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強國背景下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

2024-04-05 17:00李歡
中國儲運 2024年2期
關鍵詞:強國課程體系交通

文/李歡

暢通的交通網絡是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前提[1]。自新中國建國以來,我國的交通運輸行業經歷了飛速的發展。目前我國已經真正成為一個交通強國[2],高校作為人才培養基地,更要積極響應國家交通強國的策略,緊跟其建設步伐,深化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的創新,為實現交通強國的夢想,構建現代化城市綜合交通運輸系統提供重要保證。

1.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高校作為交通強國戰略下專業人才培養的搖籃,承擔著重要使命和責任。根據交通強國建設的要求,修改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開展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已成為高等院校面臨的新課題[3]。本文以西安交通工程學院為例,分析交通強國背景下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是陜西省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具有培養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完善的設備設施,具有按照國家現行高速鐵路運營技術標準要求建設的四百二十五米集電氣化鐵路線路,以及相應的通信信號系統、牽引變電站和車站于一體的地鐵綜合實驗基地,可滿足交通運輸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學校實施“交通強國、人才強?!睉鹇?,積極推動新戰略背景下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但隨著《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中對新時期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雖然學校對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已經展開了研究,但仍面臨以下諸多問題。

1.1 雖然國家提出交通強國戰略,但交通類專業課程培養目標還未及時更新,課程中對思政元素的挖掘工作還不夠深入。在實際教學中主要體現在專業知識與課程思政元素的銜接性不夠。因此,有必要在交通運輸類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在交通強國戰略思想的引領下,深入探索學科建設中課程思政與教學的融合性,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全面支撐我國交通強國建設工作。

1.2 傳統課程教育體系尚無法適應新時期的人才培養要求。傳統培養模式忽略了專業人才在跨學科背景下的應用能力,限制了其發展空間和創新能力,沒有與交通運輸行業的實際需求相結合,無法滿足行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隨著現代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交通設施已逐步達到自動化運行,正朝著智能化、無人化方面推進。因此,交通運輸類專業學科培養方式要適應以大數據、智能化為特征的新時期專業發展要求,構建交叉學科的課程體系,增加學生在不同學科領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以滿足新時代對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

1.3 課程資源較為分散,與科技和企業融合度不足。教育部明確指出,應完善重點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和社會實踐教育平臺等建設,積極動員和整合社會多種資源,開展協同育人的新探索。但是,由于高校人才培養的教學主體單一,教育與科技、企業等相互脫離,沒有辦法完全形成協同育人。所以,如何做好教育與科技的融合、企業與教學的融合工作,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具有學科基礎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交通領域科技人才,是當前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1.4 缺乏合格的教師隊伍。目前,大學的教師在專業知識更新和學歷層次方面已有進步很大的提升,但同時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與豐富的實踐技能的“雙師型”教師數量仍然不足,教師沒有在交通行業現場工作或學習的經歷,實踐操作技能方面較薄弱,在教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難以培養符合企業要求的應用型人才。

2.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策略

2.1 重構交通運輸專業的培養目標,著重于技能培訓。為實現交通強國戰略目標,應重新設定交通運輸專業的培養目標。第一,將交通強國戰略融入專業培養,使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第二,深入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加強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第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不僅掌握扎實基礎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實踐技能和深厚的專業素養,成為既具備理論基礎又富有實踐經驗的復合型人才。創新培養模式,需要立足交通強國戰略需求,以技能培養為重點,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2.2 構建新的交通類課程體系,培養符合交通強國戰略要求的人才。在新戰略的要求下,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等技術的交叉融合,培養學生跨學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新課程體系要全面加強實踐能力培養,通過增加實訓和實習課程,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場景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促進知行合一的發展。同時鼓勵學生創新,教師要摒棄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積極采用討論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把課堂變成師生共同探索的場所,增強學生發現問題和創新思維的能力。

2.3 積極推進科教+產教融合,助力多方合作教育的綜合能力提升。教育與科技、企業融合育人要做到以下幾方面。第一,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學技術競賽活動,以指導教師的實際科研項目為導向,積極為學生進行科技競賽訓練與輔導,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鼓勵教師采取以賽促學的創新教學方法,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二,積極引導學生參加科研項目和大學生創新項目等。教師的自主科研項目,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比如選拔部分學生參與,培養他們的科研能力,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項目或競賽,啟發他們的創新思維。第三,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了解行業動態和企業需求,針對性地培養應用型人才,使教學內容貼近實際,也是深化產教協同育人的重要舉措。當前,高校與企業合作日益頻繁,這為教師了解前沿技術與企業需求提供了便利。通過校企合作,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融為一體,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也使其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高校為實現產教協同育人的目標,需要構建“產教融合”課程體系。交通運輸類專業可以根據專業特點和企業用人需求,選擇適合本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思路。

2.4 建立完善的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評估機制。評估機制與人才培養是相輔相成的,培養人才必須依靠科學的考核制度。第一,改變課程考核的內容與方法。傳統考核方式偏重于對理論知識的考核,而忽略了學生的實踐技能測試和創新能力的檢測。新的評估機制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差異、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等加以測試,以個人素質與能力培養為目標改變試卷題型,降低客觀題的比重,增加綜合題、分析題等主觀題型的比例,加強對學生分析、應用與素質能力的考查。同時采取開放式、靈活多樣的考評方式,實現以開卷考核、過程考核、分散考核等為主要手段的評價方法。第二,進一步完善課程綜合評價考核的辦法,將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作為一項重要評價指標。采取科學、公正、合理、全面的評判尺度,對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日常表現進行的紀實量化和綜合評估,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目前不少院校都設置了學生量化綜合評估考核辦法,引領學生開展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對加強培養具有創造力和高素質的人才起到正確而有效的引領作用。

2.5 深化師資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教師職業素養。為了培養符合新時期要求的人才,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同時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教師要經過實際的企業鍛煉,才能夠充分掌握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才能將理論和實踐知識充分結合起來。作為高校應該為教師提供到企業鍛煉的平臺和機會,鼓勵教師多參與工程項目,考取相應的行業資格證書,提高自身的實踐技能。

3.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傳統的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結合新時期提出的交通強國戰略,從創新人才培養目標、改革課程體系、多方位協同育人和構建評估機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推動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并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適應性。這些改革措施的實施將促使交通運輸類專業人才更好地服務于行業發展,提升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猜你喜歡
強國課程體系交通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繁忙的交通
強國有我
秦晉爭霸
小小交通勸導員
以創新課程體系引領學生發展
民法課程體系的改進和完善思路*——以中國政法大學的民法課程體系為例
加強青少年中醫傳統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課程體系構建
論普通高校國防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