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羅翔:還有更多的“第二十條”待激活

2024-04-08 02:16李浩瑄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4年3期
關鍵詞:羅翔假藥功利

李浩瑄

談到刑法,眾多非法律專業從業者都會想起“法外狂徒張三”的締造者——羅翔。

這個在B站擁有3000多萬粉絲的普法博主,是年輕人的網絡導師。在現實生活中,他是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教授、刑法學研究所所長。

3月中旬,北京已開春。一個月前上映的電影《第二十條》讓“正當防衛”再次站在輿論中心。廉政瞭望·官察室記者在中國政法大學,和羅翔圍繞“第二十條”,探討了道義與功利、理想與現實。

正當防衛認定的現實困境

廉政瞭望·官察室:電影上映以后,有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很多法學生對這部電影持一種批判的態度。他們覺得電影里面的部分內容,不符合司法實踐。我在網上看到一條影評寫“我的法理學老師說中國的法治片不懂法,沒有盡到真正的普法義務”。您怎么看待這一類評價呢?

羅翔:我個人覺得,所有的批評,肯定都有其合理性,但關鍵就在于,我們給電影怎樣的定位。如果從司法實踐、從律師作用、從很多別的專業角度,這部電影肯定會有很多地方是不完美的,但是從普法的角度來說,它至少讓民眾關注到了刑法第二十條,了解到了第二十條的實際問題在哪。同時也告訴民眾,在碰到類似危難的情況下,是可以進行正當防衛的,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法律要鼓勵正當防衛制度的落實。

當然對法律學者來說,大家對涉及自己專業領域的藝術作品會寄予一些較高的期待,但是人只要對某個東西寄予期待,往往就會失望,讓一個藝術作品來承受完美的期待,可能是不切實際的。畢竟我們都畫不出一個完美的圓,但是我們不能夠說,因為它不是一個精準的圓,就是錯誤的。

廉政瞭望·官察室:為什么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那么難界定?

羅翔:在理論界,關于防衛過當的過當,是適用單過當標準還是雙過當標準,一直以來都存在重大爭議。所謂的雙過當標準,就是行為要過當,結果也要過當,這才叫過當。但是單過當標準,則只要行為過當或者結果過當,其中任意一項過當就可認定為過當。對于單過當標準來說,入罪更容易,出罪則更難。

但是對于他們的爭議,可能不僅僅涉及法律問題,背后還存在哲學觀念的爭議。在人類的道德哲學中,一直存在關于道義論和功利論的爭議。所謂道義論,就是認為一件事情值得做,是因為行為本身是好的;功利論則認為一件事情值得做,是因為它能帶來好的結果。

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人們為什么不作弊?一種情況是那個人一想到作弊就覺得惡心,另一種情況是因為作弊會被抓。你會發現,我們絕大多數人其實都是功利論的擁護者,我們是以結果來判斷這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很明顯,在正當防衛中也會存在這樣的情況。如果站在功利論的角度,肯定需要進行利弊權衡,必須是利大于弊,才能夠被理解為正當防衛。于是刑法第二十條第一款和第二十條第三款之間就會存在沖突。因為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對于正在進行的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如果采取防衛行為,并且造成了不法侵害人傷亡的情況,這不屬于防衛過當,行為人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就像我常講的那個“糞坑案”,一個女生遭遇性侵,然后把男方給打死了,如果從功利論的角度,這個是弊大于利,因為她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性權利,犧牲了他人的生命,則會被認定為不正當的,但是由于法律的特別規定,使得這一行為成為了正當防衛。

那么問題就出現了,第二十條第三款,究竟是特別性規定,還是一般性規定?如果我們認為第二十條第三款是特別性規定,很多人把它稱為特殊防衛,那么也就意味著,只有在面臨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這些最嚴重的暴力犯罪的時候,弊大于利,才可能被認定為正當防衛。那如果是弊大于利的一般案件呢?還能否被認定為正當防衛,就存在重大的爭議。但是如果我們把第二十條第三款理解為一般性規定,她本來就應該這么干,那么所有的正當防衛都應該遵循第二十條第三款的邏輯,那也就是雙過當才叫過當,單過當,一律不過當。

這里的邏輯是,我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好人,可能既要符合功利論,又要符合道義論,我們才能給他貼上一個好的標簽,但是當我們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壞人時,是不是應該更嚴格呢?只要道義論認為他不是壞人,或者功利論認為他不是壞人,就不應該給他貼上犯罪的標簽。所以從哲學觀念來說,我認為,什么時候才能把一個人稱為在刑法上要受處罰的人呢?就是道義論和功利論雙重否定,也就是無論是行為上還是結果上都是不法的,才應該被定罪。

廉政瞭望·官察室:一個案子最終被認定為正當防衛案件,除了電影里主要呈現的檢察官要發揮作用,公安民警、律師、法官在一起案件中還要履行哪些職能呢?

羅翔:首先公安機關在立案的時候,如果可以認定是正當防衛,那么這個案件則不立案,在第一個環節就攔截了。如果進入到立案程序,辯護律師就會起很重要的作用,當律師認為是正當防衛,他可以向公安機關申請撤銷案件,在這一環節依然是可以攔截的。那么如果案件到了檢察院那里,辯護律師認為當事人是正當防衛,還可以跟檢察機關進行協商,檢察官可以做出不起訴的決定,也就是電影體現的內容。

為什么法律從業者始終認為我們是法律職業共同體?因為無論是律師,還是公檢法機關,大家都是在維護法律的尊嚴,大家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有很多人認為律師是為壞人說話的,這顯然不是一種法治的觀念。刑法不是道德,講的是罪與非罪。如果適用道德好壞的標準,我們幾乎所有人都無法被貼上好人的標簽。

在任何一個正當防衛案件中,因為律師提出當事人屬于正當防衛,那么公安民警、檢察官、法官就會非常慎重,所以我們可以把律師和檢察官看成是法官的助手,大家都是在幫助法官發現真相,最終做出一個符合公平與正義的判決。這需要各方力量,都忠實于自己的職責。

要在程序中實現正義

廉政瞭望·官察室:您說過正當防衛的本質,其實是一種私力救濟。你打我,我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但是人類的私力救濟經常容易沒有節制,經常容易過度,該如何平衡呢?

羅翔:以最近比較熱門的電影《周處除三害》為例吧,男主角陳桂林是正義感爆棚還是濫殺無辜呢?香港仔的馬仔沒有惹到他,他把人一刀割喉了,至少在影片中對方啥都沒干。邪教組織的信徒,不至于人人都該死,但他個人正義感爆棚的自力救濟,以正義之名,行不正義的事。這就是為什么法律一直強調要程序正當,要在程序中去實現正義。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一腔熱血,離開了程序,去追逐正義,可能會導致更大的不正義。用馬丁·路德金的話來說,手段代表著正在形成中的正義和正在實現中的理想,人無法通過不正義的手段去實現正義的目標,因為手段是種子,而目的是樹。所以在現代社會,法治社會,私力救濟是被嚴格限制的。只有在公力救濟來不及的情況下,在極其緊迫的情況下才可以實施私力救濟。

所以正當防衛設置嚴格的條件限制,也是一種權衡。

廉政瞭望·官察室:您前面提到道義論和功利論雙重否定,才應該被定罪。那么當道德作為出罪的依據,是不是可能會給司法官員提供腐敗的機會呢?因為他們的裁量權變得更大了。

羅翔:這其實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是道德出罪的合理性問題。道德主義有兩種,一種叫積極道德主義,一種叫消極道德主義。積極道德主義是以道德作為入罪的基礎,你會發現它太模糊了,一旦道德太過于模糊,就會導致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因為一個人只要在道德上是一個壞人,是一個渣男,那就應該被抓起來,從這個角度,我們每個人在道德上都不完美,這就是為什么道德感不能夠作為一種入罪的標準。

罪刑法定要求,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一種行為即便在道德上再邪惡,但是只要刑法沒有規定,他就不能構成犯罪。罪刑法定原則禁止不利類推,一旦我們允許類推,就會出現一個滑坡效應,會導致所有的行為,所有在道德上有瑕疵的行為,都有可能被定罪。

法治,一方面強調維護社會秩序,打擊犯罪,另一方面又強調對打擊犯罪的權力本身進行約束,避免這種權力異化為社會秩序的破壞力量。法治是一種悖論的存在,既要維護社會秩序,又要限制維護社會秩序的力量本身,因為法治的目標不是追求最好,法治的目標是避免最壞。

廉政瞭望·官察室:對于刑法來說,是不是它的出罪的作用應該大于入罪作用?

羅翔:它是一個辯證的關系,不能只看入罪,還要看出罪。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入罪的門檻沒有出罪的門檻高,或者入罪要更嚴格,出罪沒有必要那么嚴格。但是如何來防止你剛才所說的腐敗問題,這就要加強法律的監督,要發揮人民的作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民陪審員。西方國家有陪審團,我們國家有人民陪審員,背后的精神殊途同歸。

廉政瞭望·官察室:刑法跟其他部門法相比,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羅翔:法律分為私法和公法,私法的主體是平等主體,公法的主體是不平等的,渺小的個體面對強大的國家。刑法是公法,公法其中的一個重要視角是限權,限制國家的刑罰權。

如果要打擊犯罪的話,其實是不需要成文刑法的,成文刑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限制國家打擊犯罪的手腳。因為如果沒有法律依據,就不能發動刑罰權,所以我們的法治,就是一種悖論化的思維,既要懲罰犯罪,又要限制懲罰犯罪的權力本身。這就是刑法跟其他部門法最大的不同,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該輕易動用。

被關注的法條有機會加速完善

廉政瞭望·官察室:一些長期承受家暴,最后“以暴制暴”的女性,在哪種情況下才能被認定為正當防衛呢?

羅翔:這里面涉及很多的問題。從刑法的角度來說,丈夫在家暴的時候,可能會涉及三類現象:第一類現象是男方打女方,當這一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女性和他對打,顯然是具有防衛性質的;但是如果男的被打死了,這可能屬于防衛過當,但如果女方遭遇到嚴重危及人身的暴力,自然屬于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規定,也屬于正當防衛。第二種情況是男的每次喝多了都打妻子,打完之后男的就睡著了,在這個時候女的覺得屈辱,她一想到男的醒來還會繼續打我,于是把男方給打死了,就屬于事后防衛,而且事后防衛很容易被貼上謀殺的標簽。第三種情況就是在司法實踐中更為常見的情況——證據確定不了,女性說男的打我,不法侵害仍在進行,但男方有可能睡著了,是一對一的證據就會存疑。如何確定證明責任,存在很大的爭議。一種觀點是無罪推定,認為只要女方提出引發合理懷疑(大約20%的可能)的證據,證明不法侵害正在進行,那么舉證責任就轉移到公訴機關,他們必須提出超越合理懷疑(如90%以上)的證據來進行反駁,如果反駁不了,那就屬于正當防衛。但還有一種觀點則認為女方要提供優勢證據(至少51%的可能性)來證明不法侵害還在繼續,如果女方提供不了,很可能會被認定為事后防衛。

家暴案件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因為我們除了有正當防衛,還有緊急避險。在司法實踐中經常有這樣一類案件,女的是被拐賣的,她每次逃跑被抓都會招致更為兇猛的毆打,所以她絕望了。然后有一天,趁男的喝多,女的把男的捆了起來,就跑了,這肯定不能理解為正當防衛,因為不法侵害已經結束了,但這可以理解為緊急避險。我們除了有刑法第二十條正當防衛要被激活,第二十一條緊急避險也需要被激活。

廉政瞭望·官察室:確實,其實還有許多法律條款有待大家關注,現在大家因為電影《第二十條》了解到了正當防衛,近幾年影響到法律進程的電影,幾年前的《我不是藥神》應該也算一部?

羅翔:它是一部很重要的電影,直接推動了藥品管理法進行修改,取消了假藥和準假藥的分類,也就是說沒有批文的進口藥品從“假藥”中剔除出去了。

這一法律修改過程非常有意思,它表明我們人類的理性很多時候是有限的。

《我不是藥神》電影中的這類案件開始進入到司法實踐是在2011年,因為當時刑法的修改和藥品管理法沒有做到很好的銜接。在這之前,藥品管理法對假藥做出了定義,認為“假藥”包括假藥和準假藥。所謂的準假藥,就包括了沒有批文的海外進口藥品,刑法關于假藥的定義是按照藥品管理法來的。

2011年之前,賣沒有批文的海外進口藥品不會觸動刑法,因為在這之前,生產銷售假藥罪是以結果論,就是必須要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但這個藥是可以治病的,并不是足以危害人體健康,所以賣沒有批文的海外進口藥品,最多就是被行政處罰。但是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了,當時的修改當然有合理之處,是考慮到現在市面上的假藥太多了,必須要打擊,于是生產銷售假藥罪從具體危險犯變成了行為犯,換言之,只要你有這個行為,一律構成犯罪,不再需要有足以危害人體健康的結果。

當時,《我不是藥神》這類案件開始進入到司法實踐,始料未及。最高司法機關也試圖做出修補,于是2014年出臺了一個司法解釋,認為如果銷售少量的藥品,是為了自救等,可以免于處罰。這也無法解決《我不是藥神》類的案件,因為電影里的案件不是小規模的。

2018年,《我不是藥神》上映,次年,藥品管理法做出修改,取消了所謂的準假藥類目。但是修改之后,又出現了一個處罰的空洞,這些藥一律不管也不合適,因為也有可能會危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于是2021年,就通過了刑法修正案(十一),又增加了一個新罪,叫妨礙藥品管理秩序罪,把這種沒有批文的進口藥品放到了這個罪名中,但是它不再是行為犯,還是需要足以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留了一定的空間。

一律不管,會危害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但是一律嚴管也不好,得在管與不管之間尋找一種平衡,法律最講的就是權衡。我們人類的理性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得到一個最理想的結果,我們只能得到一個最不壞的結果,或者說相對較好的結果,所以它是一種權衡利弊。

廉政瞭望·官察室:其實法律進程就是一個不斷填補漏洞,不斷去把它修補完善的過程。

羅翔:對,發現一個bug,把它解決掉,但解決了之后又出現了一個新的bug,再來解決這個新bug。因為人類的理性就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一勞永逸地發現一個畢其功于一役的方法,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廉政瞭望·官察室:很多非法律從業者,對法治持一個非常消極的態度,大家會說法律是不完善的,但我感覺,你們法律從業者,大多還是呈一個積極的態度。

羅翔:其實這就是三種立場:理想主義、虛無主義和現實主義。理想主義和虛無主義是具有可轉換性的。理想主義認為,如果畫不出一個完美的圓,那么圓這個概念就不應該存在,如果做不到最好,那干脆就別做了。所以理想主義和虛無主義經常會周而復始,一個人太理想了,以至于理想破滅之后,他會陷入虛無。

但是我們法律人會強調人性是有限的。用康德的話來說:人性這根曲木決然造不出任何筆直的東西。說白了我們人都是有缺點的,所以人所設計的任何產物也都有缺點。你只能修修補補,不可能一勞永逸。在我個人看來,這個叫理想性的現實主義。

我們首先會覺得公平和正義是存在,因為圓是存在的,即使我們畫不出那個完美的圓,我們也要朝那個方向去前進。

廉政瞭望·官察室:所以您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羅翔:我覺得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但是很害怕墜入虛無。這種現實主義有兩種現實,一種現實就會成為犬儒性的現實,比如他沒什么理想,那就這樣吧,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我們大家做好草包就行了。我是另一種,從現實的角度看,我做不到完美,但是我可以對標完美。

猜你喜歡
羅翔假藥功利
千萬粉絲UP主羅翔的“寓莊于諧”之道
新《藥品管理法》施行后制售假藥案件認定的思路轉向
羅翔——一名幽默風趣的法學老師
新高考改革選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The energy-saving advantages of burst-and-glide mode for thunniform swimming *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藥?
Using spanwise flexibility of caudal fin to improve swimming performance for small fishlike robots *
從古典到功利:“公民美德”的立法化拯救
“朋友圈”銷售假藥花樣翻新
高校頻繁改名既浮躁又功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