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
——串蕩成渠 連塘為蓄

2024-04-03 21:39
中國防汛抗旱 2024年2期
關鍵詞:舒城縣灌溉系統調蓄

七門堰是位于安徽舒城縣境內杭埠河中段的引水灌溉工程,由漢高祖劉邦伯兄之子、羹頡侯劉信創建,距今2200 余年。七門堰建成后,歷朝歷代多有地方官員增修,最終形成了七門堰、烏羊堰、片曹片責堰這“七門三堰”。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被稱為大別山區的“都江堰”,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規劃技術的高水平展現。

七門堰選址在河流由山谷進入平原的谷口地段,此處河床由窄變寬,坡度由陡變緩,既便于取水樞紐因勢利導控制水流,又便于施工。清光緒《續修舒城縣志》有記載:“沙灣之地,厥宜泄水”, “七門三堰”取水口均設置在河流凹岸,利用彎道環流效應成功實現了水沙分流。七門堰灌溉渠線的規劃則充分利用了地形條件,沿一定等高線行進,保持適當的輸水底坡,形成高差,可實現自流灌溉,同時合理布置陂、塘、蕩、溝、渠,以保證最大的灌溉范圍?!捌唛T三堰”和陂、塘、蕩、溝、渠各項工程節點之間有機配合,具有樸素的系統工程思想。

七門堰灌區地處江淮分水過渡帶,有1.7 萬余個塘、蕩,形成一個巨大的蓄水庫,具有獨特的丘崗型濕地形態。在灌溉系統建設中,古人充分利用濕地地形,“串蕩成渠,連塘為蓄”,串聯十五蕩,形成輸水干渠,疏浚塘、蕩、溝、渠,使之互通,在暴雨和河流漲水期可以儲存過量的降水,削減地表徑流、涵養水源。

明宣德年間,知縣劉顯制定七門堰引水例,“上五蕩用忙水,每年農歷四月初一至七月底接堰水灌田。下十蕩用閑水,每年八月初一至次年三月底引堰水灌塘、陂、溝,蓄水灌田”“上五下十,灌蓄分片,各有定期,忙閑分離”,此制度一直沿用至民國,“使強者不得過取,弱者不致失望”。該制度開創性地實行忙閑輪灌制,削峰填谷,平衡水量的同時,也平衡了灌區各片用水需求。

新中國成立后,七門堰灌區與杭北干渠溝通合并為杭埠河灌區,后與淠史杭特大型灌區融為一體。兩千多年來,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也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水文化遺產和眾多古灌排水利設施類型。2023 年,七門堰調蓄灌溉系統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猜你喜歡
舒城縣灌溉系統調蓄
長春市某雨水調蓄池的工藝設計與計算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農業智能灌溉系統應用
仿生高效節水灌溉系統
基于單片機的小型自動灌溉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大別山區精準扶貧的做法、問題與對策
——以舒城縣開展精準扶貧為例①
山川盛開科技花——記安徽省舒城縣河棚鎮老科技員詹昌炳
郴州市雨水調蓄利用對洪澇的影響初步探索
調蓄池在新老城區雨水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上海市新西干線蕰藻浜調蓄處理池試運行效益初探
一年到頭不得閑:記舒城縣龍塔社區關工委副主任肖啟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