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科技助農 打造科技引擎 加速推進吉林省現代化大農業發展

2024-04-07 11:51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新長征 2024年3期
關鍵詞:吉林省成果品種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吉林省農科院作為省屬綜合性農業科研機構,承擔著國家和省農業重大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等方面的工作任務?!笆奈濉币詠?,省農科院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在一些地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讓農民用最好的技術種出最好的糧食”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雙千工程”建設和“萬億級大農業”培育等中心任務,聚焦以科技挖掘東西部潛力、穩定中部產能,堅持以深化改革為主線,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支撐和科技服務“4項能力”,主動融入和高效服務“三農”工作,有力支撐了吉林現代化大農業發展及國家糧食安全。

一、推動科技創新,綜合科研實力不斷提升

科技創新是推動現代化大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省農科院聚焦國家及省重大農業產業方向,加速推動科技創新。項目承擔能力顯著增強。新立各級各類項目888項,合同經費連續3年穩步增長。獲得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糧豐工程”“黑土保護”“生物育種”3個牽頭專項,基本實現國家啟動的生物育種、核心攻關及重點研發等重大項目的全部參與。獲得省重大科技專項26項(主持15項、參加11項),占比59%;承擔全省11項農業關鍵核心技術中的9項主攻任務和50%以上農業重大技術協同推廣項目,取得“十四五”主持項目新突破。條件平臺建設進入歷史最好時期。獲批和承建“主要糧食作物國家工程中心(東北區唯一農業類工程研究中心)”“東北地區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建設”及吉林省“肉牛種業創新中心”“作物生物育種聯盟”等省部級平臺23個,其中,國家級10個、省級13個,構建了完善的種質資源、動植育種及技術研究平臺群。在東北秸稈綜合利用領域處于領頭羊地位??蒲醒邪l平臺進入全國省級農科院前五名,位居東北區域首位。優質高產育種邁出新步伐。審定(登記)動植物新品種190個。其中,吉林省自主育成玉米品種“吉單63”“吉單436”畝產超噸糧,鮮食玉米育種研究全國先進。優質食味粳稻選育全國領先。承擔國家高油高產大豆品種選育研究,相關技術體系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吉林省首款肉牛20K液相育種芯片“吉牛1號”研制成功?!半p乾肉羊”新品種通過國審,填補東北三省自主培育專門化肉羊品種空白,實現近20年自主培育畜禽新品種“零”的突破。育成我國首個紫花苜蓿雜交種“吉雜1號”。成果產出日益豐碩。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50項,其中,光華工程科技獎(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1項,神農中華農業科技一等獎1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農業科學學科領域首次躋身ESI全球排名前1%。綜合科研實力居于全國省級農科院前列,較以往大幅度提升。

二、夯實人才支撐,人才學科建設全面優化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省農科院始終踐行“人才強院”理念,持續在人才“引育留用”等關鍵環節上用勁、發力。突出人才工作主體地位。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啟動“農科英才”培育工程。完善“應用基礎、應用研究、技術支撐和科技服務”四類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實施科技獎勵制度,全面激發各類人才積極性。多措并舉引進人才。堅持引才和引智相結合,3年累計引進高、精、尖、缺人才126人。柔性引進海外高層次專家、域外杰出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各1人。強化精準育才和梯隊建設。2021年以來,1人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2人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3人入選農業部神農英才計劃“青年英才”,1人入選農業部科研杰出人才培養計劃;4人獲吉林省政府津貼,12人獲省拔尖創新人才;6名團隊首席競聘和接替國家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及綜合試驗站站長,1名團隊首席被聘為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副首席;50余名專家走上領導崗位或接替團隊首席。推動人才與學科建設協同發展。聚焦“雙千工程”建設和“萬億級大農業”培育,科學劃分“育種、綜合生產、產品加工和科研輔助”4大學科板塊,增設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設施農業及動物衛生等新興學科,新建“生物技術育種、耐鹽堿水稻、優質特用玉米、苜蓿雜交育種”等12個研究團隊、4個聯合研究團隊,調整8個研究團隊,推動現代生物技術與傳統育種手段深度融合。實施人才關心關愛。樹牢“尊重科學家、服務開拓者”的人才工作理念,建立高層次人才和博士人才信息數據庫,成立院“人才之家”,實行聯席服務專家制度,用心用情關愛人才。認真落實各項人才政策和人才待遇,224人被認定為省E類以上人才,253人晉升各級職稱,創新事業發展的智力支撐和學科基礎有力夯實。

三、加速成果轉化,科技轉化為生產力邁出新步伐

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重視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更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重中之重。加大成果宣傳推介力度。堅持線上線下結合,依托省科技大市場、長春市科創一網通云平臺及各種展會,宣傳推介成果,獲得長春農博會“突出貢獻獎”。與省科技廳等單位聯合承辦“匯聚新動能·吉遇新未來——新農業路演”4場(次),120余個涉農企業、近600人參加活動,推動成果走向市場。搭建成果轉化平臺。與“吉農高新公司”(委托監管企業)簽署品種轉讓框架協議。成立自有成果轉化平臺——“吉興中心”,承接成果中試熟化和技術轉移轉化工作。設立省科技廳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點,提供便捷高效服務。連續2年在全省102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考核中名列第3位,獲得優秀等次。拓展轉化渠道與途徑。牽頭成立“東北三省一區五院科技成果轉化聯盟”,入選“吉林省高校院所知識產權聯盟”和“吉林省科技經紀人創新發展聯盟”理事單位,優化資源、共享信息,推動成果轉化工作區域內協同發展。持續推動種質創新和轉化應用。累計轉化農作物品種86個,其中,玉米品種“吉單436”入選“中國農業農村十大新產品”,畝產達到1000.45公斤,有效緩解了我國籽粒機收玉米品種匱乏問題;大豆品種“中黃615”“中黃610”適合種植區域4000萬畝以上,具有良好開發應用前景。與鴻翔、大北農等多家頭部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品種選育開發,有效支撐了糧食增產。深化院地(院企)合作。構建“市場出題,農業科研單位答題”機制,與省內地方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出彩大豆產業研究院(樺甸)”“特色農產品檢測產業研究院(白城)”“鹽堿地綜合利用產業研究院(鎮賚)”“寒地高值作物雙熟技術產業研究院(乾安)”,打造新型創新轉化聯合體。實施責任目標管理。堅持成果轉化收益3年“翻一番”的目標不動搖,累計簽訂技術合同1920項,合同金額1.54億元,到位經費1.18億元,開辟歷史先河,極大地激發了科研創新動能與活力。

四、深化科技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彰顯新成效

打通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必須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研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殷切囑托落到實處。突出主導(主推)品種(技術)遴選。水稻品種“吉粳816”、玉米品種“吉單436”、花生品種“吉花23”和松遼黑豬等動植物品種入選農業農村部糧油生產主導品種;“玉米寬窄行交替休閑種植技術”“大豆優質安全豐產高效生產技術”等6項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農業生產主推技術。吉林省入選主導品種73個、占比21.47%,入選主推技術92項、占比52.27%,均居全省同行業首位。強化科技宣傳與引領。2021年以來,國家和省級主流媒體宣傳報道264次,內容涉及黑土地保護、西部鹽堿地改造、肉牛種業創新、生物防治等眾多研發領域。打造了自媒體宣傳矩陣,依托“快手”“微信視頻號”“抖音”等平臺,舉辦助農在線直播326場,累計觀看1093.5萬人次;發布成果、技術短視頻3084部,累計觀看1.63億次;提供電話咨詢服務3510次。深化農技培訓與服務。發揮國家級繼續教育平臺優勢,承辦7個省級高研項目,培訓基層農技人員1810人。舉辦現場會42次、田間技術指導73次,發放技術手冊8900冊;進行技術培訓126次,累計培訓3.5萬多人(次)。使技術、智力有效下沉,服務農民、服務生產。實施科技支撐鄉村振興行動。選派55名青年科技干部到12個縣(市)、8家企業掛職鍛煉,推動干部全面成長成才,提升地方科技水平。建立研究所與地方政府工作對接機制,在全省建立330多個試驗基地(基點),與地方政府共建2個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5個科技示范縣(市)、18個科技示范村(鎮),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推動技術進入“田間地頭”。2021年以來,集成創新的黑土資源可持續利用4大主導技術、13套技術模式得到廣泛應用,為吉林糧食增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坝衩椎喂嗨室惑w化產效雙增技術”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區累計推廣1200余萬畝,增收近20億元;“載菌赤眼蜂生防技術”在吉林省糧食主產區累計推廣面積1500萬畝,減少經濟損失22.8億元。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未來,吉林省農科院將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精神為指導,聚焦省委、省政府中心任務,切實踐行“為農”初心,認真履行職責使命,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隊伍建設實現新跨越、再上新臺階,為吉林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責任編輯/李? ?艷

猜你喜歡
吉林省成果品種
吉林省教育廳新年賀詞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工大成果
品種選育彩版
吉林省完成1.4萬公里農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種什么品種好?
“三醫聯動”擴大醫改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