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提升效率的探究

2024-04-08 07:29劉真芳
山西教育·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

劉真芳

音樂欣賞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板塊,也是考查學生音樂素養的重要方面。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培養音樂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是提高音樂素養的關鍵。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音樂教學在高中教學體系中受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因此,提高音樂欣賞教學實效也成為高中音樂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對此,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提出“注重曲目選擇,激發學生參與熱情;借助信息技術,打造多元教學模式;尊重學生主觀體驗,提高課堂參與感;做好學科融合,拓展音樂教學內容”四條策略,為提升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效率談幾點思考。

一、影響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效率的因素

1.學生缺乏音樂學習興趣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對課堂教學持有怎樣的看法、對教學活動抱有怎樣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課堂表現,尤其對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這個時期學生的自主意識開始萌發,對學習活動的參與情況與其主觀態度有著密切聯系。而在高中音樂欣賞課中,學生普遍對教學活動缺乏參與興趣,究其原因,一是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上對曲目的選擇拘泥于教材,缺乏對學生興趣愛好和關注特點的重視,導致所選擇的曲目往往不貼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影響了學生在音樂欣賞課堂上的積極性。二是高中階段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較大,教師也承擔著更多的教學任務,這就導致音樂教學在高中教學體系中的位置被邊緣化,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對音樂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從而制約了高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質量。

2.音樂課程受到的重視不足

高中階段相較于初中不僅在知識點范圍上有了較大擴充,在學習難度上也有了顯著提升,并且學生還面臨著高考這一難關的考驗,為了確保教學效率,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把“提高考試成績”作為教學和學習的首要目標,而音樂課程并不參與考試,因此教師和學生都對音樂教學缺乏足夠的重視。此外,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運用為行業發展帶來了創新的契機,在教學活動中也同樣如此。但是由于音樂教學在傳統高中教學體系中受到的重視不夠,因此學校在音樂教學的資源投入上往往也十分有限,無論教學理論還是教學技術的更新都較為滯后,導致音樂欣賞課在教學改革中的推進速度十分緩慢。另外,音樂欣賞教學并非簡單的“聽歌唱歌”,教師要能從專業角度對曲目進行分析,才能引導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感受曲目,但是由于音樂在高中教學體系中地位的局限性,學校往往缺乏對教師專業素養的培訓,導致教師在音樂欣賞教學中的專業性不足,音樂欣賞課逐漸流于形式。

二、提升高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效率的策略

1.注重曲目選擇,激發學生參與熱情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秉持怎樣的教學理念往往決定了課堂教學的走向和質量。當下正值素質教育改革的關鍵時期,高考制度也出現了較大變化,如今高考不再像過去那樣強調學生的文化課成績,而是注重學生的綜合發展,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逐漸得到提升。在高考改革中,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始得到重視,教師不再對課堂教學具有絕對控制權,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秉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認知發展規律規劃教學內容,音樂欣賞教學也不例外。

欣賞曲目的選擇作為音樂欣賞教學的第一步,教師要在曲目的選擇上重視對學生的教育。一方面要在曲目選擇上進行創新,結合學生當下的興趣關注點和音樂欣賞課的基本要求對教材曲目進行拓展,以此提高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要從學生當前的音樂欣賞基礎出發,選擇不超出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曲目。如教師可以將富有地方特色的曲目納入課堂,這類曲目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學生更為熟悉,對家鄉的了解也有助于學生對曲目的內涵進行剖析。此外,教師也可以將不同文化背景的曲目引入課堂,構建多元化的音樂欣賞模式,在欣賞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2.借助信息技術,打造多元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教學內容能夠以更加直觀、立體的形式展現,對于降低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度、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具有巨大幫助。因此,教師在音樂欣賞課上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欣賞模式,將傳統音樂欣賞中只關注“聽”的模式轉變為“聽”和“看”相輔相成。

例如,《草原小姐妹》這首曲子運用我國傳統民族樂器琵琶作為主奏樂器,結合西洋管弦樂隊呈現出一個生動的草原故事。這首曲子表面上是在寫草原故事,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主義革命現實,具有較深的寓意,這也是學生欣賞的難點。對此,教師要在教學時可以先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欣賞情境,將草原風土人情以視頻或圖片的形式展現,為學生勾勒出草原的美麗風景,更加直觀地感受一望無際的草原,之后再展現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羊群的故事,使曲目不再只是簡單的音符。在學生的情緒進入情境后,教師再開始播放曲目,以此從聽覺和視覺上對學生帶來雙重感官刺激,豐富學生音樂欣賞體驗的同時,也以更加多元化的曲目呈現形式降低了學生的欣賞難度,使學生對節奏、韻律的感受更加直觀。

3.尊重學生主觀體驗,提高課堂參與感

音樂欣賞并不像解答數學題那樣有唯一的答案,作為一門開放性和人文性較強的學科,音樂欣賞更加關注的應當是學生的主觀感受,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不能拘泥于“正確答案”,而要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主觀感受,將“教學”轉變為“交流”,激發學生的課堂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

例如,“民族與音樂”這一單元收錄了較多我國少數民族音樂,教師在帶領學生欣賞這些曲目時,要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在歌曲旋律和歌詞中的感受,描繪自己看到的畫面。教師也可與學生一樣,在曲目播放完畢后,選擇一個片段描述自己看到的畫面,并和學生交流彼此感受的不同點在什么地方,以此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為學生個人音樂素質的展示提供空間。

4.做好學科融合,拓展音樂教學內容

音樂作為一門綜合藝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無處不在,并且很多經典曲目的創作往往和特定的社會文化因素相關,因此教師在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時,不能把關注點只放在音樂上,而是要從學科層面關注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從學科之間的契合度切入開展交叉教學,為學生帶來更加多樣化的學習體驗。

例如,欣賞《春天圓舞曲》這首曲目時,教師可以結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輔以對《春》這篇文章的閱讀,以文字和音符相結合的形式,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深度。又如,欣賞《春天的故事》這首曲目時,教師可以從曲目的創作背景出發,結合對當時歷史背景的講解,使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這首曲目所表達的感情和傳遞的意義,以此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了解的同時,也使學生對歷史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欣賞教學的開展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觀念和音樂素養,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正視傳統音樂教學中影響教學質量的諸多因素,從教學理念、教學技術、教學模式三個層面對音樂欣賞教學的創新進行探索,深刻把握高中音樂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群體的特點,秉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對音樂欣賞教學進行改革,注重對曲目的選擇,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尊重學生的主觀體驗,為打造更具時代特色的高中音樂欣賞教學助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第五中學)

(責任編輯劉源)

猜你喜歡
欣賞課音樂課堂教學
解開美術欣賞課的繩索
高職院校音樂欣賞課之我見
上好高中音樂欣賞課的幾點淺見
音樂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初中音樂欣賞課“劃唱律動”教學的應用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把“三個倡導”融入課堂教學
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