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菌肽對新生兒感染的保護作用

2024-04-08 13:20孫亞洲張毓靜唐成和曹銀利宋琛
中國現代醫藥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抗菌肽鐵蛋白李斯特

孫亞洲 張毓靜 唐成和 曹銀利 宋琛

新生兒感染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約有700 萬新生兒感染,其中70 萬因感染而死亡,約占5 歲以下死亡兒童的40%[1]。研究表明,在2016 年全球共有60 萬新生兒因敗血癥、腦膜炎和肺炎死亡[2]。由于新生兒免疫系統發育相對不成熟,因此更容易受到細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體的感染[3]。此外,在分娩過程中新生兒以及早產兒長期住院均易感染多重耐藥菌,預計至2050 年每年將有數百萬新生兒因抗生素耐藥而死亡[4],這是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面臨的一個嚴重挑戰。這可能導致受感染的新生兒面臨無藥可治的風險[5]。

抗菌肽也叫宿主防御肽,是生物體應對外界病原體而產生的一類免疫應答反應產物。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并分離了5 000 多種抗菌肽[6],大部分來源于動植物,一部分來源于細菌、真菌、原生生物等,具有多種生物活性,例如抗菌、抗病毒、抗真菌、選擇性抗腫瘤細胞等,所以抗菌肽被認為是具有開發潛力的新型抗菌藥物[7]。同時,它們對多種耐藥菌也表現出活性,包括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常見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霉素屎腸球菌(VRE)和多重耐藥的銅綠假單胞菌等[5,7~9]。除了具有直接滅菌活性外,一部分抗菌肽還可通過免疫調節來抵御微生物感染。這些多肽可通過減輕毒素反應,增強吞噬作用,激活免疫細胞活性,增加或減少不同免疫細胞趨化因子或細胞因子的分泌[10]來保護機體?,F就抗菌肽對新生兒感染保護的方式、抗菌機制及對新生兒感染常見病原體滅活作用展開論述。

1 抗菌肽對新生兒感染保護方式

過去認為胎兒出生前處于一個無菌環境,未接觸過病原體,這種觀點逐漸受到質疑。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病原菌可通過上行感染或血行感染導致圍產兒感染[11]。為了防止這些病原體的入侵,胎兒在母體內必須具有較強的防御機制,其中抗菌肽是重要角色之一。研究表明,孕婦胎盤和胎膜上提取的人β 防御素1(hBD-1)和人β 防御素3(hBD-3)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12];內脂多糖(LPS)和蛋白聚糖刺激后的羊膜上皮細胞可以分泌較多的hBD-3[13],這說明當宮內存在感染時,hBD-3 起到保護作用。研究發現抗菌肽存在于孕婦宮腔內多個部位,例如,在胎盤[12]、臍帶[14]和子宮內膜[12]中均可檢測到hBD 的各種亞型。此外,人中性粒細胞防御素1-3(HNP1-3)和白細胞介素-37(IL-37)在羊水中濃度較高[15]。這些研究結果均提示抗菌肽在宮內已經開始對胎兒起到保護作用。

新生兒出生后,免疫系統逐漸完善和成熟進而抵御微生物的入侵,抗菌肽通過預防感染、調控免疫系統以及調節微生物定植等多種方式發揮作用。研究發現,新生兒出生后的首次大便中有多種抗菌肽的表達,包括IL-37、人防御素5(HD-5)、溶菌酶以及HNP。而且這些抗菌肽在新生兒出生1 周后大便中的含量明顯高于首次大便[16],其機制可能是母乳中碳水化合物的介入,母乳中的乳糖和半乳糖能夠誘導陽離子抗菌肽(CAMP)基因的表達,例如結腸上皮細胞中IL-37 的表達[17]。

成人皮膚中的抗菌肽IL-37 和hBD-2 處于較低水平。已有研究發現,當出現感染或損傷時,表皮角質細胞會迅速產生IL-37 和hBD-2[18],提示抗菌肽的產生是免疫防御中的基本因素。新生兒皮膚容易受到感染,研究發現,新生小鼠皮膚中抗菌肽IL-37 和其同源抗菌肽含量均較成年小鼠高,說明在新生兒時期這部分免疫功能是增強的[19]。

胎脂是人類所特有的來自母體的第一道防護,除了具有保濕皮膚、屏障保護、抗氧化和pH 緩沖作用外,其抗感染作用也越來越被重視。胎脂含有大量的抗菌肽,例如IL-37、溶菌酶、HNP1-3 以及鈣衛蛋白等[20],所以目前建議早期新生兒保留胎脂從而預防感染的發生,但具體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研究表明,母乳喂養可有效降低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其中有多種生物活性抗菌肽發揮重要作用[21~23]。母乳中hBD-2 具有廣譜的高抗菌活性,能夠抑制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增殖[24];來自Cathelicidin 抗菌肽可通過抑制細菌增殖提高敗血癥小鼠模型的存活率[25];乳鐵蛋白來源肽可通過破壞細菌細胞膜直接對霍亂弧菌、艱難梭狀芽胞桿菌和幽門螺桿菌起到抗菌作用[26]。母乳中的抗菌肽不但能直接抑制細菌生長,也通過調控免疫系統、調節胃腸道微生物群等機制保護新生兒。此外母乳中的抗菌肽種類和含量會隨著母親和新生兒的狀況發生改變,進而改善早產、巨大兒和早發型敗血癥等新生兒的先天不足情況。另外,早產兒母乳中絕大多數抗菌肽的含量在第7 天較第21 天高[27]。出現這些變化的機制可能是母乳中蛋白質合成和分泌的改變以及蛋白質和酶活性的差異導致母乳中多肽譜發生改變。

2 抗菌肽的抗菌機制

抗菌肽因組成成分、結構和功能存在差異,所以具有不同的抗菌機制。從作用模式上主要分為直接致死和免疫調節兩種方式。直接致死機制又分為膜損傷機制和非膜損傷機制。

2.1 膜損傷機制抗菌肽的脂水兩親性結構能夠選擇性地結合于細菌細胞膜形成膜孔道,破壞其胞膜完整性而發揮殺菌作用??咕钠茐募毎び址譃榭缒た啄P秃头强啄P蛢煞N作用模型,跨膜孔模型包括“桶板”模型和“環形孔”(蟲孔)模型;非孔模型包括“毯式”模型[28]。除以上模型外,Sinha 等[29]提出“凝聚”模型,即陽離子肽與磷脂分子形成類似膠束狀的復合物,以凝聚物形式跨越細胞膜,形成穿孔。

2.2 非膜損傷機制非膜損傷機制包括抑制或破壞細胞壁形成以及影響胞內大分子作用兩種機制??咕目梢酝ㄟ^與細胞壁合成所需要的前體分子脂質Ⅱ、Ⅲ以及Ⅳ之間的相互作用來直接抑制細胞壁的形成,同時還可以通過引發細胞釋放自溶酶,裂解肽聚糖從而破壞細胞壁[28]。隨著對抗菌肽的深入研究,目前已經證實一些抗菌肽具有細胞內靶點,這些抗菌肽先與胞質膜相互作用,然后在細胞內積累,影響胞內DNA、RNA 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酶活性,破壞細胞器,產生氧化應激反應[29,30]。

2.3 免疫調節機制部分抗菌肽通過免疫調節方式發揮抗菌活性。雖然不能直接殺死細菌,但可減輕內毒素誘導的炎癥反應、誘導促炎因子合成、調節適應性免疫、并招募巨噬細胞來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31]。

3 抗菌肽與新生兒感染常見病原微生物

3.1 單純皰疹病毒感染新生兒單純皰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在新生兒期較少見,但是如果不及時治療,病死率可高達60%,幸存患兒中神經系統后遺癥的發生率為60%[32,33]。因此為了減少新生兒病死率和后遺癥發生率,需要一種有效的防治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方法。乳鐵蛋白是肽類抗菌劑設計中很有前途的一種抗菌肽,因其對宿主具有廣譜活性而無毒性。乳鐵蛋白是一種天然活性糖蛋白,是人乳清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質之一,尤其在初乳中濃度可高達6~14g/L[34]。在母乳喂養的新生兒中,乳鐵蛋白提供了一種天然保護屏障。乳鐵蛋白會在胃腸道或感染部位被蛋白酶降解為不同種類抗菌肽。體外研究證實乳鐵蛋白對HSV 具有殺傷作用,最近幾年研究同樣發現乳鐵蛋白對HSV 感染的小鼠也具有保護作用[35]。

3.2 B 族鏈球菌感染新生兒早發型敗血癥(EOS)是一種常見的、危及生命的新生兒疾病,一般發病時間≤3 日齡,盡管在普遍篩查和分娩期間給予抗生素預防,但B 族鏈球菌(GBS)仍然是常見的早發型敗血癥的原因,其次是大腸桿菌。GBS 對青霉素敏感,對于青霉素過敏的患兒,可給予紅霉素和克林霉素治療,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GBS 對這些抗生素耐藥性越來越強[36]。研究發現,GBS 刺激體外培養的胎盤組織可引起抗菌肽hBD-2 的過表達[37,38];在另外一項體外培養GBS 的研究中,當hBD-2 濃度為10μg/mL 時,GBS 的生長被完全抑制[39]。這些實驗結果表明hBD-2 有進一步治療或預防新生兒感染的潛力。

3.3 李斯特菌感染李斯特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人類李斯特菌主要易感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老人、孕婦及新生兒。對于新生兒群體,早產兒是李斯特菌的最易感染對象,感染患兒病情較重,進展較快。盡管體外藥敏試驗證實李斯特菌對青霉素、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等多種抗生素敏感,但患兒病死率仍較高[40]。研究發現,較低濃度的陽離子抗菌肽GBP 可通過破壞李斯特菌菌膜和影響代謝通路來抑制其生長[41];米糠蛋白酶解產物食源性抗菌肽Alpep7 在體外對李斯特菌也表現出較好的抗菌活性[42];較低濃度的抗菌肽Brevilaterin B(0.1μg/mL)也可通過破壞李斯特菌菌膜完整性來抑制其生長[43]。

3.4 多重耐藥菌近年來因醫院耐藥菌的出現,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了新的挑戰。目前已有研究發現,部分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抗菌肽能夠對抗重癥監護病房的幾種常見多重耐藥細菌。從眼鏡蛇體內提取的由34 個氨基酸組成的抗菌肽OHCATH30 對包括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具有較好的抗菌活性[44]。目前正在臨床試驗的抗菌肽Ci-MAM-A24 在較低的濃度下(MIC<10μg/mL)就能夠抑制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萄球菌、耐萬古霉素屎腸球菌、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產志賀毒素大腸埃希菌在內的醫院多重耐藥菌[45]。目前隨著對抗菌肽研究的深入,出現一類新的高效抗菌肽STAMPs,其在不傷害正常菌群情況下,增加對目標病原體的敏感性,增強滅菌效果。Oritavancin 是一種目前正在開發的STAMPs,據報道其能夠高效、準確地抑制多種多重耐藥菌,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萬古霉素金黃色葡萄球菌等[46]。

4 小結

新生兒感染是引起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傳統抗菌藥物在新生兒感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隨著多重耐藥菌的出現,新生兒感染的防治面臨更大的挑戰??咕木哂袕V譜抗菌性、不易產生耐藥,可通過廣譜滅菌、免疫調節等作用降低新生兒感染風險。然而,抗菌肽在臨床應用時可能存在一定毒性和不穩定性,將抗菌肽藥物應用于臨床治療是以后繼續探討的方向。

猜你喜歡
抗菌肽鐵蛋白李斯特
鐵蛋白:疫苗設計新平臺
抗菌肽的生物學特性及在畜禽養殖中的應用
新型抗菌肽菌絲霉素純化工藝研究
抗菌肽修飾方法與抗菌機制的研究進展
新型天然納米載體——豆科植物鐵蛋白
MSL抗菌肽對鼠傷寒沙門氏菌感染的預防作用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羊乳中的乳鐵蛋白
保持肅靜
乳鐵蛋白添加到攪拌型酸奶產品中仍可保持其活性
愛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