,考慮到該地區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高溫多濕,日平均溫度約為25~29℃,因此建議采用早晨或傍晚進行澆水,以減少水分蒸發并確保水分更好地滲透土壤。具體而言,每平方米花壇每日澆水量應控制在5~10L,依據天氣條件和土壤濕度調整,若遇連續降雨天氣,則應暫停澆水以防水澇[4]。

溫度方面,盡管熱帶地區自然條件下的溫度變化范圍相對適宜許多花卉生長,但仍需注意防止極端天氣造成的高溫傷害。在連續高溫(日最高溫度超過35℃)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增加遮陰網覆蓋率來降低直接陽光照射,可使用50%~70%的遮光率遮陰網,以降低下方植物表面溫度5~10℃。

施肥方面,考慮到設計圖案中可能會混合使用多種不同需肥量的花卉品種,在施肥時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以滿足各類植物對營養的需求而又不至于造成鹽分累積傷害,推薦每月進行2 次復合肥料施用,每次每平方米使用20~30g 的N、P、K 復合肥(氮、磷、鉀比例為15:15:15),并結合季節變化和植物生長狀態適當調整比例和頻次。

1.4 開花前后處理

處理花卉開花前后的關鍵在于保持適宜的生長環境和確保營養供應。對于海南島這樣的熱帶地區,高溫和高濕度,較為常見。所以在開花前,應確保土壤的濕度保持在50%~70%,可以通過每日監測土壤濕度并根據需要調整澆水頻率來實現。例如,如果土壤濕度低于50%,應增加澆水次數,反之則減少。此外,開花前施用含氮量較高的肥料可以促進植物生長,建議施用氮含量為20%的復合肥,每平方米施用30~40g。

開花期間,應注意不要讓水直接打在花朵上,以防止花瓣損傷,此時土壤濕度應維持在略低水平,即在40%~60%,以促進花朵開放。此時減少氮肥的使用,轉而增加含磷、鉀的肥料,以促進花朵發育和顏色鮮艷。例如,施用磷含量為10%、鉀含量為15%的復合肥,每平方米施用20~30g。

花卉開花后,重點轉向維護花朵的持久美麗和為下一次開花儲備能量,此時土壤濕度應保持在50%~60%。施肥重點應轉移到磷和鉀的補充,每平方米推薦施用磷鉀復合肥25~35g,氮肥可以減少到10%以下的含量。

2 園林綠化中花卉栽培的養護管理措施

2.1 精細化修剪

栽培后的養護中,修剪工具應保持銳利且清潔,以避免對植物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和避免疾病傳播。對于直徑小于1.5cm 的細小分支,可以使用剪刀;而對較粗的主干和大分支,應使用鋸子。無論使用哪種工具,都應確保在距離分叉點0.5~1cm 處斜角修剪,時刻注意保持修剪面平滑,減少植物傷口。

春季為主要修剪季節,此時應去除冬季期間可能受損或者病弱的枝條。夏季則主要進行輕微修整和去除過快生長部分,以維持形態美感。秋季可進行適當下調,通常會去除已經完成生命周期的花朵和葉片。冬季通常不推薦進行大規模修剪,只去除明顯病弱或者死亡部分。針對不同類型的花卉需要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例如,在波斯菊養護中,每年3 月左右(新生長季節前),將主枝修剪至離地面15~20cm 高度,并保留3~5 個健康且位置良好的蕾眼,對含苞待放階段而言,則在花朵凋謝后立即摘除花序但保留其葉片,促進養分回流至根部[5]。

最后,對于被修剪下來的植物枝條,若為健康的枝條,可以用作堆肥或覆蓋物,如有病蟲害則應立即焚燒以防止病蟲擴散。同時,對于較大的切口或者傷口,可涂抹樹脂類保護劑,以加速傷口愈合并防止病蟲侵入。

2.2 微環境調整

微環境調整方面,首先需要關注溫度控制。具體操作以波斯菊為例,理想生長的日均溫度應控制在25~35℃,但考慮到冬季溫度較低,可設置溫室大棚,在夜晚溫度低于18℃時啟動加熱系統,保持最低不低于16℃,而當氣溫超過35℃時,可啟用遮陽網(圖3)和通風設施,減少高溫對花卉的不利影響。

圖3 遮陽網

濕度調節方面,多數花卉生長需維持相對濕度在60%~70%。為控制濕度,可應用濕度傳感器監測實時數據,若濕度低于60%,則通過增加灌溉頻率或使用噴霧裝置來提高空氣濕度,如濕度持續超過70%,應及時開啟通風設備或降低灌溉量,避免因濕度過高引發病害。光照控制方面,多數花卉種類至少需要每天6~8h 的全日照,為此可安裝光線傳感器確保在陰雨天無法獲取足夠自然光照時,通過補光燈進行人工補光,每平方米補光量可設置為200μmol/s,并確保補光時間與自然周期同步。

最后是水分供給的精準管理。針對需水量較大的植物,比如波斯菊其每天需水量一般為500~1000mL/m2,可采用滴灌系統按植株需求精確供水,并結合土壤水分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含水量,當達到70%田間持水量時停止灌溉,以保證其正常生長同時避免由于過量灌溉導致根部缺氧。

2.3 土壤監測

土壤監測時確保土壤條件適宜是實現植物健康成長和良好開花的基礎。具體監測中,考慮到不同花卉對土壤酸堿度有不同的要求,如表1 所示,可以使用土壤pH 計進行測量,每個月至少進行一次檢測,以確保土壤環境穩定。若土壤過酸,可施加石灰調節;若土壤過堿,則可添加硫黃或有機酸類物質進行調整。操作時,對于石灰的施用量,以0.5~1kg/m2為宜;硫磺則應控制在0.1~0.3kg/m2。施用后需深翻土壤,以利于調整劑的均勻分布和土壤環境的快速改善。

表1 不同花卉品種pH 范圍

土壤肥力的監測方面,應定期采集土壤樣本,如每季度一次,送往專業機構進行養分分析,特別關注氮、磷、鉀等主要營養元素的含量。根據分析結果,可制訂精準的施肥計劃。例如,若氮含量偏低,則可每平方米施用尿素20~30g;磷含量不足時,可施用過磷酸鈣30~50g/m2;鉀元素缺乏時,則施用硫酸鉀20~40g/m2。施肥后,應進行充分灌溉,以促進肥料溶解和吸收。此外,監測土壤有機質含量也是必要的。有機質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結構的重要因素。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有機質含量的檢測,若低于5%,則需要通過施用有機肥料如堆肥、綠肥等進行改善,每平方米推薦施用量為3~5kg。

最后,對于遭受土傳病害困擾的園林區域,應進行土壤病原菌檢測,收集土樣并送至植保機構進行分析,檢出病原后,施用生物防治制劑或適量化學農藥進行治理。如使用化學農藥,應嚴格按照推薦用量進行,避免過量使用導致土壤污染和生態平衡破壞。

3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圍繞海南地區園林綠化中的花卉栽培技術與養護管理進行了深入探討,從栽培、養護兩個角度出發,提出了一系列適應性強、效果顯著的栽培養護策略。發現結合海南獨特的氣候特征,采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和細致的養護管理措施,能夠顯著提升花卉植物的生長質量和園林綠化的整體效果。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管理理念的不斷創新,相關人員應持續探索栽培方法和養護措施,進一步提高園林綠化工程中的花卉質量,實現打造綠色生態島嶼、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目的。

猜你喜歡
花卉園林綠化生長
李鱓·花卉十二開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碗蓮生長記
生長在哪里的啟示
《花卉之二》
生長
論園林綠化種植與養護管理
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論豆科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水晶泥花卉栽培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