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中策略研究

2024-04-04 02:21李庭光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武漢430000
中國房地產業 2024年9期
關鍵詞:園林景觀水資源景觀

文/李庭光 中南建筑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武漢 430000

引言:

在當今社會,人們對于環境問題的關注逐漸升溫,生態理念成為引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在城市化進程中,園林景觀設計作為城市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急需將生態理念融入其中,以促進城市綠地的可持續發展。本文旨在此背景下,探討如何有效將生態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中,為城市綠地規劃與建設提供可行策略。

1.生態設計融入園林景觀設計的作用分析

1.1 促進環保與可持續發展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生態理念的融入不僅是簡單的植綠添彩,更著眼于生態系統的平衡和可持續性,對城市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生態設計的關鍵方面在于模擬自然生態系統,促使園林景觀成為城市生態綠洲。以新加坡的“濱海灣花園”為例,此案例借助合理設計水域、濕地和植被,這座花園模擬了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為城市居民提供了獨特自然體驗,使城市環境更加宜人,也能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同時,生態設計強調提供良好生活環境,并非簡單設計美學。以丹麥哥本哈根的“超級基地”項目為例,此項目借助在城市中引入了大規模綠色景觀,為居民提供了豐富戶外活動空間,改善了城市空氣質量,有效緩解了城市生活壓力。最顯著的點在于生態設計在保護和增強生物多樣性方面中的作用。其中澳大利亞的“悉尼植物園”借助有意識保護和復原當地瀕危植物,維持了植物多樣性,還促進了各類動植物繁衍,諸如此類景觀既能作為城市綠肺,也能被當作生態系統中各層面相互聯系的典范。

1.2 景觀的自然改造作用

生態設計將環保視為其中核心原則,有助于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不良影響,通過采用多種策略,如促進植物多樣性、保護野生動植物棲息地以及保留自然地形,生態設計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生態系統的干擾。這有助于維護植物和動物的多樣性,維持生態平衡,降低土壤侵蝕和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的風險。生態設計還能夠通過合理的植被配置和建筑布局來提高能源效率,以樹木和綠色屋頂為例,它們可以為建筑物提供遮蔭,降低夏季的冷卻負荷,減少空調使用,從而降低碳排放。此外,通過選擇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植物和材料,生態設計還能改善氣候舒適性,減少城市熱島效應的程度,注重有效的水資源管理,包括雨水收集、濕地恢復和水生植物過濾等措施,提高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減少洪水風險,并改善水體的質量。

2.生態設計融入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

2.1 自然模擬

生態設計所奉行的基本原則在于自然模擬,其代表著景觀設計中以最大精確度和尊重,模仿和保留自然生態系統特征與過程。其核心在于將自然功能融入人工環境,創造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景觀。首先,自然模擬要點在于保留現有自然植被和野生動物棲息地,因此設計過程中,需努力保護和維護原有植物群落與野生動物棲息地,以此維持生物多樣性,為野生動植物提供適宜的生存環境,確保其生態角色不受干擾。

在此基礎上,減少人工介入與破壞,在景觀設計中需避免不必要的干預,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干擾,避免減少土地開發、人工構建和化學處理等對生態系統的干預方式,并降低相關干預頻率與程度,更好保護自然完整性與穩定性。通過模仿自然過程,景觀設計能更好融入周圍生態系統,減少環境不利影響,對設計者惡言需深入了解自然生態系統運行方式,例如水循環、養分循環和生物多樣性的維護機制,進而在設計中運用這些知識,使人工景觀與自然系統無縫銜接,減少對環境的負面沖擊。

2.2 多樣性與適地性

在生態設計中,需強調引入多樣化的物種,促進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穩定性,當在生態設計過程中,借助在景觀中引入不同植物與生物,能以此創造豐富、更復雜生態系統,這有助于提供更多生態服務。例如,各種物種共生能實現協同作用,提高空氣凈化效率,幫助管理水資源,甚至支持自然授粉過程。實現這一點能對環境有益,改善居民生活質量。

同時,多樣性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野生動植物,多樣性景觀能提供棲息地和食物資源,吸引各種野生物種前來棲息和繁衍,這在無形之中也能增加生態價值。

而從適地性的角度來說,適地性涵蓋了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植物和生物物種,能減少水和資源浪費,提高景觀可持續性。其中適地性實踐意味著設計者需考慮所選擇植物與生物是否能夠在特定環境中生存和茁壯成長。當實現這一點能減少水資源的使用,還能減少化肥與農藥使用,降低對環境負擔。

2.3 循環利用和資源有效性

在生態設計核心理念中,循環利用與資源有效性體現在采用可持續的設計和管理方法,以最大限度減少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其中采用雨水收集系統來灌溉植物是生態設計的亮點,此系統能捕獲與存儲降水,將其重新利用在植物的灌溉過程中,這能減輕城市基礎設施負擔。

其次,生態設計積極采用可再生材料來建造景觀結構,這表明著設計者應使用能重復利用或經過回收的材料,以此減少對自然資源過度開采。此原則有助于減少廢棄材料的產生,降低環境污染風險,并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循環利用和資源有效性還注重引入低維護植物品種,其中低維護植物能更快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減少日常維護需求,從而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3.生態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案例分析

3.1 基礎參數設定

為更好驗證上述文章當中的生態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策略及方案,我們進行一個基礎的案例分析,相關具體參數如下:

(1)地理位置與氣候:假設園林位于溫帶季風氣候區。

(2)土壤類型:砂質壤土,適合多數植物生長。

(3)面積與布局:總面積10000 平方米,包含基礎的水體、草地、樹木區域和步行路徑。

(4)水體設計:小型人工湖(2000 平方米),并采用雨水收集系統補充水源,假設蒸發速度為每小時1 毫升。

(5)植被選擇:本地耐旱植物,多年生草本和喬木,如橡樹、松樹等。

其中生態理念融入具體表現為如下方面:

(1)可持續水源管理: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系統。

(2)生物多樣性促進:選擇吸引野生動物(如鳥類和昆蟲)的植物。

(3)低碳材料使用:步道和建筑采用再生材料。

(4)自然化景觀:模仿自然生態,減少人工修剪和管理。

(5)雨水收集量估計:假設年降水量800 毫米,通過屋頂和地面收集系統。

(6)能耗計算:景觀維護所需能量和資源(如水和電)的估算。

(7)碳足跡評估:計算園林維護過程中的碳排放量。

(8)生物多樣性指標:預測植被和水體對當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根據上述參數設定,我們展示出的園林設計示意圖如圖1 所示:

圖1 生態理念融入景觀設計的示意圖

表1 園林相關參數與降水量之間的關系圖示

3.2 案例分析

此案例展示了將生態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的重要性和實際應用,借助具體數值模擬,我們不難看到如何在設計中實現可持續性和生態平衡。首先,年降水量的有效利用能減少對傳統水源的依賴,還能增強景觀在不同氣候條件下適應性。同時,合理園林面積規劃和人工湖的設置能以此體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提升園林美學價值,還能為野生動植物提供棲息地,促進生物多樣性。

4.生態理念融入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4.1 水生態系統

在園林景觀設計領域,我們不僅追求美學與實用性的結合,更強調了環境友好和可持續性的原則。其中,水資源管理是至關重要的方面,其直接影響著景區的生態健康和資源的合理利用。

首先,充分利用人工湖泊、濕地和植物過濾帶,以模擬自然濕地的水凈化過程,為游客呈現出相應濕地景觀,并借助植物吸收與土壤過濾,有效地凈化水質,降低了水中污染物的濃度。此模擬過程更重要的地方在于構建水資源的自給,實現生態的內循環。其次,引入生態浮島與生態濾池等先進技術,進一步提升水質,其中生態浮島是由植物覆蓋的浮動結構,主要借助根系吸收底部沉積物中養分,這能有效減少藻類生長,避免赤潮等情況出現。而生態濾池則能借助多層過濾媒體,過濾掉水中顆粒物與有機物,使水更加清澈,同時提供生態系統,吸引了各種水生生物,增強了景區的生態多樣性[1]。

同時,為最大程度降低自來水使用,在生態相關設計中還能采用雨水收集系統。并借助此系統捕集與儲存降水,并將其用于澆灌植物和維護水景,以此節約在園林當中使用的自來水資源,還有助于減輕城市排水系統的負擔,減少洪澇風險。

4.2 植物多樣性

為實現生態可持續性和生態平衡,我們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來改進植物景觀設計;其一,強調使用本地植物,這是由于本地植物與特定地區的氣候、土壤和生態系統相適應,具有更高生存率與抵抗外來入侵物種能力,此選擇不僅有助于維護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還能降低維護成本和水資源的需求。其二,創建多層次植物景觀,包括樹木、灌木、草本植物和地被植物,各層次都能提供不同棲息地和功能。例如,樹木能為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提供了遮蔭和巢穴,灌木提供了遮蔽和食物來源。當實現物種的多樣性后,這能以此支持各種野生生物,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其三,采用生態植栽技術,此過程包括植栽細節、種植坑和水生植被的應用。其中植栽細節能提供更好植物生長環境,例如合適的土壤pH 和養分水平;種植坑可以幫助控制水分流動,減少水分浪費;水生植被則可以提高水體質量,吸收污染物質并提供魚類的棲息地[2]。

4.3 可持續材料和資源利用

在創建園林景觀時,我們應該積極選擇可持續材料和資源,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這一決策的核心在于在景觀設計和建設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確保景觀的長期可維護性和生態友好性。首先,我們可以選擇使用回收材料、可再生材料和低碳材料來構建硬質景觀元素,如步道、座椅和園林結構,以此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采,并減少能源消耗,從而降低了景觀建設的環境足跡。相關材料也能借助適當設計與維護延長使用壽命,減少資源浪費。其次,采用節水灌溉系統和太陽能照明技術是另一重要措施,這能減少能源與水資源消耗,借助合理設計與定時灌溉,以最大程度減少水的浪費,同時保持植物健康。其中,太陽能照明系統不僅可以降低電力消耗,還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環境有著積極的影響。最后,土壤改良和有機肥料的使用可以提高植物的健康和土壤質量,定期檢查土壤,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改善其結構和養分含量,能在園林中創造出更加適合植物生長的環境,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保持土壤生態平衡,避免土壤侵蝕和生態系統破壞[3]。

4.4 生物多樣性保護

在設計園林景觀時,我們著重考慮了支持野生動植物的生存和遷徙,這是我們的首要目標。我們努力創建了一個多樣化的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其中包括了鳥類巢穴、蝴蝶花園和蜜蜂巢穴,以確保不同種類的生物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宜的環境。園區內,設計者還能安裝野生動植物監測設備,用于追蹤與記錄野生動植物活動,這有助于設計者更好了解這些生物的生態需求,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護它們的棲息地。在持續監測下,設計者能及時發現潛在問題,以便采取適當干預措施,確保生態平衡得以維持。此外,相關設計中還需考慮生態通道與綠化走廊設置,相關通道能讓野生動物在園林景觀中移動,為其提供棲息地選擇。此種可持續的規劃方式有助于減輕城市化對野生動植物生存的影響,促使它們更好地適應相關環境[4]。

4.5 非化學農業模式的運用

非化學農業作為現代農業方法,其核心目標是降低或消除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以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土壤生態系統的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在傳統農業中至關重要,也在園林景觀設計領域產生了積極的環境和經濟影響。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采用非化學農業原則能夠實現多個關鍵目標。首先,非化學農業強調采用有機肥料和堆肥,取代合成化肥,為植物提供所需的營養素。這能有效地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還能改善土壤結構與水分保持能力,而有機肥料應用能建立富饒的土壤生態系統,為土壤微生物提供更多生長機會,進而提高土壤的健康程度[5]。

4.6 智能灌溉系統

智能灌溉系統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其核心目標在于實現土壤濕度智能監測與管理。土壤濕度監測作為智能灌溉系統的核心部分,借助安裝高精度的土壤濕度傳感器,能實時監測土壤中的水分含量,確保水資源的最佳利用。同時,智能系統還能根據植物需求調整灌溉頻率和水量,實現高度個性化管理。其次,氣象數據充分利用也是系統的關鍵特點,此系統能接入氣象站數據,包括降水量、溫度和濕度等信息,并根據實際天氣情況來調整灌溉計劃。例如,在降雨期間,系統會智能地減少或暫停灌溉,避免浪費水資源。這種針對性的反應使得園林景觀在不同氣象條件下都能夠保持健康繁茂。

此外,智能灌溉系統還能借助自動灌溉控制器,實時監測數據和預設的參數,自動啟動和停止灌溉系統,無需人工干預。這無疑能提高灌溉精確度,并節省管理人員時間與精力。滴灌和噴灌技術能夠將水精確輸送到植物的根部,減少了水分的蒸發和散失應用進一步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確保了植物獲得足夠的水分,同時最大程度減少浪費。最后,通過智能系統提供的數據反饋,管理人員和園林工作者的節水意識得到了培養和提高,讓管理人員根據系統提供實際數據有效規劃和管理水資源,以實現可持續灌溉實踐。此種信息的透明性有助于促進環保灌溉方式的采用,同時也有助于維護和改善園林景觀的整體健康和美觀[6]。

結語:

園林景觀設計的精髓在于將生態理念深度融入,不僅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更是點燃市民對可持續發展的熱情。在實際應用層面,必須不斷總結經驗,勇于創新,引領園林景觀設計持續朝著生態友好的方向邁進。唯有通過科學的策略研究,才能更精準地實現城市綠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為未來城市創造宜居、清新的居住環境。這種努力不僅是對自然資源的智慧運用,更是對市民意識的深刻引導,使得市民在欣賞園林之美的同時,逐漸深刻理解可持續發展對城市重要性。因此,應不斷強化生態理念在園林設計中的體現,以確保未來城市以綠色、可持續的方式茁壯成長。

猜你喜歡
園林景觀水資源景觀
《水資源開發與管理》征訂啟事
景觀別墅
珍惜水資源 保護水環境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加強水文水資源勘測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
生態環境建設與園林景觀結合初探
淺析竹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
論生態美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