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養生的中醫理論與方法研究

2024-04-07 13:50魏玉林楊開國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溫性

魏玉林 楊開國

(1.重慶市沙坪壩區石井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重慶 400032;2.重慶市沙坪壩區中醫院藥劑科,重慶 400030)

冬季養生是四時養生的一部分,屬于中醫養生學研究的范疇。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生活的物質水平不斷提高,對自身健康也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與關注。冬季養生作為中醫時令養生的重要組成,正越來越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視。雖然民眾重視程度有所提高,但除中醫學者外,很多人甚至是一些中醫愛好者仍然不知道如何正確進行冬季養生,更不清楚冬季養生的理論淵源。而不法商販正是利用這一情況,打著養生的口號推廣中醫熏蒸養生法、穴位按摩保健、五行養生法、草藥養生法等各類保健方法,可謂魚目混珠、良莠不齊,有的甚至掛著中醫保健按摩的“羊頭”,賣不法之實的“狗肉”,使中醫養生文化蒙塵[1]。在當前背景下,中醫學子理應自覺肩負起發揚中醫養生文化的重擔,積極傳播正確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用盡可能樸實的文字讓所有讀者理解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開展作者所談之冬季養生。

1 理論要點

《黃帝內經》有云:“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2]。這段話提示我們,冬季養生應順應季節寒冷閉藏的特點,避寒就溫,注重養藏、固精、益腎。具體要點闡述如下。

1.1 晨練要點 必待日光《黃帝內經》認為,冬三月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2],意思是說在冬季應該早睡晚起,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后再起床活動。在寒冷的冬季,人們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早睡晚起有利于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以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因此,冬季外出鍛煉也不應過早。應選擇陽光充足、天氣暖和的上午10 點至下午3 點這一黃金時段,同時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運動習慣量力而為。此外,冬季在進行鍛煉前,應做充分的準備活動,以防肌肉拉傷與關節扭傷。

1.2 心態要求 若有所得《黃帝內經》認為,冬季精神調攝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說冬季應使神志內藏,安靜自若,如有隱私不能外泄,如獲心愛之物而竊喜[2];引申出來,也有身懷遠志不宣揚、行事低調不張揚、心藏隱私不外道,心神安定、心滿意足、內心充實不空虛等意思。

1.3 飲食安排 去寒就溫冬季天氣寒冷,為了御寒保暖,人們應該多食用一些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而盡量少食寒涼生冷的食物。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糯米、高粱米、大豆、牛奶、韭菜、香菜、南瓜為溫性蔬菜,石榴、龍眼、荔枝、木瓜、烏梅為溫性水果,板栗、核桃仁、松子、葵花子、腰果屬于溫性堅果,小茴香、生姜、蔥、大蒜、肉桂、辣椒、花椒等為溫性香料,鱔魚、鰱魚、雞肉、羊肉、狗肉、牛肉、蝦、鴿、鵪鶉、海參、牡蠣、沙丁魚等為溫性肉食[3]。而如茄子、蘿卜、冬瓜、絲瓜、青菜、菠菜、莧菜、芹菜、大麥、綠豆、豆腐、小麥、馬齒莧、苦瓜、蓮藕、蘑菇、蕎麥、番茄、黃瓜、筍等為寒性蔬菜,蘋果、梨、橘子、甘蔗、西瓜、香蕉等為寒性水果,鴨蛋、螃蟹、田螺、鴨血、皮蛋、蚌肉等為寒性肉食[4]。上述溫性食物一般人冬季可多食,尤其平素畏寒肢冷,具有陽虛體質狀態的人更應多食;而上述寒性食物則應盡量少吃。但需注意,根據中醫“因人制宜”的原則,陰虛、濕熱、實熱狀態的人則不可過多進食溫性食物,即使在冬季,食用這類食物也易上火傷津;適量食用上述寒涼食物,反而有益。

1.4 適量運動 無泄皮膚冬季養生貴在合乎養藏之道,所以冬季運動除了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必待日光),也要防止運動過度耗泄津液能量。依據中醫“津血同源”“血汗同源”的理論,汗為津液所化,汗出過多則津耗,津耗則血少。故冬季運動應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度,不可致大量出汗,以防損津耗血。

1.5 應時調攝 補益腎元根據五行學說理論,五行中的水,季節應冬、五臟應腎、五化應藏、五味應咸、五色應黑、五音應羽,因此冬季養生調攝,重在補腎固藏。補腎進食可選擇黑色、咸味的食物,比如黑豆、黑芝麻、黑米、牡蠣、海參。補腎音樂可選擇羽調式樂曲,這類樂曲凄切哀怨、蒼涼柔潤風格清純,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符合“水”之特性,能入腎[5]。如《寒鴉戲水》《烏夜啼》《雉朝飛》《江河水》《昭君怨》《小河淌水》《寒江殘月》《飛花點翠》《春江花月夜》等,均為補腎曲目[6]。

2 養生方法

2.1 藥膳藥膳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利用食材本身或于食材中加入特定功效的中藥材,使其具有調整機體臟腑陰陽、氣血及生理功能的作用,并且具備形、色、香、味特點的膳食。冬季常選用黃芪、何首烏、芝麻、桂圓、鹿茸、山藥、阿膠、肉蓯蓉、鎖陽、巴戟天、菟絲子、杜仲、益智仁、冬蟲夏草等溫陽、補腎、益氣的中藥材制作藥膳[7]。比較知名的藥膳有當歸生姜羊肉湯、當歸牛尾湯、羊腎杜仲五味湯、干姜粥、巴戟燉豬大腸、姜汁牛奶、阿膠鹿茸燉甲魚、生姜紅糖湯、山藥羊肉湯、甘草肉桂牛肉湯、菟絲子里脊、巴戟蒸狗肉、韭菜花炒蝦仁、歸地燜羊肉等[7],它們多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健脾、活血通絡等保健功效,特別適合陽虛及平人冬季進食。

2.2 中藥足浴中藥足浴療法是依據中醫藥理論,使用補腎活血、散寒通絡、祛濕止癢、清熱解毒等中藥材,通過足部藥浴,刺激足部穴位,使藥性直達肌表及五臟六腑;同時施以穴位按摩,調理氣血、疏通經氣,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因此,冬季常選用艾葉、紅花、石菖蒲、陳皮、花椒、生姜、當歸、川芎、小茴香、桂枝、干姜、紫蘇葉等散寒、溫陽、活血、通絡、除濕、止痛類中草藥配方,煎湯泡足。

除選用適宜中藥材外,冬季泡足還有很多注意,如泡足時間以30 min左右為佳,身體微微出汗即可;水量不可過少,以淹沒足踝為佳;飯后30 min不宜泡足,以防影響胃腸道消化;特殊人群不宜泡腳,比如糖尿病患者,足部或下肢靜脈曲張、靜脈血栓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浴盆材質以木質佳,木質可充分發揮中藥藥效、滋養身體,且無毒耐用;泡桶注意衛生清潔,以免罹患皮膚疾??;泡足結束,可自行按壓涌泉穴以補腎溫陽[8]。

2.3 三九貼敷“三九貼”是依據中醫學“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理論,順應四時特性的一種“內病外治”療法,秉承“治未病”的中醫理念,在“三九”天里每“九”中的一天(最好是第1 天),將調配好的中藥材研磨成粉,以生姜汁調成膏狀,分別貼敷于人體不同穴位,經2~4 h 取下,可補氣助陽、扶正祛邪,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達到“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目的。臨床常選用大椎、肺俞、定喘、膏肓、膻中、足三里、腎俞、命門、腰陽關、氣海、關元等穴,多適用于以咳嗽、喘憋為主要表現的肺系疾病患者及氣虛、陽虛體質人群,比如慢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反復發作的呼吸道感染等患者,以及常年易感冒、身體及四肢怕冷者[9]。

2.4 導引術導引術是古代的一種健身方法,由人的意念引導動作,配合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運氣,相當于現在的氣功或體育療法,常與服氣、存思、咽津、自我按摩等相配合進行。冬季氣候寒冷,人體各項機能相對減弱,適度進行體育鍛煉有助于提高機體抗寒祛邪能力。但冬季的養生運動不可過于劇烈,以免傷津耗氣,擾動閉藏于體內的陽氣。應以柔和舒緩的健身氣功作為冬季健身的最優選擇。

依據中醫“五臟主時”理論,腎主冬,以腰為府,為封藏之本,與冬季同氣相求、協調統一[10]。因此,在練習健身氣功,全面調理臟腑經絡氣血的基礎上,可選用補腎壯腰、固精納氣的術式進行重點鍛煉,順應冬季閉藏之勢,補養身心。而在術式的選擇上,八段錦之“兩手攀足固腎腰”、五禽戲之鹿戲、六字訣之吹字訣等對腎臟有很好的鍛煉效果,冬季可多習練。

2.5 艾灸艾灸屬于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點燃用艾葉制成的艾炷、艾條,灸人體的穴位,以達到保健治病的效果。冬季天氣寒涼,在相關節氣施灸可溫陽散寒、補腎益氣、強腰健骨,增強機體抵抗力。小雪、大雪可選膻中、腎俞、關元、懸鐘、足三里等穴施灸;冬至可選大椎、關元、心俞、肝俞、腎俞、神闕、命門、懸鐘、足三里等穴施灸;小寒可選大椎、心俞、腎俞、關元、膻中、懸鐘、足三里施灸;大寒可選心俞、脾俞、腎俞、神闕、關元、足三里施灸[11]。艾灸可操作性強,既可在醫療機構或養生保健機構接受專業人員施術,也可在家自學自用,是很實用的一項冬季養生方法。

2.6 茶療茶療是將中醫養生保健理念與茶文化相結合,通過飲茶達到強身健體作用的一種養生方式,頗受茶飲愛好者的喜歡與推崇。冬天,天寒地凍,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于抑制狀態;而養生之道,貴于御寒保暖[12]。此時節喝些積蓄陽氣、生熱暖腹、強身健體、預防感冒的紅茶、黑茶等,可起到養生健體、抵御嚴寒的作用[13]。中藥茶飲方面,則推薦飲用生姜紅糖茶(生姜10 片,紅茶、紅糖少許,煎煮10 min)、陳皮姜茶(陳皮20 g,生姜片10 g,甘草5 g,茶葉5 g,煎煮10 min)、草杞紅棗茶(甘草3片,枸杞子10粒,紅棗3枚,紅茶包1個,冰糖適量,煎煮或悶泡10 min)等[13]。

3 常見慢性病冬季養生

3.1 高血壓病高血壓病歸屬于中醫學“眩暈”“頭痛”范疇[14],是臨床常見病,因其存在“三高一低”(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高、知曉率低)及嚴重的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已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從而備受關注[15]。冬季天氣寒冷,冷刺激會使得血管收縮、血管阻力增大,造成血壓上升,從而增加腦血管疾病意外的概率[16]。因此,冬季高血壓病患者在防治上,除規律服藥、監測血壓、低鹽低脂飲食外,防寒保暖、適度運動、心情平和尤為關鍵[17],且可根據不同證型選擇適宜的茶飲,比如肝陽上亢型宜飲菊花、決明子、羅布麻葉茶;肝腎陰虛型宜飲枸杞、桑椹茶;瘀血阻滯型宜飲紅花、玫瑰花、生山楂茶;痰濕中阻型宜飲陳皮、薏苡仁茶,腎陽虧虛型、心脾兩虛型宜飲前文推薦的諸溫性茶飲[17-19]。

3.2 糖尿病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為臨床特征的常見內分泌代謝疾病,依據其臨床癥狀,中醫學將其歸屬為“消渴”范疇[20]。醫生臨床觀察及糖友自身體驗發現,冬季是糖尿病病情加重和并發癥發生較多的季節,故糖尿病患者冬季更應增強自我保健意識,以保證安然過冬[21]。

根據冬季氣候特點及糖尿病臨床特征,建議糖尿病患者起居上早臥晚起、洗澡不宜多,保證頭暖、背暖、腳暖,重點護腳、泡足,切忌過燙[22]。糖尿病為慢性病,慢性病多系久病,中醫有“久病及腎”之說,因而糖尿病患者在冬季常有陽痿、夜尿頻多等腎陽不足的表現,可選用黃芪、人參、黨參、冬蟲夏草、肉蓯蓉、生姜、茴香、肉桂等溫陽益氣中藥煎水內服或制作藥膳食用[21]。

4 結語

養生屬于中醫“治未病”范疇,最早可追溯到《黃帝內經》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這一中醫知識的重要性,很多公立醫院建立了治未病科室,養生保健機構更是以他們的養生保健項目作為盈利的主要手段。而在冬季養生這一方面,大家所熟知的便是三九貼與三九灸了,不管公立還是私立機構都大力推廣,其效果也得到了多年臨床檢驗的證實。但除這兩個為人熟知的冬季養生手段外,文中介紹的諸如藥膳、足浴、導引術等方法,世人知曉度及理解度并不高,運用較少。此外,關于冬季養生的科普文章雖然不少,但知網、維普、萬方數據庫中檢索關于冬季養生的研究性文章并不多,冬季養生仍缺乏比較系統、深入的研究討論。

綜上所述,中醫學者可在冬季養生文化研究方面多花心思、多做研究,將冬季養生理論與方法理順。作者撰寫此文,意在拋磚引玉,以期為臨床運用與研究提供思路與方法。

猜你喜歡
溫性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草原蝗蟲多樣性及群落結構特征
研究認為溫血動物出現于2.33億年前
基于CASA模型的內蒙古地區草地生產力估測
祁連山自然保護區不同草地類型地上生物量和土壤微量元素特征分析
2016年~2020年新源縣不同草地類草原載畜量的變化及經濟效益分析
論酒性綻放與人性澄明的四重關聯
阿勒泰地區不同草地類型植被特征
新疆西部天然草地生物量與根冠比特征
伊犁地區不同草地類型植被指數與氣候因子的關系
常見的溫性食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