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技創新推動健康新消費

2024-04-04 14:05趙京橋
經濟 2024年3期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消費

趙京橋

黨的十九大以來,健康中國發展戰略作為國家戰略全面推進,深入實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進政策。

健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人口質量保障,也是高質量發展惠及人民的重要標志之一,更是老百姓美好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持續追求。伴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國家重要規劃指引下,“大健康”理念,“預防為主”原則得到積極貫徹落實。一方面,消費電子、食品飲料、文化旅游等產業加快與健康服務融合創新,大健康產業邊界不斷拓展;另一方面,居民健康素養持續提升,引領全生命周期生活方式轉變,帶動健康消費快速增長。因此,在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戰略背景下,圍繞人民健康,以科技創新加快大健康產業產品和服務創新,推動健康新消費,無論從國家戰略、產業發展和個人需求層面來看,都具有重要社會和經濟意義。

健康是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的重要方向

“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出的重要生產力概念,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科技創新和先進社會生產力發展提供了重要指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對于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具有戰略意義。

在新質生產力的諸多發展方向中,把健康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增進民生福祉的發展目標;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追求,其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擁有廣闊的市場基礎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時,把健康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可以利用健康科技涵蓋范圍廣、帶動作用強的特點,既能促進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科學發展,又能加快信息技術、醫療技術、生物技術、材料技術等應用技術的跨學科融合創新,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打造標志性產品。

在全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必須把健康作為培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充分發揮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旗幟”作用和培育未來產業中的“種子”作用。近期,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和國務院國資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動未來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把未來健康作為未來產業六大發展方向之一,提出了要“加快細胞和基因技術、合成生物、生物育種等前沿技術產業化,推動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新型醫療服務,研發融合數字孿生、腦機交互等先進技術的高端醫療裝備和健康用品”。這些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大健康產業布局反映出在國家頂層設計上對健康領域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高度重視和長遠規劃。

健康消費引領消費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水平的不斷提升,醫療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居民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人均預期壽命比1990年提升了近10歲。盡管醫療條件有了大幅提升,健康水平大幅改善,但健康依然是美好生活的最大絆腳石之一,如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等慢性疾病依然高發;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依然是健康殺手;疲勞、失眠、焦慮、免疫力下降等亞健康狀況越來越普遍;等等。這些健康問題很多是由于不健康生活方式引致的,需要鼓勵健康消費,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來預防疾病。

近幾年來,在國家“健康中國”戰略全面實施下,“大健康”理念,“預防為主”健康原則,健康科普知識得到廣泛宣傳和傳播,形成越來越多的共識,居民健康理念和健康素養不斷提升,特別是新冠疫情的影響,進一步強化了居民健康意識,居民健康消費快速發展,成為引領消費發展的重要趨勢。

一是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快速增長,在居民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到2023年,居民人均醫療保健支出達到了2460元,同比增長16%,在居民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從“十三五”開局的約7.6%上升到約9.2%;二是健康消費市場新產品和服務不斷涌現,成為滿足居民新消費需求的重要領域,尤其是在非醫療類大健康產品和服務中,大健康產業與越來越多的產業融合,產業邊界快速拓展,產品和服務日益豐富,健康消費電子、保健食品、健康管理、中醫保健、養生旅游、運動健身等健康消費市場快速發展,成為居民消費中最具創新活力的消費領域之一;三是健康成為品質消費的重要要素,是產品和服務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方向,特別是在食品和餐飲消費市場中,健康飲食產品和餐飲服務是整個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內容和方向,并且隨著居民從溫飽生活水平邁進小康生活水平和富裕生活水平,飲食健康內涵也從安全衛生向營養綠色提升,保健食品,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營養功能食品,低糖、低油、低鹽餐品,輕食餐飲,健康茶飲,營養食堂等健康食品和餐飲服務的市場需求不斷增長,帶動食品和餐飲產業健康化發展;四是健康開始成為影響居民消費決策的重要因素,健康生活方式成為各個年齡段居民的共同追求,使得越來越多的居民在出生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中,在生活、工作、學習、旅行等各個場景中,在衣食住行以及通信等各大類消費中,都會把健康消費作為優先選擇,健康產品和服務更易獲得消費者青睞,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健康新消費的重要推動力

在健康消費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的進程中,非醫療類健康消費成為創新最為活躍的大健康消費領域,而科技正是創新最主要推動因素,為健康新消費提供了技術支撐,豐富了健康消費產品和服務,變革了健康消費方式,拓展了健康消費新場景,推動健康消費向數字化、智能化、精準化和個性化發展。如食品科技、生物科技的發展不斷豐富健康食品的消費選擇;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推動了健康服務的線上化、移動化和云服務發展,電腦端、移動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等多個服務入口,可以讓消費者隨時隨地享受健康服務,大大提高了健康服務效率和消費便利性;智能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可以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健康管理能力,更好地提供健康評估、預防、康復等服務,幫助消費者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在基因技術、物聯網技術推動下,基因服務、可穿戴設備等可以精準化地幫助消費者了解自身健康狀況,并為消費者提供及時的健康反饋和建議;智能終端健康APP可以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服務,如定制健身方案、定制營養方案等,以滿足用戶的營養需求,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科技創新在推動健康新消費發展上已經取得了積極成效。未來在大健康理念和“預防為主”原則指引下,應重點圍繞飲食消費和運動健身消費,加大科技研發和應用,推動健康食品和餐飲消費和科學運動健身消費創新發展。從飲食消費來看,“病從口入”“食藥同源”,飲食是健康的長期影響因素,同時食品煙酒消費又是當前居民最大的消費支出類別,因此鼓勵健康食品和餐飲消費,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是預防疾病的最有效健康生活方式之一,并且具有廣闊的市場和巨大潛力。要重視中醫保健、中華傳統優秀養生飲食文化與現代營養科學、生物技術等現代科技的融合,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飲食消費。從運動健身消費來看,“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健身本身就是一種健康生活方式,對于身體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影響,同樣具有廣闊市場和巨大潛力。要重視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新材料等技術的研發應用,為消費者提供更精準的運動健康監測,更科學的運動健身方式和更好的運動設備。

當然,在推進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健康新消費的同時必須要平衡好發展與安全。由于非醫療類健康產品與服務的行業準入門檻與監管力度低于醫療產品和服務,健康隱私數據保護力度不足,當前健康產品和服務的創新發展中也存在著虛假宣傳、偽健康、侵犯隱私等行業亂象,需要加強監管,形成良好市場競爭機制,更好維護消費者權益。

推動健康消費與新質生產力產業化投資良性互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益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在健康消費和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上,要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產業集群優勢和舉國創新制度優勢,以健康消費需求引導新質生產力產業化發展,以新質生產力發展提高健康產品和服務質量,創新健康產品和服務,以新優質供給創造健康新消費,形成健康消費和新質生產力產業化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化發展是著眼于未來中長期發展的投資,因此要全面深刻把握未來健康消費特征與發展趨勢,包括人口趨勢、消費群體變化、消費方式變革、收入特征和健康需求等,發揮好消費引導作用;同時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化發展不僅包括新興產業的發展,還包括了傳統產業提質升級,要對產業發展現狀、競爭格局、投資回報率等進行全面科學分析,以市場化方式形成消費、投資的良性循環。

為進一步增強健康消費動力,為新質生產力產業化發展提供更大市場動力,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健康知識宣傳和教育培訓,提升居民健康素養,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如在飲食消費方面,一方面,要重視家庭和學校食育教育,從小養成健康飲食習慣;另一方面,要加大《居民膳食指南》等科學飲食方式、營養知識的科普宣傳力度,逐步減少不健康飲食習慣??傊?,要增強科技創新對健康新消費的推動力還需要進一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擴大健康消費市場。

責任編輯:陳希琳

猜你喜歡
新質生產力消費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40年消費流變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新消費ABC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