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儲能發展按下加速鍵

2024-04-01 10:45郭志強
中國經濟周刊 2024年6期
關鍵詞:儲能電池能源

郭志強

2024年1月9日,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繁陽鎮庫山村,航拍正在并網發電的海螺集團10MW/80MWh二氧化碳儲能示范系統項目。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設,推動分布式能源開發利用,提高電網對清潔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發展新型儲能,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發揮煤炭、煤電兜底作用,確保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

這是“發展新型儲能”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實際上,近年來,我國新型儲能產業發展迅猛。來自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經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139萬千瓦/6687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2260萬千瓦/4870萬千瓦時,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

“新型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為實現‘雙碳目標、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支撐,也是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敝熊囍曛匏h委書記、董事長李東林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說。

各地加速布局新型儲能產業

儲能分為傳統儲能和新型儲能。傳統儲能的主要代表是抽水蓄能,新型儲能是除了抽水蓄能以外的儲能技術,包括新型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儲能等,具有建設周期短、選址簡單靈活、調節能力強的特點。

“新型儲能日益成為我國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技術,是培育新興產業的重要方向及推動能源生產消費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抓手?!痹趪夷茉淳?024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如是表示。

“十四五”以來,國家能源局大力完善新型儲能發展政策體系,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等文件,通過打造新優勢,為新型儲能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2024年3月11日,杭州,觀眾在中國國際儲能大會參觀億緯鋰能的液冷儲能設施。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株洲儲能制造基地

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l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新增裝機規模大幅增長,新型儲能迎來快速發展黃金期。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有20多個?。▍^、市)出臺了新型儲能專項規劃、實施方案或指導意見。

各地布局都在加速。廣東省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3年廣東省組建全國唯一的國家地方共建新型儲能創新中心,新型儲能總投資2290億元,成為全國儲能電池產業配套最全的地區。

1月9日,江西省能源局印發的《江西省新型儲能發展規劃(2024—2030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2030年,力爭實現各設區市新型儲能投產規模不少于新增新能源裝機的15%和20%。

2月18日,浙江省發改委印發的《2024年浙江省擴大有效投資政策》提出,建立電網側儲能示范項目獎補機制,出臺新型儲能管理辦法和用戶側儲能建設導則,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新增新型儲能150萬千瓦。

在一系列儲能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儲能行業呈現出爆發性增長態勢。以湖南地級市寧鄉為例,該市精心培育的先進儲能材料產業加速崛起,先進儲能材料產值從2020年的160億元發展至今已達600億元,有望在2025年破千億元大關。

邊廣琦坦言,從投資規模來看,“十四五”以來,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1000億元,帶動產業鏈上下游進一步拓展,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依托科技創新,

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動能

新型儲能作為規?;?、產業化、商業化應用技術,發展底色是創新。從充換電站到新能源場站再到電網調峰調頻,新型儲能快速發展及應用場景不斷拓展,離不開創新技術的有力支撐。

眼下,新型儲能新技術不斷涌現,技術路線“百花齊放”,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勁新動能。

邊廣琦透露,在我國,鋰離子電池儲能仍占絕對主導地位,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飛輪儲能等技術快速發展,2023年以來,多個300兆瓦等級壓縮空氣儲能項目、100兆瓦等級液流電池儲能項目、兆瓦級飛輪儲能項目開工建設,重力儲能、液態空氣儲能、二氧化碳儲能等新技術落地實施,總體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

業內公司深耕賽道的決心堅定,并看好未來產業發展。主營鎳氫電池、鋰電池業務的公司科力遠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公司的戰略轉型重點是開啟鎳鋰雙賽道布局,并蓄力發展儲能市場。

“新能源行業前景廣闊,預計2024年行業整體將繼續保持增長?!变囯x子電池正極材料供應商湖南裕能新能源電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汪詠梅表示,公司堅定看好正極材料發展前景,相信機會與挑戰并存,未來將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和研發創新,持續保持核心競爭優勢。

積極應對挑戰,

政企合力助推行業行穩致遠

2024年,鋰電和新型儲能行業來到關鍵節點,儲能電池行業正面臨產能過剩帶來的價格戰、行業標準不完善等問題。對此,政府和企業正積極聯手、共同布局,助推行業行穩致遠。

隨著儲能行業價格不斷下探,科力遠上述負責人向《中國經濟周刊》透露,為了破解行業內卷帶來的沖擊,公司依托創新技術和核心的鋰礦資源,發起成立儲能產業基金,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要素資源,實現資金、資源、技術和市場共享,從而提升儲能市場增量。

降本增效也是當前鋰電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詞。據媒體報道,比亞迪旗下弗迪電池近日內部通知,今年繼續管理和控制非生產性物料以降本增效;蜂巢能源也宣布,今年要將制造成本降低40%,采購成本和技術成本降低20%。

此外,儲能行業標準亟須完善。李東林舉例稱,能源安全方面出臺的標準和法規,大部分集中在電池和電站消防規范上,對并網前儲能電站系統級別安全可靠性測試和驗證的標準體系尚不完善。同時,新型儲能標準體系缺乏國家層面的統一規劃和要求,導致執行標準過程中易發生政策沖突。

針對新型儲能發展面臨的挑戰,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著力推動新型儲能多元化高質量發展。邊廣琦從五個方面作了介紹。一是加強新型儲能試點示范項目跟蹤評估,壓實各方責任,確保示范項目取得預期效果,為下一步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提供支撐。二是開展促進新型儲能調度運用的相關舉措研究,引導新型儲能科學調用,進一步發揮系統支撐調節作用。三是組織開展“十五五”新型儲能發展需求專題研究,提前謀劃加強頂層設計,筑牢行業管理基礎。四是開展《新能源基地送電配置新型儲能規劃技術導則》實施情況跟蹤調研,促進新能源基地科學合理配置新型儲能。五是緊跟新型儲能技術與產業國際發展前沿,積極開展先進經驗交流,助力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

責編:楊琳? yanglin@ceweekly.cn

美編:孟凡婷

猜你喜歡
儲能電池能源
電池很冤
“一粒鹽電池”
把電池穿身上
穿在身上的電池
相變儲能材料的應用
第六章意外的收獲
用完就沒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儲能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
儲能真要起飛了?
福能源 緩慢直銷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