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區大型文藝晚會的地域特色創新表達

2024-04-05 17:00郭建華
西部廣播電視 2024年1期
關鍵詞:文藝晚會晚會受眾

郭建華

(作者單位:北京市順義區融媒體中心)

我國大型文藝晚會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各地區、各行業開始積極發展文化經濟,其中大型文藝晚會活動逐漸趨于活躍。隨著時代的變遷,大型文藝晚會的類型愈加多樣化、高端化,從簡單的歌舞劇表演到音樂、戲劇、歌舞等多種演出形式相結合,再到大型綜藝晚會,如春晚、元宵晚會、中秋晚會等,都成為文化娛樂領域的標志性事件。

隨著傳播渠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晚會活動的內容和傳輸媒介都發生了深刻變革,晚會活動的受關注度不斷降低,其急需提檔升級。與此同時,地方大型文藝晚會的收視率和收視份額雙雙下降且兩級分化較為嚴重,節目口碑和觀眾滿意度較低。

目前,我國大型文藝晚會活動存在形式千篇一律、主持風格單一、缺乏創新元素、缺少文化內涵等問題,相關人員在進行大型文藝晚會策劃時往往容易跟風,缺乏創新意識,缺乏對地域文化的思考,文化自信、品牌意識和媒體宣傳敏銳度較低。本文從地區大型文藝晚會中的地域特色創新表達出發,分析當前文藝晚會存在的相關問題,并尋求有效的文藝晚會策劃方式,對于提升節目質量、滿足觀眾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1 地區大型文藝晚會活動現狀

2022年中國視聽大數據統計顯示,地方晚間時段首播文藝晚會、特別節目收視率前20名中,春節晚會和跨年晚會所占比例較高。地區大型電視文藝晚會活動大多依賴于傳統文化活動或重大社會活動而開展,由政府出資舉辦,節目內容的選擇上較為單一,形式化比較嚴重,淡化了節目本身的文化性、藝術性和娛樂性,主持方式、表演內容較為固定,容易使觀眾產生審美疲勞。因此,舉辦地方大型文藝晚會時,應當進一步加強創新,通過融合地方特色、強化文化自信、創新文化輸出的方式幫助節目“出圈”,實現健康發展。

1.1 缺乏地域文化自信,形式千篇一律

地區文藝晚會在策劃中往往會借鑒國家級晚會的創作思路,但這類晚會是由央視或衛視平臺制作并推出,這些平臺具有較好的資金、設備和人才優勢,雖然這對于地區大型晚會來說具有一定的幫助,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很大的困難,難以獲得預想的晚會效果。因此在此條件下進行模仿學習不易形成相對優勢,難以突出自身亮點,反而使得節目形式千篇一律。對于地區晚會活動的策劃者來說,應當努力打造自身特色,挖掘地域文化,使得晚會內容更加貼近當地居民生活,培養自己的受眾群體。與此同時,也應當在晚會的策劃階段就考慮到群眾的偏好,選擇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晚會形式。

在創作地區大型文藝晚會時,可挖掘的地域文化不僅包括文化歷史、風俗人情,也包括生活習慣、語言習慣、飲食習慣等各方面,這些地域文化能夠給本地觀眾帶來親切感,拉近晚會和觀眾之間的距離。但在目前大多數的晚會中,往往重模仿輕思考,重技術堆砌輕內容思考,缺少對地域特色的挖掘,未形成自身亮點,或者僅僅將地域文化作為點綴而非核心,往往顯得生硬和尷尬。因此,缺乏地域文化自信、缺乏品牌意識及缺乏全媒體宣傳經驗等因素使得各地區在策劃大型文藝晚會時未能形成自身亮點。

1.2 缺乏節目品牌意識,主持風格單一

主持人在文藝晚會活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地域文化的挖掘是創作地區文藝晚會的基礎,而具有地域風格的主持陣容則最能直接作為地區電視臺的有形代表。當前晚會節目主持人大多還是“照本宣科”,主要靠背誦主持詞,并未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特色、地域特點、風俗習慣等,因此顯得并不“接地氣”?!敖拥貧狻本褪且趯嶋H工作中實地走訪,與更多的受眾人群進行交流,了解當地文化特色、風俗習慣,在節目中反映普通民眾的愿望和訴求,而不是脫離群眾的實際需求和真實愿望,浮于表面。由于地區文藝晚會的受眾主體主要為當地居民,因此一個“接地氣”的主持陣容更能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而主持人實際上也代表了一種無形的品牌,“接地氣”的主持人不僅親民,也能成為地區電視臺有形的“代言人”。但是,目前地區電視臺仍然缺乏對優秀主持人的挖掘和培養,往往只關注其外在形象和臺詞功底,使其淪為“工具人物”,而非“靈魂人物”。

1.3 缺乏全媒體營銷經驗,傳播渠道受限

隨著流媒體時代的到來,晚會節目進行線上宣傳勢在必行。在目前的媒體宣傳中,多數地區的融媒體中心雖然已經開始在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微博等多種平臺上進行宣傳,但仍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第一,缺乏系統的宣傳和推廣。目前晚會活動的宣傳往往是在活動結束后以總結的形式進行宣傳,沒有對活動進行全流程系列報道,或是以直播的形式進行同步跟蹤報道。第二,未能與其他公眾平臺形成高效聯動,晚會最終多在電視頻道播出,沒有借助新媒體渠道實現內容的推廣,難以形成討論熱度。第三,受眾數量縮減。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大眾的收看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局限于傳統電視平臺,傳統電視文藝晚會往往難以吸引年輕人,致使受眾數量縮減。第四,信息嚴重不對稱。傳統電視文藝晚會缺乏互動和反饋機制,不易及時獲取受眾的意見和反饋,難以滿足全媒體時代受眾自主獲取、自主選擇媒體和觀看內容的需求。

2 地區舉辦大型文藝晚會活動的創新策略

2.1 挖掘地域文化,打造獨特風格

地區應根植本地區特色文化,結合優勢資源,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2021年,河南衛視推出的《2021年河南省春節晚會》《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節目頻繁“出圈”,相關話題持續“霸榜”,其根本原因就是河南衛視始終堅持“文化立臺”,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形成了以河南地域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為支撐的獨特風格。當其他衛視紛紛推出綜藝節目、真人秀節目時,河南衛視并沒有盲目跟風,而是選擇了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一舉推出了《唐宮夜宴》?!短茖m夜宴》改編自舞蹈作品《唐俑》,是鄭州歌舞劇院推送的第十二屆中國舞蹈“荷花獎”的參賽作品,而《唐俑》的靈感又來源于河南博物院中的一組隋代繪彩陶伎樂女俑。河南衛視在此次“一夜爆紅”之前,就已經打造出了眾多以地域特色為亮點的節目,如1994年推出的戲曲節目《梨園春》,2004年推出的武術搏擊類節目《武林風》和鑒寶類節目《華豫之門》,以及后來的《知根知底》《漢字英雄》等。

河南衛視之所以能夠“出圈”,除了懂得挖掘和施展自身優勢,更重要的在于幾十年如一日對特色資源的挖掘和創新,這是基于以往的不斷探索和努力的厚積薄發。因此,地方電視臺在打造具有特色的晚會節目中,除了選擇具有地域特色的節目,也應當拓展思維,對地方以往的文化成果進行考察,選擇較為成熟的項目進行開發,同時也應當堅持原創,在日積月累中不斷打造成熟的項目。

順義區融媒體中心在大型文藝晚會的策劃和制作中,注重地方特色文化與時代元素相結合,既充分展示了順義區的文化底蘊特色,又為觀眾帶來了視覺和聽覺上的享受,是區域文化傳播和品牌推廣的重要平臺之一。以順義區道德模范頒獎儀式為例,該晚會雖脫胎于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典禮,但在獎項設置和整體編排上,充分突出地域性、文化性、唯一性、貼近性,一經播出,反響良好,也已成為順義區的文化品牌。

2.2 培養主持陣容,塑造品牌形象

要想打造有創新特色的地區晚會節目,應當注重對主持陣容的培養。湖南衛視作為國內的一線衛視,培養了何炅、謝娜、汪涵等具有特色的主持人。在具備一定熱度之后,這些主持人又通過參加各類綜藝節目提高了出鏡率和熱度,如謝娜參加了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形成了較高的知名度和話題熱度。因此,每當湖南衛視舉辦大型晚會活動時,主持陣容的搭配往往會帶來新一波的網絡熱度,為晚會節目提前預熱,而他們所代表的當地特色文化符號也增強了觀眾的認同感和親切感,為晚會活動帶來了較高的關注度和討論度。

對于地區電視臺而言,其在舉辦大型晚會時,也可以通過培養本地主持人來提高水平和熱度。適宜的主持風格和形象也能增加觀眾對晚會節目主辦方的認識,提升觀眾好感度,但同時也應當注重“接地氣”和專業度的相互調和。

主持人作為文藝晚會的重要角色之一,應該善于將當地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屬性與文藝晚會的主題相結合,從而更好地傳遞地方文化,呈現主題效果。順義區融媒體中心在大型文藝晚會主持團隊的選擇上不拘泥于傳統,大膽使用新聞和專題欄目主播,并鼓勵主持人從地方特色、歷史、民俗、習慣等多個方面入手,從中挖掘出有趣、有代表性、與晚會主題相關的元素,將其融入主持語言和環節設計中,如此不僅可以豐富晚會的藝術層次和文化內涵,也可以形成獨特的地方文化風格,讓觀眾在了解藝術的同時,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

2.3 形成全媒體思維,提升話題熱度

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傳播手段、產品形態、業務模式日新月異,這就要求地區大型文藝晚會的策劃人員順應時代潮流,運用新思維應對新挑戰。全媒體不同于新媒體或自媒體,它是一種綜合運用多種表現形式,如文字、聲音、動畫等,通過廣播、電視、網站等不同媒介形態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1]。作為活動的策劃者,要時刻保持全媒體思維,不管是在節目呈現還是策劃過程中,都要通盤考慮全媒體對文藝晚會活動的新需求[2],思考大型文藝晚會在不同媒介平臺中的傳播特點,通過整合資源,滿足不同媒體的宣傳需求,讓現代傳媒技術與傳統文藝晚會策劃真正有機結合,提高文藝晚會策劃的綜合水平,以滿足受眾需求[3]。

以順義區青少年才藝大賽“我為媽媽獻才藝”為例,活動從初賽到復賽再到會演歷時1個月,全程通過順義電視臺、順義電臺、《順義時訊》等傳統媒體;“北京順義”應用程序、北京順義官方微博賬號、北京順義抖音賬號、快手賬號和順廣傳媒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將所有節目實時上傳網絡進行展播,還開辟節目投票和點贊通道,最終吸引了超百萬人次的關注。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和媒介融合的深化,各種媒介間的相互滲透與協同發展成為未來傳播業發展的大勢所趨[4]。目前,世界范圍內傳媒業已開始順應這一趨勢并不斷變革。在我國,近年來業界提出的“全媒體化”,其實質就是順應和應對傳播數字化和媒介融合趨勢的全新理念和對策。在具體的操作實踐中,可以采取小屏宣發的形式,如陜西廣播電視臺公共文藝頻道的《百年秦腔》欄目推出的秦腔系列的小屏宣發活動,就是以秦腔“名家小故事”為主題,從“名家故事”“流派傳承”“秦腔那些事”三個系列進行了宣發。另外,也可以采用短視頻的形式進行宣傳,但要確保短視頻拍攝角度的選取和對畫面的剪輯要貼合實際,注重原創性,以此來提高短視頻的吸引力,增加短視頻的熱度[5]。在利用線上媒體進行宣發時,采用合適的“標簽”和“話題”也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討論熱度,但同時作為官方媒體也應當注重標題的嚴謹性和道德性,避免“炒作”帶來的爭議。

因此,地區大型文藝晚會策劃者應當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加強媒體之間的協同聯動,突出內容建設,用好先進技術,實現內容生產效率和影響力雙提升。同時,持續創新傳播手段,使得晚會更有感染力、親和力,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6]。

3 結語

在開展文藝晚會活動的過程中,應當立足于對地域特色優勢的展現和發揮。只有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形象,才能進一步提升觀眾的喜愛程度和忠實度。突出地區大型文藝晚會的地域特色可以從挖掘地域文化、打造本土主持陣容和形成全媒體宣傳等方面進行,從而加大創新力度,形成自身亮點。與此同時,也應當牢牢守住思想文化陣地,提升綜合制作水平,既要體現主旋律內容,又要滿足現代觀眾不斷提高的審美要求,真正在新時代贏得自身的發展空間,實現電視文藝晚會活動的升級與跨越式發展。

以順義區融媒體中心為例,首先要結合順義當地文化特色,從歷史、藝術、風俗、傳統手工藝、美食等方面選取突出的文化元素,同時注重呈現文化內涵,推動文化傳承。同時,要考慮引進當代藝術形式,用新視角和新手法詮釋當地的傳統文化和精神內涵,讓受眾在了解文化的同時體驗到現代的美感和活力。其次,要培養和引進優秀的品牌主持人,可以通過選拔、培訓等方式,使其成為一張自帶流量的新名片。最后,要利用新媒體平臺,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與受眾進行互動,增加受眾的互動性,同時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擴大晚會的傳播范圍,從而將本地文化傳播出去。

大型文藝晚會由于其獨特的文化表達形式和文化傳播屬性,在當今時代擁有良好發展前景,只要善于利用地域文化特色大膽創新,自信表達,推陳出新,為促進地區文化創新、推動文化經濟發展等方面提供動力,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擁有核心競爭力,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猜你喜歡
文藝晚會晚會受眾
普洱學院“我和我的祖國”新年文藝晚會暨新年致辭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試論電視文藝晚會中導演的創新能力
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 90 周年文藝晚會在黨的旗幟下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文藝晚會《千年之約》完美落幕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慈善晚會3
慈善晚會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