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些有生命溫度的織品

2024-03-31 17:21簡妮
讀者·原創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女紅沈從文物品

簡妮

那是1994年的春季,我回到度過青春歲月的云南邊陲,試圖撿拾一些記憶碎片。

青山綠水依舊,山茶花如期盛開,如火如荼。只是當年的人和物都已銷聲匿跡,只有鳥聲在空曠的山谷里回蕩。當年視為比天還大的東西,如今仿佛都消散在藍天白云間,全無痕跡。

懷著無比落寞的心情,我走進一座靜悄悄的山寨。一堵矮矮的土墻下,坐著三五個彝族姑娘,她們神情專注,正在做手工活兒。高原熱烈直接的陽光正好灑在她們身上,她們手中的繡片在陽光下發出奇異的光彩。根根絲線繡出的動物、花鳥、人物圖紋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沒有畫稿,沒有樣品,她們一邊輕聲細語地交談,一邊飛針走線,配色與構圖竟然更獨特,可與世間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比美。

我拿過一條織花腰帶,那上面綿綿密密,展示著各種各樣的繡法:鎖繡、堆繡、盤筋繡、破線繡、打籽繡……這件精美的藝術品出自一位十幾歲的小姑娘之手。她身上背著弟弟,眼神純凈,衣衫素樸,在這簡陋的環境里,用一針一線為自己掙出一份體面。

問她這些繡品的用途,她羞澀地低下了頭。旁邊人說,這是她出嫁時的婚服,這樣一直繡,要三五年才能完成。

看樣子她在做繡工時,心里是甜蜜的,那上面的花兒魚兒也是活潑而有靈性的。她也許還沒有聽說過“工巧”“靈秀”這些詞,我不知如何夸贊她那在彩色絲線間游移自如的手指。

我一下子愛上了這些有生命溫度的織品。那些日子,白天我走鄉串戶收集圍裙、腰帶、背篼、鞋帽、汗巾之類的物件拍照,晚上在燈下一遍遍細細欣賞,記錄資料,喜不自禁。有些年代久遠的物品磨損厲害,還有汗水和煙熏火燎的味道,雖沒有收藏價值,但可作研究之用,我也買了下來。

我從小對美麗的物品就有很高的敏感性,并且偏愛手工做出來的老物件。后來,我搜集、收藏別的種類的東西也多是隨心隨緣而行。收藏最有價值的地方是,你一見那東西便歡喜,后來又懂得如何欣賞。如果市場價值升高,那是錦上添花;如果沒有市場價值,自己喜歡過、擁有過,也是人生幸事。

后來,我在自己的太陽畫廊策展中國女紅作品,也為了慢慢消化近30年的收藏,仔細研讀了當地的風土人情,還真學到不少知識。這些紡織物上的藝術是最實用的,也是與人的生活最貼近的。創造者也是使用者,他們從不說“美”這個字,美就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東西,哪里有什么崇高、低下之分呢?

其實,收藏者永遠沒有創造者聰明。我收集的織品里有幾張非常漂亮的繡片,只是好像沒有繡完,繁美之處陡然留下空白。有知情者說,她們有自己的生活哲學,“手藝無盡,活路無盡”,凡事做得太圓滿,便沒有往前走的空間了。她們在一件女紅上傾盡心血,在收尾時特意巧妙地留下角落不繡完,是想著下一件會更好。

“花花草草都有性情,瓶瓶罐罐皆有生命?!睍r代流轉,眼看流行時尚日日翻新,還有誰能坐在村寨的土墻下,在暖暖的陽光里,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一針一線刺繡出一片片織品呢?我視收藏的這些物品為無價之寶,因為它們有性情有生命,承載著傳統文化的豐盛美麗。只恐人間再難承續這種手藝,每想至此,不勝唏噓。

歷史學家許倬云曾在訪談里說過:“個人的歷史最小,最短是人,比人稍微長一點的是政治,比政治稍微長一點的是經濟,比經濟稍微長的是社會,時段更長的是文化,最長的是自然?!?/p>

所以,無論未來AI如何大行其道,大自然的四季輪回大概還是按自己的節奏運行。

近日重新拜讀文學大師沈從文的《龍鳳藝術》,這本他花費后半生心血完成的力作,給人類留下了來自生活的藝術。真的很贊同張充和所言,“有人說沈從文不寫小說太可惜,我以為他如不寫文物考古方面,那才可惜”。

畢竟,文化的壽命比其他長久,雖短于自然。

猜你喜歡
女紅沈從文物品
稱物品
“雙十一”,你搶到了想要的物品嗎?
中國女紅藝術的造物法則與美學理想
丁玲 沈從文 從摯友到絕交
文化傳承視域下師范院校女紅教育的實踐探索
——以傳統文化與拼布藝術課程為例
誰動了凡·高的物品
沈從文先生在西南聯大(節選)
找物品
紅樓女紅
微博評書:沈從文家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