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地區長吻魚危全人工繁育技術研究

2024-04-10 14:27楊明謝永德施永海稅春徐嘉波
水產科技情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繁育催產

楊明 謝永德 施永海 稅春 徐嘉波

摘 要:為進一步優化長吻魚危的繁育流程,2021—2023年對上海地區池塘養殖3齡及以上長吻魚危成魚進行了全人工繁育技術研究。單獨采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2)對長吻魚危親本進行催產:雌魚分2次注射,第1針催產劑量為2 μg/kg,第2針劑量為15~20 μg/kg,2針間距12~14 h;雄魚采用1次注射法,在雌魚注射第2針的同時進行,注射劑量為雌魚第2針劑量的一半。3年累計催產雌性親本230尾,其中成功催產雌性親魚186尾,催產率80.9%。受精卵在水溫24~26 ℃條件下孵化,于50 h左右開始出膜。出膜仔魚在室內水泥池靜水充氣條件下經8~14 d培育,3年累計培育獲得體長1 cm以上的苗種21.41萬尾。相比以往長吻魚危人工繁殖大多采用野生捕撈親本,本研究采用人工養殖親本可確保親魚數量和進行質量控制,使用單一催產劑和靜水孵化方法簡化了過去使用混合催產劑和流水孵化的繁瑣操作流程,較易實現規?;庇?。

關鍵詞:長吻魚危;全人工;繁育;催產;授精;開口餌料

長吻魚危(Leiocassis longirostris)隸屬于鲇形目(Siluriformes)、鲿科(Bagridae)、魚危屬(Leiocassis Bleeker,1858)[1],又稱長江魚回魚、肥頭魚、習魚、江團、肥沱、白吉、梅鼠等,廣泛分布于我國的遼河至閩江諸流域,以長江水系為主,是我國獨有的名貴經濟魚類。長吻魚危肉嫩、味鮮、脂肪多,

無肌間刺,蛋白質含量高,為淡水食用魚中的上品,與刀魚、鰣魚、河鲀并稱為“長江四鮮”[2-3]。長吻魚危為肉食性底層魚類,經過人工馴化可使用專用飼料進行養殖。據《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顯示,2022年我國長吻魚危養殖產量達到2.39萬噸,養殖區域主要集中于四川、重慶、廣東和湖北等地[4]。由于南方氣溫高,長吻魚危養殖適溫期相比長三角地區要長,廣東等地養殖的長吻魚危只需2年即可上市,而長三角地區長吻魚危需要養殖3年才能達到上市規格。江浙滬地區長吻魚危養殖量相對較少,遠不能滿足長三角地區對長吻魚危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但長三角地區養殖長吻魚危品質相對較好,市場價格也比南方地區養殖的高約20元/kg。在當前常規淡水魚低迷的市場行情下,長吻魚??勺鳛殚L三角地區有潛力的優秀養殖品種,其發展前景廣闊,而充足的苗種供應將成為長三角地區長吻魚危養殖業發展的基礎。

從現有的報道來看,長吻魚危人工繁殖大多選擇野生親魚作為親本,繁殖過程中多數選擇鯉、鰱、鳙等魚類的腦下垂體(PG)、促黃體素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或LHRH-A與地歐酮(DOM)的混合物作為催產劑,孵化方式大多為流水孵化[5-7]。近年來,受過度捕撈、水域污染及大型水利工程修建的影響,長吻魚危自然種群資源有較大的衰退。隨著長江十年禁漁計劃的實施,在長江自然水域的長吻魚危將被禁止捕撈,今后長吻魚危人工繁殖親本將依賴于養殖群體。因此,本研究基于養殖群體開展適合于長三角地區的長吻魚危全人工繁育技術研究,以優化長吻魚危繁育技術流程,為規?;庇峁┍憷?,還可為長三角等適養地區提供充足的長吻魚危苗種,對長三角地區水產養殖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漁業增收增效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設施

長吻魚危全人工繁殖試驗于2021—2023年在上海市水產研究所奉賢科研基地進行?;匚挥诤贾轂撑系纳虾J蟹钯t區五四農場內,淡水水源充足,水質符合漁業用水水質標準。親本培育池采用多口室外池塘,面積在1 667~3 333 m2,水深1.8 m以上;孵化池和苗種培育池均采用室內長方形水泥池,每口池面積在10~25 m2,有效水體10~30 m3,池內布設氣石(1.5個/m2),可以進行充氣增氧,池底鋪設不銹鋼U型加熱管,通過連接空氣能制熱機組給池水升溫。

1.2 親魚培育

試驗用親魚于2021年4月購于四川眉山,為人工養殖的3齡長吻魚危。親魚運至基地后,放在室外池塘內暫養,待其適應后,挑選60尾親魚于當年5—6月開展繁育試驗,其余長吻魚危仍留在池內繼續培育。2022年5—6月,從同批次的4齡群體中挑選111尾親本開展繁育試驗。2023年5—6月,再從同批次的5齡群體中挑選出59尾親本開展繁育試驗。

親魚培育期間,投喂商品海水魚膨化顆粒飼料4號料(浙江明輝飼料有限公司),飼料的粗蛋白質質量分數為44%。每天于傍晚投飼1次,以投飼后2 h內攝食完為準。此外,在親魚培育池內按75~150 kg/hm2放養小魚蝦,作為親本培育的飼料補充。選擇體型好、體表無傷、健康無病、活力強的優質個體作為繁殖用魚。

1.3 人工催產

長吻魚危第二性征明顯,可通過外觀鑒別雌雄。繁殖季節的雌魚生殖突0.5 cm左右,略呈圓形,色澤紅潤,腹部膨大,仰腹可見明顯的卵巢輪廓,用手觸摸其腹部,松軟并有彈性。成熟度較好的雄魚生殖突尖而長,一般達1 cm左右,末端呈鮮紅色。5月中下旬開始,當室外池塘水溫穩定在22 ℃以上時,可對長吻魚危魚危親本進行催產。在親本培育池內拉網挑選符合標準的親魚進入室內培育池,待其適應后即可進行催產。雌、雄數量配比可根據雌、雄魚個體的大小靈活掌握,生產上一般控制在10∶1~15∶1。

采用LHRH-A2(寧波第二激素廠生產)對長吻魚危進行催產。雌魚分兩次注射,第1針注射劑量為每千克雌魚體質量2 μg,第2針劑量為每千克雌魚體質量15~20 μg;雄魚第1針不注射,第2針注射劑量為雌魚的1/2;第1針和第2針相距12~14 h。采用胸鰭基部注射法,從胸鰭基部呈45°傾斜向胸腔入針,入針深度為1.0~1.5 cm。需要注意的是,長吻魚危對光線刺激比較敏感,應激反應強烈,在進行注射催產時,其尾部會劇烈擺動,易導致針頭脫落或插入心臟導致出血。因此,催產時應通過觀察和撫摸,選擇腹部較為膨大松軟、性腺發育較為同步的親魚,在催產過程中應盡量避免親本受到較強刺激,可用干凈的濕毛巾遮住親魚雙眼,固定其頭部和尾部,待親魚安靜下來不再掙扎時,從胸鰭基部凹處緩慢下針注射。

1.4 人工授精

臨近效應期時,每隔2 h檢查雌親魚1次。檢查時,手持撈網從待產池中逐尾撈出雌魚,放入鋪有干凈濕毛巾的塑料盆中,用毛巾包裹住魚體上半部分,另一人固定住尾部,然后從魚的胸鰭基下方逐步向尾部輕輕擠壓腹部,若有游離卵粒流出,則可開始授精。準確把握好親魚的排卵時機、適時采卵對于人工授精至關重要,如果錯過雌親魚的最佳排卵時間,則會造成受精率不高或卵子完全不受精。

進行人工授精時,提前宰殺雄魚,取出精巢,研磨均勻后置于精子保存液(配方:NaCl 4.675 2 g/L、KCl 3.727 5 g/L、CaCl2 0.554 9 g/L、MgCl2·6H2O 0.406 6 g/L、NaHCO3 4.200 4 g/L)[8]中低溫保存,使用前檢查精子的活力情況,以1~3 d內用完為佳。雌魚臨產時,采卵至白瓷盆中,期間分3~5次加入精液,用毛刷不停攪拌,使卵子和精子充分混合,直至雌魚卵子排空。為保證精液質量、提高受精率,通常選擇2~3尾雄魚提供精液。待精、卵充分混合后,向白瓷盆中緩慢注入淡水,并用毛刷不停攪拌。完成授精后,可將受精卵粘附在粘卵板上置于孵化池進行孵化,也可將受精卵直接潑灑于孵化池進行孵化。

1.5 孵化管理

受精卵于孵化池進行靜水充氣孵化:調節育苗池的充氣量,使水體呈沸騰狀。其間通過空氣能制熱機組進行加溫。布卵時水溫為24 ℃,每天升溫1 ℃,連續兩天將水溫升高至26 ℃,并保持至受精卵破膜出苗。一般正常發育的受精卵經50 h左右即可孵化出膜。待受精卵全部孵化破膜后,停止加溫,使水溫自然下降。

1.6 魚苗培育

長吻魚危初孵仔魚放在室內苗種池進行培育,布苗水深60 cm,布苗密度1 000~2 000尾/m2,池內布設曝氣石,不間斷充氣,溶解氧保持在5 mg/L以上,水溫保持在22~25 ℃。

剛出膜的仔魚全長6 mm左右,出膜3 d內,為內源性營養階段,仔魚以自身卵黃囊中的卵黃為營養源。第4天起進入混合營養階段,可采用熟蛋黃漿作為開口餌料。將熟蛋黃研碎、加水、用孔徑0.15 mm的篩絹過篩后,全池均勻潑灑投喂,每天投喂6次,每次投喂蛋黃0.05個/m3。出膜后5~8 d,仔魚開始攝食輪蟲和小型枝角類,生產上根據魚苗發育情況,選擇孔徑0.18~0.25 mm篩網過濾,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根據池內浮游動物數量決定,以次日檢查浮游動物密度為1~2個/mL為宜。出膜后8~14 d,仔魚全長已達1 cm以上,可投喂經0.43~0.85 mm篩網過篩的枝角類和橈足類等,也可以少量投喂水蚯蚓等。

剛出膜的仔魚游泳能力弱,一般側臥于池底,此時不宜吸污,以免對初孵仔魚造成傷害。出膜后3~4 d,仔魚可自由游動,運動能力逐步加強,一般聚集在池底角落等陰暗處,此時可對育苗池底角落以外的仔魚非聚集區域進行短時間吸污,盡量避免傷害仔魚。仔魚開始主動攝食后,生長迅速,一般在體長達到1 cm時,體色開始變為灰黑色,此時應及時對池底進行吸污,以防殘餌和排泄物等污染水質。吸污前,移出曝氣石,池水靜置10 min后,采用虹吸法吸除池底污物,前期吸污框孔徑為0.25 mm,仔魚出膜9 d后,改為網目孔徑為0.43 mm的吸污框。將吸出的污物和帶出的極少量魚苗連水舀入白搪瓷盆內,仔細分離出活的魚苗,將其放回育苗池內。

放苗后每天加水20 cm,3 d后達到滿水位,此時進行短時間吸污,吸污后換水1/2,此后每天換水1/2,可根據吸污情況加大換水頻率和換水量。前期采用網目孔徑0.25 mm的換水框,后期魚體長大后改為網目孔徑0.43 mm的換水框。換水時,要求加入的新水與原池水溫差不超過0.5 ℃。

2 結果和分析

2021年5—6月,采用3齡長吻魚危親本,開展了2批次全人工繁殖試驗,雌、雄數量比為15∶1,共催產雌性親本60尾,其中51尾催產成功,催產率為85.0%。2021年對親本催產注射LHRH-A2,第1針劑量為2 μg/kg,第2針催產劑量為20 μg/kg,2針注射間隔24.0 h。產卵高峰期出現在注射第2針后的次日中午至下午。此后,將受精卵放在室內水泥池中孵化培育,最終獲得體長1.5 cm的魚苗3.46萬尾(見表1)。

2022年5—6月,采用4齡長吻魚危親本,開展了4批次全人工繁殖試驗,雌、雄數量比約為10∶1,共催產雌親魚111尾,產卵親魚96尾,平均催產率為86.5%。第1批催產注射LHRH-A2劑量與2021年相同,2針注射間隔23.5 h;此后3個批次根據親本的發育狀況進行了調整,即第1針LHRH-A2注射劑量不變,第2針注射劑量調整為15 μg/kg,2針注射間隔在14.0 h左右。將受精卵放在室內水泥池中孵化培育,最終獲得體長1.5 cm的長吻魚危苗種7.25萬尾。

2023年5—6月,采用5齡長吻魚危親本,開展了3批次全人工繁殖試驗,雌、雄數量比約為10∶1,共催產雌親魚59尾,產卵親魚39尾,平均催產率為66.1%。與前2年相比,本年度催產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該批次親魚除產卵的15尾外,其余大多卵巢已過熟,錯過最佳產卵時間,導致平均產卵率下降。本年度采用的催產劑量和2針注射間隔與2022年后3個批次相似。將受精卵放在室內水泥池中孵化培育,最終獲得體長1.0 cm的長吻魚危苗種10.70萬尾。

3 討論

3.1 親魚的選擇

本研究所用親魚為2021年4月購自四川眉山的3齡長吻魚危,于當年5—6月挑選發育較為良好的個體開展了初步的人工繁殖試驗,獲得長吻魚危苗種3.46萬尾。2022年5—6月,繼續使用該群體開展了4批次的人工繁育試驗,雌、雄配比約為10∶1,共催產親魚111尾,產卵親魚96尾,平均催產率為86.5%。2023年5—6月,再利用該群體開展了3批次的人工繁育試驗,雌、雄配比約為10∶1,共催產親魚59尾,產卵親魚39尾,平均催產率為66.1%。長吻魚危性成熟的最小年齡為3齡,一般為4~5齡[9-10]。從2021年的試驗結果看,發育良好的3齡長吻魚??梢杂脕磉M行人工繁殖,但與4齡繁殖群體相比,其催產率和產卵率偏低。人工催產時,雌性親本卵巢發育成熟度是影響催產結果的重要因素。在2021年的催產試驗中發現,部分3齡親本盡管進行了催產,但并未產卵,說明3齡個體并未全部達到性成熟標準。而2023年的催產結果顯示,親本卵巢過熟同樣會影響催產效果,在2023年進行的催產試驗中,59尾親本中僅有15尾催產成功,其余大部分因卵巢過熟而未能順利產卵。因此,親魚的成熟度直接影響催產效果,在實際生產中建議選擇4齡或5齡的長吻魚危作為繁育親本,在準確判定親魚性腺發育程度的情況下開展人工催產,可獲得更好的催產效果。

3.2 長吻魚危催產藥物的選擇

以往,長吻魚危催產多數選擇鯉、鰱、鳙等魚類的腦下垂體(PG)和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LHRH-A)作催產劑,或采用LHRH-A和地歐酮(DOM)混合注射催產[6,11-12]。通常采用2針注射法,第1針注射劑量為:5~10 μg /kg LHRH-A+PG 0.5 g,第2針注射劑量為:15~40 μg /kg LHRH-A+PG 1.0~1.5 g,2針注射間隔為10~12 h。雄魚采用1次注射法,在雌魚注射第2針的同時注射,劑量為雌魚第2針的1/2。水溫越高,催產后產卵的效應時間越短。在水溫21~22 ℃、23~24 ℃、25~26 ℃、27~28 ℃的條件下,所對應的效應時間分別為25~26 h、21~23 h、19~22 h、18~20 h[11]。

人工催產的目的在于促使親魚性腺進一步發育成熟,以便實現集中產卵,進而提高繁殖效率。因此,選擇合適的催產藥物,確定合適的劑量、針次和注射間隔時長極為重要。2021年,本研究團隊對3齡長吻魚危親本采用的催產方法是:雌魚分兩次注射,第1針LHRH-A2注射劑量2 μg/kg,第2針注射劑量20 μg/kg,2針間隔24.0 h;雄魚第1針不注射,第2針注射劑量為雌魚1/2,結果發現有一定比例的未成熟卵粒。在2022年的試驗中,第1批次的注射劑量和2針間隔時長基本不變,催產結果顯示,當注射間隔時長為23.5 h時,有一定比例親本的卵子存在過熟現象。因此,從第2批次開始,將第2針注射劑量調整為15 μg/kg,并根據親本發育狀況將注射間隔時長調整為13.0~14.0 h,取得了較好的催產效果。2023年,根據實際情況繼續將2針注射間隔時長調整為11.0~13.0 h。以往對長吻魚危催產大多采用混合催產劑,本研究中單獨采用LHRH-A2對長吻魚危親本進行催產,也獲得了成功,3年平均催產率達到了80.9%。使用單一催產劑在保證催產率的基礎上使操作更加簡便和實用。

3.3 長吻魚危苗種期的餌料投喂管理

長吻魚危仔魚在出膜的3 d內有卵黃囊,為內源性營養階段。孵出4 d后,仔魚進入混合營養階段,孵出5 d后開始大批量主動攝食外界餌料。選擇合適的開口餌料可為仔魚提供均衡全面的營養,對其存活率有很大影響[13]。黃明顯等[14]的研究表明,長吻魚危苗種期間的食物組成相當廣泛,包括枝角類、橈足類、水棲寡毛類等餌料生物,也包括植物性的藻類和鹵蟲無節幼體等人工餌料,開口餌料可以采用綠藻和硅藻等低等藻類。劉變枝等[15]研究發現,長吻魚危仔魚開口當天就對鹵蟲無節幼體有積極的攝食過程。本研究采用蒸熟的雞蛋黃作為長吻魚危仔魚的開口餌料,同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梢?,長吻魚危開口期餌料選擇較為多樣,可以是植物性的硅藻和綠藻,也可以是鹵蟲無節幼體,或是人工餌料(雞蛋黃)。因此,在長吻魚危仔魚出膜階段,生產上可采用富含底棲藻類的水源,并輔以熟蛋黃等人工餌料,這樣有利于仔魚順利開口,提高苗種培育存活率。當富藻水難以充足持續地供應時,可選擇雞蛋黃作為主要開口餌料。長吻魚危孵化出膜后8 d左右,仔魚開始攝食小型水蚤。本試驗采用經過孔徑0.18~0.25 mm篩網過濾后的枝角類進行投喂,并根據魚苗的發育情況,在仔魚孵出10 d后投喂經過孔徑0.43~0.85 mm篩網過篩的枝角類和橈足類等,獲得了不錯的培育效果,經觀察,仔魚發育良好。

參考文獻

[1]伍漢霖,邵廣昭,賴春福.拉漢世界魚類系統名典[M].基?。核a出版社,2012,95-127.

[2]張繼華.長江“四鮮”話魚回魚[J].中國食品,2006(21):50-51.

[3]陳萍.長吻魚危養殖技術[J].農村新技術,2014(9):27-28.

[4]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水產學會.2023中國漁業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3,32.

[5]葉彬.長吻魚危的人工早繁技術[J].漁業致富指南,2005(9):39-41.

[6]高峰.長江野生長吻魚危的人工繁殖技術[J].漁業現代化,2002(6):13-14.

[7]權可艷,王澤仁.長吻魚危早繁及苗種培育技術總結[J].科學養魚,2001(9):18-19.

[8]萬全,沈保平,孫文賢,等.長吻魚危精子保存液在人工授精中的應用試驗[J].水產養殖,2006,27(3):4-6.

[9]饒發祥.長吻魚危的生物學特性及人工繁殖[J].河南水產,1994(4):31-32.

[10]張耀光,羅泉笙,何學福.長吻魚危的卵巢發育和周年變化及繁殖習性研究[J].動物學研究,1994,15(2):42-48.

[11]姜仁良,吳嘉敏,鄔梅初,等.長江口長吻魚危人工繁殖研究[J].水產科技情報,1990,17(6):162-165.

[12]吳嘉敏,姜仁良,張繼平.長吻魚危人工催產及腦垂體促性腺激素細胞的超微結構的變化[J].水產學報,1999,23(3):248-253.

[13]楊西偉,徐鋼春,徐跑.淡水魚仔魚開口攝食及其餌料的研究進展[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14(22):45-48.

[14]黃明顯,杜軍,王超钖.池養條件下長吻魚危苗種期的食性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1988,1(2):16-21.

[15]劉變枝,朱曉鳴,雷武,等.鹵蟲投喂下長吻魚危仔稚魚消化酶發育和口寬變化的研究[J].水生生物學報,2013,37(1):125-131.

Study on artificial breeding of Chinese longsnout catfish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in Shanghai

YANG Ming, XIE Yongde, SHI Yonghai, SHUI Chun, XU Jiabo

(Shanghai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Fisheries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Shanghai 200433,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breeding process of Chinese longsnout catfish Leiocassis longirostris,the artificial breeding of pond reared 3-years-old and older L. longirostris in Shanghai were studied from 2021 to 2023 separately.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LHRH-A2) was used to induce the spawning of pond reared L. longirostris broodstock.The females were injected twice while males were injected only once.The dose of the first injection was 2 μg/kg fish weight and the second dose was 15-20 μg/kg fish weight, with an interval of 12-14 h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injection.The male fish were injected when the female was injected the second dose,and the dose was halv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86 of 230 broodstock were successfully spawned after oxytocin injection,with an average spawn rate of 80.9% during the 3 years breeding trial.The fertilized eggs hatched at a water temperature of 24-26 ℃,and began to emerge from egg membrane after 50 hours.The hatched larvae were cultured in indoor cement ponds for 8 to 14 days,and a total of 214 100 seedlings with a body length over 1 cm were obtained in 3 years.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artificial breeding of L. longirostris,which mostly relied on wild fishing broodstock,this study used pond raised broodstock to ensure the control of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parent fish.The use of a single oxytocin and still water incubation measures simplified the cumbersome operations of mixed oxytocin and flowing water incubation in the past,making it easier to achieve large-scale breeding and providing sufficient supply of seedlings for the breeding of L. longirostris.

Key words: Leiocassis longirostris; artificial; breeding; oxytocin; fertilization; initial feed

猜你喜歡
繁育催產
雙針刺療法聯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產婦催產中的應用及對產婦宮頸成熟的影響
中國主要養殖經濟魚類人工催產藥物使用進展
按摩乳頭能催產嗎
魚類催產激素對齊口裂腹魚繁殖的影響
蕙蘭的繁育保護與開發利用價值
種豬繁育及健康養殖關鍵技術探討
催產激素對尼羅羅非魚人工繁殖效果的研究
郁金香子球繁育成商品種球的研究
泰山螭霖魚全人工催產繁殖技術初步研究
桂中地區“雙高”甘蔗示范繁育與產業化推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