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芭比》:以女性的立場凝視女性

2024-04-09 05:34鄒藝
美與時代·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芭比女性意識

摘 ?要:《芭比》一上映便引發熱議,芭比思考“死亡”的念頭,直接戳破了父權制與資本主義合力打造的塑料王國。這并不僅僅只是一部簡單的“女性爽片”,它試圖直面女性困境,尋求一種完美的女性主義的表達。本文在消費主義視域下,關注女性自我存在與個人價值的追尋,以期從女性意識角度發掘女性凝視快感的重新解讀。

關鍵詞:芭比;女性意識;性別敘事

一、用女性凝視擊敗兩性凝視

由格蕾塔·葛韋格執導,瑪格特·羅比、瑞恩·高斯林主演的奇幻片《芭比》一上映便成為引發熱議的文化熱點。生活在一個芭比至上的樂園中,每一個芭比都有一個與之搭配的肯。但有一天,芭比腦海中閃過了“死亡”的念頭,自此她的生活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想恢復到原來的生活,她必須要前往現實世界找到她的主人,修復這一切,于是她便與肯一起踏上了前往現實世界的旅途。

影片開頭,是生活在Barbie Land的芭比,她過著無憂無慮的童話生活,青春靚麗,完美無瑕,是世界的主宰。芭比們擔任著這個樂園里所有重要的職位,從總統、最高法院法官到諾貝爾獎獲得者,與之相反,“肯”們只能充當陪襯。

影片的轉折點出現在芭比和肯來到現實世界后。芭比意識到自己并沒有理想中那樣,為現實世界的女性帶來自信和力量,反而自己完美的形象為她們帶來了更大的焦慮?,F實世界中與自己產生聯結的并不是一個小女孩,而是一個被各種現實境況壓到喘不過氣的母親。同時,肯也看到男人在現實世界中擁有在芭比世界里完全沒有的地位之時,肯這才意識到自己并不是芭比的肯,而是能夠統治世界的男人肯。于是當他回到芭比世界后,便用一套父權制度的邏輯對所有的肯和芭比進行了一番洗腦。而芭比們也全然接受了這種洗腦,成為了肯的附庸。此前由芭比統治的世界一下子顛倒過來,成為了肯統治的世界,名字也變成了“Kendom”。

“女性不是天生成為女性,而是后天造就的?!盵1]無論是現實中的芭比娃娃,還是電影中經典芭比的初始設定,都是為了讓女性成為任何身份、職業屬性而存在的。影片最后,經典款芭比回到芭比世界和她的人類主人以及女兒擊破了肯的統治,不過這一次,她們不再占領絕對地位,而是讓男性也參與進來,分享話語權。芭比最終意識到她們不需要成為所有,而是成為自己足矣。

“所謂‘女性意識具體可從如下兩個層面理解:一是影片文本、編導中包含男女互補互敬、平等的平權意識或者宣揚女性自強自重、獨立自主的精神氣質。二是指非將女性形象作為被觀賞對象,即不是從男性觀賞的角度塑造女性形象,主要呈現女性的形象意識、心理特征、價值觀念或者女性命運遭遇等。上述兩個層次共同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女性意識?!盵2]比起搞男女對立,《芭比》追求的是一種性別之間的平衡。無論是芭比樂園中的肯,還是成人世界中的女性,都不應該因為性別而遭受歧視,兩性之間應該互相尊重,彼此包容。影片給出了自己的態度——世界不是由單一性別、單一的人來掌控,而是每個人做回自己,共筑這個世界。我們不必受限于外人的眼光,芭比不需要一定漂亮,不需要成為醫生、建筑師、作家,不需要拿諾貝爾獎、當上美國總統,等等??弦膊恍枰ㄟ^統治世界證明自己的價值,甚至不需要一定俘獲芭比的芳心。

芭比的符號從每個女孩夢想的完美女性,到可以去做任何職業,再到成為肯的附屬品,最后落到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這讓《芭比》的表達上升了一整個維度?!霸谝阅行詾橹鲗У碾娪盎蛘咭庾R形態存在性別歧視的作品中,往往以對男人有意義的形象呈現婦女。雖說電影從景觀的層面強調了女性的重要性,但是普遍存在女人缺席女人的情況,僅能發揮符號的功能。電影中女性成為傳達男人幻想與欲望的工具,而非女性‘現實的生活?!盵3]

Barbie land之所以成立,是因為其脫性緣的特性。生活在其間的芭比與肯,都僅僅是一個簡易化的性別符號,免除了生殖屬性與生理差異的干擾。更加突出了女性不是一種性別,而是一種處境??系木秤銮∪缙浞值卣故境觯簩⒛腥朔旁谂说奈恢蒙?,他就成為了女人。在Barbie land中,肯永遠是芭比的后綴,是沙灘上的花瓶——正如現實社會中往往作為某人妻子、母親存在的女性一般。

真實世界的女性現狀無異于肯,卻更加血淋淋??显贐arbie land所遭遇的,僅僅是被忽視;現實中的女性所面臨的,卻是占有和掠奪。因此,初入現實世界的芭比感受到的騷擾與冒犯,肯卻無法共情。這種冒犯,只有被視作性資源的獵物才能嗅出。甚至長期浸淫在父權體制下,獵物也難免麻木,在集體無意識中妥協。正如在結局中,肯提出增設男性大法官席位,卻被塞了“下一級法官”名額的安撫奶嘴后心滿意足。

而肯也是一個復雜與矛盾的角色,他的身上除了Barbie land中作為附屬品的第二性特征外,還兼具了父權統治下的傳統男性氣質。這種雜糅的個性在其統治Barbie land時體現得淋漓盡致。當肯來到現實世界后,發現在這里拋卻學歷、技能、權力等附加值,只要擁有男性身份就足以讓其獲得優越感。得意忘形的他,甚至在求職時問出“我是男的,這還不夠嗎”的蠢話。因此,他將一整套父權體系搬運至Barbie land,極盡侵略之能事,卻在長期的依附關系下,只知征服享樂,不知建設治理。最終被芭比輕而易舉地戳中軟肋,一場“雄競”大戰后土崩瓦解。

“除了觀看,凝視還給人以不平等,相較于被凝視者,凝視者的心理權力更優越?!盵4]電影用刻板印象去擊破了刻板印象,將現實社會中的性別議題做了一次徹底的解構,并在最后完成重組,告訴所有觀眾:你就是你自己,不必因為任何事情去迎合和改變。而回歸到經典款芭比身上,你可以選擇做一個完美無缺的芭比娃娃,也可以選擇做一個人,去擁抱那些現實世界中的不完美。

二、“芭比”的覺醒之路

《芭比》的開場是一個致敬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游》的開頭,隨著芭比的降臨,小女孩們扔掉了手中的傳統布娃娃,不再渴望成為母親,而是在心中種下了“成為芭比”的種子。接下來,一個娃娃被拋向空中,芭比的片名從天而降,這段畫面明顯有著濃濃的“覺醒”意味。盡管芭比誕生之初僅僅是一個玩具,甚至還沒有擁有自己的世界觀與故事線,就已經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在芭比誕生前,女孩們的玩具往往呈現出嬰幼兒的形態,而女孩自然而然地扮演起“母親”這一角色。而初代芭比的誕生猶如神祗,給困滯在母職陷阱中的女孩們帶來了嶄新的價值啟迪。這不僅是指女孩們從模仿精致洋娃娃中掙脫出來,也是指芭比主體意識的覺醒,她從一個無腦的符號,成為活生生的人?!爸黧w是實在的個體,主體性是指個人的意識、無意識和感情,是感受自我與理解自我和世界聯系的途徑?!盵5]

這也與第一次女性主義浪潮中,爭取婦女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平等權利的主張不謀而合,尤其是在傳統男性職業中的工作權。正如瑪麗·沃斯通克拉特在《女權辯護:關于政治和道德問題的批評》中所言:“現在向婦女開放的少數行業遠不能說是高尚的工作,而都是些低賤的……”而這一時期的芭比玩偶,也不可避免地攜帶著浪潮中以男權為標準,忽視階級、種族等社會結構的弊病?!安还苁俏镔|產品還是勞動進程,亦或者是性欲、文化、人際關系都被金錢、被欲望、被各種所支配著,這是個體沖動與幻想的由來。這個邏輯決定了世間一切,具體化一切需求、一切功能,一切都成為利益的傀儡。更為重要的是,一切都被戲劇化了,都成為某個深刻的畫面,于是被編排或者被挑動、展現為消費的范型?!盵6]

作為風靡全球的洋娃娃,芭比自1959年被制造出來后就成為了無數女孩心中的“完美女性”,而“長得像芭比娃娃”成了一句對容貌的至高肯定。芭比外表精致,身材凹凸有致,無論是發型、妝容還是服飾都無可指摘。每當女孩們捧起她,就自然而然地在她身上投射出對美好的想象,幻想自己也如此精致。這種商品化、娛樂化和標準化女性身體的消費符號在女性主義思想逐漸發展的當代,明顯落伍了。也正因如此,電影中初入現實社會的真人芭比被年輕女孩所厭惡。她的靚麗不過是“父權壓迫下的認知失調”,是嵌套在消費主義、父權凝視、種族歧視三個模具中,用以規訓女性的幫兇。

所以在后期發展中,為了破除經典芭比所代表的那種“無腦金發美人”的形象,美泰公司也適時為芭比賦予了不同的人種、膚色和職業。同時,芭比動畫電影的誕生,也試圖為這樣“徒有其表”的芭比注入靈魂。從處女作《芭比與胡桃夾子的夢幻之旅》開始,呼喚友誼、勇氣與自我便成了芭比永恒的主題。 動畫中的芭比們,從公主到總統,不需要白馬王子的拯救,更弱化了愛情元素。相比起國內的所謂“大女主劇”與迪士尼的公主童話,芭比才是部分女孩真正的心靈啟蒙者。然而,無論形象如何變化,芭比的完美與精致,讓她從始至終都只能是被觀賞的客體,難以跳脫出拜金主義與雌競的牢籠。

在影片中段,芭比也經歷了一個“存在主義”危機,以完美著稱的她不再完美,生活對她來說也不再事事順心了:洗澡水開始變涼,吐司烤糊了,用來穿高跟鞋的腳突然變成了平腳掌,腿上還出現了橘皮組織……甚至,芭比還開始思考起了死亡。為了解決存在主義危機,讓一切回歸原樣,她必須進入到成人世界,找到那個和她一起玩耍的女性,搞清楚她怎么了,然后讓現實世界和芭比樂園再次界限分明。

進入到成人世界后,芭比很快意識到了這里的異樣:男性總是用不懷好意的目光盯著她。這種凝視的目光本身攜帶著規訓的意味,即任何出格都會承擔一定的風險,直到規訓完成。凱特·米利特在她的著作《性政治》一書中將父權制引入了女性主義批判理論中,并賦予了它雙重含義:首先,它指的是男性主導女性;其次,指長輩(一般指男性)統治晚輩[7]。當芭比找到記憶中的那個小女孩時,對方卻對她充滿仇恨,說自己早就不玩芭比娃娃了。理由是,芭比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服美役”(適齡女性被認為有保持美貌的“義務”)的代名詞,她不再是女性幻想的投射,而是一層枷鎖。后來她才發現,自己所想起的那段記憶,來自于小女孩的母親葛洛莉婭。芭比的存在主義危機,也正是這位母親的危機:工作乏味、生活單調、抑郁厭世。

在當今文化中,女性被視為鏡城情境。男性文化之鏡所看到的女性中有兩個角色,一是由花木蘭扮演的男人;二是男人需求的角色,她們可以是貞女,可以是妖,可以是巫,可以是大地的母親,打破這些鏡子最有效的手段是女性自身真實的體驗與寫作[8]。而這一次真人電影中的芭比,決心開啟她的第三重宇宙——走入凡間、重塑自我。芭比放下腳跟、摘掉假發片、穿上舒適的衣服,更重要的是她走進婦科診所的那一刻,她便逐漸放棄了做被定義的“女性”,轉而尋找純粹的“人性”。同樣,多元的女性主義也早已生根發芽。正如當下不少年輕女性開始“質疑大媽,理解大媽,成為大媽”,并將大媽氣質稱為“樸素的女性主義”。據理力爭、成熟勇敢的品質不再是大媽被污名化的理由,反倒成為更加豐富、強大的女性特質。

從重視女性這一群體,到作為差異的局部,再到關注自我的經驗,芭比的蛻變史,某種意義上也是一部童話版的女性主義浪潮史。

三、一場溫和的博弈

盡管貫穿著女性主義思潮,映射了女性現實處境,但我們難以否認的是,《芭比》仍然只是一部寫給成年人的童話故事。電影延續了好萊塢的傳統樣板戲結構,在結局點綴上尋找自我主題的升華。而其中略顯說教感的流水線式女性覺醒,更是僅僅存在于美好幻想之中?!芭缘闹黧w意識更大程度上體現出來的是女性的自我獨立意識”[9]。

因此,有觀眾評價它是“淺顯”的女性主義,但《芭比》吸引人卻恰恰在淺而尖銳、顯卻典型?!皽\顯”如《芭比》,也未嘗不是一場溫和博弈的產物。很多女性都經歷過那種“我來考考你”和“我來教教你”的爹味發言,也都多少通過示弱來配合過男性的表演。電影通過“男人對困惑無助的女人沒有抵抗力”“你愿不愿意當我若即若離的女朋友”“我們公司很尊重女性,曾經有過整整兩個女性CEO”等等這些應接不暇的“男性氣質”笑話,一股腦地將女性的不滿輸出給觀眾?!叭藗冴P于他們是誰究竟有何看法,她們又是如何區分自己和別的,即涉及到個體如何讓他人認同以及如何認同地域的問題?!盵10]

電影將性別議題擺在陽光下任人評判,而女性對父權體制的恐懼、無奈、憤怒在其中全部化作一通笑料?!芭c男人一樣都能制作電影,也能駕馭男人渴望駕馭或者能駕馭的題材。從某種層面上看,女導演就是花木蘭式特定的角色?!盵11]盡管有失深刻,卻有十足的直白?;蛟S并不能奢望一部商業電影為我們指明道路,但《芭比》依然給了我們另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即自我本位的角度。芭比的故事源于一場存在主義危機,經典款芭比沒有任何職位,甚至不被賦予任何技能,但她卻在現實世界的游歷中見天地、見眾生,最終見了自己。芭比、肯,或是女性主義,都沒有標準需要比照?!栋疟取愤€生動地展現了女性之間那種美好的、無條件的互助氛圍。比如“芭比之母”露絲·漢德勒,她鼓勵糾結的芭比遵從內心選擇,到成人世界里經歷生老病死。這種母親對于女兒的祝福和呵護,是一種希冀與鼓勵,而不是束縛。

但這部影片的表達是有限度的,一些概念的呈現過于絲滑。比如通過言語就能對芭比們進行反洗腦,使其快速清醒過來;芭比們利用美色便成功麻痹了樂園的男性們,使其內訌;簡單的投票能快速決定權力分配,重新洗牌社會結構。這種情節處理固然符合電影無處不在的童話感,但也減弱了主題的深刻性。就像片中那段為人稱道的反PUA臺詞,它只是當下女性思想的一種挪用與總結,并無太大新意。

此外,這種對女性的迎合,往往與消費主義捆綁在一起。夢幻別墅、全粉游戲手柄、定制版汽車,等等,影片在片外和各大奢侈品大牌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合作和聯名,給人一種收割女性紅利的觀感,進一步消解了電影主題的深意。有人批判,在消費社會中,女權成為了一件時尚單品。女性主義的存在,既不應是弱勢群體為自己打造的幻夢,也不該是資本社會逐利的包裝。但也正是“時尚”可以引領潮流,“美夢”叫人心馳神往。在多元化女性主義的漫漫征途中,《芭比》淺顯卻坦誠地告訴我們:寧愿清醒著痛苦,也不要麻木地沉溺。

參考文獻:

[1]波伏娃.第二性(全譯本)[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45.

[2]李顯杰,修倜.論電影敘事中的女性敘述人與女性意識[J].當代電影,1994(6):28-36.

[3]索海木.激情的疏離——女性主義電影理論導論[M].艾曉明,宋素鳳,馮冗冗,譯.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55.

[4]Jonathan E.Schroeder.Consuming Representation:A Visual Approach to Consumer Research[C].Barbara B. Stern,ed..Representing Consumers: Voices,Views and Visions.London:Routledge,1998:208.

[5]黃華.權力,身體與自我 ??屡c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44.

[6]楊遠嬰,魏時煜.女性的電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5.

[7]米利特.性政治[M].宋文偉,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34.

[8]戴錦華.霧中風景:中國電影文化1978-1998[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95.

[9]李恒基,楊遠嬰.外國電影理論文選 上 修訂本[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635—636.

[10]鮑爾德溫,等.文化研究導論(修訂版)[M].陶東風,等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62.

[11]戴錦華.不可見的女性:當代中國電影中的女性與女性的電影[J].當代電影,1994(6):37-45.

作者簡介:鄒藝,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文藝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芭比女性意識
美泰2020年成功逆襲!芭比實現兩位數增長成為最大功臣
小熊和芭比
芭比和山姆的紙風箏
芭比的閃亮王冠
意識的覺醒形象的抗爭
掩隱于革命與愛情沖突中的女性意識:重讀《紅豆》
《紅樓夢》寶黛詩詞與女性意識研究
從女性主義視角比較研究《名利場》兩個漢譯本中女性意識的體現
熱點芭比
50%天使×50%芭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