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一流”背景下復合應用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2024-04-08 17:23曾懷才貝春華譚盛葵
教育教學論壇 2024年6期
關鍵詞:預防醫學復合型人才雙一流

曾懷才 貝春華 譚盛葵

[摘 要] “雙一流”建設是指世界一流大學與一流學科的建設,是黨和國家為了順應當今時代發展所提出的戰略目標?!半p一流”建設的核心是培養一批能夠順應當今時代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在新形勢下,國家提出了加快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的戰略方針,尤其對復合應用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越來越重視?;谖覈斚陆洕?、科技與教育發展的要求,以及預防醫學專業現狀和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積極開展對“雙一流”背景下復合應用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討論,構建適合我國當前公共衛生領域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將有助于“健康中國2030”建設。

[關鍵詞] “雙一流”;預防醫學;復合型人才;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 2021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項目“‘雙一流背景下復合應用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2021JGZ145);2021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項目“后疫情時代公共衛生創新人才培養實踐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2021JGZ283)

[作者簡介] 曾懷才(1975—),男,湖南寧鄉人,醫學博士,桂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研究;貝春華(1983—),女,廣西柳州人,醫學博士,桂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研究;譚盛葵(1975—),男,廣西全州人,醫學博士,桂林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通信作者),主要從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4)06-0177-04 [收稿日期] 2023-02-08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公共衛生人才,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縮小城鄉、中西部地區公共衛生服務差距是當前的主要任務。在“雙一流”學校和學科建設背景下,積極開展對復合應用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培養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公共衛生人才,可為“健康中國2030”戰略有效實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一、什么是預防醫學專業復合應用型人才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日漸加劇,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糖尿病等慢性病及新發傳染病疫情等已成為影響國民健康和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預防醫學作為一門對于專業知識水平素養要求高、實踐要求強的專業,要根據時代進步的要求不斷改進人才培養模式,為社會輸送滿足新時代要求的復合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與之相匹配的綜合技能、創新思維和政治素質等?!皬秃稀睆淖置嫔蟻砝斫?,即有兩者或兩者以上的融合:一方面是指社會學科與自然經濟學科之間多學科的有機結合;另一方面是指人才本身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配合。因此,在“雙一流”建設的宏觀背景下,以順應時代發展為前提,結合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目標,本文提出了“雙一流”復合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的內涵:(1)具備熟練扎實的醫學知識,既包括預防醫學知識,也包括基礎醫學知識、臨床醫學知識。(2)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修養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北宋史學家司馬光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比绻粋€人沒有道德約束,很容易行小人之事,這樣的人越有才華,對社會的危害就越大。所以,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根本。人才培養要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政治素養、道德修養和專業素質,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守護著人類的健康,肩負著“健康中國”建設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須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高尚的道德素質。(3)具備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對于公共衛生人才培養來說是一個核心問題,包含實踐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創新能力、處理問題的能力、理解能力、學習能力。這是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面臨的挑戰,也為人才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在清晰了解復合型人才的定義和內涵后,為了更好地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預防醫學專業復合型人才,我們應充分了解目前預防醫學專業的相關學科、公共衛生領域的科研及科技成果轉化人才等方面的問題,并著重尋找對應的解決辦法,構建符合國家人才培養方案需求的復合應用型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人才培養模式是學校為學生構建的知識框架、學習能力、綜合素質結構體系,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模程度和具體培養方式,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培養應具有的特征,集中表明了現代高等教育的辦學理念。復合型人才的特點是涉及的領域廣泛,能夠在很多領域大顯身手。當今現代社會的重大特征是學科之間相互交叉,各科知識交互融合,多門課程知識融合成新的技術[1-2]。這一特征決定了人人都應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既要拓寬自身知識面,又要不斷調整內心想法,變革自己的思維方式,這樣才能成為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3]。

國外對于預防醫學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有很多,如美國的合作教育(指的是將課堂學習與學生專業或職業相關領域內的有報酬的、生產性的工作經驗結合起來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德國的“雙元制”(其中的一元指的是在學校的學習過程,另一元指的是在企業的實踐過程,主要強調的是“做中學”的教育理念)、英國的“三明治”(實施的是一邊學習一邊工作的教育方式,被稱為“工讀交替”)和日本的“產學結合”(將企業的生產實踐與培養學生相掛鉤,把在生產過程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題放到學校的科研工作中進行,這樣企業在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學校有了經費去培養學生,學生在畢業后進入企業工作也更有經驗)。此外還有蘇聯的“基地企業模式”(為學生的理論學習建設理論學習基地,實踐學習創造生產場所)。經過對以上幾種模式的分析與比較,國際勞工組織提出了以公立為主體、劃分區別、重視實踐性的辦學模式——模塊式技能培訓(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MES)[4]。這些教育模式在其各自國家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有益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國外對預防醫學專業教育模式的理論研究也在不斷地完善中。目前,國內高校在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以“三階段”培養為主,即分為醫學基礎知識學習、預防醫學專業知識學習和生產實習三個階段。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政治素養的預防醫學專業應用型專門人才,現有的培養模式已無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我國的預防醫學專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缺乏成熟的理論構建[5]。

三、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問題

(一)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

預防醫學專業學生既要具備較強的預防醫學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要具備較強的社會能力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預防醫學專業學生走入社會,深入了解并掌握慢性病、常見病等各種疾病的防控,尤其是在緊急情況下能保持平穩的心態,處理好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然而,在當前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有的醫學院校忽視了實踐教育對預防醫學專業的重要性,授課的著重點在于理論而非實踐。在授課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現場分析能力及調查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課時在總課時中占的比例較少,從而導致學生缺乏動手能力[5]。

(二)科研能力和經歷不足

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更是今后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和預防工作的必要條件。當前,各醫科院校在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對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存在不足之處,對學生的科研能力培養很少,導致他們在科研方面所獲甚少。例如,學生的論文選題、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論文撰寫及答辯過程全程由教師設計和指導,學生只負責執行,這就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受到了束縛。實驗教學是目前能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一種有效方法。但是,目前各高校選擇的實驗教學內容大多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其教學的主要方式是對每個實驗步驟進行列舉或演示,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大大限制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英語實際應用能力不足

預防醫學專業對學生英語的綜合素養水平要求高,學生在查閱英語文獻、與外國專家交流、完成自身的科研任務和提高專業知識水平等方面都需要較高的英語水平。在現階段預防醫學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雖然英語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占較大的比例,但是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英語教學注重讓學生能夠順利通過各種英語考試,而沒有與他們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缺乏應用能力的培養。另外,英語教學并未涉及專業英語的內容,這也導致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不足,無法獨立完成科研任務。

(四)臨床工作經驗不足

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預防醫學相關課程與知識,教學安排比較合理。然而,臨床課程教師往往不了解臨床醫學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重要性,實習醫院對學生臨床能力的要求也比較低,如不需要他們照看病人,也不需要寫病歷報告,等等。因此,預防醫學畢業生進入社會后,在其職業生涯中會出現臨床知識和臨床經驗匱乏的現象。

四、解決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措施

針對我國目前醫學院校開展的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只有將理論與實踐教學、科學研究與人文素養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才能更好地培養出能滿足社會需求的公共衛生人才。

(一)改革預防醫學理論教學方式

結合當前各學科的實際情況,整合各學科的共同點,建立特色課程,從而形成突出的教學優勢。首先,將研究方向、方法、內容和手段相近的課程進行整合,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系統,如將“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和“環境衛生學”進行整合。這樣既可以揚長避短,促進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又可以縮短教學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其次,增設針對突發衛生事件處理措施、醫學人文學、衛生監督及應用心理學等學科課程,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專業素養。最后,開展教學方案改革,如采用PBL聯合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及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地把握知識脈絡,更輕松地掌握知識,享受知識的樂趣。這樣能極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專業素養,還能從側面提高其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重視實驗課程教學

實驗教學是當今醫學教學必備的要求,是醫學教育的基本組成元素,同時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實踐知識、創新思維的重要手段?,F階段,學校對預防醫學專業的實驗教學重視程度不高,常常會導致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出現一些問題。例如,實驗教學課時不足導致上課拖堂的現象;教學內容陳舊,實驗器械陳舊、失靈,從而導致教學效果不好。學??梢砸罁嶒炇业拈_放管理條例設計實驗課時,將實驗時間安排在周末與課余時間,這樣學生就可以有充分的時間完成實驗教學內容。為了保證實驗可以順利進行下去,學校要針對不同實驗教學過程中所需的儀器與試劑采購新式的儀器設備及試劑。另外,實行導師負責制,每五名學生組成一個實驗小組,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從課題選題、實驗設計、動手操作、資料收集到論文撰寫的整個研究過程。通過這一連續的實驗過程,學校不僅達到了人才培養的目的,學生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素養也得到了提高。因此,實施實驗課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和專業素養。

(三)加強和改革臨床實踐課程教學

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預防醫學知識,也要具有一定的臨床知識和臨床經驗,這對其未來的工作很重要。醫學院校在對實習生進行臨床實習安排時,要把預防醫學實習生和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放在一起編組,包括實習單位的選擇、實習過程的要求、實習計劃的實施和實習的評價。在實習期間,還可以安排臨床和預防醫學領域的實習生組隊,做到相互學習,互相提高。

(四)開展雙語教學

針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專業英語水平問題,學??梢蚤_展雙語教學,旨在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

雙語教學并非單純地運用英語進行教學,或是對課堂中所用課件上的英語詞匯進行標記。教師可以選擇國外課堂教學方式,結合國內教學現狀總結出適合預防醫學專業雙語教學的一套上課方案。還可以通過觀看形象生動的英語專業知識視頻,以及解讀文獻的部分內容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產生顯著的教學效果。

在“雙一流”背景下,加強對高校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可為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輸送更多、更全面、高質量的公共衛生人才,對國家和社會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凡.后疫情時代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的培養[J].復旦學報(醫學版),2020,47(4):472-473.

[2]管德坤,孫自學,田文華.后疫情時代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的知識和技能[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21,28(12):1141-1143.

[3]李偉玲,趙永芹,文婷.“雙一流”背景下高校醫學教育現狀分析[J].改革與開放,2020(11):104-109.

[4]管德坤,孫自學.我國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培養策略探討[J].中國醫院,2022,26(1):69-70.

[5]梁夢嬌,漆光紫.預防醫學專業本科實習生崗位勝任力的模型構建[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9,36(10):764-767.

Explora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ZENG Huai-cai, BEI Chun-hua, TAN Sheng-kui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199, China)

Abstract: “Double first-class” refer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nd first-class disciplines, which is a strategic goal put forwar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era. The core of “Double first-class” is to train a group of talents who are 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In the new era,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policy of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health personnel, especially the talents of compound applied preventive medicine. Based on the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preventive medicine profession and the current preventive medicin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in preventive medicin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and to construct the training model of personnel to be suitable for the current public health needs in China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ealthy China 2030”.

Key words: “double first-class”; preventive medicine; compound applied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猜你喜歡
預防醫學復合型人才雙一流
高職高?!额A防醫學》課程中統計學案例設計初探
《預防醫學》課程在非預防醫學專業教學中的改革及創新
初探衛生職業教育中預防醫學課程改革
基于校企合作的“互聯網+”復合型人才的跨界培養
高師鋼琴主修課教學探究
淺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高?!半p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雙一流”需 從去行政化做起
土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MOOC優質教學資源在高?!额A防醫學》課程中的應用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