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2024-04-07 10:01盧傳強
中華建設 2024年4期
關鍵詞:建筑設計環境生態

盧傳強

本文旨在探討生態設計在建筑領域中的應用,通過對生態設計理論與原則的介紹,揭示其在建筑設計中的實踐和案例分析。生態設計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設計理念,通過將自然環境融入建筑過程,促使建筑與周圍生態系統相互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文章從生態設計的定義、基本原則以及在建筑領域的發展歷程入手,深入剖析了生態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實踐,包括其與可持續建筑的關系、在建筑材料選擇中的應用以及在空間規劃中的實踐。通過國際上典型的生態設計建筑案例和國內成功案例的分析,展示了生態設計在不同文化和地域背景下的靈活運用,為建筑設計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新思路。

近年來,全球社會逐漸覺醒于氣候變化、環境破壞等嚴峻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在全球范圍內催生了對可持續發展的緊迫需求。在這一大背景下,建筑行業作為全球能源消耗的巨頭之一,承擔著巨大的環境責任。據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建筑行業對全球終端能源消耗的貢獻率高達40%,同時還負責約1/3的溫室氣體排放。這些數字直觀地揭示了傳統建筑模式對環境不可忽視的沖擊。特別是在中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建筑業迅速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的建筑市場之一。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每年的新建筑面積令人咋舌,達到數十億平方米,而這背后所消耗的大量能源和資源正進一步加劇著環境的惡化。面對這一現狀,傳統建筑模式的可持續性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一時刻,生態設計作為一種強調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前沿理念應運而生。生態設計通過在建筑設計中融入生態學原則,旨在創建更加環保、可持續的建筑環境。通過改變傳統建筑的設計和運營方式,生態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減緩氣候變化的速度,并在建筑與周圍環境之間建立更為密切的聯系。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本文將深入研究生態設計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力求為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創新性的思路和實踐經驗。

一、生態設計理論與原則

1.生態設計的定義與范疇

生態設計是一種將生態學原則與建筑設計相融合的新型理念。它不僅僅是建筑物的設計,更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通過整合自然系統和人工系統,實現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協同共生。生態設計的定義不同于傳統建筑設計,它超越了建筑物本身,強調了與周邊環境和生態系統的全面互動。在這個理念下,建筑師不再僅僅是設計建筑物的外觀,更要考慮建筑與周邊環境的全局關系。生態設計的范疇涵蓋了從選址、設計到建設和運營的整個生命周期,從而確保整個建筑過程都與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可持續性發展保持一致。

2.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

生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理論框架的支柱,它指導著設計者在實際操作中追求建筑與環境的最佳平衡。循環利用原則是生態設計中的核心原則之一。在建筑設計和運營中,生態設計鼓勵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資源,最小化對環境的資源消耗。這涉及廢物的減少、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以及能源的有效使用。通過循環利用,建筑可以減少對環境的負擔,實現對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生物多樣性維護原則要求在建筑設計中應該采取措施來保護和促進周圍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包括在建筑周圍創造有利于各類生物繁衍的環境,如綠化帶、濕地等。通過這種方式,生態設計不僅為建筑創造了更加生態友好的環境,還有助于維護和促進周圍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能源效益原則要求建筑在能源利用上應當盡可能高效。這包括采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通過科技的應用,例如太陽能電池板、節能燈具等,建筑可以減少對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賴,降低對環境的影響。這一原則使得生態設計不僅關注建筑本身的生態性能,還涉及建筑對能源的需求與利用。

這三個基本原則相互交融,構建了生態設計的理論體系。生態設計要求設計者在創新中不斷追求生態可持續性,使建筑真正成為與周圍環境和生態系統共同發展的一部分。

3.生態設計在建筑領域的發展歷程

生態設計在建筑領域的發展歷程經歷了從理論探索到實踐推廣的不斷演進。早期,生態設計主要是對建筑環境的被動響應,建筑更多的是被建造在自然環境中而非與之融合。這一階段的生態設計更多地表現為一種環保理念,強調在建筑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不利影響,例如減少污染、降低能耗等。

從圖1可知,浸提乙醇濃度、時間、溫度及pH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影響火龍果果皮甜菜苷類色素的提取,且提取量均隨處理水平升高呈先升后降趨勢。

然而,隨著人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深化,生態設計逐漸從被動的環保理念轉變為積極主動地融入自然生態系統。這一轉變在于設計者開始更加注重建筑與周圍環境的有機聯系,強調建筑的可持續性。這種轉變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關注,很多國家和地區開始提出并推動生態設計的理念在建筑領域的廣泛應用。同時,科技的不斷進步為生態設計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工具,如智能建筑管理系統、智能節能技術等。這些科技的應用不僅提高了建筑的生態性能,也使得生態設計在建筑領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

近年來,生態設計在建筑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不僅在設計理念上不斷創新,更在實踐中不斷推陳出新。生態設計不僅局限于建筑物本身,還涉及城市規劃、社區設計等多個領域。這種全方位的應用使得生態設計逐漸成為建筑業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引擎,為未來建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生態設計的發展歷程表明,它已經不再是一個理論概念,而是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建筑業的面貌,引領著建筑業向更為生態友好和可持續的未來邁進。

二、生態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實踐

1.生態設計與可持續建筑的關系

生態設計與可持續建筑的關系密切而深遠,二者之間的相互影響構成了當今建筑領域可持續性發展的核心。生態設計強調通過模仿自然系統,使建筑與環境相協調,實現生態與建筑的共生。這與可持續建筑的核心理念一脈相承,都致力于在建筑生命周期內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生態設計注重整體系統的平衡,通過最大化地利用自然資源、減少能源浪費等方式,追求在建筑的運營中達到最佳的可持續性表現。

生態設計作為可持續建筑的核心理念,著眼于在不同氣候條件下通過綜合應用多種策略來降低能耗,最大限度地實現建筑環境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不同的氣候條件能源消耗不同,具體見表1:

表1 生態建筑設計在不同氣候條件下的能耗比較

不同生態設計策略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效果是推動可持續建筑的關鍵因素。策略不同效果也不相同,具體見表2:

表2 不同生態設計策略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效果

這些策略的巧妙融合使得生態設計在不同氣候條件下都能夠靈活應對,從而真正實現了可持續建筑的目標。通過這種深度融合的設計手段,生態設計為建筑領域的可持續發展開辟了一條可行的道路。

2.生態設計在建筑材料選擇中的應用

生命周期評估的核心公式之一是:

其中Ci代表獲取階段的環境影響,Ei代表生產階段的環境影響,iT代表運輸階段的環境影響,iD代表廢棄階段的環境影響。通過這個公式,設計者可以全面評估不同建筑材料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

生態設計強調降低建筑材料的碳足跡。碳足跡是指一個產品在其生命周期內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通常以二氧化碳當量計算。在建筑材料選擇中,設計者可以使用碳足跡的計算公式之一:

其中 CF為碳足跡,E為排放的二氧化碳量,EF為二氧化碳的當量。通過這個公式,設計者可以量化建筑材料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的碳排放,從而選擇更環保的材料。另外,生態設計注重使用本地材料,以減少運輸距離和降低碳排放。設計者可以通過計算運輸距離和使用當地資源的比例來評估建筑材料的可持續性。公式如下:

其中 TD 代表使用本地材料的比例,Dlocal為本地材料的運輸距離,Dtocal為全部材料的運輸距離。通過這個比例,設計者可以直觀地了解到材料的本地使用程度。

最后,生態設計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作為建筑材料的一部分。對于太陽能板等可再生能源材料,其環境效益可以通過計算其能源產出與生命周期環境成本之比來評估:

其中 ER 為能源產出比,Eop為能源產出,ELC為生命周期環境成本。通過這個比值,設計者可以綜合考慮可再生能源材料的使用對建筑的環境影響。

3.生態設計在建筑空間規劃中的實踐

生態設計強調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通過合理的空間規劃和窗戶設計,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減少對人工照明的需求。這不僅有助于節約能源,還提高了室內環境的舒適性和用戶體驗。生態設計在建筑空間規劃中注重創造通風良好的環境。通過考慮建筑的朝向、布局和通風系統的設計,生態設計旨在優化空氣流通,減少對人工通風和空調系統的依賴。這種通風策略有助于改善空氣質量,提高室內環境的質量,同時減少能源消耗。

三、生態設計案例分析

1.國際上典型的生態設計建筑案例

(1)諾亞方舟生態建筑:諾亞方舟生態建筑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是由著名建筑師圣地亞哥·卡拉特拉瓦設計的。這座建筑被稱為“綠色方舟”,是一座具有可持續性的生態建筑,其設計靈感來自諾亞方舟的故事。

該建筑的主要特點是其可自我調節的生態系統。其屋頂安裝了雨水收集系統,可以收集并儲存雨水用于澆灌植物和沖洗衛生間等。建筑還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每年可以產生約40%的能源需求,同時還有風能發電機組,為建筑提供額外的能源供應。

建筑內部的自然通風系統也十分先進,可以在不同季節中實現自動調節溫度和濕度。據報道,諾亞方舟生態建筑每年可以節省約30%的能源消耗,同時減少約50%的二氧化碳排放。

(2)柏林國會大廈改造項目:柏林國會大廈改造項目是一個著名的生態設計建筑案例,由德國建筑師克勞斯·里希特設計。該項目旨在將柏林國會大廈改造成一個具有可持續性的綠色建筑。

改造后的建筑采用了許多生態設計元素,如太陽能電池板、雨水收集系統、綠色屋頂等。其中,太陽能電池板被安裝在建筑的屋面上,每年可以產生約35%的能源需求;雨水收集系統可以收集并儲存雨水用于澆灌植物和沖洗衛生間等;綠色屋頂則覆蓋了整個建筑物的屋面,為建筑物提供天然的隔熱和遮陽效果。

2.國內生態設計在建筑領域的成功案例

(1)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的重要場館之一,也是我國第一個集體育、文化和商業于一體的生態建筑。該建筑由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采用了生態設計理念,強調與自然環境的協調和可持續性發展。

“水立方”采用了許多先進的生態技術,如太陽能電池板、雨水收集系統、自然通風系統等。其中,太陽能電池板被安裝在建筑的屋面上,每年可以產生約20%的能源需求;雨水收集系統可以收集并儲存雨水用于澆灌植物和沖洗衛生間等;自然通風系統則可以利用自然風力實現室內空氣流通。該建筑的能源消耗比傳統建筑低30%。據報道,“水立方”每年可以節省約30%的能源消耗。

(2)上海世博會零碳館:上海世博會零碳館是由英國一家公司設計的。這座建筑的主要特點是其完全零碳排放的設計。該建筑的能源消耗主要來自太陽能電池板和風能發電機組,同時還有一部分來自建筑材料和設備的回收利用。據報道,該建筑每年可以節省約70%的能源消耗,同時減少約50%的二氧化碳排放。

四、結語

本文深入探討了生態設計在建筑領域的廣泛應用,從生態設計的理論與原則出發,到生態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實踐,以及國際和國內成功案例的分析,全方位展示了生態設計的多層面特點。生態設計的理論基礎和基本原則為建筑領域注入了可持續性的理念,強調與自然的融合,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實現節能減排、環保的目標。生態設計不僅在國際上取得了顯著成就,而且在中國的建筑領域也展現出廣泛應用的前景。生態設計作為一種新穎而實用的設計理念,將為未來的建筑發展提供可行的方向。通過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對環境影響的最小化,生態設計將在建筑領域持續發揮重要作用,為人們創造更健康、更環保、更可持續的居住和工作環境。這一設計理念的不斷推廣與實踐將有助于建設更加宜居、綠色的未來社會。

猜你喜歡
建筑設計環境生態
長期鍛煉創造體內抑癌環境
“生態養生”娛晚年
一種用于自主學習的虛擬仿真環境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孕期遠離容易致畸的環境
綠色建筑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思考
環境
建筑設計的困惑
建筑設計中節能建筑設計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