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年枯水期珠江流域供水保障“三道防線”調度與思考

2024-04-03 21:39王鳳恩謝旭和
中國防汛抗旱 2024年2期
關鍵詞:咸潮西江防線

王鳳恩 謝旭和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廣州 510611)

0 引 言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和珠江三角洲諸河4個水系組成,經由虎門、蕉門、洪奇門、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八大口門流入南海,流域總面積45.37 萬km2,其中我國境內面積44.21 萬km2。珠江流域水資源總量豐沛,但時空分布不均,徑流年內豐枯變化顯著,汛期(4—9 月)徑流量約占全年的78%,枯水期(10 月至翌年3 月)徑流量約占全年的22%;最枯月平均流量常出現在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多出現在1月。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供水水源以河道取水為主,本地水庫調蓄能力和應急備用水源不足,通常在枯水季節,河道徑流量減少,河道取水口極易受咸潮影響。進入21 世紀以后,受全球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珠江河口咸潮上溯日益加劇。尤其是近年來磨刀門水道咸潮上溯呈現新特征,主要表現為咸潮開始時間更早、持續時間更長、咸潮上溯距離更遠,直接影響澳門、珠海、中山等粵港澳大灣區城鄉居民用水安全。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水利部的統一指揮下,2005—2023年期間,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珠江委)成功組織實施了19 次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有效抑制咸潮上溯,全面保障了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同時兼顧了發電、航運、生態等用水需求,形成了多方共贏局面,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安全保障。

1 構建供水保障“三道防線”背景

2021 年,珠江流域東部地區發生自1961 年以來最嚴重干旱,下游河口地區咸潮活躍,呈現“秋冬春連旱、旱上加咸”的不利局面。按照水利部的部署要求,珠江委立足于流域水資源自然稟賦、經濟社會布局和水利工程體系變化,綜合考慮上中下游用水需求,構建以受水區本地水庫群為“第一道防線”,以3 d內水頭能夠到達受水區、能快速反應實施補水的近地水庫為“第二道防線”,以流域遠地的大型水庫群為“第三道防線”的供水保障格局。

針對2021 年珠江流域60 年最嚴重干旱,珠江委根據流域水情、旱情、咸情、工情變化情況,實施全流域水庫群聯合調度?!暗谝坏婪谰€”當地水庫,搶抓時機抽蓄淡水,通過蓄水補庫調度,實現“灌滿門前水缸”,提升供水保障能力;“第二道防線”近地水庫是關鍵,西江大藤峽、東江劍潭等中游水庫保持高水位運行,在下游可能出現咸潮或無法正常抽取淡水時,考慮潮汐動力、徑流條件和不利氣象條件等因素,精準預演調度方案,精細實施壓咸補淡應急補水調度,確保淡水按時、保質、保量到達下游取水口;“第三道防線”西江龍灘、東江新豐江等流域上游遠地水庫,作為全流域抗旱保供水的水源儲備龍頭,持續向“第二道防線”水庫補充淡水,精打細算用好每一方水量,維持整個供水保障系統的正常運行,形成全流域、大空間、長尺度、多層次的供水保障“三道防線”,發揮水源系統最大抗旱效益。

供水保障“三道防線”的構建為珠江抗旱保供水工作開啟了流域統一調度新篇章。在水利部的統一部署下,珠江委科學調度“三道防線”,先后3 次啟動壓咸補淡應急補水,精準壓制珠江三角洲咸潮,精準確保大江大河沿線城市有源源不斷的淡水補充,有力保障了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最大程度減少了災害損失。

2 2022—2023年枯水期“三道防線”調度實踐

2.1 調度形勢

2022—2023 年枯水期,珠江流域受降雨、江河來水持續偏少影響,西江遭遇特枯水年,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偏強,澳門、珠海等地供水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1)降雨。2022 年5 月下旬至7 月上旬,西江、北江、韓江接連發生8 次編號洪水,珠江流域發生2 次流域性較大洪水,其中北江發生1915 年后最大洪水。但在2022 年7 月中旬后,珠江流域出現豐枯急轉,特別是10 月進入枯水期后,降雨持續偏少,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3 月下旬西江流域累計面平均降雨量僅有163.0 mm,較多年同期偏少4 成,為自1961年有完整記錄資料以來同期第2少。

(2)來水。受降雨偏少影響,2022—2023 年枯水期(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3 月),西江來水持續偏少,西江干流控制站梧州水文站天然來水流量為1 440 m3/s(來水頻率P=97%),較多年同期偏少近5 成,達到特枯水年水平,其中2023 年1 月梧州站月均天然來水流量僅1 010 m3/s,為自1950年有完整記錄資料以來同期第1少。

(3)咸潮。2022—2023年枯水期(2022年10月至2023年3 月),珠江河口共出現11 輪強咸潮,咸潮影響時間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長,較常年偏長近1 個月。其中,磨刀門水道咸潮最遠上溯約53 km,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含氯度超標時間較常年偏早1~2個月;珠海主力取水泵站平崗泵站枯水期平均取淡概率為自2005 年有咸情監測記錄以來最低。受咸潮影響,澳門、珠海本地水源儲備一度快速消耗至僅剩20余天正常用水需求,中山市坦洲鎮供水水庫蓄水嚴重不足。

2.2 主要調度措施

珠江委堅持以流域為單元,與有關?。ㄗ灾螀^)水利、電力、航運、氣象等部門密切協作,加強監測預報預警,科學調度“三道防線”,強化協調督查指導,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1)提早謀劃部署,精心編制調度方案。珠江委堅持“預”字當先、“實”字托底,從供水安全最不利情況出發,超前謀劃供水保障工作,及早趕赴流域上游水庫、水電站和下游珠海、中山等開展實地調研,全面了解各方用水需求。組織編制完成《2022—2023年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實施方案》,確定了“筑牢防線、上下聯動;前蓄后補、風險管控”的調度思路,并對供水保障“三道防線”蓄水和補水調度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后期科學調度夯實基礎。

(2)統籌流域全局,科學實施蓄水調度。珠江“22·6”洪水期間,珠江委在全力保障防洪安全的同時,統籌考慮供水安全形勢,準確研判到流域枯水期可能來水偏枯,科學調度西江、北江水庫群攔蓄洪水126 億m3,2022 年后汛期及時實施西江“第三道防線”骨干水庫汛末蓄水共攔蓄15 億m3,為枯水期水量調度儲備了關鍵水源。同時有序推進“第二道防線”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蓄水,加強與廣東省水利廳聯合會商,督促指導珠海、中山等“第一道防線”本地水庫群蓄水工作,增加淡水水源儲備。

(3)落實“四預”措施,精細實施應急補水。進入枯水期后,珠江委密切監視流域雨水咸情,加強預報預警,滾動模擬預演,精確算清水賬,優化調度預案,精細化選定壓咸時機,會同廣西、廣東?。ㄗ灾螀^)水利廳和南方電網、廣西電網等單位,組織實施了8次壓咸補淡應急補水調度,累計下達64 道調度指令,調度期首次超過翌年2 月,并持續到翌年3月底。充分利用大藤峽、飛來峽等水庫距離下游取水口近、壓咸補淡反應快的特點,結合河口咸潮影響規律,科學分析研判,選準壓咸窗口期,動態調度實施應急補水,持續增加西江、北江河道徑流量,精準壓制河口咸潮,為下游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搶淡蓄水創造了有利條件。

(4)強化監督檢查,確保調度落實見效。通過采取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線上緊盯流域各水工程調度運行有關情況,線下先后趕赴大藤峽、長洲等水庫開展調度專項監督,確保水量調度指令執行到位。多次下發通知督促珠海市、中山市等城市做好供水保障工作,派出多個督察組實地檢查供水保障措施,督促地方抓住壓咸時機搶蓄淡水,加大對取供水設施巡查維護力度,優化“第一道防線”蓄水供水調度,減少庫水消耗。同時指導有關地方加快水源工程建設,提升區域水資源保障能力。

(5)健全調度機制,實現流域多方共贏。珠江委充分發揮流域機構統籌抓總作用,從流域整體出發、跳出區域單元劃分,統籌流域多方用水需求,與相關?。ㄗ灾螀^)發展改革委、工信廳、水利廳、交通運輸廳及電網等多部門建立調度工作機制,確保流域統一調度協調機制順暢。加強與航運部門協調聯動,最大程度利用補水調度時機,優化船閘調度方式,有效紓解滯航船舶。深化與澳門有關方面的工作協作機制,及時召開水量調度三方通報會,并參加澳門附近水域水利事務管理聯合工作小組第八次會議,多次向澳門、廣東省通報水量調度工作動態,保障信息溝通順暢。

2.3 調度成效

2022—2023 年珠江枯水期水量調度期間,西江、北江骨干水庫群向下游補水累計達76 億m3,將西江梧州站平均流量提高近5成,有效壓制了河口咸潮,磨刀門水道咸界最多下移約41 km,大大增加了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的取淡概率;累計向澳門和珠海供水1.54 億m3,其中向澳門供水0.44 億m3,中山坦洲鎮馬角水閘及時開閘置換淡水,有效保障了澳門、珠海、中山等粵港澳大灣區城市供水安全。尤其是在春節、元宵節等多個壓咸補淡關鍵節點,調度大藤峽、飛來峽等水庫實施應急補水,累計向下游補水14億m3,充分發揮了“第二道防線”精準壓制咸潮的調度核心作用。同時,最大程度兼顧了航運、電力等部門用水需求,極大緩解了西江干流長洲水利樞紐滯航情況,單次調度期內最多疏解船只1 100 余艘次,保障了西江“黃金水道”航運暢通,有效改善河道水環境和水生態,實現了供水、航運、發電、生態多方共贏。

3 調度工作思考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復雜深刻影響,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多,珠江流域屢屢極豐極枯交替、大旱大澇急轉,流域干旱引發的供水安全風險越來越大。從長遠來看,必須從流域層面科學謀劃水資源優化配置格局,以構建國家水網、加快抗旱“四預”能力建設、強化流域統一調度、完善體制機制法治建設為著力點,全面提升珠江流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支撐流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優化完善流域抗旱保供水工程體系。要以實施國家水網工程為契機,推進以龍灘(2 期)為重點的西江水資源提升工程、東江和北江水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建設,推進澳門珠海水資源保障、粵東水資源優化配置、環北部灣水資源配置、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南盤江—郁江水系連通等重大工程建設。加快完善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體系,優化完善流域區域水網布局,從根本上解決流域水資源配置能力不足的問題。

(2)加強抗旱“四預”能力建設。要加強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構建多源旱情動態感知、多模型交互預報、多要素精準預警、多方案模擬預演、多預案智能生成的全鏈條旱情防御。以流域為單元,加強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應對干旱、咸潮上溯等策略研究,強化水文氣象耦合,實現短期預報、中期預測、長期展望,努力提高預報精度、延長預見期。優化調整主要河流、骨干水庫旱警水位(流量)閾值,開展旱警水位(流量)作為發布干旱預警的應用實踐。按需求水量和可供給水量算清水賬,對河道、水庫等蓄水補水情況及枯季徑流演進實施動態模擬預演,為應急水量調度提供科學決策支撐。提前制定并完善抗旱保供水預案和應急水量調度預案,增強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3)持續強化流域統一調度。珠江流域中上游各類水庫電站分屬不同地區和行業管理,在抗旱保供水調度過程中,應急水量調度與電力、航運等行業的用水需求矛盾突出,區域間、行業間協調難度大。要從流域層面出發,建立健全流域統籌、分級負責、協調各方的調度機制,全面強化流域統一指揮、統一調度。要通盤考慮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充分協調各方需求和利益,深入整合覆蓋全流域大型水庫工程和重大水網工程的流域水工程體系,科學開展流域骨干水工程聯合調度,實現水資源綜合效益最大化。

(4)健全完善法治體系和體制機制。目前珠江流域保障抗旱保供水調度、汛末蓄水調度實施及明晰調度權限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只能采用臨時性應急調度行政措施,不利于形成長效機制。推進法治體系和體制機制建設,強化流域治理管理,要推動工作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加快制定《珠江水量調度條例》,從法律層面協調有關利益主體的關系,明確各方職責權限,嚴格珠江水資源統一調度和管理,實現流域水量統一調度和分級實施相結合,統籌不同行業、不同區域的用水需求,保障珠江水量調度工作依法依規、高效有序開展。

4 結 語

供水保障“三道防線”科學整合了全流域水資源配置工程體系,通過科學、聯合、精準調度全流域水庫群,充分發揮了流域水工程體系強大的徑流調節能力,確保了壓咸補淡應急補水調度的成功實施,讓有限的水資源得到高效利用,保障了城鄉居民用水安全,有力提升了珠江流域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猜你喜歡
咸潮西江防線
海平面變化背景下三大河口咸潮入侵特征及變化淺析
做好三道防線,孕育完美“天使”
河南:嚴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線”
大美西江
情滿西江 放飛夢想——西江中心小學簡介
情滿西江 放飛夢想——西江中心小學簡介
情滿西江 放飛夢想——西江中心小學簡介
珠江口咸潮影響因素分析
長江咸潮對崇明河道水質影響狀況的調查研究*
珠江口咸潮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