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立農業大三觀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2024-04-04 14:05孫東升
經濟 2024年3期
關鍵詞:三農食物農業

孫東升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12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這次的一號文件開宗明義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堅持不懈夯實農業基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蔽募鞔_提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主題鮮明、脈絡清晰,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聚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對“三農”工作做出了系統部署和具體安排,呈現了一系列重點和亮點,最為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個是“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三農”工作時,突出強調了“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今年一號文件一脈相承地提出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大農業觀是相對于狹義農業的廣義農業再認識,是農業發展思想的深化。大農業觀進一步豐富了對農業內涵外延的認識,不只是傳統認知的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水產業等,還包括向農業產前延伸的農機、農藥、化肥、水利和地膜等,向農業產后延伸的加工、儲藏、運輸、營銷與進出口貿易等,以及貫穿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及其融合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是多功能、開放式、綜合性的立體全景農業,是農業發展理論的一個跨越。農業是一個高度復雜的自然和經濟系統,高質量發展現代農業需要踐行大農業觀,關鍵是基于我國國土資源稟賦,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重點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和保供,同時面向市場要動力,統籌糧經飼生產,農林牧漁結合,產加銷貫通,農業農村三產融合發展,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

大食物觀是從吃得飽的糧食安全觀轉向營養健康的食物安全觀,是從“吃飽”向“吃好”再向“吃營養與健康”轉型的食物安全觀,是適應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保障我國食物安全的重大戰略轉變,是新時代的科學的食物安全觀。在食物供給上,與大農業觀相輔相成,構建基于國土資源的糧經飼統籌、農牧漁結合、植物動物微生物并舉的多元化國內食物供給體系,以及國際貿易等多元化調劑供給體系,多渠道拓展保障食物安全。踐行大食物觀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創建適應大食物觀的政策保障體系。

大產業觀是涵蓋糧經飼、農林牧漁草、產加銷、農文旅、三產融合新業態等的全景式的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鞍艳r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要從傳統農業思維向大農業觀、大食物觀轉變,要堅持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堅持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切實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農業是最為古老而又常新的產業,具有食物保障、生態保障、休養生息、文化傳承等重要功能,隨著時代進步發展,更具備在鄉村發展一二三融合產業以及鄉村創新產業的土壤和能力。建設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需要立足我國各地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優勢,不斷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加快以種業為重點的農業科技創新,不斷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加快實現從種養環節向農產品加工再向三產融合拓展和提升,擴大農業增值增效空間,面向國內外市場和需求,打造更加具有韌性和競爭力的農業產業鏈,把農業農村資源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經濟優勢。

第二個是“鄉村全面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今年一號文件提出“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農業農村發展領域的新成果,是科學認識和理解新時代新征程我國“三農”工作總抓手的又一次提升,凸顯的是向鄉村全面振興的階段性全局性轉變,涉及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發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從農業強國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著眼,通盤籌劃、整體推進、重點帶動,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今年一號文件繼續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為底線,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提升鄉村建設水平、提升鄉村治理水平為重點,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首要任務是落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任務,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和政策措施,堅持質量第一,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好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全方位夯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耕地根基,落實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持續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主要依靠大面積提高糧食單產來保障糧食總產,確保糧食總產量持續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確保我國口糧絕對安全、谷物基本自給。要協同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強化農業科技和農村改革雙輪驅動,統籌好糧食生產和農業支持政策兩個體系,鼓勵農村改革的地方實踐探索和制度創新,切實提升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積極性。

第三個是“千萬工程”。20多年前,浙江省的“千萬工程”從農村環境整治入手,由點及面、迭代升級,持續努力、久久為功,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創造了中國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踐經驗和成功范例。今年一號文件提出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千萬工程”的經驗為引領,“千萬工程”突出“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關鍵是要掌握運用蘊含其中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一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注重從農村農民最現實最迫切的實際問題和需求入手,從農民群眾期盼中定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研判當地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難點和切入點。二要突出“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的工作方法,不同地區、不同階段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能照貓畫虎,不能脫離實際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循序漸進、穩扎穩打,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三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黨領導“三農”工作原則不動搖,健全“三農”工作體制機制,落實鄉村振興責任制,壓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責任,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拓展“黨建+”等基層實踐,鼓勵各地鄉村振興的實踐探索、制度創新、政策創新,突出實績實效,做到有力有效,講好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故事。

責任編輯:陳希琳

猜你喜歡
三農食物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搞笑:將食物穿身上
食物從哪里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