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自信視域下中醫藥基礎課程教學改革 *

2024-04-07 13:50朱臻宇陳嘯飛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4年7期
關鍵詞:中醫藥基礎課程

王 輝 李 玲 樊 芳 李 育 朱臻宇 陳嘯飛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藥學系,上海 200433)

傳統中醫藥是幾千年來醫藥發展實踐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2019 年底,新型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中醫藥起到了全程介入、深度參與、全程救治的多角度預防和治療作用,為戰勝疫情提供了中國智慧,彰顯了傳統中醫藥的獨特魅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對中醫藥的重要作用給予高度評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關于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也陸續出臺,支持中醫藥的發展[1]。同時,國家將強化文化傳承和人才培養作為加強高等教育的重要舉措,不斷提高中醫藥院校的建設地位和教育投入,提高中華文化自信度。

中醫藥基礎課程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且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思政元素的融合、中醫藥科研啟蒙的融入、中醫藥文化本身的獨特魅力,可以激發學生對中醫藥的熱愛、提高其學習主動性,進而提高中醫藥基礎的教學質量,堅定師生中醫藥文化自信。

1 中醫藥基礎教育現狀

中醫藥基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藥學專業一年級下學期開設的基礎課程,包括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四部分內容。通過課程學習,讓藥學專業學生對中醫藥進行整體了解,掌握常用中藥的性味歸經和功能主治,為未來藥學專業學習及藥學服務工作奠定中醫理念等中醫藥基礎[2]。中醫藥基礎涉及中醫哲學思想、中醫藏象及經絡、氣血津液、病因病機、防治原則,以及中藥飲片的鑒定識別、性味歸經、功能主治等基礎知識,信息量大、理論性強、概念抽象,對大學一年級學生來說,難度大、易混淆,很難內化并融會貫通。同時,中醫藥基礎是藥學專業而非中藥學、生藥學專業的基礎課程,整個課程課時較少,每個部分分配課時更少。但其理論具有基礎性,對普及中醫藥知識、端正中醫藥基本認識具有重要意義,是培養藥學學生中醫藥思維模式的關鍵環節。

針對中醫藥基礎內容多、課時少這一突出特點,高校在該課程的教授中,為更多傳授知識,多采用傳統“教師教,學生學”的模式。然而這種“重傳授,輕能力”的教學方法,很難幫助學生形成主動思考習慣、激發中醫藥興趣、提高中醫藥素養、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達到預期目標。在新時代文化自信視域下,混合不同教學方式,探索中醫藥知識及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校在中醫藥基礎的課程中探索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中醫藥基礎的教學質量。

2 中醫藥基礎教學方法探索

2.1 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強調中醫藥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及“振興中醫藥文化”政策方針的指導下,中醫藥課程在育人和文化自信等思政教學方面更具探索意義[3]。例如在整個課程的第一節課,講解中醫藥輝煌歷史時,可介紹華佗應用麻沸散行全身麻醉術,葛洪用瘋狗腦髓防治狂犬病,《肘后備急方》最早記載用大豆、牛乳、松葉等富含維生素B1的天然物質治療腳氣病等眾多領先其他國家上千年的世界之最,增強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和文化自信心。在講授青蒿時,可結合屠呦呦教授的事跡。屠呦呦教授翻遍古籍,走訪中醫,通過《肘后備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的記錄,開展近200 次的低沸點溶劑實驗來提取青蒿素。通過類似事跡的課堂引入,向學員強調堅持不懈、堅韌不拔的科研精神。通過屠呦呦教授帶領其研究團隊堅持不懈,聯合攻關的事跡,向學員強調科研工作中的奉獻精神和團隊協作意識。

中醫經典著作《本草綱目》等是現代中醫藥研究的重要參考,是中醫藥學的巨大寶庫。對中醫經典著作的學習既能增強學生的專業自信,也能增強其文化自信。傳統文學著作如《詩經》、唐詩宋詞以及《紅樓夢》等,也包含了很多中醫藥文化及知識。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從經典著作的片段中總結中藥特征。例如在中藥的解表藥部分,以《紅樓夢》第五十一回“薛小妹新編懷古詩,胡庸醫亂用虎狼藥”作為課堂引入,通過解讀經典著作,讓學生總結文中患者的風寒表征,進而總結麻黃發散表邪、解除表證的作用。整個過程在增加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既激發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又讓學生學習到了解表藥的性能特征。

在中醫藥基礎的教學中,思政元素與專業內容是全程渾然一體的,在不同教學內容中實現自然契合。例如,在麻黃成分的學習中,普及知識點:麻黃堿是合成苯丙胺類毒品主要原料。同時,融入“禁毒”思政元素,將加強禁毒意識融合在課程學習中,讓學生意識到禁毒是每一位公民的義務。

2.2 傳統與現代結合增加課堂趣味性隨著對傳統教學方法的不停改革,傳統的板書教學已經被多媒體與板書教學混合的方式替代。調查發現多媒體要素的融入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并有助于課后復習。中醫基礎理論的理論性、基礎性強,其目的是在本科教育的低年級階段培養藥學學生中醫藥思維。過強的理論性,讓部分學生因畏難而學習積極性降低。本課程在不同教學環節設計加入不同的多媒體要素,讓學生以濃厚的興趣主動探索中醫藥基礎知識。在中藥的名稱和分類講解部分,采用多媒體展示出以中藥名為人名的影視劇人物,如景天、雪見、龍葵、徐長卿、重樓、羌活等,通過輕松的引入環節,拉近中藥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以興趣為動力,主動學習中藥命名規律及分類。

隨著慕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及各種媒體交互屬性的不斷增強,微課這種可視、趣味性強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以更加靈活實用的形式應用于教學中,支持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等多種新型學習方式。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和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中醫藥的發展、應用、傳播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中醫藥因新冠肺炎疫情、復雜疾病中發揮的多靶點治療作用,在世界范圍內受到空前的關注。但是由于中藥物質基礎的不明確、作用機制的復雜,中醫藥文化的根源及標準問題與單靶點化學存在巨大差異,世界輿論還存在較多認知上的誤區?!侗静葜袊贰侗静葜腥A》《秘境神草》等中醫藥題材紀錄片,以本草為主線,用故事、鏡頭、音樂等要素展示了中醫藥文化的魅力和精髓。在中醫藥基礎課程中,特別是在講解重點中藥材的章節時,將優秀紀錄片剪輯后,以微課視頻的形式應用于課前預熱或課堂學習,用文化藝術的形式,使學生親近中醫藥、熱愛中醫藥?,F代紀錄片進入課堂,講解傳統中醫藥的故事,增加了課堂趣味性,同時,紀錄片也可以作為課外素材補充讓學生以輕松活潑的形式學習中醫藥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2.3 翻轉課堂用于中藥方劑的學習方劑學是中醫藥基礎的第四部分內容,在學習方劑學內容前,學生已經對中醫藥理論、中醫診斷及中藥學基礎知識進行了學習掌握。結合課程整體安排,方劑學部分僅安排3 個學時。如何利用簡短的學時讓學生對方劑與治法的關系、方劑組成原則和變化、不同疾病的常用方劑等知識進行學習,是教師一直探索的本課程改革的難點。因此該部分教學采用了翻轉課堂的方式。翻轉課堂是一種將傳統教學過程翻轉,將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堂討論探究相結合,以教師和學生角色的翻轉安排為主要特點的教學模式;其主要意義是促進學生主動并深度學習,完成知識的內化[4]。

在中醫藥基礎課程的翻轉課堂中,每位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劑,查閱文獻等相關資料、制作課件、自主備課并上臺授課。教師從知識點準確性、授課創意、演講狀態、幻燈片質量四個方面對授課進行點評打分,作為課程考核成績的形成性評價部分。本班次20 名學生選擇20 個不同的方劑進行5 min 的授課,如小青龍湯、烏梅丸、四逆湯、黃連解毒湯、安宮牛黃丸、鎮肝熄風湯、逍遙散、四君子湯等。課前的主動準備和學習過程充分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團隊交流、深度探究的潛力,充分延長了原有課堂教學時間,促進了學生中醫藥知識的內化。5 min 的課堂時間讓每個上臺學生充分發揮了各自的主體性,大大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也鍛煉和增強了學生的邏輯推理、批判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這種教授過程,學生用多媒體、語言、行為等,將自己的思維充分展示,實現了知識的外化,也促進了中醫藥文化的傳播。教師通過對學生授課內容的點評和總結,系統梳理課程知識點,總結課程的重點難點,發揮引導作用。而翻轉課堂評價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使學生學在平時、學以致用,避免了期末考試單次考核作為課程評價標準的弊端,有效減少了學期末的考前突擊。翻轉課堂的教學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課時少、內容多的難點問題,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提高了中醫藥基礎課程的授課效率。

2.4 科研反哺教育培養創新思維科研與教學二者互相協調、共同發展,是高校教師的職業發展目標,也是高校發展的不竭動力[5]。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對高層次人才創新能力、科研實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思維能力,是近年來教學改革的重點、熱點。在大部分高校的本科培養中,并無專門的科研能力培養課程,課堂教學是激發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的基礎環節。中醫藥基礎課程教授采取科研專題進課堂和本科生進實驗室的第二課堂的方式,以科研反哺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新冠肺炎暴發以來,中醫藥發揮了全方位的防治作用。本課程授課教師作為學校研究團隊主要成員,聯合廈門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基于人體暴露和ACE2生物色譜篩選傳統中藥連花清瘟膠囊的抗COVID-19 藥理活性成分”在藥學頂級期刊《藥學學報》發表。將連花清瘟膠囊治療新冠肺炎實驗研究的專題帶入課堂,讓學生可以從人體內部的角度理解連花清瘟膠囊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使學生從科研創新的角度理解中醫藥的整體理念和作用機制,引導學生進行中醫藥現代化的思考,激發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興趣。

第二課堂是傳統第一課堂的補充和完善,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形式多樣、組織靈活。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學術競賽、調研實踐等是常見的第二課堂形式。將中醫藥基礎課程與大學生科技創新第二課堂相結合,讓本科生進入實驗室參與科研,在其中探究自己感興趣的中藥或方劑,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或者中醫藥的最新知識。以本班學生為例,有3 名學生在科研專題進課堂的啟發下,希望探究中藥金花清感顆粒的抗新冠肺炎活性成分及原理。學生在帶教老師的指導下,主動查閱文獻,學習實驗技術,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團隊成員通過探討學習、共同努力,成功鑒定了金花清感顆粒的體外化學成分以及體內暴露組分,并篩選出了其體內潛在靶標,成功發表科研論文??蒲谐晒漠a出極大地激發并增強了學生的科研主動性和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3 結語

文化自信視域下,對中醫藥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改革探索。思政元素和中華文化的融入,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傳統教學方式與現代多媒體的結合,增加了課堂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課外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翻轉課堂用于中藥方劑的學習,鍛煉并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學習時間的拓展,有效解決了本課程內容多、課時少的問題??蒲袑n}進課堂和本科生第二課堂相結合的科研反哺教學模式的應用,引導學生進行中醫藥現代化的思考,激發了學生的科研主動性,增強了學生科研的自信心,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今后在中醫藥基礎課程教學中,還要繼續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更多的探索,融合思政元素、重視能力培養、鍛煉創新思維,以提高學生的中醫藥專業能力,激發學生中醫藥文化自信。

猜你喜歡
中醫藥基礎課程
“不等式”基礎鞏固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整式”基礎鞏固
中醫藥在惡性腫瘤防治中的應用
中醫藥在治療惡性腫瘤骨轉移中的應用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從《中醫藥法》看直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